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危儿早期干预

合集下载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高危新生儿是指在产前、产中、产后具有各种已知或潜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1000万新生儿出生,10%~20%属于高危儿,其中以早产儿为最多[1],Zou等[2]报道早产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地区从2.3%~10.3%不等。

某些高危因素,如早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均可能影响患儿的行为神经发育,导致脑瘫、发育迟缓、视听损害、行为问题等,每年我国新发生的由早产所致的脑瘫患儿达2.9万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

0-3岁儿童大脑发育迅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出生后的第1年,如果在此阶段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国内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的先行者鲍秀兰团队最先在国内开展了系列多中心合作研究,其中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通过早期干预脑瘫发生率从6.17%下降到2.21%[4],早产儿经早期干预后智力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5]。

所以,对具有潜在脑损伤的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医疗和社会负担的有效途径。

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多年来鲍秀兰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从理论到实践一直倡导整合脑科学、新生儿学、早期教育、婴儿心理学、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等多学科最新知识,建立整合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培训让从事高危新生儿干预及管理的专业人员团队具备以上多学科知识和能力,整体研究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提出建立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互联网医疗的迅猛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危儿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和地域界限,进一步推进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的可及性。

为推动高危新生儿线上线下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的规范化,经专家共同讨论研究,制定本共识。

一、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重点关注的对象高危新生儿按照高危因素程度可分为三类(见表1),对神经发育有潜在影响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类:1产前和围生期因素如反复流产经历、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感染、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重症感染性肺炎(伴有多脏器损伤)等。

高危儿早期干预

高危儿早期干预

高危儿早期干预一.概念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使赶上正常儿童。

二.高危儿是干预的主要对象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Ⅲ0和Ⅳ0)、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低血糖和产伤等。

三.早期干预理论依据1.脑的发育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时期,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

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

在2岁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2.脑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脑功能的建立要比成熟后更容易。

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如视觉发育有关键期。

先天白内障的婴儿从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其视觉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即使做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

人的视觉关键期,最敏感是在生后半年内,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

人类语言学习也有关键期。

一般在5~6岁以前。

因此,小儿耳聋应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

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

可变更性意义为某些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移植到其他脑的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伙伴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不过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但不会起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可以变更。

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元丧失或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将成为永久性。

在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高危儿早期干预通用课件

高危儿早期干预通用课件

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早 期干预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促进家庭与专业团队的密切合作。
早期干预的评估与反馈
01
02
03
过程评估
在实施干预计划过程中, 定期对高危儿的发展状况 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干预 计划。
结果评估
对干预计划的效果进行评 估,了解高危儿在认知、 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等 方面的进步情况。
案例三: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是实现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途径, 通过整合医疗、教育、康复等资源,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 服务。
社区资源包括医疗保健机构、教育机构、康复中心等,通 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高危儿提 供全面的早期干预服务。
案例四: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实践
总结词
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可能导致 发育障碍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儿童。
详细描述
高危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出生时存在窒息、缺氧、严重感染等高危因素,可能 导致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迟缓,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低于 同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等。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家庭支持与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为高危儿的家庭提供心理 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和压力。
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发展 的知识和技能,指导他们 如何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 。
建立家庭互助网络
为高危儿家庭提供交流和 互助的平台,让他们能够 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
社区资源的利用
利用医疗资源
利用社区内的医疗资源,为高危 儿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保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
1992年,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52名早产儿从新生儿期接受早期教育,51名早产儿为对照组(家庭 常规教育),另设53名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2岁时,早产儿早期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早产儿对照组高 14.6分,甚至超过了正常新生儿组,无一例智力低下。而早产儿对照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组低8.9分,其中 7.8%智力低下(图1)。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可以预防窒息儿和早产儿的智力低下。
早期干预
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干预
01 基本介绍
03 的研究
目录
02 的核心要点
基本信息
早期干预是指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 目的的、丰富环境的、适宜的教育活动,即:利用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促进婴幼 儿智能、运动、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促进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减轻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 早期干预应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当发现有脑瘫征象、智能发育延迟或交流行为障碍时,早期干预就称为“康 复”。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最好从出生后开始。的核心要点Fra bibliotek的方法
(一)新生儿 1、提供支持性护理,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安静的环境、舒适的体位、袋鼠式护理等。 2、适宜的多感官刺激 2.1听觉刺激跟婴儿温柔地说话、唱歌,让婴儿听家人的声音,放柔和的音乐及心跳的录音等。 2.2视觉刺激让婴儿看父母的脸,或用可移动的具有鲜亮色彩的东西给婴儿看。 2.3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和按摩以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鼻饲的患儿可练习非营养吸吮动作。 2.4前庭运动刺激给以摇晃、振荡(如水囊床)。 2.5本体觉刺激通过做被动操和主动运动,发展运动功能。 以上干预措施可以排列不同的组合。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在适当刺激下,婴儿会做出积极稳定的反应。当 受到过度刺激时,则表现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甚至出现自主神经应激反应和功能障碍的体征,如打嗝、打喷 嚏、呕吐和憋气,严重的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及青紫。在这种情况下,干预应立即停止。

高危儿早期干预ppt课件

高危儿早期干预ppt课件
TORCH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IV感 染 2、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3、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有过 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免疫力降低,特别 在患有佝偻病、贫血、免疫缺陷的患儿, 容易反复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德感染。使 体质羸弱。生长发育受阻。 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5、出生缺陷
22
5
二、高危因素
(一)胎儿期高危因素 1、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 孕早期阴道流血,
使胚胎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而此时正值胎 儿脑发育的快速时期,对缺氧缺血特别敏 感,极易造成胎儿脑发育不良或异常。
6
2、孕期感染 多见孕早期病毒感染,病原 体从母体血液经胎盘感染胎儿,又称宫内 感染,常见的有TORCH感染。
9
7、遗传因素(染色体病、基因病) 8、其他 如孕妇贫血、肝肾疾病、吸毒、
生活环境不良、不良情绪、未进行产前保 健等。
10
(二)分娩期高危因素
1、产时窒息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 如:
(1)母体血液含氧量降低的因素: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心脏病。
(2)影响胎盘(和脐带)血液循环的因素: 多胎、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胎盘功能不良、脐带脱垂、打结、绕颈。
33
五、早期干预措施
1、婴儿抚触 2、新生儿游泳 3、捏脊按摩 4、物理治疗 5、药物治疗 6、家庭训练
34
谢 谢!
35
12
3、剖宫产 有不少剖宫产是非难产因素而 选择使用的,这类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 也有不利的影响。一是由于胎儿娩出时没 有经过骨产道和软产道的挤压,娩出时容 易发生产时窒息和肺内羊水吸入;二是胎 儿分娩时缺乏皮肤刺激,生后可能发生神 经精神发育障碍或感觉统合失调。
13
4、产伤 常见的产伤有头部血肿、颅内出 血、锁骨骨折、产伤性臂丛神经损伤、面 神经损伤、肱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其 中以颅脑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和骨折后续 影响最大。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高危儿是指在婴幼儿期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特殊管理和护理的儿童。

下面是一些管理方案和措施,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护理和健康发展:1. 早期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这可能包括遗传性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

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2. 综合护理计划: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护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医疗、营养、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定期复查和检测: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和复查,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听力视力测试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4. 适时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的问题进行适时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进正常的发育和功能。

5. 营养支持和管理:对高危儿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促进健康成长和发育。

可能需要特殊的喂养技术、特殊配方奶粉等。

6. 高危环境防护:为高危儿提供安全、清洁和舒适的环境,防止感染和其他伤害。

对亲属、护理人员和访客进行卫生教育,保持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

7. 家庭支持和教育:提供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高危儿的特殊需求和管理要求。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并应对潜在的挑战。

8.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共享信息和协调护理计划。

以上是一般性的高危儿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应根据不同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来制定。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目录
• 高危儿概述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实践和案例分
析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未来展望
01
高危儿概述
高危儿的定义
01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或 新生儿早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 的侵害,可能导致发育障碍或残 疾的儿童。
根据高危儿的消化能力和营养 需求,调整饮食结构,促进营
养吸收。
运动干预
早期运动
鼓励高危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早期运动训练,如被动操、按
摩等。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高危儿可能存在的肢体活 动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 训练。
运动能力评估
定期对高危儿的运动能力进行 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
运动环境创设
为高危儿创设安全、丰富的运 动环境,鼓励其自主活动和探
02
高危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 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等。
高危儿的分类
01
根据高危因素的性质, 高危儿可分为出生前、 出生时和出生后三类。
02
出生前高危儿指胎儿在 子宫内发育受到不良影 响,如宫内发育迟缓、 先天畸形等;
03
出生时高危儿指分娩过 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如 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 损伤等;
早期干预能够帮助高危儿建立正常的生长发育轨道,提高其体能、智能和社交能 力。
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 其整体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高危儿早期干预能够减轻家庭在照顾孩子方面的负担,降低 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社会在长期照顾高危儿方面的成本 ,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

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早期干预及早期发 育促进咨询指导

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早期干预及早期发 育促进咨询指导

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早期干预及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1. 引言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具有一些危险因素或有潜在的发育问题的婴儿。

这些婴儿需要早期发育监测、早期干预和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发育问题,促进其最佳发展。

2. 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2.1 监测目的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评估婴儿的发育问题,以便提供合适的早期干预措施和发育促进咨询指导。

监测可以帮助确定婴儿是否存在细微的发育问题,以及评估其发育进展和需要。

2.2 监测方法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通常包括使用标准化的发育评估工具,通过观察和记录婴儿在不同发育领域的发育表现,如运动发育、言语发育、认知发育等。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结构化观察、问题反应式评估和家庭报告等。

2.3 监测时间点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通常需要在婴儿的关键发育时期进行,例如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岁和2岁等。

一些高危因素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

3. 早期干预3.1 干预目的早期干预旨在通过行动、治疗、教育和支持来改善高危儿的发育潜能。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婴儿克服发育困难,提高其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并预防或减轻潜在的发育障碍。

3.2 干预方法早期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和发育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

常见的早期干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能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训练、教育训练等。

这些干预方法通常是多学科团队的合作,由医生、心理学家、康复师等专业人士组成。

3.3 干预效果评估早期干预的效果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婴儿的发育进展和功能水平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标准化的发育评估工具、结构化观察、家庭报告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干预的有效性,并作为调整干预计划的参考依据。

4. 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是一种帮助家长和照顾者了解婴儿早期发育的服务。

通过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支持,可以帮助家长有效地参与和促进婴儿的发育。

4.1 咨询内容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婴儿的正常发育里程碑和发育阶段的认识- 提供适宜的玩具、游戏和学习材料,促进婴儿的认知和运动发育 - 家庭环境的优化,提供有利于婴儿发育的条件 - 家长情绪管理和亲子关系的建立4.2 咨询方法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可以通过个别会议、群体教育或家庭访问等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早期干预
一.概念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的高
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使赶上正常儿童。

二.高危儿是干预的主要对象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Ⅲ0和Ⅳ0)、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低血糖和产伤等。

三.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1.脑的发育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时期,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

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

在2岁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2.脑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脑功能的建立要比成熟后更容易。

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如视觉发育有关键期。

先天白内障的婴儿从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其视觉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即使做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

人的视觉关键期,最敏感是在生后半年
内,
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

人类语言学习也有关键期。

一般在5~6岁以前。

因此,小儿耳聋应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

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

可变更性意义为某些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移植到其他脑的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伙伴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不过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但不会起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可以变更。

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元丧失或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
将成
为永久性。

在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四. 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早期干预愈早愈好,6岁以前都称早期,但3岁以前更好,最好从新生儿开始。

关键期是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时期提供刺激最容易获得反应,过了这个时机,反应或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达到最好水平。

当然,早期虽然重要,但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学就不起作用了。

因为突触的可塑性终生存在,因此,一个人的学习可以持续终身。

五. 方法
一).评估 a. 生长发育现状。

通过体检和智测了解。

b. 小儿的能力和缺陷
c. 发育偏离的原因
d.伴发疾病和治疗情况
二)决定训练内容和计划
1.改良婴儿抚触法
1). 婴儿抚触是一种利用皮肤触觉刺激的婴儿保健方法,对婴儿脑功能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在新生儿、婴儿和高危儿的干预和家庭护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2).婴儿被动操是一种肢体被动运动,对发展婴儿运动功能和姿势、锻炼肢体肌肉和关节功能丰常有利。

3).伸指按摩以左手掌握住婴儿一只手,使婴儿手掌张开。

用以手拇指掌面从婴儿腕纹处开始,分别沿大鱼际和小鱼际直至大拇指端和其余4个手指端进行按摩,每按摩10次,训练师以拇指和示指、中指揉捏大鱼际10次,共进行5遍。

可纠正拇指内收、紧握拳和手指屈曲挛缩等异常姿势。

4).推脾土、三关左手托住患儿的前臂和腕部,以右手大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屈曲的中节关节处起,沿前臂赤白肉际交界处,稍用力向上直推至肘关节处。

拇指中节至腕部是脾土,腕部至肘关节是三关。

连续推100次,直至皮肤发红。

然后用手掌按摩10次。

5).屈足按膝患儿仰卧位,训练师一手按住患儿膝关节,使腿伸直,一手握住足掌,使足掌保持正中位,轻轻向上按压,使踝关节尽量屈曲足背靠向小腿,有利于纠正尖足和足内翻。

6).按摩涌泉穴双足涌泉按揉20次,缓解下肢肌张力。

7).捏脊患儿俯卧位,训练师以双手的拇指和示指在患儿脊柱两侧,从骶骨处开始轻轻地捏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拇指在前上方,示指在后下方,沿着脊柱两侧向上拿捏皮肤(手指不要离开皮肤),直至颈部的大椎穴,连续进行三遍。

然后在肾俞穴按摩30次,以利于强身健脾。

8).搓揉四肢用双手掌搓揉患儿双上肢和双下肢,由近端到远端,共3遍。

常作为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9). 注意事项
a. 婴儿抚触适于发育临界儿的早期干预,尤其适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作为一种良性的皮肤触觉刺激,对脑功能的康复是有益的。

b. 每天进行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c. 训练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儿家长学习操作方法和要领,使能够在家中进行,但训练师要进行反馈和指导。

2.神经发育治疗法根据婴幼儿神经发育的规律,通过多种项目的训练,促进正常功能的发育,抑制或纠正发育中出现的偏异,使神经心理发育恢复到正常的一种早期干预疗法。

大运动训练
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发育。

其顺序是头—躯干---上肢---下肢
1)基本手法
反射性抑制手法(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抱球训练和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伸展脊柱)
控制关键点(头颈部、肩胛带、上肢、骨盆带和下肢等关键点的控制)
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颈立直反射的促进手法、上肢保护的伸展反应、平衡反应的促进)叩击法(抑制性叩击法、压迫性拍击、交互性拍击、搓擦性叩击)
2)婴幼儿运动功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a. 准备活动让婴儿放松和缓解。

患儿侧卧位,训练师一手固定其腰部,另一手摇动肩部10次,交替进行使患儿躯干及四肢逐渐放松。

肌张力高的患儿,可从上肢开始,依次屈曲与伸展肩、肘、腕关节,然后再依次做下肢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与伸展活动。

b.抬头训练
c.翻身训练
d.坐位训练
e.爬行训练
f.站立训练
g.行走训练
4. 改善肌张力异常的训练方法
1)四肢运动训练
2)上下肢按摩
3)分腿训练
4)伸展膝关节
5)按摩腓肠肌和跟腱
6)大、小鱼际肌按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