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史上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古代水利工程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为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农业、工业和交通的发展。
这些工程包括水库、水渠、灌溉系统和运河等,它们被精心设计和建造,为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灌溉的需求。
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人们依靠农业生产获得食物和物质财富。
然而,许多古代社会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为了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人们开始兴建水库和水渠。
古代水库是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建造水库,用于储存和调节水源。
这些水库通常由土石筑成,用于收集雨水和河水,为农田和城市的灌溉提供水源。
水库的建造需要考虑水量的调控和土石的固定,人们需要运用几何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古代水渠也是重要的水利工程。
人们通过挖掘和疏浚水渠,将水源引导到需要的地方。
这些水渠通常是人工挖掘的,有时还需要开凿山谷和越过障碍物。
古代中国的渠道灌溉系统和罗马帝国的水渠系统是古代水渠工程的杰作,它们为农田和城市的供水提供了持续的水源。
古代水利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运河的建设。
运河的建设旨在改善水运条件和增加交通流量,促进经济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和古罗马的凯撒运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运河工程,它们为各地的农产品和商品运输提供了便利。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人们克服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困难。
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充分考虑水文学和水力学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在古代,这些工程常常是由国家或君主委托工程师和劳工完成的,他们利用手工工具和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工程施工。
古代水利工程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们为古代社会提供了水资源,解决了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古代水利工程的遗产也为后代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推动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
高考地理小专题——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高考地理小专题——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典型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 始于西汉的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它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新疆的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工程,适用于山麓、沖积扇边缘地带,主要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材料二:坎儿井水利工程结构示意图(图8)及附近气候统计图(图9)。
材料三: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示意图(图10)和呼和浩特气候统计图(图11)。
(1)呼和浩特是我国制糖工业的重要基地,该地布局制糖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这是因_________;呼和浩特发展制糖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
(6分) (2)描述河套灌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6分) (3)简述河套灌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条件和主要社会区位条件。
(8分) (4)比较坎儿井水利工程和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在空间分布上有何不同特点;分析两个水利工程的引水渠道各有什么优点。
(8分)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普遍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是我国古代人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
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在地表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自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图5 10 1 2 3 4 5 6 7 8 12 9 11 0 100 200 300 400 5000 10 20 30 -10 -20 (℃) (mm ) 气温 阴 库 布 齐 沙 乌兰布和沙漠山 水利枢纽沙漠 河流 城市 灌溉渠道包头 呼和浩特 图10 图11 漠 山区基岩 洪积砾石 冲积砂及砾石 黄土质粘、沙土 工程井 工程井工程井 工程井出水井涝坝 绿洲 潜水面① ②泉 1 2 123 4 5 6 7 8 9 10 11 0 1002003004005000 10 20 30 -10 -20 (℃) (mm ) 气温 图8 图9(1)坎儿井所在地区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2)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3)当地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__。
公基备考: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一波

公基备考: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一波邗沟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公元前506年,吴军大败楚师。
12年后,又败越国。
经此两战后,吴国称霸。
当时的吴王夫差决定用兵北方,故筑邗城、穿邗沟。
后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
元代开通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鸿沟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古代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道。
战国时魏国为了战争需要,两次兴工动土,开挖而成。
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两军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史记·项羽本纪》)。
现在用“鸿沟”一词比喻界线分明便出自此处。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岷江之上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郑国渠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渠白渠,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灵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公考中的古代工程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始建于战国,李冰在前人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堰(拦河蓄水大坝)
灵渠
灵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京杭大运河
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最早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命运从繁华到衰落。
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工程。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1) 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 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 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秦渠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
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
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
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水利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水利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是()。
A. 工期长B. 技术含量高C. 投入大D. 以上都是答案:D2. 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统筹兼顾B. 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C. 科学决策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面哪个不属于水利工程的主要分类?()A. 水库工程B.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C. 河流治理工程D. 水利机械工程答案:D二、填空题1. 水利资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答案:水、土、气2. 水利工程的发展目标是()。
答案:高效节水、安全可靠、生态环保三、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水利工程、近现代水利工程和现代水利工程三个阶段。
古代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天然水源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提高农田产量。
近现代水利工程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涉及水能利用和防洪抗旱等方面的工程建设。
现代水利工程则更加注重综合利用水资源,推动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 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调节水流,解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对河流进行治理和修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此外,水利工程还可以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水质改善等,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总结:水利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规划原则以及分类等内容。
同时,也介绍了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水利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水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利是指什么?A. 利用水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工作和活动。
B. 处理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和活动。
C.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和活动。
D. 进行水资源调配和管理的工作和活动。
答案:A2. 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B.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C. 防洪抗旱,保证灌溉供水。
D. 改善水环境质量。
答案:C3. 下列哪项是水利工程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A. 工程可行性研究。
B. 工程施工方案编制。
C. 工程材料采购和设备招标。
D. 工程监理和验收。
答案:A4. 水利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地震和山体滑坡。
B. 河流泛滥和洪水灾害。
C.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D. 水污染和水资源枯竭。
答案:B、C5.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均衡供需,合理利用。
B. 优先发展经济,保护生态。
C. 强制管制,限制使用。
D. 集中调配,统一管理。
答案:A二、判断题1. 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系统等。
B. 错误答案:A2.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优选设计方案,还需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水资源的管理应该以水资源枯竭为前提,实行限制使用政策。
A. 正确B. 错误答案:B4. 洪水灾害是指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导致的地区内涝和灾害。
A. 正确B. 错误答案:B5. 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和施工方案编制。
A. 正确答案:A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和验收等。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可行性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确定工程的基本技术方案和造价预算。
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和工程细则,为工程实施提供详细的设计依据。
中国历史中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

中国历史中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一、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丰富的水利资源而闻名,水利工程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追溯到相当早的时期,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如船梁灌溉法、束水占田法等。
二、先秦时期的水利工程在先秦时期,水利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许多记载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故。
《国风·邶风·车邻之言》讲述了一位叫邶风的官员,利用水利工程解决灌溉问题,为百姓带来了丰收和福祉。
这个典故显示了水利工程在古代农田灌溉中的巨大作用。
三、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修建的灵渠和蜀渠。
灵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连接渭河与洛河的一条运河,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水解决关中地区的灌溉问题。
灵渠的修建为后来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也为灌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经验。
四、现代农田灌溉技术在现代,农田灌溉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
以20世纪为起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灌溉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引入了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灌溉系统,提高了水利利用效率和农田灌溉的精确性。
另外,还出现了更加节能环保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有效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五、水利工程的影响与意义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农田灌溉的发展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统计,中国的灌溉面积已经超过1亿公顷,全国有超过2亿农民直接从事农田灌溉工作。
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在中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水利工程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六、未来的水利工程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
预计,未来的水利工程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史上水利工程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秦渠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
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
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
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
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
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
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2、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六辅渠
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儿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故名。
民间亦省称“六渠”。
至唐犹存。
《汉书·沟洫志》:“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而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昂之田。
”颜师古注:“在郑国渠之里,今尚谓之辅渠,亦曰六渠也。
”
白渠
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
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汉书·沟恤志》)。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走向大体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注入渭水,而郑国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龙首渠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
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
渠道要经过商颜山。
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
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2)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六门陂
又称六门堨,是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于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
它位于穰县(今河南邓县)之西,壅遏湍水,设三水门引水灌溉。
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扩建三石门,合为六门,故称六门堨。
(3)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鉴湖
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城西南,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
鉴湖是一处适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江南水乡型风景名胜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
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
(4)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3、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1)芍陂(quèbēi)
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芍陂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
隋唐时属安丰县
境,后萎废。
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
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2)茹陂
茹陂,古代水利工程。
在今河南固始东南。
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开凿。
4、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5、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又称期思陂,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
因此被称为安丰塘,是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部地区。
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
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
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6、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