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真菌36573
第二十讲病原性真菌课件

2.直接显微镜检查 皮屑标本用10%KOH 液 制 成 湿 片 , 指 甲 用 2 5 % KOH 或 2 5 % NaOH含 5%甘油处理。镜检可见透明、 有隔,常有分支的菌丝及成链的关节孢子 (bāozǐ),三个癣菌属难以鉴别。毛癣菌属感 染病发有发外型和发内型孢子(bāozǐ),而小 孢子(bāozǐ)菌属只有发外型孢子(bāozǐ)。
有 鳞屑或鳞痂,逐渐形成斑块结节,呈疣状 增殖。皮损反复发生,且长期不愈,可致 畸致残。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或经血流扩散。病理变化主要为角化 过度及角化不全。
第二十讲病原性真菌 第十七页,共八十页。
2.微生物特性(tèxìng)
着色真菌菌丝短粗分隔(fēngé),呈棕色,有三 型分生孢子: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 孢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 围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 孢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fēngé)处长出花 瓶状的分生孢子柄,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 分生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 培养1周,出现灰黑色菌落,随之菌落表面 出现绒毛状或天鹅绒状气生菌丝,菌落色 素加深。
第二十讲病原性真菌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页。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 基上25℃培养,2-3d开始生长,初为白色湿 润(shīrùn)的酵母型菌落,以后变为淡咖啡色至 深褐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菌丝相 的申克孢子丝菌。接种于胱氨酸葡萄糖血琼 脂培养基上,37℃培养2-3d,可形成乳白色 或淡褐色酵母型菌落。镜下可见G+卵圆形 的孢子。
第二十讲病原性真菌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页。
孢子(bāozǐ)丝菌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传染源 是人和动物,传播途径主要经破损皮肤接触 感染。经微小创口侵入皮肤后,创口局部出 现炎症性小结,增大形成炎症性斑块或增生 性糜烂。可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和慢 性肉芽肿,称为孢子 丝菌性下 (bāozǐ) 疳。经呼 吸道引起肺孢子 丝菌 (bāozǐ) 病,并可沿血行播 散至其他器官如骨、眼等。
临床微生物学病原性真菌检验

5)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本试验亦是鉴定白色念珠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玉米粉聚山梨酯-80琼脂培养基培养本菌, 镜检观察到厚膜孢子及假菌丝。
4.血清学诊断
用于诊断全身性念珠菌病。以念珠菌 为抗原测定机体抗念珠菌抗体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 致病,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 等。
一、白色念珠菌
• 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又称白色 假丝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 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 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 疾病 。
• 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 直接检查
1.不染色标本的直接镜检:
直接采取标本制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若发现真 菌菌丝或孢子存在时,即可初步判定为真菌感染。
1)标本制备: 2)检查方法: 3)封固液:
• 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
毛发、指甲、鳞屑等)。
•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
第二部分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丝状菌(Dermatophytes), 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癣症, 又称癣菌(Ringworm),分为三属,共37个种。
(一)、生物学特征
属名
种 数
毛癣 菌属
21
小孢子 癣菌属
15
表皮癣 菌属
1
皮肤癣菌的特征
侵犯部位
形态特征
皮 指 毛 大分生孢 小分生孢
1.非特异性免疫:人类对真菌感染有天然免疫力。
皮肤分泌短链脂肪酸和乳酸、血液中转铁蛋白、中性 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正常菌群的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组织中:厚壁、 组织中:厚壁、圆形细胞 形态特性: 形态特性: 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缓慢 菌 落:暗棕色 棕色, 菌 丝:棕色,有隔 分生孢子:棕色, 分生孢子:棕色,圆形或椭圆形 侧生或顶生 树枝形、剑顶形、 树枝形、剑顶形、花瓶形等 多态性,鉴定困难 多态性,
疣状瓶霉、 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及链格孢霉的分 生孢子(400× 生孢子(400×)
+ -
新生隐球菌 neoforman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分 布:鸽粪;人类体表、口腔、粪便 鸽粪;人类体表、口腔、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菌 落:酵母型菌落 荚膜多糖:A、B、C、D四个血清型 荚膜多糖: 临床分离株: 临床分离株:A、D型
地方性流行真菌
1.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荚膜组织胞浆菌( capsulatum) 镜检:酵母型细胞, 镜检:酵母型细胞,有不着色荚膜样物质 培养:特殊的圆形大分生孢子,厚壁, 培养:特殊的圆形大分生孢子,厚壁,四 周有棘突,排列如齿轮, 周有棘突,排列如齿轮,有诊断价 值。 2.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es) 厌酷球孢子菌( immites) 镜检可见有较大的厚壁球孢子, 镜检可见有较大的厚壁球孢子 , 内含许多 内生孢子。 内生孢子。 皮炎芽生菌( dermatitides) 3.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es) 巴 西 副 球 孢 子 菌 ( Paracoccidiodes brasiliensis):酵母型,前者每个细胞仅出1 酵母型,前者每个细胞仅出1 个芽,后者细胞上可有多个芽。 个芽,后者细胞上可有多个芽。
《病原性真菌》课件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人 类健康。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毒素
部分病原性真菌产生毒素 ,引起中毒症状。
免疫逃避
部分病原性真菌能够逃避 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长期存活。
02
病原性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病原性真菌可以通过空气中的 飞沫、尘埃等传播,尤其是在
封闭、拥挤的环境中。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 或污染物传播,如握手、共同
使用物品等。
食物传播
某些病原性真菌可以通过食物 传播,如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
动物传播
动物携带的病原性真菌可以传 播给人类,如皮肤癣菌病。
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 炼,合理饮食,有助于提高身
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 理和消毒家居物品、公共场所 设施等,以减少病原性真菌的 滋生和传播。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 在针对特定真菌的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PCR(聚合酶链式反 应),检测真菌的核酸
片段。
鉴别诊断
细菌性感染
寄生虫感染
病原性真菌感染与细菌性感染在临床 表现上有时相似,但通过培养鉴定和 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进行鉴别。
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 症状,但病原性真菌感染通常不会出 现寄生虫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如腹泻 、贫血等。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4章主要病原性真菌

隐球菌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培养分离、墨汁染色、血清学检测等。
抗真菌药物
如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
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必要时可联合手术。
手术治疗
适用于脑部隐球菌病的治疗,包括脓肿引流 和手术切除病灶等。
毛霉菌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培养分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症状表现
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 起肺部感染、眼部感染、皮肤 感染等,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隐球菌
生物学特性
隐球菌是一种土壤中的腐生真菌,可在鸽粪中大量生长。
传播途径
隐球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而感染人类,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 和水传播。
症状表现
隐球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脑膜 炎和肺炎。
病原性真菌的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吸入或摄入感染病菌的食物或 水传播。
病原性真菌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浅部感染真菌
主要引起皮肤、指甲和头发等 浅层组织的感染,如脚气、股 癣等。
深部感染真菌
可引起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的 感染,如肺部、脑部等,常见 的深部感染真菌有念珠菌、隐 球菌等。
机会性感染真菌
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药物和手术为主,必要时可 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如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
手术治疗
适用于眼部毛霉菌病的治疗,包括病 灶切除和眼球摘除等。
05
病原性真菌的预防和控制
提高公众对病原性真菌的认识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病原性真菌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 、症状表现、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病原性真菌--第一节 病原性真菌概述(1)

病原性真菌--第一节病原性真菌概述(1)第二十章病原性真菌真菌(Fungus)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藻菌植物中真菌超纲,具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绝大多数对人有利,如酿酒、制酱,发酵饲料,农田增肥,制造抗生素,生长蘑茹,食品加工及提供中草药药源(如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等,都是真菌的产物或本身或利用真菌的作用所制备的)。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第一节病原性真菌概述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结构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Mycelium),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即一般称为霉菌(Mold)。
真菌细胞结构比细菌复杂,细胞壁缺乏构成细菌胞壁的肽聚糖,其坚韧性,主要依赖于多聚N-乙酰基葡萄糖构成的甲壳质(Chitin)。
并含葡聚糖,甘露聚糖及蛋白质,某些酵母菌还含类脂体。
细胞内有较为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二)培养特性真菌能分泌酶使有机物降解成可溶性营养成分,吸收至细胞内进行新陈代谢。
大多数真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沙保氏培养基(Sabouraud's smedium 含4%葡萄糖 1.0%蛋白胨 pH4.0~6.0 ),22~28℃生长良好。
大多于1~2周出现典型菌落。
真菌菌落一般有三种类型。
1.酵母型菌落,为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以出芽形式繁殖,如新型隐珠菌。
2.类酵母型菌落,外观似酵母菌落,但可见伸入培养基中的假菌丝,它是由伸长的芽生孢子形成,如白色念珠菌。
3.丝状菌落,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由许多菌丝体组成。
菌丝多数有隔分成多个细胞称有隔菌丝,有的菌丝无隔,称无隔菌丝。
第22章主要病原性真菌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使用墨汁涂片法:取CSF离心后取沉渣, 痰和脓汁则直接加墨汁在玻片上作负染后镜 检。见到直径4-12μm的圆形菌体,外周有一 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即可确诊
2.培养 沙保弱培养基,25℃或37℃培养,发育 较快,2-5d即可生长出乳白色、粘液性细菌 型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表面有蜡样光泽。 继续培养则菌落增厚,颜色由乳白、奶油色 转变为桔黄色。从菌落取菌镜检可见圆形或 卵圆形菌体,无假菌丝
皮肤癣菌的种类、侵犯部位及传染来源
真菌种 类、 种数 皮 肤 表皮癣 菌属 小孢子 菌属 毛癣菌 属 1 1 + + 感染部位 毛 发 + 甲 板 + 人 传染源 动物
絮状表皮癣菌 奥杜安小孢子菌
无 犬小孢子 菌石膏样 小孢子菌 须毛癣菌
20
+
+
+
石膏毛癣菌、红色 毛癣菌
三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与孢子 丝菌,经外伤侵入皮下,感染最初发生于真皮 深层、皮下组织或骨,逐渐扩散,最后可达到 皮下。一般感染只限于局部,但也可扩散至周 围组织。孢子丝菌经淋巴管扩散;腐生性真菌,自然界分布广 泛,从土壤尘埃和植物表面可分离出该菌 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荆棘等引起感 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申克氏孢子丝菌。本菌 为双相型真菌
形态和培养 用患者标本 (脓、痰、血、病变组织) 制 片,油镜下观察可见梭形或圆形孢子。在沙保 弱培养基上25℃培养 3-5d,可长出灰白色粘稠 小点,然后扩大成黑褐色皱膜状菌落,镜下可 见有分隔菌丝及成群的梨形小分生孢子。在含 胱氨酸的血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则以芽生 方式形成酵母型菌落
体癣分离的红色毛癣 菌培养物
人卫版医学微生物学之主要病原性真菌教学护理课件

工作能力。
预防措施
向患者宣传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如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环境等
,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预后 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 建议和生活指导。
在接触患者或处理污染物时, 应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个人防护用品。
控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 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真菌感染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隔离和消毒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并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 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监测和报告
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真菌 感染的暴发流行。
致病性与毒力
致病性
病原性真菌能够侵犯皮肤 和内脏器官,引发局部和 全身感染症状,如瘙痒、 红肿、发热、咳嗽等。
毒力因素
毒力因素包括菌体表面结 构、分泌的毒素、对宿主 的侵袭能力等。
传播途径
病原性真菌可通过直接接 触、吸入、食入等途径传 播,也可通过动物间接传 播。
02
主要病原性真菌的感染途径与传 播方式
公共卫生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政府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制定相关 政策和法规,保障公众健康。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 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真菌感染的 全球挑战。
科研与创新
加强科研与创新,研发更有效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方法,为控制真菌感染 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