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合集下载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的处置政策体现在《波茨坦公告》中,在日本实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

非军事化是指….在民主化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存在分歧,但这个分歧在战后初期被共同目标所掩盖,总的来说同盟国对日德的处置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美国与苏联的矛盾开使激化,在矛盾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世界阵营的冷战。

亚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本来希望和中国合作,共同遏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但是随着中国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的军队节节败退,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便凸显出来。

这样日本便取代中国成为维护美国利益的前线基地,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

因此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不顾其他同盟的反对,开始支持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两国建立了伙伴关系。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50年6月在朝鲜半岛上爆发了历时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

日本因距离朝鲜战场最近,交通方便,成为美军的兵站和前沿基地。

美军的许多军火、军需物资和战时物资就近向日本筹集,对日本的企业作了大量的军需订货。

大量的特需使日本的就业人数猛增,失业率锐减,上个世纪积压下来的滞销货一扫而光,扩大了日本的生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盈利。

朝鲜战争把战后荒废的日本经济从泥淖中解救出来,企业积累的资本也为下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战后的日本,在一片废墟面前,如何重建家园,提出首先要恢复自己的教育,让孩子们能读书学习。

日本的有识之士提出“要使日本复兴,除教育以外别无他途”.日本战后重视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入大:在教育上的投资主要靠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1960-1970期间,教育经费的增加幅度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比例。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全党的重大事务,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 议,第一次简称为一中全会,第二次简称为二中全 会,依此类推。
建议新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能对此加以解 释,以解除学生和教师的困惑,增加一点有关党的会 议的基本知识。
!"
理解教材
增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 产效率。
第四、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日 本居民个人储蓄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人 均储蓄额达 # 万多美元。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资 金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居民的高额储蓄。而经济的 发展和居民的勤劳,使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又反过来 促进了储蓄的不断增长,从而支撑着日本经济长时 间的高速发展。
理解教材
. //////////////
------------------------------------------------------------------------------------------------------------------------------
/////////////////////////
国内方面:第一、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后日本政府坚持集 中领导,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和国家垄断的管理制 度,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 点,确定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行循序渐进,由 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战略步骤。从 !),) 年起,日 本政府相继制定了 “经济复兴计划”、“经济自立五年 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通过这些规划的实 施,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 向,而且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内经济生
第三、日本巨额战争赔款被取消。按照国际法规 定的通行惯例,战败的侵略国要向被侵略的受害国 赔偿。二战后,美国出于利用日本反共反社会主义的 意图,不仅没有索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而且还阻碍和

战后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战后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战后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一、两次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

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

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二、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对战后时期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日本在战后时期的战略目标是,将经济基础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准。

为此,日本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扶持政策。

例如1951年的《经济自立三年计划》等。

2、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为实现上述战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这个时期制定的《外汇管理法》、《外资法》等,也都是为实现战略规划目标准备的法律,使战略规划法制化,在法律的保护下实现经济发展。

三、日本的管理方式1、终身雇佣制第一,日本企业普遍强调公司就是家、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的家,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

即使在经济萧条经营困难时期,企业也不会轻易解雇员工,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信赖关系,这样便有利于确保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降低雇佣成本。

第二,由于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使得员工的工资在进入企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就加速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因工龄的积累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收入,所以有效地减少了从业人员跳槽、离职的现象。

同时,因终身雇佣制的实施,企业不随便解雇员工,使得失业率大大降低,人们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治安,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2、全员质量管理日本的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管理,发动企业全体人员参加,并要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

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

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

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

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

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

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

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

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不久后就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那么,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日本有良好的教育。

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到今天也是如此,有这么几个事例可见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一是日本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11%,我想很多国家达不到吧;二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公务员,在我们国家教师的地位可没有这么高;三是对教育的基础投资非常到位,在日本,很多学校修筑的非常好,很多时候是发生灾害的避难所;四是绝对的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全面免费,甚至专门为穷人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

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国家,必定有大量可用之才,有大量人才则必定兴起。

战争最残酷的阶段,日本国内的男人已经很少,甚至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要去参加战争,可是这些孩子只是念文科专业的,甚至文科的老师也要到前线战争,但是日本却雪藏了几万名理科学生,就是为战后日本可以在工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人才。

二是日本的民主改革。

日本在二战以前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是是很不彻底的资本主义,保留很多的封建传统,所以在二战以前的日本基本上还是专制国家,真正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建立。

在战争后,美国介入日本,可以说在日本拥有绝对的权威,由美国来改造日本,美国当然建立一种和他的制度相仿的国家体制,所以日本的民主制度确立起来。

实际上,市场和计划仅仅是经济手段,和国家制度无关。

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民主制度,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是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罢了。

所以,我的观点,资本主义就是民主国家。

至于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那是国家体制的选择。

在民主国家,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也就是说每个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就很可以相互制约,而这种制约又可以减少社会的腐败和浪费,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

所以,日本经济的崛起,不能不说是体制的因素。

三是仍然有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综述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综述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复苏,并很快超过了战前水平。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境正文二战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走向复兴。

1948年时,日本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出口贸易占 1.6%,黄金外汇储备量占2.2%,而在1970年时已经分别上升至9.5%,6.9%和5.2%,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

而到1985年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国际外部条件和日本政府内部政策调整俩大方面的因素。

1.国际外部条件1.1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主要原因就是爆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进步的高潮都能是经济出现一次较高的飞跃。

而战后的日本也正是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很好的把科学技术于生产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1.12 利用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在战后各国将竞争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科学技术已经取代战争成为最好的获利方式,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各国都在积极调整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日本作为战败国,更是全心全意的谋求本国经济发展。

1.1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及协调的加强1.131美国的支持美国在战后对日的支持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美国在日驻军为日本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和平建设中。

第二,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第三,在大量的美国私企也涌入日本的同时,美国政府也向日本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援助。

总之,美国的大力扶持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1.132七国首脑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所谓的齐国首脑会议就是成员国各国政府首脑出面,定期对其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从而处理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保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

概述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概述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概述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下转第56页)二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上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

总之,在很短时间内日本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

发展如此迅速是得益于多种原因,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战后政治、教育、经济等多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

使得“二战”前的日本就已经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经济大国。

日本重工业化时代较长,也较为先进,尚有相当的物质基础。

战前航空母舰、飞机制造的高科技技术为战后日本的造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造船、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扩大了钢铁等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

其次,劳动力质量高,拥有大量的高技术管理人才。

这些都为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富庶的农村日中经济评论家西忠雄认为,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在实施农地改革后,农民有了土地,在城里人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生活的时候,日本农民先富了起来。

但是,一旦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无疑会迅速超过农业、农村。

日本政府主要采用高价收购大米等农产品的方式,实施对农民的补贴。

通过在农村建立农产品流通体制、在国家财政上长期拨巨款补助农业,维持了农村的稳定与富足。

富庶的农村,带来了日本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日本政治的稳定。

这也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教育的特殊地位战后日本进行了一次全面教育改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家境困难的人,在日本可以享受免费接受教育的权利。

日本增加教育投资,国家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

从东京都品川区的财政支出上能看到一个侧面:品川区只有22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为33万,区政府支出中,教育费为116亿日元(约占11%),可以看出日本在培养人才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二战后日本百业崩盘,经济萧条。

战后通过美国的扶持和帮助,日本国民积极学习欧美地区引进的先进科学和技术,日本国民上下一心,使其国民经济有了迅速发展的趋势,在二战结束后迅速的短时间内就恢复至战前的经济水平,又在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远超前苏联。

日本在战后能够再短短的二三十年内以超凡的能力发展起来并重建国民经济,主要依托为日本优越的经济政策。

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启示。

本文将以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腾飞的几个因素进行剖析与研究。

标签:日本;经济;教育前言:世界二次大战结束后,众所周知,日本国民经济一篇狼藉,国民生产几乎停滞,战争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国民,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废墟上创造了经济的奇迹发展,掀起了化工高潮,在其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腾飞。

今天,研究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确实如此,二次大战结束后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也促进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度,还有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另一因素是战后美国对其提供的帮助。

但是,使其战后经济真正实现腾飞的最重要因素还是日本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贸易立国战略1955—1960年,美国的投资增长指数为100,而日本的投资增长指数却是美国的近4倍,投资规模的扩大主要来自本国的固定资产,近20年内日本投资的的固定资产增加了115倍。

固定资本的重点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引进先进技术,包括对钢铁、电力、电气、汽车和械等相关基础工业等新兴工业大规模的设备投资。

以设备投资为主和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长的投资结构,不仅仅我日本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业产业和以钢铁机械为中心的重工业产业体系,而且还提高了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更新,提高了日本企业现代化水准和技术设备等。

2、亚洲局部战争对经济的刺激除了日本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扶持意外,由美国先后发起的两次侵略战争,同样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恢复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刺激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人教111 1014011136 刘莉荣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国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占有的地盘,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然而,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此后,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黄金对代,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何以如此之快?其中的因素很多,但是与美国的扶植政策是离不开的。

关键字:日本经济发展美国扶植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的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样也给日本国家和人民酿成深重的灾难。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 252 万人死亡,并且广岛和长崎还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社会混乱,经济急剧下降。

然而,日本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0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毗。

[2]1950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10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132.6 美元,分别是当时美国的 3.8%和 7%;而到 1985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 12950 亿美元,人均产值达 10698 美元,分别达到美国的 43.8%和 86.1%。

[1]日本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爬上了国际舞台的顶端。

这样的成就,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美国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日本强有力的经团联的副会长花村仁八郎在一次关于日本经济的长篇演讲中,把美国的占领政策与口本的政治稳定并列为构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因素之一。

他说:“首先,在战后初期,占领军对所有的制度——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进行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革。

财阀解体和农地解放是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

其结果,使每个日本人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并处在一个按劳取酬的环境之中。

这就使每个日本人产生了勤奋学习和劳动的意愿,就象在美国的开拓时代一样 (3)一、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1945年8月巧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日本的战后史从此揭开的序幕。

战后的日本,40%的城市建筑被摧毁,近50%的工业设备和交通运翰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了45%的国民对富,2200万人失去了家园。

停战后不久的那几年,国民生产总值降到约为战前(1934一1936年平均)的60%的水平,极度的物资医乏袭击着国民生活,通货膨胀急剧增长,日本政府在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后,一切都等占领军的指示,无法向国民提出明确的方针,显得毫无作为。

二、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美国对日本实施的占领政策是为了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其占领动机,是变革日本旧的孕育军国主义的社会结构,除掉日本垄断资本这个对手,同时把日本改造成为自己的仆从国。

只是在占领初朝,作为“盟国”成员之一的美国,也不能一开始就立即拒绝“盟国”对日本作战的共同纲领《菠茨坦公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占领军当局着手实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政策,使日本人民自己起来对付本国的统治阶级,以便迫使日本统治阶级就范。

随着战后美苏对立加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在中国的节节胜利,美国依靠国民党反动派“遏制”共产主义的希望破灭后,才把目光转向日本。

因此,占领政策的重点转到了扶植、帮助日本,使之成为反共堡垒。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这使美国更加感到日本这个军事基地的重要性。

三、美国向日本提供巨额资金,为日本经济起飞提供保障战后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严重。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从 1948 年开始, 美国从削弱日本的政策变为扶持日本政策。

这种转变最初表现在对日本的经济政策上。

以“占领地区救济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向日本提供了21.28亿美元的援助与贷款,一些宗教团体和工会组成“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进行援助。

他们在战后的6 年间,不断地给日本送来乳酪、果酱、罐头、大米、衣服、鞋子等,累计价值达到当时价格的400亿日元。

[4]183这些对日本经济起了输血作用,也对日本遏制通货膨胀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时,1948年12月18日, 美国政府提出了“稳定工资三原则”和“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以稳定日本经济。

1949年2月,美国政府派底特律银行董事长约瑟夫·道奇以公使的资格来到日本,监督日本严格实行“九项原则”。

道奇方针的实施促使日本的经济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四、美国对日本实施“民主化改革”,为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占领了日本。

美国在日本建立了由美国控制的“盟军最高统帅部”。

在“盟总”的指令下,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

这些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看,都是日本历史上所没有的,从而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美国作为战胜国,把日本置于美国的单独占领之下。

为了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为了防止日本人民的革命斗争,并把日本变为美国手中的工具,相继推行了各种非军事化的民主改革。

这种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的社会进步,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政治内容主要是: 其一, 解除日本军事武装, 整肃军国主义分子。

其二, 实行政治民主化, 制定新宪法。

1946 年 11 月制定了《日本国宪法》,剥夺了日本天皇独揽一切大权的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使他变为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这是明治维新以来对天皇制的最大改革。

宪法的制定,使日本政治制度中的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毒瘤被彻底清除了,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从经济上消除了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基础,同时也为日本资本主义在垄断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5]33日本新宪法确立后,按照宪法的精神,改造旧法,制定新法,确立新的规范,这是日本各项改革的继续,同样是在美国的操纵或监督下进行的。

[6]114包括国家公务员法、警察法、户籍法、职业安定法、农业协同法。

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三大民主改革,即改组财阀、实行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

在农村, 消灭了地主阶级,废除了日本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明治维新后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和在日本漫长历史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顽固势力被彻底扫除了。

在城市, 冻结并解散大财阀, 先后制定了《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清除了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 从而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劳动立法是战后日本经济的第三项民主改革。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压力下,1945年12月,日本制定了《工会法》。

到 1946年全国工会组织发展到 12000 个,会员 368 万人。

1947 年还制定了《补偿工人灾害保险法》、《职工稳定法》等法律。

日本花了三年时间制定了一个社会法,该法成为“世界最新型的社会法之一”。

[5]34劳动立法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调动了广大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因此当时,日本的工人们把“盟总”称为解放军。

总之,日本的民主化改革都是在美国的控制和命令下进行的,日本在战后初期丧失了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自己没有完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政策的实施和改革措施的制定,都是在盟军司令部的同意下进行的,其实也就是美国的同意,改革措施的实行都是美国一手操办的。

五、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是日本经济起飞的一个契机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在冷战背景下, 当时的日本站在美国阵营这边。

另外, 出于冷战需要, 美国对日政策在此期间也发生了转变,变为扶持日本的政策。

而且,日本距离朝鲜战场相对较近的地理环境,于是日本就成为了美国入侵朝鲜的前进基地和兵站基地。

美国在占领日本后, 以日本国家预算中的战争处理费来筹措驻军物资。

这就是“朝鲜特需”。

美国向日本特需订货总额为 23.76 亿美元,其中1950年为1.5亿美元,1951年为5.92亿美元,1952年为8.24 亿美元,1953 年为 8.1 亿美元。

[5]20朝鲜特需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将近20万人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日本的出口贸易, 日本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1949年12月末外汇储备仅有2亿3千万美元,到1951年12月末又增至9亿1千3百万美元, 1952年11月底更是增加到 11 亿 4 千万美元, 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5 倍。

[7]“特需”促进了日本消费与投资的繁荣。

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的经济已经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的位子。

日本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当时的美国入侵越南并越陷越深,这为日本经济在世界竞争中又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继续发展。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对外贸易。

出现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获得更多的外汇,把其获得的资金大量运用到新兴产业中去,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

总之,像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一样,日本在50 年代的朝鲜战争和 70 年代的越南战争中大发战争财,成为暴发户。

日本是靠别人大战,自己得利才发展起来的。

总之,日本的经济能够在战后迅速发展,不仅与日本自身的改革和重视教育与科技的政策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美国的占领和扶植政策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1]余玖玖.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比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2]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第335页.[3](美)弗兰克·吉布尼:《日本经济奇迹的奥秘》第19页[4]李伟.高校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刍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5]李莉,周鹏.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财经界(下旬刊),2007(4).[6]张智昱,等.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5(91).[7] 李公绰.战后日本的经济起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8]陈朝祥.美国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J].毕节师专学报.一九九五年第三期.[9]徐艳玲.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原因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10]方伟.浅谈美国对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作用[J].广角2012.06(下旬刊)[11]王妍.试述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2]李之渤,王德生,叶万军.战后日冲粗济与美已的远东政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13]王朝文.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14]杨剑.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J].《经济问题》2004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