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原性真菌
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卵菌纲:(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3)水节霉目(4)链壶菌目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3、壶菌纲:(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3)芽枝菌目(4)单毛菌目4、丝壶菌纲二、接合菌亚门真菌:1、接合菌纲:(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2)虫霉目(3)捕虫霉目2、毛菌纲三、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3)原囊菌目2、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3、核菌纲:(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4)冠囊菌目4、腔菌纲:(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3)梭绒盘菌目(4)瘿果盘菌目(5)块菌目(6)盘菌目(7)厚顶盘菌目6、虫囊菌纲四、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2、层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2)木耳目:卷担菌属(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无隔担子菌亚纲:(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2)座担菌目(3)花耳目(4)胶膜菌目(5)非褶菌目(6)磨菇目3、腹菌纲五、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3)瘤座菌目:镰孢属(4)束梗孢目2、腔孢纲:(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3、芽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
主要致病性真菌.doc

主要致病性真菌引言主要致病性真菌是指那些可以引起疾病的真菌。
它们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要致病性真菌,包括其病原性、传播途径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
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它可以引起人体的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等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破损时,白色念珠菌很容易引起感染。
念珠菌病的症状包括白色或黄色的舌苔、口腔溃疡、阴道炎等。
白色念珠菌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2. 黑色霉菌(Aspergillus)黑色霉菌属于分生孢子菌纲,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
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黑色霉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呼吸道,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此外,黑色霉菌还可以引起真菌球病,通常发生在鼻窦等部位。
黑色霉菌通过空气中的孢子进行传播,特别是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
3. 白念珠菌(Cryptococcus)白念珠菌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病原真菌。
它主要通过呼吸途径感染人体,特别是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白念珠菌感染通常与鸽子的粪便等接触有关。
它可以引起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等。
白念珠菌通过空气中的孢子进行传播,特别是在鸽子密集的地方更容易感染。
4. 灰飞虱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灰飞虱菌是一种对昆虫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常用于生物防治。
它可以引起昆虫的外部感染,并在其体内生长繁殖,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灰飞虱菌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致病性真菌。
它可以引起一些农作物的疾病,如蔬菜的软腐病。
枯草芽孢杆菌通常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并在植物体内引起感染。
为了控制枯草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采取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清除病残体等。
第 37 章主要病原性真菌

20. 不能侵犯毛发的皮肤癣菌是: A.表皮癣菌 B.须毛癣菌 C.铁锈色小孢子菌 D.许兰毛癣菌 E.堇色毛癣菌
21. 表皮癣菌属不能引起哪种癣病? A.体癣 B.甲癣 C.足癣 D.手癣 E.毛发癣
22. 关于着色真菌的特点,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其分生孢子分 4 型 B.在沙保培养基生长缓慢 C.菌落表面有极短的菌丝
做出初步诊断?
A.厚膜孢子 B.芽生孢子 C.假菌丝 D.宽厚荚膜 E.分生孢子 7. 单细菌真菌包括:
A.曲霉菌 B.念珠菌 C.隐球菌 D 组织胞浆菌 E.球孢子菌 8. 致病性隐球菌与非致病性隐球菌的主要区别是: A.非致病性隐球菌有荚膜 B.非致病性隐球菌 37℃和 25℃均能生长 C.致病性隐球菌有荚膜 D.致病性隐球菌在 37℃和 25℃均能生长 E.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9. 白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的区别是: A.白假丝酵母菌可分解尿素 B.白假丝酵母菌菌落为酵母型 C.新生隐球菌菌落可分解
D.主要侵犯肢体皮肤 E.可形成肢体象皮肿
【X 型题】 1. 目前病原性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 A.表面感染真菌 B.皮肤癣真菌 C.条件致寎性真菌 D.浅部感染真菌
E.深部感染真菌 2. 白假丝酵母菌可引起:
A.口角糜烂 B.阴道炎 C.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肠炎 3. 关于新生隐球菌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细胞外周有折光性强的荚膜 B.仅在 37℃生长 C.菌落呈酵母型 D.根据荚膜多糖抗 原分 4 个血清型 E.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多为内源性感染 4. 婴儿易形成鹅口疮的原因是: A.年幼体弱 B.因吸奶口腔黏膜易损伤而感染 C 口腔正常菌群未建立 D.未接种疫苗 E.人工喂养的乳品中易污染白假丝酵母菌 5. 白假丝酵母菌菌落区别于新生隐球菌菌落的特点是: A.有酵母气味 B.表面光滑而湿润 C.有营养假菌丝 D.菌落可为棕褐色 E.培养所需时间较短 6. 临床疑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取脑脊液做墨汁染色镜检,发现有哪些典型结构可
病原性真菌(1)

3、其他检查方法:如ELISA法、PCR
防治原则
1、抗真菌药物 :唑类与棘白菌素类药物联合治疗 2、外科局部病灶切除 3、免疫调节辅助治疗
T h a n k you
构巢曲霉形态(400×)
致病性
类 型
: 直接感染 超敏反应 毒素中毒
真菌球型肺曲霉病
所致疾病 :
肺曲霉菌病
肺炎型曲霉菌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全身性曲霉菌病 中毒与致癌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痰、支气管、肺泡盥洗或窦道穿刺标本直接 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SDA培养基、25℃、3-5d;观察生长速度、 菌落颜色、表面质地等,小琼脂快培养、乳酸酚棉蓝染色 镜检,结合菌落特征进行鉴定
双层,第一层长,布 球形,黑褐色,有 满顶囊表面,放射状 小棘,成链排列 双层,第一层短, 顶囊的2/3, 放射状 双层,第一层略长, 顶囊的上半,放射状 球形,小,表面 平滑,成链排列 球形,绿色, 成链排列
淡褐色 土曲霉 或褐色 构巢 曲霉 绿色或 暗绿色
烟曲霉 (A .fu m ig a tu s )
曲
霉
(A spe rgillus )
曲霉菌(Aspergillus)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属于条件致病菌 主要条件致病菌: 烟曲霉(A. fumigatus):最常见 黄曲霉(A. flavus)
黑曲霉(A. niger)
土曲霉(A. terreus) 构巢曲霉(A. nidulans)
生物学特征
分生孢子
该菌在SDA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在室温或者37-45℃均能生 长
菌落:白色、柔软有光泽 → 绒毛状,粉末状或絮状、丝 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3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pathogens of endemic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
毛癣菌属 20 + +
+
传染源
人
动物
絮状表皮癣菌
无
奥杜安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石膏样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 主要病原菌:
第1节
浅部感染真菌 pathogens of cutaneous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皮肤癣菌
疾 病:皮肤癣(tinea),手足癣最多见 三个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病原菌种类:
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es)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es) 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des brasiliensis)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1)大分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2)小分生孢子:无
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十九章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皮肤感染真菌:侵犯人或动物体表角质组织的真菌(皮肤癣病,角层癣菌)
侵犯角化的皮肤、毛发、指(趾)甲;所致疾病:癣
浅部真菌致病特点:1、途径:接触传染;
2、一种癣病可由多种癣菌引起;
3、一种癣菌可引起多种癣病;
4、一般无疤痕(除黄癣菌所致头癣)
第二节深部感染真菌:多为内源性;多侵犯皮肤深层、深部组织、内脏;多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
(致死原因)
一、新生隐球菌
1、半数继发于白血病、何杰金病、艾滋病
2、在自然界广泛,如土、鸽粪
3、单细胞,圆形
4、传染方式:吸入孢子、内源性
5、所致疾病:肺隐球菌病、隐球菌脑膜炎
6、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2)荚膜多糖抗原
二、白色念珠菌
1、单细胞,革兰阳性,属条件致病菌
2、健康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有此菌
3、致病条件: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4、所致疾病:1)粘膜:鹅口疮、口角炎、外阴、阴道炎
2)皮肤:指间糜烂症
3)内脏:(1)支气管肺念珠菌病;(2)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3)肠炎、脑膜炎
5、微检:直接镜检
真菌中毒
有毒真菌:如磨菇类
真菌毒素中毒:无传染性,一般药物与抗生素治疗无效,与特定食物、饲料、农作物有关主要侵害肝、肾、神经系统
致癌性真菌(如黄曲霉素)。
主要病原性真菌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主要病原性真菌浅部感染真菌
概念指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的真菌
分类
皮肤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
三个属
表皮癣菌属不侵犯毛发
毛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不侵犯甲板
疾病:皮肤癣,手足癣最多见
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分类
马拉色菌属皮肤花斑癣
何德毛结节菌毛发黑色结节
白吉利毛孢子菌毛发白色结节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类
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
侵入途径外伤,经创口侵入人体皮下组织
感染部位局部,可扩散
深部感染真菌
概念侵犯表皮及其附属器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性真菌或机会致病真菌
假丝酵母
代表白假丝酵母鹅口疮
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假丝酵母病
隐球菌代表新生隐球菌
曲霉代表
烟曲霉最常见
黄曲霉与肝癌密切相关
肺孢子菌
代表卡氏肺孢子菌、伊氏肺孢子菌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肺孢子菌肺炎(PCP)
镰刀菌
毛霉。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导语: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
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我们一起来看看主要病原性真菌有什么吧。
皮肤感染真菌
一、角层癣菌。
糠秕马拉色癣菌可引起花斑癣(汗斑)、脂溢性皮炎。
二、皮肤癣菌
包括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三个属,主要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皮肤癣病,包括手足癣、体癣、灰指甲、头癣等。
主要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 甲,引起皮肤癣病,包括手足癣、体癣、灰指甲、头癣等。
真菌的特质
一、变异性和抵抗力
真菌易变异,多次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可出现形态、结构、菌落形状等变异。
真菌和孢子均不耐热,60~70 ℃1h被杀死,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强,对抗生素不敏感。
二、真菌的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5.真菌毒素与肿瘤:⑴真菌毒素的产生⑵真菌毒素的分类⑶黄曲霉菌毒素(Aflatoxin, AF)。
三、免疫性:真菌感染的恢复主要靠细胞免疫。
四、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培养特性。
五、防治:抗真菌药物一般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常用的有制霉菌素、米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申克孢子丝菌丝状菌落
申克孢子丝菌小分生孢子(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着色真菌
1. 代表菌种:裴氏丰萨卡菌(Fonsecaea pedrosoi)
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 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 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 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
孢子丝菌:淋巴管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孢子丝菌
1. 代表菌种: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2. 特点:腐生性、双相型 3. 培养:SDA(25℃):灰褐色皱膜丝状菌落
含胱氨酸血平板(37℃):芽生酵母型菌落
4. 形态:分隔菌丝,成群梨形小分生孢子 5. 感染途径:创伤皮肤接触染菌土壤或植物经口或呼吸道侵入 6. 疾病: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7. 治疗:口服饱和碘化钾奶液或伊曲康唑,深部感染可口服两性霉素B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皮炎芽生菌
1. 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仅出1个芽 2. 疾病:皮炎芽生菌病,又称北美芽生菌病
以肺、皮肤及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 多流行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巴西副球孢子菌
1. 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可有多个芽 2. 疾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又称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菌肉芽肿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3. 致病性
机会致病菌,正常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肠道与阴道黏膜,菌群失调或 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假丝酵母病(candidiasis)。 所致疾病: (1)皮肤、黏膜感染 (2)内脏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4.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圆形或卵形芽生孢子、假菌丝
第1节
浅部感染真菌 pathogens of cutaneous mycose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皮肤癣菌
疾 病:皮肤癣(tinea),手足癣最多见
三个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spp.) 小孢子癣菌属(Microsporum spp.)
1. 致病菌种:10个种具有致病性,最常见的是白假丝酵母 2. 生物学特征:菌体圆形或卵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
形成类酵母型菌落 在组织内可形成芽生孢子及假菌丝 培养时形成厚膜孢子可作为鉴别依据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白假丝酵母菌落
白假丝酵母芽生孢子 (1000×)
白假丝酵母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1000×)
热带假丝酵母 (C. tropicalis)
+
+
-
±
近平滑假丝酵母 (C. parapsilokis)
-
-
克柔假丝酵母 (C. krusei)
-
-
-
+++ -
+
+++ -
-
+++ -
+
+- - -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隐球菌(Cryptococcus )
1. 代表菌种:新生隐球菌 2. 生物学性状: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1. 马拉色菌
常见菌种有秕糠马拉色菌(M. 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 globosa)及限制性 马拉色菌(M. restricta)
皮肤花斑癣(黄褐色)。短粗、分枝状有隔菌丝以及成丛状的酵母样细胞,具 有嗜脂性(需加入橄榄油等)
2. 何德毛结节菌
毛发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棕色分隔菌丝和关节孢子,结节内有子囊及 子囊孢子。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小孢子菌
1. 致病菌种:铁锈色小孢子菌(M. ferrugineum)
犬小孢子菌(M. canis) 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seum)
2. 侵犯部位:毛发,皮肤 3. 疾 病:头癣、体癣 4. 形态学特征:
(1)大分生孢子:厚壁,梭形 (2)小分生孢子:卵圆形,侧枝末端
黑曲霉菌落
黑曲霉形态(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土曲霉菌落
土曲霉形态(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构巢曲霉菌落
构巢曲霉形态(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分 布:土壤、植物中 3. 侵入途径:外伤 4. 感染部位:颜面、下肢、臀部等暴露部位 5. 疾 病: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
感染多发于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暗红或黑色区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呈多态性,鉴定困难 1. 组织中:厚壁、圆形细胞 2. 形态特性:
(1)生长速度:缓慢 (2)菌 落:暗棕色 (3)菌 丝:棕色,有隔 (4)分生孢子:棕色,圆形或椭圆形
石膏样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
主要病原菌:
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 spp.) 何德毛结节菌(Piedraia hortae) 白吉利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eigelii)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表皮癣菌属
1. 致病菌种:絮状表皮癣菌(E. floccosum) 2. 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 3. 疾 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 4. 形态学特征:
(1)大分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2)小分生孢子:无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毛癣菌属
双层,第一层略长, 顶囊的上半,放射状
孢子
球形,有小棘, 绿色,成链排列
球形或梨形,有 小棘,成链排列
球形,黑色,有 小棘,成链排列
球形,小,表面 平滑,成链排列
球形,绿色, 成链排列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烟曲霉菌落
烟曲霉形态(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黄曲霉菌落
黄曲霉形态(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内源性(少数) (2)致病物质:荚膜多糖 (3)感染途径:呼吸道 (4)所致疾病:肺部感染 (5) 播散感染:最易侵犯CNS,预后不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4.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墨汁涂片见圆形有折光性的菌体 外周有透明的肥厚荚膜
(2)分离培养 培养:SDA培养基 菌落:酵母型菌落,细小菌落(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镜检: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无假菌丝
侵犯黏膜、皮肤、肺及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特别是多见于巴西、阿根廷、秘鲁及委内瑞拉 中国尚未见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马尔尼菲青霉
1. 形态特征:
(1)菌 落:绒毛状(淡黄色→棕红色),有皱褶,可产生玫瑰红色色素 (2)菌丝相:帚状枝分散,双轮生,稍不对称,瓶梗顶端变窄,分生孢子球形,链状排列 (3)酵母相:圆形或长方形关节孢子
(3)其他检查法 尿素酶试验、胶乳凝集试验、荧光抗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曲霉(Aspergillus )
1. 分布广泛 2. 种类繁多 3. 属于机会致病菌 4. 主要机会致病菌:
烟曲霉(A. fumigatus):最常见 黄曲霉(A. flavus) 黑曲霉(A. niger) 土曲霉(A. terreus) 构巢曲霉(A. nidulan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表皮癣菌、毛癣菌和小孢子菌的孢子形态 (400×,由左至右)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皮肤癣菌的种类、侵犯部位及传染来源
真菌种类 种数
感染部位
皮肤 毛发 甲板
表皮癣菌属 1 + -
+
小孢子菌属 15 + +
-
毛癣菌属 20 + +
+
传染源
人
动物
絮状表皮癣菌
无
奥杜安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2. 特点:
双相型真菌 宿主体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型 25℃培养时变为菌丝型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荚膜组织胞浆菌
1. 培养:生长缓慢,棉絮样菌落(白色→黄色→褐色) 2. 镜检:酵母型细胞,有不着色荚膜样物质
特殊的圆形大分生孢子,厚壁,四周 有棘突,排列如齿轮,有诊断价值。
3. 疾病:组织胞浆菌病,肉芽肿性病变
3. 白吉利毛孢子菌
毛发周围白色小结节。芽生孢子、厚壁孢子及关节孢子。
第2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pathogens of subcutaneous mycose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种 类: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
2. 侵入途径:外伤 3. 感染部位:局部,也可扩散至周围组织 4. 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种致病性曲霉的比较
菌名 烟曲霉 黄曲霉 黑曲霉 土曲霉 构巢曲霉
菌落 绿色或 深绿色
黄色
黑色
淡褐色 或褐色 绿色或 暗绿色
顶囊
烧瓶状
球形或 近球形 球形或 近球形
半球形
半球形
小梗
单层,顶囊上半部
双层,第一层长,布 满顶囊表面,放射状
双层,第一层长,布 满顶囊表面,放射状
双层,第一层短, 顶囊的2/3, 放射状
2. 疾病:马尔尼菲青霉病
广泛性、播散性感染,常累及肺、肝、皮肤、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好发于东南亚地区,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马内菲青霉帚状枝(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