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近代前期的侵略与反抗以及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教案

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了解近代化的影响和意义,掌握近代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了解近代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近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概念和特点。
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近代化的影响和意义。
近代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学。
通过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近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2. 知识讲解。
1)近代化的概念和特点。
2)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3)近代化的影响和意义。
4)近代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近代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发展路径。
4.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近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近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6. 课堂练习。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讨论式教学法。
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近代化的实际影响和发展路径。
4. 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表现、思维活跃度等。
2. 课后作业。
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近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3. 课堂练习。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教案教师:典型例题1.(2015·泰安·7题)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右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2.(2015·泰安·15题)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3.(2015·泰安·16题)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2013·泰安·25题) 电视机《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
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5.(2013·泰安·26题)着名作家藏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人史册的将领是()A.佟麟阁B.赵登禹C.李宗仁D.彭德怀6.(2013·泰安·27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课后反思。
中考历史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侵略与反抗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外国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近代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封建制度的落后,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在复习完中国古代史的基础上,复习中国近代史,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
但是作为初三复习,学生在初二新授课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强化巩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一重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知道《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感情目标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难点: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感情调节(2mins)6月3日,是国家禁毒日,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同学们知道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带着我们的思考,走近中国近代史的复习。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自主复习(10mins)学生根据考点内容及知识框架,掌握基础知识。
考点15: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学案: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考专题复习 侵略与反抗

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案导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要求掌握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基本史实,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重难点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要让学生懂得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学习难点:比较清政府战败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何不同。
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占领50年(1895~1945)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与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
从1840年开始,中国受到列强侵略而愈挫愈勇。
(二)自主复习(依据复习提纲,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掌握。
大约得10分钟的时间)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5、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合作交流1、近代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复习启示:[方法指导:本部分内容在小组讨论后回答自己的见解,教师切勿事先向所谓的正确答案引导,可以小组间进行竞争和答案订正。
培养学生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四)归纳探究、拓展知识:【近年来,题目的设计比较注重历史与时局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促进学生对今天新中国的热爱,为国家的发展和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环节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需及时补充现代中国的对内外政策,也为九年级的复习打下基础】(五)、典型训练、能力提升:⑴选择题:(泰安市2007年中考试题)5.“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分析列强们侵华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影响;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掌握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体会如同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难点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解法、纵横联系法等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设备(在多媒体教室)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Ⅰ、导入近代史的概述;旧民族主义革命阶段的线索。
Ⅱ、授课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图说西方列强之侵略1、展出《虎门销烟》、《圆明园残迹》、《战争示意图》和《联军在乾清宫》四幅图片,引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结合以上四幅图片,从侵略国、根本原因、时间、抗争事例、结果集签订条约等角度进行回顾历次侵华战争的基本内容。
(师生共同完成下表)二、图说中国人民之反抗(一)、抗争1、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图文略)(1)时间:1839、6(2)地点:广东虎门海滩(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图文略)(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洪秀全(2)成果:青浦大捷;慈溪战役3、左宗棠收复新疆(图文略)(1)背景: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海防、塞防之争。
(2)时间:1876年。
(3)结果:1878年,除伊利外,新疆重回祖国的怀抱;19世纪80年代初,收回伊利;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传 初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方案34(专题突破之侵略与抗争、近代化的探索复习与练习)

初三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方案34授课教师:李占营时间2013年05月14日第12周星期二授课班级3、4班第2课时课题专题突破:侵略与抗争、近代化的探索之复习、练习课型习题课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讲评结合教具与学具教学目标1.结合《领航》P102-107,进行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再梳理,复习、练习与强化巩固,查补不足;现时,联系时事热点,有关维护主权斗争,从维护主权的角度来看待与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
2.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联系与运用、信息处理与审解答题及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解题方法的掌握与提高。
3.再感悟、认识:(1)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主权的斗争;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教训,奋发力强,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2)近代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历史的时代特征与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4)落后挨打,旧中国是弱国无外交(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外交);(6)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是公民的责任、义务;等等有关新课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部分。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板书设计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知识复习、联系与巩固一、组织上课后,结合专题突破之专题一侵略与抗争,复习、练习的辅导、答疑。
1.结合《领航》P102-104,分期的指导,同时结合表格重点点拨指导、答疑难。
关注与联系时事热点,如从维护主权的角度,看待近代中国军民反侵略维护主权斗争。
如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引导举2例说起立上课。
结合《领航》P102-104表格,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复习、问疑难,查不足。
结合所学知识解题,分析、思考、交流并回答。
组织教学。
知识梳理、复习、巩固与查不足。
综合分析理解及运用、认识等能力的提高。
感悟历史。
知识综合、认识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反思历史。
22ˊ知识复习、联系与巩固明,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多数失败,引导探讨原因、从中的启示等。
联系:中国国际地位一直下降到低点(八国联军侵华),到抗日战争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近代前期的侵略与反抗以及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近代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活动。
4、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性质。
重点侵略与反抗的史实以及近代化探索的体现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准备学生自主复习、课前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
板书设计无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本单元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课代表自主设计问题提问学生,检查复习情况。
三、学生展示组内重新整合的知识网络,学生或老师点评。
四、老师系统归结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生如果整合的好,老师就不用再说了)
本单元两大主题:近代的侵略、反抗以及近代化的探索,侵略与反抗包括五次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近代化的探索是从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五、巩固练习,检查复习成果。
(练习题试卷)
(学生组内通对答案,对于不会的写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解决。
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探讨。
)
六、以题带题,拓展延伸,聚焦中考。
教学修改、反思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