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合集下载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步一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反映。

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反映。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开展建议的教学详细指导性文件。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加、创新实践。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要求二、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正式对外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由此,也基本确定了此次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方向。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对既有经验的批判吸收和课改优秀成果的借鉴,达到了目标内容的内涵式发展。

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这当中,政治认同是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反映,责任意识是内在要求。

长钟秉枢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紧跟核心素养展开课程内容、构建质量标准、教学开展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课堂核心素养涵盖什么?3方面6素养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细划分成了18个基本要点。

这当中文化基础:涵盖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自主发展:涵盖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社会参加:涵盖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

主要涵盖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四、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结合课例分析从五大核心素养角度谈教学设计

结合课例分析从五大核心素养角度谈教学设计

结合课例分析从五大核心素养角度谈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应该从五大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具体课例从五大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讲解。

1.学术素养学术素养包括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等。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文章,并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证明一个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英语口语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社会素养社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公民意识等等。

例如,在公益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评价和利用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应用网络搜索信息,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和评价能力。

4.创新素养创新素养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

例如,在艺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由创作的形式进行绘画,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型或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5.生活素养生活素养包括情感管理、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等等。

例如,在生活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运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ppt课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ppt课件
精选ppt
• 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未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素养,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 的素养与能力,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 教育习得。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 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形 成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
• 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只有能成 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 现代公民的——基本品格
精选ppt
精选ppt
• 第二层:从一个人的文明修养,即人类的 文化传承,或者说,教育、学习人类的文 明、文化,应该获得的关键品质。
• 主要指向人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 素养。
•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 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精选ppt
精选ppt
• 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 应当是语文课。(叶圣陶)
• 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 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 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 学。
精选ppt
• 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 体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 “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根据学科属 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 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 ”“艺术与审美”。这五大领域指向的是学生发展的 核心素养:公民道德、国家认同、身心健康、审美情 趣、学会学习。
精选ppt
• “X”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包括学校个 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两个层次。“X”指向的是 与学生个性气质相契合的核心素养,如创新素养 、人际交往素养等。学校个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体 现学校育人特色的必修系列课程;学生个性课程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众多适合自己的多元化选修课 程,包括特需课程,鼓励学生自创课程。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1.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

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成志于学”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天下情怀”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审美雅趣”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第二,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情绪,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三,身心素养。

身心素养是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适应环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四,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学生在审美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对美的欣赏、创造和表达等。

学生应该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五,社会素养。

社会素养是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合作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关爱关怀,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家庭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资源,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

【教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

【教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去落实。

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具有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意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自我发展。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第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基本情况。

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

这是确保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也是制订与设计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

这些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要靠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勤于积累。

活动要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确保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第二、领会课标精神,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实施课标,教师要深入学习课标精神,结合社区、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的制订除了要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外,还需要考虑与学校整体活动的沟通、统一,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与交融,以免造成活动的重复安排。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处理、恰当组织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好周围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安全、适宜、开放、多样且富有变化性、发展性的活动环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当今社会,作为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培养发展一系列的核心
素养,这些素养是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素养、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将使学生获益终生,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认知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
备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等情感品质。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加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合作、交流中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等。

通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五种核心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

这些素养被认为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思想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科学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身体心理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心态、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抗压抗挫、自我激励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4. 审美艺术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以及具备艺术表现和创作的能力。

5. 劳动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创新创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这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

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高级教师胡兰为我们一一呈现。

一个人从出生成为家庭的一员,再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应该有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还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的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

我们在认真总结清华附小10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初步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这里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清华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

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
“成志于学”源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的校名,取义于清华附小“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

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清华附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
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
“天下情怀”源于清华大学“厚德载物”“中西合璧”的办学思想及清华附小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情怀。

这里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清华附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
“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

这里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清华附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
“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周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

还应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外显为“健康、阳光、乐学”的样态,通过学校课程、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工作以及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