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 艾青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盼ppt语文六年级上册_精品PPT

盼ppt语文六年级上册_精品PPT

雨后 憧憬 渴望
穿上新雨衣
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
窗前看雨
纯真可爱 美好童年
雨后看景
课后 作业
小练笔
你有过这种“盼”的心情吗? 试着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一说吧。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多数是成语典故或者是寓言故事,所以里面所蕴含的道理以及哲理应该会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多注意平时一些成语的积累,成语意思的明晰,就很容
易理解内容上的感情。
【实战演练】 1、比喻句
衣的喜爱呢?自由朗读第一部分,说说你
①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余年 ②秀水绕门蓝作带 ,远山当户翠为屏 ③四面八方客来客往客不断 ,十全九美货进货出货无存
分角色朗读第5~15自然段,交流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我嚷着奔进厨房。
兴奋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失落
我央求着。
央求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不甘
“我”为了在下雨的时候出去,都找了哪些借口呢? (买酱油、炖肉)
窗前看雨,雨后盼雨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 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 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会写字
袖篷缩疯瓦柜喧 甩嚷酱唇蹦梯
上下结构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书写指导
(3) 勇敢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
“我”好不容易盼到下雨,为什么又希望雨留到 明天下呢?
窗前看雨,雨后盼雨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 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 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 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 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7《盼》课件(共23张PPT)

17《盼》课件(共23张PPT)
思考:既然主人公蕾蕾盼望的是穿上新 雨衣,那么只写第四个小事件就行了,为什 么还要写前三个小事件呢?
任务一:回顾课文,思辨选用材料
中心意思确立后, 怎样才能把这个意思表 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呢? 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 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 同的事例来写。
任务一:回顾课文,思辨选用材料
以立意为宗,不以 能言为本。
任务三:回归整体,体会布局之妙
思考:既然作者把“盼出门”这一小事件写得 如此具体、生动,为什么不把其他三个事例也这样 写呢?
任务四:比较阅读,梳理表达方法
比较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课文在 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课文题目 《夏天里的成长》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盼》
任务五:读写迁移,推进单元任务
任务二:精读课文,破译写作密码
再来读读“盼出门”这部分内容,看看这个小事件中, 小主人公蕾蕾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思考:哪次对 话是不可以删掉的,为什么?
任务二:精读课文,破译写作密码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 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 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住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盼》
游戏活动二:用一个汉字概括一段话
2.我心里顿时绽开一朵花。那感觉就像在炎炎的烈日下劳 作正值饥渴难忍之时,忽然饱餐了一顿黑子红瓤的蜜桃西瓜, 心里爽歪歪,痛快极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盼》
游戏活动二:用一个汉字概括一段话
3.我缩在被窝中瑟瑟发抖。突然,吊灯上闪现了一个“鬼 影”,吓得我的小心脏一下蹦上了三千米的高空,又笔直落下, 在我的胸膛里激发出八级地震。我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息, 赶紧闭上眼。可是怎么想,都是恐怖的东西……

17《盼》课件(共20张PPT)

17《盼》课件(共20张PPT)

请尝试写一个关于“盼”的短文,可 以是生活中你曾经历过的某个时刻,也 可以是你虚构的故事,但都要以“盼” 为主题。你可以用课本中学到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你的情感,尽量 将重要部分写具体,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
THANKS
看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兴奋 失落 央求 不甘
5
动作
“嚷”写出了“我”激动的心情;
6
“奔”写出了“我”的急迫之情
7
表现了“我”不能
8
穿上新雨衣的失落
9
“我”想买酱油的借口,表现了“我”的机智及对穿新雨衣出门的渴望。
10
Hale Waihona Puke 11 身在屋内,心在屋外12
13
14 15
不甘心
朗读第16—17自然段,文中描写 了哪些雨后画面?作者仅仅是为
①初得雨衣,盼下雨
8
1
9
10
2
11
12
3
13
14 15
4
16
5
17
6
7
②下起雨来,盼出门
18
19 20
③如愿穿上雨衣
读第一部分,感受“初得雨衣,盼下雨”的心情,圈画有关“我” 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句子,然后说说“我”是怎样的心情。
写出来“我”穿上新
1
雨衣后的兴奋心情及
对新雨衣的喜爱
这句话点明文章 主题。“盼”字 在文章中指盼着 下雨,因为下雨 就可以穿雨衣了。
2 3 ~~~~~~~~~~~~
动作
心理
表明“我”每时每 刻都在盼着下雨, 突出了“我”内心 的急迫与期待
对比动作,表现 了“我”对下雨的 期盼,因为下雨, “我”就能穿新衣 了
4

盼望ppt课件

盼望ppt课件

盼望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生活动力
促进自我成长
盼望能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促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困难。
盼望促使人们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进而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
提升幸福感
对未来的美好盼望能增加人们的幸福 感和满足感,使人们更加乐观地看待 生活。
盼望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
提高职业满意度
总结词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培养盼望的第一步,目标越明确,行动的方向就越清晰,也 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动力。
详细描述
在设定目标时,要确保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避免过于模糊或过于 宏大。同时,要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以便更容易实现,并保持动力。
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结词
积极的心态是培养盼望的关键,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在面对困难和 挑战时保持坚持和勇气。
盼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增进沟通与理解
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能够拉近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沟通
和理解。
强化情感纽带
盼望能够加深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使人际关系更加牢固和稳定。
促进互助与支持
在共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 更加愿意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良 好的人际关系。
03
如何培养盼望
设定明确的目标
对工作的美好盼望能增加职业满意度,使人们更 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激发创新精神
盼望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激发创新精神, 推动事业发展。
增强团队协作
共同的盼望能使团队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盼望在未来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增进沟通理解
对未来的共同盼望能促使人们更好地沟通、理解彼此,增强人际 关系。
现实中的资源和能力限制了实现盼望的可能性,使人们不得不调整或降低他们的期 望。

17.盼 课件(共23张PPT)

17.盼 课件(共23张PPT)
除了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 作者还用我” 的语言
写景物 (环境)
✿任务三:精读课文,破译写作密码(之语言、动作描写)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很多作家喜欢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我们以下面这段话为例: 1.谈一谈你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2.给你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启发?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 还是留到明天吧。
心理描写有的是用“想”或“心想”等词语直接点明这是心理活动。 有的是用“担心”等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来点明。
✿任务三:精读课文,破译写作密码 (之心理描写)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 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
这是个拟人句,将雨当作人来写。“逗引”这个词语, 将我的期待出门迫切心理展露无遗。
这段写出了“我”在家里已经坐不住了的急切心情。
✿任务三:精读课文,破译写作密码(之景物描写)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 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 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 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 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盼来雨天 快乐出门
没法出门 盼雨停
课文围绕“盼”,选取了这四个不同的事例。我们在写 文章的时候,也应该紧扣中心选取事例,这样才能突出 中心意思。
✿任务二:回顾课文,思辨选用材料
思考:既然主人公蕾蕾盼望的是穿上新雨衣,那么只写第四 个小事件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前三个小事件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优秀课件(共6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优秀课件(共62张PPT)

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
)。第二天早晨,
解 “我”背着书包上街时突然都掉没下有了实雨现点儿。“我”兴奋地跑回
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
“我”(
)。
欣喜不已
理清层次
1—2 :有了新雨衣,盼望下雨。
课 文
3:盼变天。
讲 4—17: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
解 18—21: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
解题读文
课文题目“盼”就一个字,即“希望” “希冀”。作者盼什么呢?怎么盼的?自读课文, 并通过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字词,把不认识不理 解的字词画出来。
走近作者: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 《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 《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 总计300余万字。

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期盼、兴奋
雨前(第4自然段)

这一部分还有哪些动作描写?找一找,做上动作
பைடு நூலகம்

读一读。


伸、试、仰、甩打、跑
雨中(5—16)
分角色朗读
课 文 交流:从“我”的语言中,能体会到什么?
讲 解
这一部分还用了哪些描写来表现“我”的心情?
雨中(5—16)
动作描写


嚷、奔、嘟囔、央求、瞟
环境描写烘 托“盼”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环境 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 孩形象。
作者原本很讨厌下雨,因为下雨的话“就是下 了课你也出不去,大家只好挤在教室里。哇啦哇, 哇啦哇!好像大雨一下把我们三年级的教室变成了蛤 蟆坑……”但是在后来作者却说“雨点儿打在头上 是世界上最美的事”。请反复阅读文中作者对雨景 的描写,说说作者变化的原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42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42张PPT).ppt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 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 的保姆》,更像是分行书写的散文。诗人的情感至 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 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读: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这首诗的现实主义 的主题是从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 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这种象征的 写法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同时,作为象征表现,诗人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 全用拟人手法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活了,人化了,竟 然向诗人以及我们所依存的世界滚辗而来。这世界包括 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诗人的笔下 活了,动了,人化了,热烈地欢迎着太阳的到来;而诗人 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阳的“火焰之手”撕开,换了一副灵 魂,以此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 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凝视着一片化石,
人十多年的光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 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
傻瓜也得到教训: 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
过了多少亿年, 离开了运动,
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道:“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
地质勘探队员, 就没有生命。
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艾青诗选》课件(共24张PPT)

《艾青诗选》课件(共24张PPT)
作品风格: 1.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思考人生为主旋律。实践 着他“朴素、单纯、集中、 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诗坛泰斗:艾青
艾青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
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 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的歌手。
2.《太阳》、《复活的土地》、《手推车》
艾青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1957年错划右派,1978 年 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 的沉寂,诗人“归来”, 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 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 个高峰。
艾青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艾青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作品风格: 1.充满“土地的忧郁” 2.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3.风格凝重、深厚、大气 4.通过印象、感觉表达浓烈的情思, 形式朴素、自然 5.自由体诗,简洁明快,散文化、 口语化。 6.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 象是“土地”和“光明”。
探讨诗歌的意象
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 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 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 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 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 “永恒主题”。
为(什4)么5从我内、的容眼和艾里形常式含青上泪分水析的?一下《本诗_的_特点_毛。_ 泽东___》歌颂了毛主席。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 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 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 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 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一一 个个 盼盼 望望 到出 达发
那最一 一使个 阵他海 铁高员 链兴说 的的 喧是 哗抛
15 哲理诗三首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 天堂”
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 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 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 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 珍惜点滴,把握细节, 生命便能如同莲花一样清莹脱俗。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 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歌特点:凝炼性、跳跃性、 音乐性。。
作业
课后练习第四题
• 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诗歌鉴赏中一些理论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 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 个物象。
文学上的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借物象和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 情理。天地山川,风云月露,花草叶木,鸟兽虫 鱼,当这些具体事物寄托了作者某种特殊的意义 时,这个物象就具有了“生命”,它就应该是鲜 活的。有了物象这个载体,抒情说理才有所依 附。
• 2、注意内涵,避免实指。诗歌中作者往往表面说的是这 个,所指的却是那个。(注意比喻、象征)
• 3、借助想象,领悟深意。要透过意象的表面呈现,借助 联想和想象,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 4、炼字炼句,推敲妙处。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炼,富有 美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 炼句的技巧。
锚 所 发 出 的
那他一艾盼 一最个青望 片喜海 洁欢员 白的说 的是 浪起 花锚
所 激 起 的
1979年3月,上海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 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 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 (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 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
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课文解析
起锚 出发 “盼望出发”就是企盼 与惊涛骇浪斗争。
抛锚 到达 “盼望到达”就是期待 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两种“盼望”实际上是对新中国海员乐 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船在海上,会不停地遇到风浪; 人在世上,会不断地碰到困难。 一个勇敢的人,就应该像海员那样, 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 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
意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 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正如前苏 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象 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 象相融合的心象
象征
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 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 或感情。如 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坟 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语言赏析
在写起锚和抛锚时,诗人舍弃了其他的 一切描绘,只集中写“起锚时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这样描写既具体 又生动,有声有色。一下子把海员们的 欢悦心情描绘出来,这欢悦心情又有深 的意蕴:对工作的渴望,对胜利的欢悦, 进而写出了海员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分类。一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二按表 达方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歌谣诗、散文诗。三按题材、 作用和使用范围,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哲理诗、讽刺诗、科 学诗。四按时间,可分为古诗和新诗,古今界限,一般以五四新 文化运动为分界线。
诗歌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 1、抓住形象,体味意蕴。诗在反映生活时,讲究形象思 维,通过具体形象,抒写内心感受,“言在此意在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