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2014

合集下载

软件技术课程设计计划-2014年

软件技术课程设计计划-2014年

南湖学院软件技术课程设计计划(课程号:824E46316)系别:南湖学院机电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年级:负责人:填报时间:2014 年 2 月17 日一、设计目的软件技术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毕业实习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通过了解软件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加深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际工作和动手能力。

二、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期间扣除节假日应写足的日志,应包括当天设计内容完成的方法与步骤、完成情况、心得体会等。

课程设计结束交一篇总结报告。

按指导教师要求,认真、踏实完成相关设计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社会或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2、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3、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或社会、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4、熟悉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学习专业操作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发现和研究实际应用的课题。

了解软件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基本架构和相关技术;掌握企业开发常用的建模工具和设计模式,构建良好的软件系统;了解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体验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独立使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信息推荐项目:股票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主要技术参数四、参考课表期间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讲解注:根据摸底考试的情况制定实际课表,并根据教学和项目进度微调五、实训组织方式实训人员组成实训项目阶段六、考评方式七、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八、提前预习的内容为保证设计界的质量,学生应做好如下预习:1.熟悉C/C++或熟悉Java基本语法。

2.编写简单的HTML + CSS + Javascript代码3.了解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4.熟练使用SQL插、删、改、查语句。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2014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2014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广州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目的任务通过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实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重点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二、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2014年广州大学城管委会提出的广州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对广州大学城中环路及相连的9条放射线进行自行车道划线并设置栏杆、标识系统等以及修复原有部分自行车道,其中中环路路线全长11公里,自行车道划线为双向单线,放射线道路路线全长11.3公里,自行车道划线为双向双线;建绿道休息站1个、改造38个绿道休息站等。

二是改善中、内环路交通组识项目。

主要工程包括改造公交停车站场及设置自行车场;改造中、内环路行人、非机动车道过街断面;铺设交通科技项目主干传输光纤;46套交通信号灯增加倒计时显示灯及行人过街按钮;新安装22个交通视频控制点并对原36个交通视频控制点进行修复;在主干道设置LED实时测速提示设备等交通设施工程。

三是广州大学城行人过街天桥设施优化提升项目。

主要工程包括对行人过街天桥合理位置增设自行车道、遮阳棚(阳光板),安装照明工程,在中环路设隔离装置等工程。

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1总论(包括:项目背景、评价目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程序等)2项目基本情况3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4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固体废弃物现状、生态环境现状)5工程分析(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工序及其污染源分析)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调查目的、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方案、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8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9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三、时间安排2周时间内完成。

课程设计方法2014

课程设计方法2014
概揽 方案 指南 学员手册 课堂展示 相关材料
简易课程五线谱
时间线
8:30-9:30 9:45-10:45 11:00-12:00
13:00-14:00 14:15-15:15 15:30-16:30
内容线
方法线
AM
公司的现状与愿景 讲授/演示法
员工的使命
讲授法
我为什么选择本公司
研讨法
午 餐、午 休
3
1
2
3
1 20
辅导下属的能力
1
2
2
4
2 20
计算机应用能力
2
3
3
4
4 20
谈判技能
2
2
4
3
2 20
客户资源管理能力
2
4
3
1
2 20
满分
36
36
36
36
36 40
实际得分
23
23
25
25
21
百分比
63.89% 63.89% 69.44% 69.44% 58.33%
高/低
前期情况
优先发展
12 60.00% 14 70.00% 13 65.00% 16 80.00% 10 50.00% 11 55.00% 16 80.00% 13 65.00% 12 60.00%
按培训主体确定培训主要内容
设计与主题、内容、对象及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选择恰当的结构表现方式
依背景分析,搜集相关的素材 将内容结构体现为课件材料
V=F/C
课程关键点、设计元素、VHF综效的深度加工
备课、试讲、改进 第一轮课程开发完成
价值=功能/成本
培训针对什么

2014课程设计_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2014课程设计_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一、任务指南
肌肉收缩时伴随的电信号,表面肌电信号是各个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表面电极处之和,是在体表无创检测肌肉活动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实现对手指运动或抓握力量的估计。

图1 表面肌电信号及其分解
图2 手指运动的肌电识别
二、设计原理
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输入为差分输入,AD转化采用我们购买的NI的AD 采集卡(16位),PC机上可采用matlab或Labview对采集的肌电信号的处理,显示手指运动或握力大小。

图3 表面肌电采集电路结构
三、技术指标
(1)肌电信号采集电路
4通道差分输入,CMRR>100dB,噪声<2uV,输入阻抗>110M欧姆,频带:0.1-500Hz,放大倍数1000,测量精度: 1uV/最小刻度。

(2)应用matlab/Labview对肌电信号分析
肌电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能区分手指的弯曲与伸展或握力的大小。

四、设计要求
1、查阅文献,了解表面肌电信号特点和采集电路。

2、按设计要求,独立完成肌电采集电路的设计,使用电路设计软件(PROTEL/Altium Designer/orCAD/Multisim)完成检测电路图和PCB板绘制。

3、在通用板上完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五、参考器件
AD8220 4片;OP4177 3片
电阻、电容、导线、电极若干。

2014钢结构课程设计-18米三角形钢屋架

2014钢结构课程设计-18米三角形钢屋架

一、课程设计题目:18m跨三角形钢桁架二、设计资料1、某单层轻型工业厂房,平面尺寸18m×90m,柱距6m,柱高6m,采用三角形钢屋架,屋架跨度18m,屋面坡度i,屋面防水材料为波形彩钢瓦+50厚玻纤棉+钢丝网铝箔,冷弯薄壁C型钢檩条,檩条斜距1.555m。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屋架与柱铰接,柱截面尺寸400×600mm;使用温度-5°C以上。

屋架轴线图及杆件在节点竖向单位力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见下图。

几何尺寸内力系数三角形屋架几何尺寸和内力系数2、荷载标准值如下:(1)永久荷载(对水平投影面)屋面板、防水结构及檩条0.20 kN/m2(A项)钢屋架及支撑等自重0.35 kN/m2(B项)(2)可变荷载屋面活荷载(对水平投影面)0.30kN/m2(E项)屋面雪荷载(对水平投影面)0.50kN/m2(C项)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为B类)0.55kN/m2(D项)荷载学号调整学号荷载荷载学号荷载学号荷载1号A项+0.0111号B项+0.0121号C项+0.0131号D项+0.012 A项+0.0212B项22C项+0.02 32D项+0.023 A项+0.03 13B项+0.03 23C项+0.03 33D项+0.034 A项+0.04 14+0.04 24C项+0.04 34D项+0.045 A项+0.05 15B项+0.05 25C项+0.05 35D项+0.056 A项+0.06B项+0.06 26C项+0.06 36D项+0.067 A项+0.07 17B项+0.07 27C项+0.07 37D项+0.078 A项+0.0818B项+0.0828C项+0.0838D项+0.089A项+0.0919B项+0.0929C项+0.0939D项+0.0910A项+0.120B项+0.130C项+0.1040D项+0.10荷载班级调整(E项):1班:0.3;2班:0.35;3班:0.40;4班:0.45;5班:0.50;6班:0.55三、设计内容1、屋架杆件内力计算和组合;2、选择杆件截面型号,设计节点;3、绘制施工图四、设计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屋盖结构布置的原则和正确进行内力组合;掌握杆件截面选择和节点构造的设计原则以及节点设计的方法;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表的编制。

门式刚架课程设计

门式刚架课程设计

《房屋钢结构》门式钢架课程设计姓名:杜修磊学号:20110380班级:2011级土木3班指导教师:张杰2014年12月一、题目要求现有一单层门式钢架厂房,布置一台10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单跨双坡,跨长18m 。

设计参数:1、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基本风压为2/4.0m kN (50年一遇),B 类粗糙度;3、基本雪压为2/35.0m kN (50年一遇);4、屋面恒载为2/3.0m kN ,屋面活载为2/5.0m kN ;5、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 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6、基础顶面标高为0.000m 。

结构布置形式如图所示:二、输入参数工程名: 01************ PK11.EXE *****************日期:12/18/2014时间: 20:12:44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2012年版);结果输出---- 总信息----结构类型: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范: 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节点总数: 9柱数: 4梁数: 4支座约束数: 2标准截面总数: 5活荷载计算信息: 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风荷载钢材: Q235梁柱自重计算信息: 柱梁自重都计算恒载作用下柱的轴向变形: 考虑梁柱自重计算增大系数: 1.20基础计算信息: 不计算基础梁刚度增大系数: 1.00钢结构净截面面积与毛截面面积比: 0.85门式刚架梁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 按压弯构件验算钢结构受拉柱容许长细比: 400钢结构受压柱容许长细比: 180钢梁(恒+活)容许挠跨比: l / 180柱顶容许水平位移/柱高: l / 180地震作用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振型数: 3地震烈度:7.00场地土类别:Ⅱ类附加重量节点数:0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周期折减系数:0.80地震力计算方法:振型分解法结构阻尼比:0.050按GB50011-2010 地震效应增大系数1.000窄行输出全部内容三、柱强度、稳定、配筋计算钢柱 1截面类型=16; 布置角度= 0; 计算长度:Lx= 13.07, Ly=5.50; 长细比:λx=52.1, λy=99.2构件长度= 5.50; 计算长度系数: Ux=2.38 Uy=1.00抗震等级: 三级截面参数: B1=250, B2=250, H=600, Tw=6, T1=10, T2=10轴压截面分类:X轴:b类, Y轴:c类构件钢号:Q235验算规范: 门规CECS102:2002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强度计算控制组合号:123,M=-148.31,N=98.89,M=-74.58,N= -93.62考虑屈曲后强度强度计算应力比 = 0.483抗剪强度计算控制组合号:123,V=-43.30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0.126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对应组合号:77,M=-67.25, N=281.33,M=-127.35,N= -276.05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N/mm*mm) =113.21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527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N/mm*mm) =150.69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701门规CECS102:2002腹板容许高厚比 [H0/TW] =250.00翼缘容许宽厚比 [B/T] =15.00考虑屈曲后强度强度计算应力比= 0.483 < 1.0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 0.126 < 1.0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 f=215.00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 f=215.00腹板高厚比 H0/TW=96.67 <[H0/TW]=250.00翼缘宽厚比 B/T=12.20 < [B/T]=15.00压杆,平面内长细比λ=52. ≤ [λ]=180压杆,平面外长细比λ=99.≤ [λ]=180构件重量 (Kg)=366.12四、梁强度、稳定、配筋计算1、钢梁 1截面类型=27; 布置角度=0;计算长度: Lx=18.09, Ly=3.00构件长度= 3.01; 计算长度系数: Ux=6.00 Uy=1.00抗震等级: 三级变截面 H 形截面 H: B1=250, B2=250, H1=600, H2=450 T1=6 T2=10 T3=10轴压截面分类:X轴:b类, Y轴:c类构件钢号:Q235验算规范: 门规CECS102:2002--- 梁的弯矩包络 ---梁下部受拉:截面 1 2 3 4 5 6 7弯矩 -28.81 -25.67 -26.71 -27.17 -27.06 -27.11 -29.32梁上部受拉:截面 1 2 3 4 5 6 7弯矩 144.94 117.73 97.98 78.91 60.52 43.08 32.58 考虑屈曲后强度强度计算应力比 =0.457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 0.144平面内稳定最大应力 (N/mm*mm) = 91.79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427平面外稳定最大应力(N/mm*mm) = 88.55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 0.412考虑屈曲后强度计算应力比 = 0.457 < 1.0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 0.144 < 1.0平面内稳定最大应力 < f= 215.00平面外稳定最大应力 < f= 215.00腹板高厚比 H0/TW= 84.17 < [H0/TW]= 250.00 (CECS102:2002)翼缘宽厚比 B/T = 12.20 < [B/T] = 15.00--- (恒+活)梁的相对挠度 (mm) ---截面 1 2 3 4 5 6 7 挠度值 0.00 -0.02 0.07 0.25 0.51 0.81 1.14最大挠度值 = 1.14 最大挠度/梁跨度 = 1/7910斜梁坡度初始值: 1/10.00变形后斜梁坡度最小值: 1/10.28变形后斜梁坡度改变率 = 0.027<1/3构件重量 (Kg)=190.052、钢梁 3截面类型= 27; 布置角度= 0;计算长度: Lx=18.09, Ly=3.00构件长度= 3.01; 计算长度系数: Ux=6.00 Uy=1.00抗震等级: 三级变截面 H 形截面 H: B1= 250, B2= 250, H1=450, H2=600 T1=6 T2=10 T3=10轴压截面分类:X轴:b类, Y轴:c类构件钢号:Q235验算规范: 门规CECS102:2002--- 梁的弯矩包络 ---梁下部受拉:截面 1 2 3 4 5 6 7弯矩 -76.34 -76.03 -73.78 -65.87 -52.31 -34.94 -29.32梁上部受拉:截面 1 2 3 4 5 6 7 弯矩 0.00 0.05 3.26 7.03 11.35 16.23 32.58考虑屈曲后强度强度计算应力比 = 0.279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 0.097平面内稳定最大应力 (N/mm*mm) =56.33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262平面外稳定最大应力(N/mm*mm) =54.20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252考虑屈曲后强度计算应力比 = 0.279<1.0抗剪强度计算应力比 = 0.097<1.0平面内稳定最大应力 < f= 215.00平面外稳定最大应力 < f= 215.00腹板高厚比 H0/TW= 80.00 <[H0/TW]=250.00 (CECS102:2002)翼缘宽厚比 B/T = 12.20 <[B/T] =15.00--- (恒+活)梁的相对挠度 (mm) ---截面 1 2 3 4 5 6 7 挠度值 0.00 1.75 2.80 3.16 2.89 2.14 1.14最大挠度值 =3.16 最大挠度/梁跨度 = 1/ 2866斜梁坡度初始值: 1/10.00变形后斜梁坡度最小值: 1/10.32变形后斜梁坡度改变率 = 0.031<1/3构件重量 (Kg)= 373.00五、各种荷载组合模式下的验算1、风荷载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X 向)位移:节点(3), 水平位移 dx= 3.580(mm) = H / 20952、地震荷载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X 向)位移:节点(3), 水平位移 dx= 3.934(mm) = H /19073、梁的(恒+活)最大挠度:梁( 4), 挠跨比 = 1 /28664、风载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位移:H/2095< 柱顶位移容许值: H/1805、地震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位移:H/1907< 柱顶位移容许值: H/1806、梁的(恒+活)最大挠跨比:1/2866< 梁的容许挠跨比: 1/180所有钢柱的总重量 (Kg)=999所有钢梁的总重量 (Kg)=1126钢梁与钢柱重量之和 (Kg)=2125-----PK11 计算结束-----。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对于精密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精密加工技术1.精密加工技术概述2.精密加工的分类3.精密加工的工艺过程4.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2.2 超精密加工技术1.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述2.超精密加工的分类3.超精密加工的工艺过程4.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2.3 实验操作1.精密加工技术操作实验2.超精密加工技术操作实验三、课程设计要求3.1 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流程,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时按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成功率。

3.实验后需认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2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展现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2.实验报告应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3.实验报告应具有合理的结论和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参考书目1.《精密加工技术》(第3版), 刘宗英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2.《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论》, 郁勇新著, 科学出版社, 20093.《现代制造工艺技术》(第5版), 翁启惠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学习和研究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并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精密加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也对于现代制造工艺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014《身份认证实务》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潘2

2014《身份认证实务》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潘2

《身份认证实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身份认证实务所属系部:信息技术系制定人:潘仕彬合作人:李汉广、赵晓津制定时间: 2014.7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身份认证实务》课程代码:学分:3 学时:54授课时间:第3学期授课对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类型:本门课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课。

先修课程:数学基础、网络技术、服务后续课程: 信息攻防、入侵检测器技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身份认证实务是信息安全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称和非对称密码技术设置信息信任通道。

掌握数字证书体系的管理架构、原则和流程。

掌握数字证书在WEB、邮件和电子商务应用。

了解运用工具对计算机的信息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强度的加密和解密;并对各种信息安全防护等级设计相应的防范策略。

教学内容:掌握古典密码学基本知识,现代密码学包括DES、AES,对称密码体制等相关内容并其实施策略。

PKI、身份认证相关知识实践性环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数字证书使用、WEB服务器搭建、邮件加密S,AES,数据隐藏,信息隐藏等可提供编程等实践性训练。

通过对计算机组成与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编程工具Keil C等进行嵌入式程序设计,能够信息安全员岗位。

能力目标:①能理解信息信任渠道建设的重要性,根据不同防护级别设置安全策略。

②能使用虚拟机技术搭建网络和服务器,并实现技术Proteus仿真软软件、Keil开发环境,理解对嵌入式开发的作用,并能够理解和整合C语言学习。

③能理解开发和设计职业岗位要求。

知识目标:①掌握基本数字证书分类和语法。

②掌握数字证书体系原理和应用。

⑤掌握。

素质目标:①规范操作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软件,规范上机操作。

②团队协作能力: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交流沟通、共同学习、良好协作。

③表达展示能力:清晰表达,能概括、整理、归纳和总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江涛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罗杰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苏钢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左冬红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夏银桥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姚晓东 基于2X2 MIMO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2X2的FBMC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曾喻江
参考课题(排名不分先后)
信号产生与分析装置(赛课结合)
汪小燕、
智能小车(赛课结合)
基于FPGA与VGA的游戏设计(赛课结 合)
关于课程设计导师、题目选择的说明: 每个老师每个题目最多报18人
自选项目
▪ 可以自选项目,但须将自选项目的设 计内容与系统设计框图写成书面文档 在首次课(第7周)前与老师讨论,经 过老师同意后,作为本次课程设计项 目。
选题
▪ 学生选题和指导教师一经确定,在系 教务科备案,不得随意更改
硬件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
课程安排简介 ▪ 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 培养计划学时:2W(4~20周) ▪ 总学分:2
2
课程任务与目的
▪ 硬件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较系统地完成针对小 型实用电子系统的选题、方案论证、电路设 计、电路实现、装配调试、系统测试、到总 结报告的完整过程,通过针对系统设计要求 对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微机原理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掌握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培养学 生主动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 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 础。
3
目标
▪ 合格的专业工作者
▪ 卓越工程师
▪ 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掌 握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培 养学生主动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意 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 后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专业 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4
完整过程
选题 需求分析-立项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装配调试 系统测试 总结报告
5
先修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 计》、《通信电子电路》、《微机 原理》、《微机原理实验》、《电 子线路设计•测试•实验》分方式
▪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设计内容,并以 报告和实物运行参加课程考核,考核按完成质量 以及创新性表现综合给分。评分为优、良、中、 通过、不通过五个等级。
▪ 1、第4周硬件课程设计绪论课。 ▪ 2、第5周课题双向选择。 ▪ 3、第6周确定名单。 ▪ 4、第7周立项开题---立项报告 ▪ 5、第14周中期进展汇报---方案仿真与论证-元器
件清单与落实情况。 ▪ 6、第19-20周进实验室,调试、验收、答辩。
➢ 申请评优及参赛同学7.2日18点前将相关电子文档材料 提交系本科教学平台
闵玉堂
多功能电子书阅读器系统设计(赛课结合) 曾喻江
射频宽带放大器(赛课结合)
张林
波形发生器 I2C EEPROM检测仪设计 数据采集、传送、和显示设计 智能温室 (赛课结合) 庭院防盗报警系统 (赛课结合) 智能游戏手柄设计(赛课结合)
张士军 陈林
参考课题(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德致伦企业合作课程设计项目
相关竞赛(排名不分先后)
▪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TI杯 电子设计竞赛(汪小燕、曾喻江、张林、左冬红 、陈林)
▪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XILINX依元素”杯课程设计大赛(汪小燕、吴建新、曾 喻江、闵玉堂、江涛 罗杰 苏钢 左冬红 夏银桥 姚晓东)
▪ 其他相关竞赛
具体安排
▪ 3、所有题目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在本科教学网课 程介绍栏下载。电信系主页->常用链接->本科教 学网 或者:http://122.205.5.3/benke/
▪ 如有任何疑问,可以在工作时间咨询教务科夏老 师 电话87543135 。
11
参考课题(排名不分先后)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杨明
红外通信系统 智能小车自动控制系统 (赛课结合)
左冬红
焊接微星单片机并制作数字温度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测量与巡检装置 数码经络理疗仪(赛课结合) 智能小车系统(赛课结合) 数字电压表设计
王红 龚军
秦臻
信号产生与分析装置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蒙文武
参考课题(排名不分先后)
基于BASYS2的打砖块游戏设计(赛课结合 吴建新 )
基于FPGA的MP3播放器(赛课结合)
华中科技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续)
▪ 不超过3名学生为一队,以队为单位选题报 名参赛,参赛队限选一道赛题参赛。
▪ 在竞赛中如发现用他人作品冒充自己的作 品,将取消评奖资格并且硬件课程设计做 不合格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
▪ 竞赛要求采用TI公司生产的2片及以上的模拟 器件或者一片MSP430单片机或其他相关处 理器
▪ 赛课结合方式进行,在硬件课程设计限定的 时间范围内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整个作品设 计与制作。竞赛成绩作为硬件课程设计成绩 参考。
▪ 参赛学生包括“数理提高班”三年级的全体 学生和在电信专业做硬件课程设计的优秀在 校本科生
▪ 所有由指导教师初评为优的学生必须提交满足学 校和系要求的相关实物、文档及相关佐证材料, 参与系和课程设计课程组所组织的集中公开测评 与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核定相关学生的最终成绩 。
进行方式
▪ 赛课结合、以赛促课 ▪ 院系倡导、学生主体、教师引领
、社会参与 ▪ 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提升能力
、协同作战、展现自我、迎接挑 战
➢ 7.3日赛课结合相关答辩 ➢ 7.4日其他评优同学答辩
10
硬件课程设计选题通知
▪ 1、硬件课程设计选题系统于3月15日中午12: 00开通,3月17日中午12:00关闭,每人必须且 仅选一个题目。请同学们注意选题时间,并相互 转告。
▪ 2、选课系统进入方式:电信系主页->常用链接-> 专业选课网,或者链接: http://122.205.5.3/less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