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复习题答案——【考研 沉积岩石学】

合集下载

沉积学_试题库——【考研 沉积岩石学】

沉积学_试题库——【考研 沉积岩石学】

旗开得胜《沉积学》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8分)1.沉积岩2.风化作用3.风化壳4.牵引流5.沉积分异作用6.沉积后作用7.成岩作用8.杂基9. 胶结物10. 成分成熟度11.结构成熟度12. 层理13.波痕1旗开得胜14.胶结作用15.鲕粒16.亮晶17.缝合线构造18.萨布哈19.微亮晶20.蒸发岩21.含煤岩系22.油页岩23.沉积相24.岩相25.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26.冲积扇27.筛状沉积28沉积体系29.边滩30.曲流河二元结构31.浪基面32.等深流233.碳酸钙补偿深度34.三角洲35.河口坝3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37.扇三角洲38.陆表海39.陆缘海40.碳酸盐台地41.生物礁42.ZTR指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沉积岩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沉积岩的,第二,这些物质要经过,最后这些沉积物还要发生。

2.沉积岩原始物质是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其来源有四种,即3, , . 。

3.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和。

4.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三种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它们是、、。

5.明渠水流随着流动强度加大在床面上会依次出现下列床沙形体: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过渡型(或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流槽和凹坑。

6.碎屑颗粒在流水中可以和方式被搬运。

7.我们把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叫做沉积后作用,包括、、、表生等阶段的变化,总称沉积后变化。

8. 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指的是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包括、、和粘土岩。

9.陆源碎屑岩特征的描述内容有陆源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10.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的不同,碎屑岩的组成可划分为、、、和这四种组分。

11.在碎屑岩中和都可作为碎屑颗粒间的填隙物,但它们在性质、成因以及对岩石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412.在砂岩中常见的碳酸盐胶结物是、、白云石等,有时可见菱铁矿。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海解作用指沉积物刚刚沉积后而且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也称为"海底风化作用"或"同生作用"。

3.成熟度是指碎屑物质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成分特征的程度。

4.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机械成因构造。

5.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6.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或椭球状碳酸盐颗粒,因为很像鱼子,所以叫鲕粒。

7.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8.冲积扇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9.陆表海也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0.重力流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填空题1.常见的胶结物的结构类型有、、和等。

2.主要的同沉积变形构造有、、和等。

3.砾岩常见的成因类型有、、、和等。

4.狭义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

5.按照组成特征和成因,碳酸盐岩颗粒分为、、、和等。

6.理想的陆源碎屑湖泊在平面上沉积物呈状分布。

7.根据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及沉积物特征,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由陆向海依次为、、、和四个亚相。

8.形成重力流一般需如下条件:、、和。

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沉积学》模拟试题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4.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物质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成熟度愈高,表示碎屑物质分选性愈好,杂基含量越少。

5.沉积后作用沉积后作用是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6..叠层石构造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类型。

由亮暗基本组成:暗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成叠层石构造。

形态有柱状、层状、锥状、波状等。

主要出现在潮坪环境。

8.河流的“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

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9.沉积相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10.重力流在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成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三、简答题(共30分)3.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白云石的主要成因机理有原生沉淀作用(1分)、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蒸发泵作用)(1分)、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1分)、混合白云化作用(1分)、淡水白云岩(1分)、调整白云化作用(0.5分)和生物作用(0.5分)等。

沉积岩部分-简述题及答案

沉积岩部分-简述题及答案

简述题1.沉积岩和岩浆岩在矿物成分上的异同点。

答: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在沉积岩中很少见。

②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长石、石英等,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是组成沉积岩的重要矿物。

③有些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某些氢氧化物、氧化物、盐类矿物、粘土矿物等,是在地表(富含O2、CO2水等)条件下形成的,称为自生矿物,这些矿物在岩浆岩中是很少见或缺乏的。

2.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化学成分上的异同点。

答:①在沉积岩中的Fe2O3含量要大于FeO的含量,在岩浆岩中则相反,FeO要比Fe2O3含量高。

②在沉积岩中,碱金属含晨非常少,特别是NaK的含量能略高于Na,但总量也很少,而岩浆岩当中碱金属的含量就要多些。

③沉积岩是富含O2、H2O、CO2的,岩浆岩则不是。

④沉积岩中有机质含量较多,岩浆岩中基本上没有。

3.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均属风化作用的一种,对岩石都起到了破坏作用。

不同点:物理风化作用只是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而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了矿物的分解,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

4.对比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

答:水平层理:①主要产于细碎屑岩(如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中。

②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悬浮物质沉积而成的。

Fr<1③出现在低能的环境中如湖泊深水区;泻湖及深海环境。

④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续,细层约0.1~nmm。

平行层理①主要产于砂岩中。

②在比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Fr>1③出现在急流及高能的环境中如河道、海滩、湖岸。

④外貌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沿层理面剥开可见剥离线理构造,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5.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和风成波痕的特点。

答:流水波痕:①由定向流动的水流产生。

②见于河流和存在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③波谷、波锋均较圆滑。

④RI>5,多数8~15 RSI>2,呈不对称状浪成波痕:①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沉积岩石学练习题名词解释1.沉积岩:2.风化作用:3.风化壳:4.沉积分异作用:5.沉积后作用:6.弗劳德数:7.重矿物:8.胶结物:9.杂基:10.成分成熟度:11.结构成熟度:12.层系:13.孔隙:14.圆度:15.分选:16.层理:17.层面构造:18.原生流水线理:19.槽模:20.沟模:21.包卷层理:22.泄水构造:23.生物扰动构造:24.结核:25.泥裂:26.波痕:27.压实作用:28.压溶作用:29.胶结作用:31.次生孔隙:32.内碎屑:33.鮞粒:34.生物格架:35.萨布哈:36.叠层石:37.球粒:38.煤系地层:39.蒸发岩:40.油页岩:41.沉积相:42.相序递变规律:43.相模式:44.岩相:45.相标志:46.冲积扇:47.泥石流:48.筛余沉积:49.二元结构:50.牛轭湖:51.三角洲:52.扇三角洲:53.障壁岛:54.河口湾:55.泻湖:56.浪基面:57.潮汐:58.等深流:D:60.陆表海:61.陆缘海:填空题1.物理风化作用有: 、、、、。

2.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等。

3.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有: 、。

4.碎屑岩中常见的重矿物有:、、、、 ____ 、等。

5.杂基的主要成分包括: _______、_____、_____等。

6.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_______、 _____、 ______。

7.按成分,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等。

8.若碎屑颗粒的直径是D,则碎屑岩的粒度 = 。

9.按粒度大小分级碎屑岩可分为: _____、 ______、 _____、 ____等4类。

10.碎屑颗粒的圆度可分为: ____、 ____、 ____、 ____等几个级别。

11.碎屑颗粒的分选可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3个级别。

12.从胶结物本身的特征出发,胶结物的结构可分为、、、、、等类型。

13.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考虑,胶结类型可分为_ _、 __、 _、 4种。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风化作用:牛顿流体:重力流: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非牛顿流体:急流:障碍物处激起浪花,一涌而过,只在障碍物附近的水面有所升高,而对稍远的上游水不发生任何影响缓流:在障碍物处发生水面跌落,而障碍物上游水面发生壅高,并延伸到上游相当远处层流:一种平缓的流动,水质点做直线运动,流体上下层之间无质量交换紊流:一种急湍的流动,水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体上下层之间经常有质量交换碎屑流:一种砾、砂、泥和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依靠杂基支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搬运,沿着斜坡运动。

颗粒流:由松散的颗粒(砾、砂)所构成的重力流。

由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支撑应力,保持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孔隙中富含水,当孔隙水的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即可产生超孔隙压力,使流体向上流动来支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即沉积物发生“液化”。

浊流:主要由砂、泥和水充分混合的高密度流体、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并使之呈悬浮状态。

30-40%泥+砂;极少的砾。

密度高者达1.5-2g/cm3。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按粒度、密度、形状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

胶体溶液:介于粗分散系(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间,粒子直径介于1~100nm间,多呈分子状态。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按一定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岩岩石性质沿垂向上的变化或差异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

沉积岩石学-试题

沉积岩石学-试题

沉积岩石学-试题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 A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 A卷)注意:1、本试卷共 7 页; 2、考试时间: 120 分钟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任课教师:何幼斌、李维锋授课班级:资工10501~10506班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包括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等。

2、0.5mm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____φ,0φ对应的颗粒粒径是②__________mm。

3、福克(Folk)的石灰岩结构分类中的三个端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4、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一般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三类。

5、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四亚相。

6、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sedimentary rock2、沉积后作用3、结构成熟度4、纹层5、鲕粒6、盐岩7、沉积体系8、广盐性生物9、陆表海10、生态礁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比较杂基与胶结物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从形态特征、岩性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比较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

3、简要说明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关系。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岩石学复习纲要答案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①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②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③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④宇宙源物质—陨石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石英(quartz)>长石(feldspar)(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云母(mica)(白云母>黑云母)5.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重矿物(heavy mineral):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6.最易转移元素:CI,Br,I,S易转移元素:Ca,Mg,Na,K可转移元素:Mn,Si(硅酸盐),P ,Cu略可转移元素:Fe,Al,Ti,基本不转移元素:Si(石英)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8.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9.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沉积岩、杂基、胶结物、层系、纹层、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层流、紊流、槽痕、陆表海、陆缘海、相序递变规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内碎屑、颗粒石灰岩、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剥离线理构造、沉积相、沉积体系、φ值、海相自生矿物、岩屑、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颗粒、晶粒、重结晶作用、蒸发岩、冲积扇、冲刷-充填构造、曲流河、二元结构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亦称细层。

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陆缘海:亦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相序递变规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基底胶结:碎屑颗粒漂浮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基质对颗粒起粘接作用的胶结类型孔隙胶结:碎屑颗粒互相接触,构成孔隙,胶结物冲天于孔隙中的胶结类型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的支撑结构颗粒支撑:颗粒含量高,颗粒相互接触构成孔隙使杂基充填其中的支撑结构内碎屑:沉积不久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颗粒颗粒石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小于50%的石灰岩三角洲:海(湖)陆交互地带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三角形沉积体1扇三角洲: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湖中滨-浅湖地区形成的扇状砂体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

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

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碳酸盐颗粒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盐(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重结晶作用: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而矿物的主要成分不改变的作用蒸发岩:指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或卤水,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沉淀而形成的岩石冲刷-充填构造:又称充淤构造,是水流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经过时冲蚀出来的浅而不对称的凹坑,随后又被沉积物充填的沉积构造曲流河: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发育下游平原,坡度较缓,流量稳定,具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侧向迁移具二元结构的河流二元结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造填空题【沉积岩的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1、沉积岩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风化产物)的形成阶段;2、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1段;3、沉积后作用阶段(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风化作用类型: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析出顺序:钾、硅、铝)(沉积物其它来源:生物、地壳深部、宇宙来源)(海洋营力:波浪、潮汐、海流)(湖泊营力:湖浪、湖流)(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化学)(正常沉积、事件沉积)(广义的成岩作用包括狭义的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两个阶段)(沉积后作用主要作用类型:压实、压溶、胶结固结作用、重结晶、交代、溶解)(碎屑岩按粒度划分: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化学岩按陈芬划分:碳酸盐岩、硫酸岩盐、卤化物岩、硅岩、其它化学岩)(沉积构造:原生、次生)(交错层理:板状、楔状、槽状)(结核成因分类: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后生结核)(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碎屑岩组分:陆源碎屑岩物质、化学沉淀物质)【碎屑岩基本组分: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孔隙】(碎屑岩中矿物:陆源碎屑矿物、自生矿物、后生矿物)(杂基类型:原杂基、正杂基、似杂基)(胶结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带状和栉壳状结构、再生结构、嵌晶结构)(胶结类型:基底、孔隙、接触、镶嵌)(支撑类型:杂基支撑、颗粒支撑)(粘土岩主要物理性质:非渗透性、吸附性、吸水膨胀性、可塑性、耐火性)(孔隙水、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火山碎屑分类:岩屑(刚性、塑性)晶屑、玻屑】(火山碎屑岩构造:层理构造、递变层理、斑杂构造、平行构造、假流构造)(碳酸盐岩结构组分: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溶解、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沉积环境的分类:大陆环境、海陆过渡环境、海洋环境)【冲积扇分类:(气候分:旱扇、湿扇)(沉积类型: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三个亚相:扇根、扇中、扇缘/端)(沉积序列: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 (冲积扇的鉴别标志:岩性、结构、沉积构造、颜色)】【河流分类(山区河流、平原河流)(幼年、壮年、老年)按结构成因分(平流、曲流/辫状、网状)】(曲流河亚相: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軛湖亚相)【碎屑湖泊理想沉积模式:岸至湖中央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高碳)、泥岩】(湖沉积相平面组合,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湖和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沉积)【湖泊亚相划分(依据:沉积物在湖泊内位置、湖水深度):深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浪基面/枯水/洪水(三角洲主要类型: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作用增强:弓形、朵形、鸟足形)(三角洲的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深水重力流形成条件:足够的水深、足够的坡度、充沛的物源、一定的触发机制)【海相划分:滨海相(有/无障壁海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特点: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礁的组成:礁核、礁翼、礁间;根据礁的形态和礁与海岸的关系岸礁(裙礁)、堤礁(堡礁)、环礁)(相标志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岩相古地理分析原理:相序递变法则、沉降补偿原理、地层等时旋回对比法则)(ZTR:锆石、电气石、金红石)(1φ=0.5mm 2φ=0.25mm 3φ=0.125 4φ=0.0625)(能指示古水流的沉积构造:不对称波痕、交错层理、槽模、叠瓦构造)(四种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冰雹痕)(无障壁海岸4亚相: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障壁海岸亚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潮汐通道和潮汐三角洲相、潮坪相)(因海进海退形成进积型和退积型的海岸垂向沉积层序,古地层以进积为主)1二、简答与论述题1.母岩风化的产物①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②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③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

)2.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①破碎阶段(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②饱和硅铝阶段: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

③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④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带走。

3.试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说明碎屑颗粒在流水中搬运、沉积时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关系,该图可解释哪些地质现象。

关系:开始搬运时,为克服颗粒自身吸附力,所需流速比较大;0.05-2mm的颗粒所需的始动流速较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街流速相差较小;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流速与颗粒的粒径成正比;小于0.05mm的颗粒,所需的搬运与沉积流速相差很大。

可解释:竹叶状灰岩和泥砾岩等砾屑共生现象4.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的异同点相同:形成时都有相应沙泥供应,且沉积和保存较为有利的条件不同:脉状层理形成于强水动力条件,砂的供应、沉积、保存比泥有利,主要分布于波谷;透镜状层理形成于弱水动力条件,泥的供应、沉积、保存比砂有利,波状层理是介于上面两种层理的过渡类型,它是沙泥供应、沉积、保存都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形成,往往是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进行,其砂层和泥层交替连续出现。

5.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区别:①水平层理在弱水动力条件低能环境中形成(深湖泻湖);而平行层理产于较强水动力条件的急流或高能环境(河道)。

②水平层理泥质岩和粉砂岩,平行层理产于砂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