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自主发展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

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

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
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② 健全人格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
能力等。
③ 自我管理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
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
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① 乐学善学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 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具有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等。
②勤于反思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 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
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③信息意识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 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 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
识等。
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
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① 珍爱生命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
邓斌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 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正式发布。此次公布的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 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 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 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 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总体框架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自主发展方面包含的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方面包含的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方面包含的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个人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呢?首先,自主发展需要个人具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以便能有条不紊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

其次,自主发展需要具备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知识掌握,而是要能够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勇于尝试和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知识和经验。

再次,自主发展需要具备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抉择。

一个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应当能够清晰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力,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我们还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自主发展需要具备自信和坚持的品质。

事实上,自主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拥有自信和坚持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轻易放弃。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自主发展是一个需要全面素养的过程。

我们需要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具备学习和探索能力,拥有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自信和坚持的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自信而有成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主发展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 作者:

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

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

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一、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发展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视频、网络资源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

三、创设自主发展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教师应该创设自主发展的环境,包括开放性的课堂、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丰富的体育活动等。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展,从而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体育比赛和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和人群,拓宽视野和经验。

四、鼓励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提高运动水平和发展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五、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游泳活动或水上救生训练等实际生活场景中的游泳技能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是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创设自主发展的环境鼓励自主学习和实践以及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教学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发掘自身潜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其中包含两大关键素养: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学习价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学生还应勤于反思,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善于总结经验,灵活调整学习策略。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意识也至关重要,学生需自觉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而健康生活则体现在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三个方面。学生应理解生命意义,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具备情绪调节和抗挫折能力。最后,学生还需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以达成个人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