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趋势: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1年签署 《欧洲煤钢共 同体条约》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雏形)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英丹爱 希西 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91年 12国签 署“马
1993年 欧盟
约”
1999年欧元
1、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学 案1)
(1)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 维护自己的安全,并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欧洲走向联合的大致过程?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1年签署 《欧洲煤钢共 同体条约》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雏形)

成 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

欧洲联盟: 1993年成立,目标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日
内因: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两本
极 ”
的 崛 起
②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④实行“贸易立国”战略
表现: 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 大国的地位。
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20世纪90年代日本 谋求成为联合国常 任理事国
4、战后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1)对日本: ①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②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对世界: 挑战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工商系09(2)班第五组学号41至50号一、二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有两大阵营:以德意日为主要代表的轴心国和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国为主的同盟国两大阵营。

日本作为轴心国中重要的一员,在二战中,对日本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开始走向法西斯道路。

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之后日本在亚洲发动多次战役,主要有名的是1941年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发动“中途岛战役”,取得胜利。

日本在亚洲地区,从中国大陆,然后延伸到太平洋岛屿上,日本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国内的资源比较稀缺,加上这样拉动的长战线,日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军火资料到战场上。

这对日本资源采用是个非常大的数目,对日本自身发展经济需要的生产资料受到缺少。

2、虽然二战的战火在战争中没有烧到日本本国,但是日本实行军事化政策,强行征大量的青少年去参军,国家的后备人才大量缺失,并且本国国民无心发展军事外的生产,至专注于战事。

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无非是个重大的受挫,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

1945年8月,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为了报复日本两次的袭击,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了代号为“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

广岛和长崎死伤人数无数,从此变为荒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才恢复。

广岛和长崎作为日本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两地经济的影响对整个日本经济而言是重要的打击。

二、二战后日本对本国经济的整顿措施和外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二战后日本本国对经济的整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从内外两部分进行整顿:1、日本本国内部主要采取措施是以下几点:⑴、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从毁灭到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二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国家几乎陷入了一片废墟。

然而,日本的政府和人民没有放弃,他们用辛勤劳动和勇气在短短几十年间,将这个曾经的废墟变成了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个奇迹的背后,探寻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启示作出分析。

一、战后日本的经济情况战后的日本,几乎一片废墟。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迅速宣布投降,战争结束。

然而,日本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产业,社会基础瓦解,国民经济崩溃。

此时,日本政府和人民所面临的,是修复所剩无几的资源,全力重建日本的棘手任务。

二、美国的援助和日本的回归美国在二战后为日本提供了巨额援助。

这一援助使得日本得以修复受损的工厂、铁路、电力等能源设施,并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此外,日本政府和人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文化、社会和国际政治方面,更加积极地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意识,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在教育、制造业和技术创新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尽管它居民同年龄的平均产业劳动率较低。

三、投资和技术的进步日本经济奇迹的另一个重要引擎是投资和技术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以提高国内工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率。

这些计划需要投资大量资金,但由于美国提供的财务支持,这些投资节节攀升。

同时,日本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改进了机器和生产流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高效管理的批量制造方法(如进口技术和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全球业界的最佳实践标准。

四、积极的出口政策在建立行业基础之后,日本还开始了出口行动。

通过在美国市场高效地销售和出口高品质产品,日本的出口贸易得以大幅增长。

事实上,日本的出口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

高质量的产品,如汽车、电视机、相机和其他电器制品的品牌,不仅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优质的产品之一,而且进一步改善了日本对国际市场的印象和信誉,为其创业带来了金融赞助和资金。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人教111 1014011136 刘莉荣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国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占有的地盘,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然而,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此后,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黄金对代,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何以如此之快?其中的因素很多,但是与美国的扶植政策是离不开的。

关键字:日本经济发展美国扶植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的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样也给日本国家和人民酿成深重的灾难。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 252 万人死亡,并且广岛和长崎还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社会混乱,经济急剧下降。

然而,日本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0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毗。

[2]1950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10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132.6 美元,分别是当时美国的 3.8%和 7%;而到 1985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 12950 亿美元,人均产值达 10698 美元,分别达到美国的 43.8%和 86.1%。

[1]日本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爬上了国际舞台的顶端。

这样的成就,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美国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日本强有力的经团联的副会长花村仁八郎在一次关于日本经济的长篇演讲中,把美国的占领政策与口本的政治稳定并列为构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因素之一。

他说:“首先,在战后初期,占领军对所有的制度——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进行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革。

财阀解体和农地解放是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

其结果,使每个日本人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并处在一个按劳取酬的环境之中。

这就使每个日本人产生了勤奋学习和劳动的意愿,就象在美国的开拓时代一样 (3)一、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1945年8月巧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日本的战后史从此揭开的序幕。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外贸管制
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日本政府对外贸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对 一些敏感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进行严格审批。
04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三——地理位 置和国际环境
地理位置的优势
1
1.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受益于地缘优势和亚洲 地区的快速发展。
2
2. 海岸线长,港口众多,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和海上运输。
3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经济
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
我国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应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发展绿色经济
我国应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
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 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
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密切联系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注重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 忠诚度。
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
01
强调人才培养
日本企业重视人才培养,通过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02
注重员工福利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有助于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03
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
声誉。
03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二——政策因 素
产业政策
确定重点产业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一、中日贸易特点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
2、 增速低于中国外贸总体增长 速度
3、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 品成为进出口主要商品。
4、中日贸易各具优势,但中国 总体上处于弱势。
5、 中国贸易逆差增加,贸易收 支日趋失衡。
3000亿贸易总额已经来到
据日本方面统计,2008年中 日贸易总额为2663亿美元,距 3000亿美元只有半步之遥。如没 有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按照 2005年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加 12%的增长率计算的话,本来在 2009年中日贸易总额是能够达到 3000亿美元的,顺利的话还能超 过3000亿美元大关。
2、让电视动画成为加快动漫产 业发展的“牵引车”。
3、大力推动国产动漫产品“走 出去”
4、办好动漫展、动漫节、动漫
哈尔的移动城堡背景介绍
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 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 是继1989年《魔女宅急便》后。
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这 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 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 子的手艺人,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 岁的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 出家里,但又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 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 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 一起想办法解开身上的魔咒。
1984 风之谷 电影 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 制作:GHIBLI
1990 樱桃小丸子TV 原作:樱桃子(三浦美 纪)
1993 美少女战士 TV 原作:武内直子 1996 名侦探柯南 TV 原作:青山刚昌
1999 宠物小精灵 剧场版 主题曲演唱 :安室奈美惠
21世纪日本流行动漫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初三大失衡局面
①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双赤字和外债增大、经济增长不均衡

1980-1982 年受“滞胀危机”影响,经济低迷, 1983-1984 年增长强烈回升 1985 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又大幅收缩。
②日本经济内部失衡:巨额的贸易顺差,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 ( 1985年,对外净资产1298亿美元) ③世界经济失衡 Global Imbalance:美国对日本、对G2-日本、德国,G4-日本 、德国、英国、法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日本、G2、G4 对美国的经常项目盈余 导致贸易摩擦不断,保护主义抬头。
USA “双赤字” 乌云 – 贸易赤字
Background 2
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日益削弱 ( 来自于日本、德国)EX 国内收入增大而引起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大 IM
NX=EX-IX
USA “双赤字” 乌云 - 里根解决方案
Background 2
国际收支盈余 -> 弥补赤字
BP = NX ( Y, Yf , R ) + CF ( i, if )
makeup
财政赤字
Interest Rate in 1980-1985
Background 2
USA低税率、高利率下经济
Background 2
降低税率 t, 增大政府开支G
高利率
财政赤字
资本流入 外债 (JP/EUR)
美元需求
美元升值
收入增大
贸易赤字
净出口
打击出口+ 制造业
JP-US X-Change rate from 1980 - 1985

Company Logo
IS-LM Model
三大“利多”因素 1)Appreciation 2)Low Interest 3)Lower Oil Price
造成资金供给大大超过需求, 直接 导致了日本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 场间的连锁性交易的增长。
日本GDP增长率
1985~1990日本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超过5%,
购买力平价 理论 PPP (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货币新汇率 R =( Rold * CPIf ) / CPI CPIf : 日本的物价指数 CPI: 美国的物价指数 Rold : 基准年度的汇率 (1978年)
Year
E(报告汇率) R(新汇率)
1978
195
1979
1985年各国占美国贸易逆差比例
Background 3
日元升值压力
Background 3
贸易顺差
货币需求增大
升值压力
Background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1978 -1985 USA/JP CPI Increase Rate (%)
Year USA JP 1978 7.7 3.4 1979 11.3 4.8 1980 13.5 7.8 1981 10.4 4 1982 6.1 2.4 1983 3.2 1.9 1984 4.3 2.3 1985 3.6 2.0
“广场协议”的主要目的: 解决各国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内 外失衡 “广场协议”的性质: 解决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内 外失衡
协议效果 “广场协议”拉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 !
日本大藏省大臣竹下登慷慨表示, 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 手段压低美元汇率,甚至承诺: “美元贬值20%
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 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 足于美元对日元贬值20%
Company Logo
“泡沫经济”的破灭
破灭原因概述
综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历程,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四点:
货币政策有误 长时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规制的放开
错配经济资源
日本国民对经济的信心出现了变化 进入 90 年代后,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的信心减弱 对地产价格缺乏清醒认识
“泡沫经济”的形成
“泡沫经济”的形成
投资股票市场 ,催生泡沫
银行放贷“房地产”
“泡沫经济”的破灭
1989 年至 1990 年,面对通胀压力和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宏观调控部门相 继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导致极度膨胀的资产泡沫破裂直至急剧崩溃。具体而言 ,导致泡沫破裂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40 83
1980
204 113
1981
220 75
1982
235 77
1983
238 116
1984
252 104
1985
201 108
JPY-USD X-Change Rate before 1985
1985.9 New York
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
协议内容 性质分析
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
Logo
Outline
Background Plaza
背景 (~1985)
日元升值的“必然”和“催化剂”
Accord 广场协议
日本的机遇和挑战
日本政策与“经济泡沫”
泡沫形成和破灭
中国版“广场协议”?
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中国对策
Background背景
房地产价格虚拟膨胀

Company Logo
广场协议造成的日元升值虽会对日本短期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如果日 本能够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 完全能够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化解不良影响,充分发挥 其的正面作用, 抓住机遇, 实现日本的经济转型和经济长远发展,而日本没有采取恰 当的政策措施,错失机遇,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十年萧条。
Background 2
Background 2
Background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ackground 3: 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
80000
日本净出口贸易顺差
进口 出口
70000
60000
贸易收支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46-1950 -10000 1951-1955 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3 1984 1985
二战后日本经济 发展 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
(经济环境)
80年代美国“双赤字”
(推动力)
(推动力)
相对购买力平价
(理论基础)
Background 1: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扶持(“军备竞赛”) 日本政府的“经济增长至上”方针
8
1965~85年间USA GNP Increase Rate
日本政策及后果
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
宽松的货币政策
升值的不利影响 : 抑制出口贸易、进口增大
Y= C + I –bi + G + NX
预期 在1985年“ 广场协议” 之后,从短期来看,日元升值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 日元升值首先会使贸易收支恶化, 在总体上导致日本企业利润的降低,其次 , 升值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 两者都会导致日本国内生产的减少 对策 因此,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政府实行了由“出 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战略转变,大力推行扩大内需型的增长政策:制定了 一系列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的同时,两年之内连续5次下调官方贴现率。
贸易赤字
史无前例的货物贸易赤字,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对日贸易赤字 单位:亿元
Backgroud1:美国“双赤字”
财政赤字
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给财政税收造成了严重影响,以
竹下登
协议效果
“广场协议”之后,以美国财
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
和以弗日德· 伯格斯藤(当时的 美国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
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
,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
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
汇率
大跌。
日元汇率走势图
1985 .9 ~12 : 升值20% 1985.9~ 1987 :升值50%
NX = Export – Import < 0
USA “双赤字” 乌云 – 财政赤字
Background 2
降低税率刺激经济 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的政府开支
降低税率 t 前苏联军 军备竞赛
IS-LM TA减小
政府开支G 增大
C , I 增大
财政赤字 = TA- ( TR+G) 增大
Y = C + I + G + NX 增大
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连续5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从2.5%提高至6% 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股票的标准从5%降至2%
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
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薪 对房产贷款进行总量控制,土地价格下跌,并拖累银行形成巨额房地产 坏账
USA 6.8
7
6
5
4 3 2 1 0 1965-1973 -1 -2 -3 -2.5 1973-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 3.2 4.2 3.6 3.0
Background 2: 80年代USA “双赤字”
财政赤字
BD = G+TR-TA < 0
贸易赤字
$1=250Yen drop to $1=201Yen $1=120Yen 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
日本机遇与挑战
挑战 : 降低日本国内产出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本国企业利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