习题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优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优品)单选题(共60题)1、通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原理的学习。
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D.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答案】 D2、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 D3、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答案】 C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答案】 A5、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答案】 D6、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 D7、课程改革要求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在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要求以及学习目标等内容。
教学重点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强调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指导。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技能和概念等内容。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观察,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确定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教材要求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而教材要求了解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结合教材要求进行选择。
教材中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参考。
3. 学生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强调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可以通过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难点和重要技能来确定。
1. 核心知识点核心知识点是教学内容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重点时,要从教学内容中选取并明确核心知识点,并注重讲解和巩固。
2. 难点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相对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在设计教学重点时,要特别关注并突出讲解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
3. 重要技能除了传授知识点外,教学重点还包括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通过观课,我认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
确定教学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
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
二是学生的需要。
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三是编者的意图。
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
语文练习题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中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练习题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其他课程中,练习题最多只是课程内容的重现,有的只属于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课程本身并没有很大影响。
但语文课不是这样,语文课“教什么”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那就是说,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详细的说就是以下:1、文本有什么东西可教文本有什么东西可教,也就是指文本的最大价值。
这应该是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考虑的。
语文学科里选的课文很少有为教材而写的,它首先是一个社会文本,在社会上流行。
它被选入教材是因为它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教学时应首先抓住它的这个突出的优点。
比如曹禺的《雷雨》里的集中而鲜明的矛盾冲突、鲁迅的《祝福》里祥林嫂的典型形象、柳永的《雨霖铃》的富有感染性的情感和语言等等,在这些作品仅仅是社会文本时,这些方面就表现突出。
当我们教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时,不可能绕开这些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优点。
否则语文教学就是舍本求末,就不能承载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
2、教师想教什么新课改教材的编排安排是有计划的,知识点是分梯度的。
所以,在教一篇课文时,还要考虑该文本所处的位置——所属的学段、所属的单元等。
学生感觉语文课一节不上,甚至一个月不上没什么影响。
实际上语文课程也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和逻辑层次,当然这一点上语文学科还有待完善,还需要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努力。
练习题教学目标

练习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预期结果。
在练习题教学中,制定合适且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练习题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实施。
1. 确定练习题的类型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练习题的类型。
常见的练习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明确练习题的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2. 设定知识性目标知识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
针对不同的练习题类型,可以设定相应的知识性目标。
例如,在选择题教学中,知识性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理解题目要求,能够正确选择答案等。
3. 设定技能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发展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练习题教学中,技能性目标的设定很重要。
例如,在填空题教学中,技能性目标可以包括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单词,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词汇用法等。
4. 设定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形成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在练习题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与解题过程相关的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
5. 编写教学目标在设定完练习题的类型、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需要将这些目标编写成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的特性,便于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6. 实施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目标的先后顺序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练习题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语文新课标下:依托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

语文新课标下:依托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一、课后习题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课后习题是安排在单元课文后面用于巩固知识、验证能力的一组练习题。
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于是目标、内容、活动方案、评价就是基本的要素,课后习题与此有何种联系呢?1.课后习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不是简单的一组练习题,它是用来检测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标准和依据,语文教学长期目标任务不清,目标内容不明,课堂教学的低效与目标泛化有直接关系。
因此,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集中体现了编者的目标定位。
因此“课后习题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抓手”。
通过解读课后习题,我们就可以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教学目标。
2.课后习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常态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是基于课文内容进行设计,因此长期囿于“内容分析”之中无法自拔。
而统编教材将课后习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编排,“课后习题是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任务”。
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为了落实语文要素,我们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直接选择和重组课文内容,甚至打乱课文本身的顺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课后习题与教学活动的关系课后习题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单是一个个问题,作为教材的助学系统,编者会“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对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活动化设计”。
什么是活动化设计?就是在检测学生的问题中,编者以专业的视角,科学设计了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相应的学习方法、路径或者策略,就是对学习任务进行步骤分解和学习具体化。
课后习题活动化的特点,为我们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课后习题与评价的关系课后习题的评价功能,是它的原生价值,其本身就是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检测学生本课时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也可据此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
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老师如何练习题目

老师如何练习题目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能力。
而练习题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老师如何有效地练习题目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老师如何练习题目进行阐述。
一、理论依据1. 学习心理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是指对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包括了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层面。
在练习题目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练习题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 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的目标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练习题目时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练习题目,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搭建学习的桥梁,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实践操作1. 针对性练习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目。
要确保题目的难度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过于复杂以至于让学生望而却步。
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教材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多样化的题目形式教师在练习题目时,应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题目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运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并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路。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练习题目不仅仅是为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练习题目时,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及时反馈和指导练习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备课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

【语文研修课综合练习题】1、备课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答:备课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我们知道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本人通过参加2015年镇江市教师暑期网络培训,就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备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探索,以下就做好备课环节的管理汇报一下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第一、要在“备教材”上下功夫。
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注意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明确内容的主次;3.合理舍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5.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
做到力求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第二、要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在教学中把握好: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注意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第三、要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教学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语文虽然包罗万象,但语文教学应该有本学科的指向,要尽可
能减少“非语文”“泛语文”的内容。
那么“纯语文”的教学内容
如何来确定,按照一般经验来看,课后的习题便是一个重要的纬度。
就以《爱之链》这篇课文来讲,书后有四道习题:
1.用钢笔描红。
2.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还要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从女店主的
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3.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4.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以上四题,除去第一道题目“识字写字”这一教学内容比较明
确之外,余下三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与琢磨。
先看第二题,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问问自己——从女店主的话中,我懂得了什么?
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小孩子都懂——乔依和女
店主是一对夫妻关系。
但是,作为教师的思考不应该止于此,还必须作进一步发散: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故事的结局是一种巧合,这是微型小说在情节
安排上的结构特点。
在我们所受的文学教育层次上,有两种情节结构是比较好玩的:一是巧合,二是误会。
以前我们读过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就
是一种典型的误会,《我的叔叔于勒》似乎属于巧合之类的。
我当时在备课的时候,还真想引进几篇这样的文本,一篇带多篇,加深理解这种“意外的结局”。
我们接着看第三题。
“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这就关乎到小说的主题了。
“爱
之链”顾名思义,就是爱的链条,在这跟链条上,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店主,人物之间依次传递着对他人的关爱,因此,课题“爱之链”,实质上就是爱的接力,爱的传递。
小说所要传递给我
们的正能量,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这根爱之链上的主人翁。
这个问题一般都会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因而不在赘述。
我们重点要研究的是第四道题目: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初看这道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
关键是这段续写应该涉及到
哪些内容。
如果放手让学生随意说,这个片断训练的价值就会打上
折扣。
我在教学时,明确了一个训练内容——小说的景物描写。
为此,我们必须要关注文章开头,作者对乔依凄凉心理的环境描写,关注女店主家境贫寒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懂得景语要为表达一定的情感来服务。
这样的读写训练,远远比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要有价值得多,至少体现出一课一得的思想。
由此观之,《爱之链》一课后面的习题,第1和第3题是比较明确的,但第2和第4两题却是内隐的,关涉到小说体裁的结构和语言表现的技巧,是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并展开合理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