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发表时间:2019-08-14T13:28:12.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王祥

[导读]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王祥

达州市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 636150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数真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如食用、发酵、酿酒及生产抗生素等,仅有少数真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及变态性疾病,特别是本来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某些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放疗药物时,导致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真菌感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在ICU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全静脉营养患者、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是医院感染病例中的重要病原菌。由于真菌感染具有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在真菌的分类方面,临床多根据真菌侵袭肌肤组织程度的不同而分为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和深部感染性真菌。深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毛霉目真菌、组织胞浆菌病及镰刀菌8个菌属,主要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粘膜及脏器,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侵犯人体组织器官,引起多部位的念珠菌机会性感染,常见的有女性外阴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男性包皮炎、念珠菌性龟头炎、膀胱炎、肺炎、肠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及婴幼儿体质虚弱时易患的鹅口疮口角糜烂等,白色念珠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还可引起脑膜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暗色真菌、角层癣菌及孢子丝菌4个菌属。皮肤癣菌有称之为皮肤丝状菌,主要侵犯人体和动物的皮肤、毛发及指(趾)甲,一般不侵犯皮下等深部组织及内脏,常可引起手癣、头癣、甲癣及足癣等多种皮肤癣病;暗色真菌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高发于四肢暴露部位,暗色真菌感染可引起丘疹、红斑等多种皮损,继发感染时,皮损结痂、反复发作,感染经久不愈,严重时可引起象皮肿,甚至致畸、致残或癌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流扩散,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角层癣菌主要寄居于人体毛发、皮肤的最表层,很少引起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或较轻微的炎症反应;孢子丝菌感染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系统发生慢性感染,引起孢子丝菌病。

感染性真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证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直接镜检、染色镜检、真菌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其中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是真菌病原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检查手段。

直接镜检是临床真菌检验最快捷、有效的常用方法。10%KOH溶液(可促进角质蛋白的溶解及杀菌作用)涂片镜检,主要适用于毛发、指甲、鳞屑等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检查,显微镜下查见特征性菌丝及孢子体,是初步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重要依据;用生理盐水替代KOH溶液涂片镜检,可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也可用于尿液、胆汁及粪便标本的直接镜检查;无颗粒或杂质的优质墨汁(如印度墨汁)涂片镜检,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真菌的检查;水合氯醛-石碳酸-乳酸溶液的穿透力较强,仅限于不透明标本的检查。

染色标本镜检具有能够更清楚观察到真菌形态和结构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革兰染色是最为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后各种真菌均呈深紫色,常用于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及酵母菌等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适用于各种真菌的培养物涂片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等,该法染色后,真菌呈现蓝色;糖原染色是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又称过碘酸Schiff染色(简称PAS或PASH),PAS染色后的真菌菌体为红色,细胞核为蓝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标本直接涂片及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检查;嗜银染色(GMS)的原理与糖原染色原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嗜银染色是用铬酸代替过碘酸,GMS染色后真菌呈现黑色,菌丝呈现旧玫瑰红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和标本直接涂片;黏蛋白卡红染色(MCS)主要适用于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染色,MCS染色后细胞壁和荚膜呈红色,细胞核为黑色,背景为黄色;荧光染色法是利用荧光染液对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反应结果,其区别在于直接涂片标本阳性只表示有真菌存在,不能确定菌种,而培养涂片和组织切片标本则可以根据荧光反应颜色的不同而确定菌种,如白假丝酵母菌为黄绿色,新生隐球菌为红色等。

分离培养检查法是根据绝大多数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的特性和真菌对营养要求的差异及培养目的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常用培养基(如沙保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及尿素琼脂等)接种培养出真菌,从而为真菌的鉴定及临床确定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组织病理检查是将疑似真菌感染组织经封蜡、切片、脱水、染色及镜检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观察机体器官、组织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或特征,能为病原性真菌感染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免疫血清学检查主要利用生化、免疫学手段检测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目前常通过糖(醇)如葡萄糖、甘露醇等发酵试验,免疫学手段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and-Tec抗原等,可用于多种真菌的鉴别。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的原理是借助靶基因(即适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痰液、血清(浆)、尿液、脓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中的真菌成分,从而确定病原性真菌的有无及种类的一种检查方法。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真菌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促使我们对病原性真菌及感染有更多、更新的认知和掌握,相信会有更多先进、快捷的检查方法不断成熟、完善和应用,为病原性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辅助依据。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分离培养 ?直接镜检生化反应 ?染色镜检免疫学试验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 ?1.皮肤的角质性物质:毛发、指(趾)甲、头屑、皮屑等。 2.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痰、粪便、尿液等。 ?3.血液和体液: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淋巴穿刺液等。 4.脓汁及渗出物。 二、检验方法 (一)标本直接检查法

不染色标本检查 染色标本检查 (二)培养检查 (三)鉴定 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毛发、指甲、鳞屑等)。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 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氢氧化钾溶液。 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取患部标本

(毛发、皮屑等)__置载玻片__加10%NaOH(或10%KOH)→微加温消化 →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 直接镜检的意义 ①有诊断意义,如浅部真菌病等; ②通过真菌的形态,可确定某些致病性真菌的属或种, 如假丝酵母菌的厚膜孢子等; ③判断某些真菌种的致病性等,如皮肤癣菌、曲霉等。 直接镜检的局限性: ①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 ②有假阳性结果。 因此,对直接镜检可疑结果应作复查或用其他检验方法鉴定。 2. 染色标本检查 ?(1)革兰染色:各种真菌均染成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

?(3)糖原染色: ?又称过碘Schiff(简称PAS或PASH)。真菌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含有多糖。过碘酸使糖氧化成醛,再与品红-亚硫酸结合,成为红色,故菌体均染成红色。为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嗜银染色(GMS):染成黑色 ?(5)粘蛋白卡红染色法(MCS):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荚膜的染色。隐球菌荚膜和细胞壁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色。 ?(6)荧光染色: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法 ?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 ②菌落大小:致病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 ③菌落颜色: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

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发表时间:2019-08-14T13:28:12.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王祥 [导读]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王祥 达州市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 636150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数真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如食用、发酵、酿酒及生产抗生素等,仅有少数真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及变态性疾病,特别是本来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某些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放疗药物时,导致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真菌感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在ICU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全静脉营养患者、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是医院感染病例中的重要病原菌。由于真菌感染具有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在真菌的分类方面,临床多根据真菌侵袭肌肤组织程度的不同而分为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和深部感染性真菌。深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毛霉目真菌、组织胞浆菌病及镰刀菌8个菌属,主要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粘膜及脏器,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侵犯人体组织器官,引起多部位的念珠菌机会性感染,常见的有女性外阴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男性包皮炎、念珠菌性龟头炎、膀胱炎、肺炎、肠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及婴幼儿体质虚弱时易患的鹅口疮口角糜烂等,白色念珠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还可引起脑膜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暗色真菌、角层癣菌及孢子丝菌4个菌属。皮肤癣菌有称之为皮肤丝状菌,主要侵犯人体和动物的皮肤、毛发及指(趾)甲,一般不侵犯皮下等深部组织及内脏,常可引起手癣、头癣、甲癣及足癣等多种皮肤癣病;暗色真菌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高发于四肢暴露部位,暗色真菌感染可引起丘疹、红斑等多种皮损,继发感染时,皮损结痂、反复发作,感染经久不愈,严重时可引起象皮肿,甚至致畸、致残或癌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流扩散,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角层癣菌主要寄居于人体毛发、皮肤的最表层,很少引起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或较轻微的炎症反应;孢子丝菌感染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系统发生慢性感染,引起孢子丝菌病。 感染性真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证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直接镜检、染色镜检、真菌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其中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是真菌病原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检查手段。 直接镜检是临床真菌检验最快捷、有效的常用方法。10%KOH溶液(可促进角质蛋白的溶解及杀菌作用)涂片镜检,主要适用于毛发、指甲、鳞屑等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检查,显微镜下查见特征性菌丝及孢子体,是初步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重要依据;用生理盐水替代KOH溶液涂片镜检,可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也可用于尿液、胆汁及粪便标本的直接镜检查;无颗粒或杂质的优质墨汁(如印度墨汁)涂片镜检,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真菌的检查;水合氯醛-石碳酸-乳酸溶液的穿透力较强,仅限于不透明标本的检查。 染色标本镜检具有能够更清楚观察到真菌形态和结构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革兰染色是最为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后各种真菌均呈深紫色,常用于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及酵母菌等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适用于各种真菌的培养物涂片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等,该法染色后,真菌呈现蓝色;糖原染色是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又称过碘酸Schiff染色(简称PAS或PASH),PAS染色后的真菌菌体为红色,细胞核为蓝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标本直接涂片及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检查;嗜银染色(GMS)的原理与糖原染色原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嗜银染色是用铬酸代替过碘酸,GMS染色后真菌呈现黑色,菌丝呈现旧玫瑰红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和标本直接涂片;黏蛋白卡红染色(MCS)主要适用于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染色,MCS染色后细胞壁和荚膜呈红色,细胞核为黑色,背景为黄色;荧光染色法是利用荧光染液对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反应结果,其区别在于直接涂片标本阳性只表示有真菌存在,不能确定菌种,而培养涂片和组织切片标本则可以根据荧光反应颜色的不同而确定菌种,如白假丝酵母菌为黄绿色,新生隐球菌为红色等。 分离培养检查法是根据绝大多数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的特性和真菌对营养要求的差异及培养目的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常用培养基(如沙保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及尿素琼脂等)接种培养出真菌,从而为真菌的鉴定及临床确定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组织病理检查是将疑似真菌感染组织经封蜡、切片、脱水、染色及镜检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观察机体器官、组织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或特征,能为病原性真菌感染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免疫血清学检查主要利用生化、免疫学手段检测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目前常通过糖(醇)如葡萄糖、甘露醇等发酵试验,免疫学手段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and-Tec抗原等,可用于多种真菌的鉴别。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的原理是借助靶基因(即适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痰液、血清(浆)、尿液、脓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中的真菌成分,从而确定病原性真菌的有无及种类的一种检查方法。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真菌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促使我们对病原性真菌及感染有更多、更新的认知和掌握,相信会有更多先进、快捷的检查方法不断成熟、完善和应用,为病原性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辅助依据。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真菌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单细胞酵母样或者分枝丝状。环境中有5000多种的真菌,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不到200种,常见导致感染的仅20到25种。 真菌感染常由一种或几种真菌侵入组织造成,可导致浅部皮肤感染或严重的深部组织感染,血、肺部或全身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较常见,可导致指甲感染或者发痒红斑的皮肤感染,如众所周知的“脚癣”、皮肤发痒、皮肤癣,或酵母菌感染导致的口腔中的白斑(鹅口疮),或阴道发痒及分泌物增多。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报道,大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真菌感染。 少见情况下,真菌可以从它们最初所在的位置蔓延到或侵入到深部组织,可侵犯机体的任意器官,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或全身性感染。典型的真菌肺部感染通常是由于吸入微小的真菌孢子导致。任何人群都有可能得严重的肺部或全身性真菌感染,但是大多数感染只表现为轻微到中度的流感样的症状。但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如HIV/AIDS、器官移植术后,和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的患者发生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全身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真菌检查试验可检测和鉴定真菌,以协助诊断感染并指导治疗。经典的真菌检查试验包括标本涂片显微镜检查,有时用前处理或者染色来帮助检查真菌。镜检可以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充分的依据,若为浅部感染,就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了。但对于持久的、深部的或全身性的等需要明确诊断的感染,还需要进行其它检测,如培养、敏感性试验、抗原和/或抗体试验。 真菌感染VS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常常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相区分,如细菌感染。某些感染病例,真菌和细菌都存在。需要一些试验来进行鉴别诊断: 革兰染色 - 用显微镜检测标本中的细菌和/或真菌的一种快速试验 细菌培养 - 用于排除细菌感染或确定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 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怀疑分枝杆菌感染如结核病 血培养–怀疑为菌血症 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旺盛,如公共游泳池和体育馆的储物柜,有汗的鞋子、紧身衣服和皮肤皱褶里。可以通过穿拖鞋或凉鞋以减少直接暴露,勤换袜子,烘干鞋子,保持身体易潮湿的部位干燥清洁等来减少皮肤真菌感染的机会。 测试样本如何采集? 根据所怀疑的感染部位来采集标本。对于浅部感染,可采取皮肤刮屑、剪下或削下的指甲或头发,用无菌拭子采取阴道分泌物,或者尿标本。对于深部组织、器官或全身性感染,可采取静脉血液标本、来自肺部的痰标本、和/或活检组织标本。若怀疑脑膜炎,可采取脑脊液标本。 有何用途? 真菌检查试验用于检测和诊断真菌感染、协助指导治疗、有时也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对多数浅部皮肤感染和酵母菌感染,根据临床检查和标本显微镜检查即可诊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通常不要求把微生物鉴定到种。医生根据实习指南和他的经验进行局部或者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真菌培养可用于鉴定侵入深部组织的、感染肺部的、或系统性感染的持久真菌感染中的真菌。许多真菌生长缓慢。特殊营养琼脂能特异性的抑制细菌生长,但必

6--真菌性皮肤病

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 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20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 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 若按感染部位来分,则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 1.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 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 2.深部真菌病:则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 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基础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第二节浅部真菌病 头癣 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毛干的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其临床均基本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头癣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头癣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4种类型。 ◆黄癣或称黄癣菌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其典型皮损为黄癣痂和黄癣发,前者是黄癣菌孢子在侵入头皮部位的脓疱大量繁殖,形成圆形碟状的黄痂所致,其中央微凹,界限明显,2~5mm直径或更大,中央有一根头发穿过,可融合成片,甚至可覆盖整个头皮,可嗅及一种难闻的鼠臭味。黄癣菌的溶组织作用可破坏毛囊,故黄癣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 ◆黑癣可见于儿童及成人。皮损初起以丘疹为主,渐向周围蔓延,形成钱币大小的环状皮损,中央有愈合倾向,可见少许鳞屑。随着病程进展,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在毛囊口形成以断发为标志的所谓“黑点”,镜检可见充满全长病发的发型关节孢子,但也有病发高位折断的情形,即在出头皮2~4mm或更长处折断,片状分布类似白癣,但无菌鞘。 ◆白癣:早期表现为环状体癣样皮损,边缘隆起,为病菌侵入部位形成的丘疹或水疱/脓疱向周围等距离扩散所致,以后演变为以鳞屑为主的斑片,无明显边缘隆起;斑头发大部或全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绕以灰白色菌鞘;镜检见成堆密集发外小孢子;有时原发斑疹的周边有小的“子斑”,系菌鞘脱落播散传染所致。 ◆脓癣:主要由一些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皮肤癣菌引起,机制为患者对真菌抗原产生迟发性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 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 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 一次。皮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 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 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 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 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 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 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 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 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深部真菌感染检验方法的比较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的比较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其定义及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 真菌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界中真菌至少包括50,000种,但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几十种[1]。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深部真菌感染就是指由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人体深部感染,如侵及到皮肤深层如内脏,如肺、粘膜、肌肉、脑、消化道等器官,危害性较大,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据报道,在美国医院内菌血症/败血症病例中,真菌感染在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中居第三或第四位,真菌感染可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和住院率[4]。.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药物有限,感染所致病死率仍高达40%[5].因此深部真菌的诊断尤其是快速诊断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引起深部真菌常见的致病菌主有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及放线菌等[7]我们知道,真菌在人体中,与细菌之间起着重要的微生态平衡作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越来越高。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尿毒症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消除了正常菌群中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使真菌得以大量繁殖。3、肾上腺皮质激素破坏淋巴细胞,使抗体形成减少。4、大剂量X线照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能抑制骨髓,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5、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长时间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和大手术)可引起局部损伤,成为真菌侵入的门户,在机体抵抗力低落时在体内繁殖致病。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及临床预后 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6]。据美国115家医院真菌感染调查显示2004年真菌感染率为1993年的近4.6倍[8];在国内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世纪90年代的3.6倍。[9], 深部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深部皮肤真菌病,烧伤真菌病,妇科真菌病、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的感染,肺部的真菌感染,外科的真菌感染,老年性真菌病,免疫缺陷患者与真菌感染,消化系统的真菌感染,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AIDS与真菌感染等。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多次创伤和打击,病程冗长,体质严重耗竭,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从而出现严重后果。据报道,近年烧伤真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烧伤病人真菌感染死亡率可达47.4%[10]。在医院的ICU病房中,真菌的感染死亡率最高 [11 ,12]。据吴铁军等报道[13]在ICU病房中,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9%上述结果表明真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十分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费用昂贵、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产生耐药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病理切片等方法。但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标本容易受到污染。如痰培养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寄生真菌及空气中的真菌的污染影响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很难被病人接受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比较困难。面对持续高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因缺乏快速的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贻误治疗。很多医生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抗真菌药物昂贵等病人家属很难理解,容易激化医患矛盾。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正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及深部真菌感染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程度,对于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的快速检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三、实验室检验真菌的常见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真菌(Fungi)是一类真正具有细胞核的异养生物。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有机物分解利用;食用、药用;食品工业;医学工业:青霉素;动植物产品霉变和腐败;人的疾病,植物病害。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主要特征 1、真核生物 2、营养体多为分支的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没有根、茎、叶分化。 3、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4、营养方式异养 (二)真菌营养体 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很细小而且分支的丝状体,单根菌丝成为菌丝(hypha),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mycelium)。 (三)菌丝的变态 1、吸器(haustorium)短小分支,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主要功能是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吸收养分的效率。 2、附着胞(appressorium)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3、假根(rhizoid)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属(Rhizopus)。 4、附着枝(Hyphopodium)菌丝两侧长出1-2各细胞的耳状结构,吸收营养和固定菌体的功能。 5、菌环和菌网 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丝或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一、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真菌检测。 三、职责 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程序 (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皮屑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 涂片。 2.甲屑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作KOH涂片。 3.毛发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 根作直接镜检。 4.脓液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寻找。可作革兰染色,常规的KOH涂片。 5.CSF 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置冰箱不宜超过1h。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 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 6.血液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 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7.体液、痰液、尿液、粪便①体液标本量10ml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②晨 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 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8.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的小块, KOH涂片培养。 (二)涂片染色和直接镜检的质控 1.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 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2.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 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 革兰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革兰染色方法,染色后,以油镜观察。 3.染液的质量控制 (1)革兰染液每次新配置和使用中每周一次进行质控,并进行记录。 (2)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每周进行一次质控。 (三)真菌鉴定质量保证 1.对酵母样真菌如念珠菌或隐球菌在常规临床细菌室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学,可用显色培养基。 2.常规鉴定丝状真菌主要依赖于其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和特点,所以要求从事丝状真菌检测的检验

深部真菌感染血清真菌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深部真菌感染血清真菌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病例选择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5例,年 真菌在人体中,与细菌之间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越来越高。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曲菌和隐球菌等。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血培养和组织活检,但血培养历时太长,且阳性率较低,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又使得组织活检缺乏曲型改变,影响正确诊断,这些都使得这些方法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近年来,用于检则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已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并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的血清学检查主要针对真菌胞壁或胞内成分——烯醇化酶、beta-葡聚糖、甘露糖和Cand-Tec抗原等。 烯醇化酶 烯醇化酶又称2-磷酸-D甘油盐水解酶,是糖酵解所必需的胞内酶,能催化磷酸甘油盐向磷酸烯醇式丙酮盐转变,同时也在糖异生过程中催化逆向反应。烯醇化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中,含量丰富且高度保守。它也是白色念珠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蛋白质之一,近年来已被分离纯化。研究显示只有在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时才大量释放烯醇化酶,而寄生在浅表部位的白色念珠菌一般不会释放该酶。Walsh等采用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以确定是否有深部真菌感染,并以组织活检和血培养加以对照。在组织活检或血培养中阳性的24例肿瘤患者中,抗原阳性18例,146例组织活检或血培养阴性的肿瘤患者中中,抗原阳性6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6%。另外烯醇化酶在体内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导致其在体内清除较快,数量减少,及抗折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与其它念珠菌烯醇化酶有较弱的交叉反应,均可导致烯醇化酶在体内不能检出。Z?ller等在免疫健全和免疫缺陷的混合人群占以血清中是否含有抗烯醇化酶抗体来诊断深部念珠菌病,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4%和81.5%。我们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抗烯醇化酶抗体及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来提高烯醇化酶抗体检出率及临床应用价值。 2 Beta-葡聚糖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两大类,前者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的传统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皮肤癣菌病为接触传染,不洁的卫生习惯、多汗浸渍、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触患癣的动物是皮肤癣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深部真菌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头癣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发病原因 头癣是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所引起的疾病。患了头癣,头皮上会出现很多灰白鳞屑或大片的黄痂,还可引起头发折断或脱落。严重者头发参差不齐甚至所剩无几,即人们所说的“癞痢头”。 头癣的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头癣患者或有病的动物而被传染的,从自然界中感染来的极罕见。正常人与患头癣者经常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在一起玩耍,头碰头的接触,很容易被传染。还有与有病的动物接触后患病,这都属于直接传染。如果使用头癣患者用过的帽子、头巾、枕头、梳子或理发推子、剪刀等也可被传染,这叫做间接传染。可见头癣是很容易传染的。过去头癣在我国流行很广,医院里常可看到头癣患者。 但是,真菌感染后不一定都引起头癣,这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大多数成人对真菌抵抗力较强,而儿童较弱,所以头癣多见于儿童。

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原始版..

常见皮肤科 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 一.真菌(癣菌)直接镜检 【方法】 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头癣,体癣,股癣,足癣,甲癣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 可见真菌菌丝和/或孢子,可判断为阳性。 二.疥螨虫镜检 【方法】 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或加NS),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 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三.阴虱检查 【方法】 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夹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NS,加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 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四.毛囊虫(蠕螨)的检查 【方法】 临床医师采取,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刀片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加一滴

液体石蜡或甘油,加盖片轻压使皮脂变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 低倍镜下发现活的毛囊虫,可判断为阳性。 五、淋球菌检查 (一)淋球菌直接镜检 【方法】 1.男性患者:先用NS拭尽尿道口,手指挤出尿道内脓液,用无菌棉拭子沾取脓液涂在载物玻片上。 2.女性患者取宫颈口脓液,用无菌棉拭子沾取脓液涂在载物玻片上。 3.自然干燥后,革兰染色或美兰染色待检。 【结果判断】 涂片中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球菌,呈卵圆形或圆形,成对排列。为阳性结果。 (二)淋球菌培养 【方法】 临床取材后,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不得冷藏后再接种。在5-10% CO2,37度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市场上可见试剂盒) 【结果判断】 在血平皿可见圆形,平滑,透明或灰白色菌落,直径0.5-1.0mm,革兰氏染色阴性。必要时,做生化检查确定菌种。 六、衣原体检查 (一)免疫荧光法 【方法】 取材方法:男性患者用白金耳或特制尿道棉拭子插入尿道口内2-4cm,转动1周,停留约10秒钟后取出分泌物;女性患者经窥阴器暴露宫颈,用无菌拭子蘸去宫颈表面分泌物,用另外一个干净拭子伸入宫颈口内1-2cm,转动1周,停留10秒钟后取出分泌物。 取材后用试子头部在载玻片上涂片,无水乙醇室温固定15分钟,室温晾干,加荧光标记的衣原体单克隆抗体,37℃温育30分钟后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次。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标本可以见到亮绿色包涵体。敏感性可达70-90%。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 【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 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 【正文】: 一.真菌 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2.真菌形态与结构:(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1.浅表真菌病 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2.皮肤真菌病 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3.皮下真菌病 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4.系统性真菌病 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后二者为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81773959.html,/tixuan/2014/0807/189807.html

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及相关问题探讨

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及相关问题探讨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程序(上) 1、念珠菌感染少见于下列哪个部位()B 2、特异度较高,但是容易受环境中念珠菌污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C 3、念珠菌感染(IC)的高危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4、关于侵袭性念珠菌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5、IC指南中指出了引起超过90%的致命性深组织感染的五种主要真菌,其中不包括()B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程序(下) 1、下列哪一项是念珠菌血症患者可以进行抢先治疗的条件()D 2、下列关于念珠菌定植指数的诊断阈值,正确的是()C 3、下列念珠菌评分错误的一项是()B 4、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不包括()D 5、念珠菌定植指数临床应用时每周筛查的5个部位不包括()C 曲霉菌肺炎诊断程序(上) 1、BAL-GM用于非粒缺患者的诊断时,阈值设定推荐的区间范围是()D 2、关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血清学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3、BAL-GM试验对于血清GM阴性的非粒缺患者的诊断,目前认为最佳cut-off值是()B 4、下列临床迹象和症状不能说明是曲霉呼吸道定植的一项是()B 5、关于曲霉菌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不正确的一项是()D 曲霉菌肺炎诊断程序(下) 1、下列不能用曲霉IgG抗体试验检测的是()D 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必要的诊断标准不包括()C 3、下列不可作为慢性肺曲霉病诊断指标的一项是()B 4、下列不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检查的是()C 5、慢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不包括()D 真菌血清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1、目前不能溯源到SI 测量结果的情况是()C 2、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包含因子K推荐值为()B 3、有关真菌血清标本的转运、接收和保存,不正确的一项是()C 4、不属于G试验和GM试验假阳性不相同的因素的一项是()C 5、下列不符合真菌血清学检验采集要求的是()D

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一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一)各种染色 1革兰染色(Gram stain):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2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通过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菌种类较少,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正常:未见。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 ++++ 每个视野>10根 +++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异染颗粒染色(Metachromatic granula stain):用于检查棒状杆菌。 4墨汁染色(Indian ink negative staining):用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方法,用于脑脊液中查找新生隐球菌。正常:未见。 5鞭毛染色(Flagella stain):鞭毛的数目和位置随细菌种类而不同,可分为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和丛毛菌,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如霍乱弧菌是单鞭毛菌。 6荚膜染色(Capsules stain):荚膜是细菌壁外一层粘液性多聚物,赋予致病菌的侵袭力。染色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颜色,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如肺炎链球菌。 (二)涂片检测(smear) 1便球杆比检查( stool cocus/bacillus):即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 正常值:便球杆比:1:3 临床意义:健康人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厌氧菌和小部分需氧菌。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外,其余人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在肠道发生致病菌如沙门、志贺、弧菌感染时往往由于使用抗生素而是革兰阴性杆菌受到抑制,此时球菌/杆菌比值有可能变大。若比值显著增大,常提示肠道菌群紊乱或发生二重感染。 2标本真菌涂片(fungi):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正常值:未见真菌。 3痰涂片检查(sputum smear): 临床意义:目的确定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初步判定是否有致病菌存在。首先应确定标本是否为来自下呼吸道的痰,其标准为革兰染色WBC>25/LPF(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LPF。有些细菌可做初步判断: 1)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状排列 2)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 ++++ 每个视野>10根 +++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 真菌: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