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一·时空线索
隋 朝 建 立
科开
隋 统 一 全 国
举凿 制隋
朝 大 运
隋唐 朝朝 灭建 亡立

唐 太 宗 即 位
玄 奘 西 行
文 成 公 主 入 藏
改武 国则 号天 为执 周政
唐 玄 宗 即 位
安 史 之 乱 爆 发
安 史 之 乱 平 定
黄 五唐
巢 代朝
起 十灭 北
义 国亡 宋
爆开

发始

55 6 88 0 19 5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5.王安石变法措施
: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
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免役法)
经济 方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税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 交纳役钱
严格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 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限制官僚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触犯了大地主、 使官僚和大地主大不官能僚隐的瞒利土益地 、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 入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 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 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 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武政策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
影响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军队
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任用王安石 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变法”。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第一单元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 2.隋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1)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社会安定; (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值度量衡;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大运河
0 0 0 0
地图篇
• 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通的 ? 隋炀帝
• 2.开通的时间:605年;
• 3.目的: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 4.绘制隋朝大运河简图( 包括三点、四段、五河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唐.杜甫《无家别》
• 1.以上诗句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 2.是什么历史事件造成的?
• 3.该事件还造成哪些影响?
1.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北方,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 2.安史之乱 0 3.影响: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③社0会风气兼容并包,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0
盛唐气象——唐诗 文字史料篇
阅读下列名句,你能根据风格分辨出这是谁写的吗?并说明理由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李白 杜甫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 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浪 漫情怀,他有“诗仙”的 美誉
1.吐蕃:我国古代对外旅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 部各族的称呼
2.唐代周边0 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总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服饰、 饮食0 、0 骑马在汉族广泛流传,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0
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及方式
史实
方式
1、唐太宗反击东西突厥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 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练习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2、3课复习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工具的制造,生产产方式及社会组织。

2、机制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和农业、工业和畜牧业情况。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复习重点:住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炎帝和黄帝。

难点:各部分知识点及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方法:幻灯片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点,借用测试题巩固知识,帮助记忆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四)练习巩固二、复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10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和第11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课(同步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课(同步导学案)

单元复习课【真题体验】1. (2016·重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2016·云南曲靖改编)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汉武帝3.(2017·湖北黄石)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科举制4. (2016·浙江舟山)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5.(2016·海南)“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6.(2016·山东德州)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

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都江堰示意图筒车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7.(2016·湖南娄底)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人面鱼纹盆B.兵马俑C.骆驼载乐俑D.渔樵耕读碗8.(2015·山东东营)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9.(2015·山东日照)“世上创(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考点2:“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3. 中国古代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 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单元考点演练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 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C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 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①朝政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外重内轻
755年~763年,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给唐朝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1.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 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整顿吏治 2.发展经济 3.注重文教
治政 宏启 贞开 观元
, (开 鼎元 盛盛 )世
唐朝
经 1.农业: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冀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冀教版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 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 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认识隋唐是我国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培养分析 归纳能力。
2.通过对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 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 流一下吗?
1.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人才是国家强盛的基础。用贤则昌, 失贤则亡;
3.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对国家的命运有 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4.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共同发 展。
单元大练兵
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 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
治世的共同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百姓生活相对 富历足史。上有名的治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法:
1.战争—唐朝与东、西突厥之间的战争 2.设机构—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 府 3.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4.册封—封南诏王为云南王
的 3.强分盛裂:杨坚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出现鼎盛
局 4.对面后—世—影开响皇深之远治的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 5.不举朽制的建筑:大运河;赵州桥 6.衰落: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7.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知识结构———唐朝的盛衰
1.建立:618年李渊称帝,都城长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贞观之 治(唐
2. 太宗)
任用贤能,善于纳谏, 调整统治政策,
发 展
贞观遗 风(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莲华中学刘裕琴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

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4、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
1、隋朝大运河。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3、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贞观之治的原因。

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
北。

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2)时间:三点:四段。

地位。

作用。

4、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5、贞观之治:
(1)原因。

结果。

6、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7、政治上
8、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⑵手工业⑶商业: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9、科举制的诞生: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10、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④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维吾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11、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

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一书。

12、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赵州桥设计科学的表现是什么
③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⑤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14、①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③连线题:
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霓裳羽衣舞》
吴道子《玄秘塔碑》
李隆基《送子天王图》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4、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5、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