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1、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 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 顺序由左往右排列的 一系列元素。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族: 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具有电子层数相同的横行
七主分两边,七副站中间,
族: 零族排末尾, VIII族括纵三。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纵行
IA 主族 7个
零族 0
IIA
IIIA IVAVAVIAVIIA
副族 7个 第八族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判断正误
1.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共16个族( √) (2)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 × ) (3)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 ) (4)元素周期表中Ⅷ族元素种类最多( × ) (5)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 × ) (6)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镧 系 元 素 和 锕 系 元 素 都 占 据 同 一 格 , 它们互为同位素×( )
2.确定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已知硒(Se)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其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4 周
期 ⅥA 族。
(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放射性元素氡,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86 ,位于周 期表中的第 6 周期 0 族。
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
C. N/C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课题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①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②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

③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排____个(K 层最多排__个)。

思考:你能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结合元素周期表,画出19、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 变化。

课题二: 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对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 变化。

课题三:原子半径的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知识拓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

【课堂检测】1.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4 C.16 D.17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3 B.7 C.8 D.103. 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4.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A.S B.C C.Si D.Cl5.1~18号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能与氧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须 加 热
光照或 点燃爆 炸化合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氧化物
中强 酸
强酸
最强 酸
稀 有 气 体 元 素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 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 理)。
练习:
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12 2 10

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
米奇利还分析了其它的一些规律, 最终,一种全新的致冷剂CCl2F2终 于应运而生了。 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氟里昂会破 坏大气的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 的气候,逐步将被淘汰。人们又将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去寻找新一 代的致冷剂。

例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C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 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 性依次增强
2Al + 6HCl = 2AlCl3 + 3H2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运动的________的区域简化为________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般总是尽先从________排起,当一层________后再填充下一层。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下表和课本表1-2,填写下列空白:(1)最多是____;次外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____;K、L、M、N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在____族元素之后,增加了新的电子层并出现了新的周期,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

研究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本表1-2)可以发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电子层电子数已达到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电子层数为n)是______。

5.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________的电子层,然后由____向____,依次排布在能量____________的电子层即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

(2)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_____个电子)。

(4)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____个电子。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这样的图示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写法相同,只是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____________;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____相等。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Li、Si。 (9)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Li、P。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 倍的原子: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3 倍的原子:O。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 “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第 3层 第 2层 原子核 第 1层
+ 15
原子核带正电
2
8
5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分层排布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1 1
达到稳定结 构时的最外 层电子数
1~2 3~10 11~18
1 2 3
2
8
2
8 8
1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
核外电子排布
除第一周期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
点燃或光照
酸性逐渐增强
加热 PH3 加热 H2S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 及其稳定性 结论
高温 SiH4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6s1
6s2 镧系 5d26s2 5d36s2 5d46s2 5d56s2 5d66s2 5d76s2 5d96s1 5d106s1 5d106s2 6s26p1 6s26p2 6s26p3 6s26p4 6s26p5 6s26p6
7s1 7s2 锕系 6d27s2 6d37s2
镧系 5d16s2 4f15d16s2 4f36s2 4f46s2 4f56s2 4f66s2 4f76s2 4f75d16s2 4f96s2 4f106s2 4f116s2 4f126s2 4f136s2 4f146s2 4f145d16s2 锕系 6d17s2 6d27s2 4f25d16s2 4f35d16s2 4f45d16s2 6d67s2 6d77s2 4f75d16s2 6d97s2 6d107s2 6d117s2 6d127s2 6d137s2 6d147s2 4f145d16s2
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短式周期表
门捷列夫
编排的依据: 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元素排列起来
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特长式周期表

……
H
…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IB
IIB 3s23p1 3s23p2 3s23p3 3s23p4 3s23p5 3s23p6
4s1 4s2
S区
5s1 5s2
6s1 6s2
3d14s2 4d15s2 镧系
3d24s2 3d34s2 3d54s1 3d54s2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理解应用
1.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K、Rb
√C.Mg2+、Al3+、Zn2+
B.F、Cl、Br D.Cl-、Br-、I-
解析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B、 D三项中的各微粒的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Mg2+、Al3+能层数相同但铝的 核电荷数大,所以Al3+的半径小,故C项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 序排列的。
3.电离能的应用 (1)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元素的化合价。如 Li:I1≪I2<I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能层上(K、L能层), 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一个电子 形成+1价 阳离子。 (2)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1 越小,元素的 金属 性越强。
返回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A.K>Na>Li
√C.Mg2+>Na+>F-
B.Na+>Mg2+>Al3+ D.Cl->F->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C项,半径大小应为Mg2+<Na+<F-; D项,Cl-比F-多一个电子层,故半径:Cl->F-,F-比F多一个电子, 故半径:F->F。
返回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2019·扬州高二月考)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
的是
√A.LiI
C.KCl
B.NaBr D.CsF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含义,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元素周期表、实验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和试剂,如试管、烧杯、试纸、磁铁等。

3. 准备学生实验用器械和试剂,如试管、试纸、砂纸等。

4. 准备习题集和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元素,并列举出一些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2. 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说明元素周期表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框架。

3. 强调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周期表中的七个周期和三个部分,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观点和意义,说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3. 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氢元素和碱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4. 介绍卤族元素和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5. 介绍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的干系。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诠释一些化学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强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室练习1. 安置一些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道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知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引言】从前面我们所讨论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关系可知,核电荷数不同的碱金属之间及卤族元素之间,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在其他的核电荷数不同的元素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规律呢?
【板书】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1)电子层
(2)电子层的划分(电子白板投出)
电子层(用n表示)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距离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白板投出)
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4)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白板投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请大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生】圆圈表示原子核,+11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练习师巡】请根据以上规律画出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白板投出订正并练习】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A、B、C、D均错)A、B违反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排布规律,C的第一电子层上应为2个电子,D项不符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的排布规律。

(5)离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白板投出练习】2.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Mg2+ F- Br- Ca2+
答案:2.
(6)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稳定结构:把最外层为8个电子(若只有K层且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科学探究】填表1-18号元素相关内容,并注意原子序数、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等方面的变化,思考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
【把表投影出并讲述】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H、He除外),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现象相同。

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电子白板投出】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实例。




五、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
(2)电子层的划分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原子结构示意图。

(5)离子结构示意图
(6)稳定结构——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六、课堂练习
1.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是()
A.阴离子半径:X > Y > 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X > Y > Z
2.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化合价3.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2 B.X2Y3 C.X3Y2 D.X2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