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汉语汇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汉语二

近代汉语二

2.近代汉语与历史文化一定时期的语言必然反映当时的文化。

首先从词语上反映出来,新生事物往往用新的词语来表达,例如:一、科举制度对语言的影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2.权文公德舆,身不由科弟,掌贡举三年。

门下所出诸生,相继为公相。

得人之盛,时论居多。

(唐赵粦《因话录》)3.李太师逢吉知贡举,榜成未放而入相,礼部王尚书播代放榜。

及第人就中书见座主,时谓“好脚迹门生”,前世未有。

(同上)4.广平程子齐昔范,未举进士日,著《程子中谟》三卷,韩文公一见大称叹。

及赴举,言于主司曰:“程昔范不合在诸生下。

”当时下第,大振屈声。

庾尚书承宣知贡举,程始登第。

(同上)5.京兆庞尹及第后,从事寿春。

有江淮举人,姓严,是《登科记》误本,倒书庞严姓名,遂赁舟丐食。

就谒时,郡中止有一判官,亦更不问其氏,便诣门投刺,称从侄。

庞之族人甚少,览刺极喜,延纳殷勤,便留款曲,兼命对举匕箸。

久之,语及族人,都非庞氏之事,庞方讶之。

因问止竟:“郎君何姓?”曰:“某姓严。

”庞抚掌大笑曰:“君误矣!余自姓庞,预君何事?”揖之令去。

其人尚拜谢叔父,从容而退。

(同上)7.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8.段维晚富辞藻,敏赡第一。

常私试八韵,好吃煎饼,凡一个煎饼成,一韵粲然。

(同上)二、变文故事之流行1.诗人张祜,未尝识白公。

白公刺苏州,祜始来谒。

才见白,白曰:“久钦籍,尝记得君款头诗。

”祜愕然曰:“舍人何所谓?”白曰:“…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非款头何也?”张顿首微笑,仰而答曰:“祜亦尝记得舍人《目连变》。

”白曰:“何也?”祜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非《目连变》何也?”(唐孟棨《本事诗》)2.张处士《忆柘枝》诗曰:“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白乐天呼为“问头”。

祜矛楯之曰:“鄙薄问头之诮,所不敢逃;然明公亦有《目连经》,《长恨辞》云:…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此岂不是目连访母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佛教内容之深入1.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谈崇奉释氏。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2)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2)

2021/7/23
5
梁高祖尝作五字叠韵曰:“后牖有榴 柳。”命朝士并作。刘孝绰曰:“梁王长康 强。”沈约曰:“催眠船舷边。”庾肩吾曰: “载匕(才)每碍埭(dai4)(舂米用的工具,大概堆得 太高了,每遇独木桥,总是不能很顺利地通过 )。”徐摛曰: “臣昨祭禹庙,残六斛熟鹿肉。”何逊用曹瞒 故事曰:“暯苏姑枯卢。”吴均沉思良久,竟 无所言。高祖愀(qiao3)然不悦。俄有诏曰: “吴均不均,何逊不逊。宜付廷尉。”(杨公 玠《谈薮》)
2021/7/23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约从南宋开始,有的韵图作者开始 合并韵部,归并成了16摄: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 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2021/7/23
21
三、近代汉语的声调
音节具有声调,这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 自从齐梁时代沈约等人提出四声说之后,这个 特点得以揭示。
四声:平上去入 最晚在唐代四声就分为平仄两类:平包括 平声;仄包括上去入。 另一种分类是分为舒声和促声。舒声包括 平上去;促声包括入声。 又可以根据声母的清浊分为阴调和阳调。 所以平上去入又可以根据阴阳分为阴平阳平阴 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类。
可见当时人声韵毕竟还不熟练。
2021/7/23
6
後魏中书侍郎裴敬宪,字伯茂。敬 宪新构山亭,与宾客集,谓邢子才曰: “山池始就,愿为一名。”子才曰: “海中有蓬莱山,仙人之所居,宜名蓬 莱。”蓬莱,裴聋也。敬宪患耳,故以 戏之。敬宪初不悟,於後始觉,忻然谓 子才曰:“长忌及户,高则无害。公但 大语,聋亦何嫌。”
Iuei(齐韵) Iua (阳、唐韵) 大约在元明的时候,从介音[i]和[iu]中 演变出[y]来。这样就有了四呼。
2021/7/23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近代汉语客观题:1.近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历史学科.2.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曾提出将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3.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2)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4.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5.主干部分是近代汉语诸方面的特点表现的叫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6.古代汉语大抵以先秦汉魏为主干部分,现代汉语则以五四运动之后为主干部分.7.第一条原则认识主干部分,第二条原则处理非主干部分.8.近代汉语上沿可以向前推几个世纪的作品有:(1)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 (2)早于晚唐的王梵志诗;(3)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 (4)北宋的二程语录.9.近代汉语的下沿可以向后延伸一段时间,清代中叶的<<红楼梦>>,中叶以后的<<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行记>>等作品.10.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并无主次之分.11.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世纪左右.12.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有(1)新的词语一部分表达原有的概念; (2)另一部分则表达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概念.13.”岂”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多写作”可”,如:可是菩提那?14.纯粹的复数标记”们”产生与近代汉语阶段(唐代写作”弭””伟”,宋代写作”们”),一直沿用到现代.15.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书面性质的语言材料.16.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心概念﹑新词语有: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殿试﹑八股文等等.17.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有: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等.18.刻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后,又产生岀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家鼻等术语名称.19.许多佛教词语进入近代汉语,反映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诸如: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20.禅宗语录里有”把茅盖头”一语,此语字面意思是一把茅草盖在头上,实际指禅僧支持寺院.注意:这种此语意义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21.第一人称复数,至迟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等作品中,便已具有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别:”俺”表排除式,”咱”表包括式.22.汉语中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别是在北方少数民族汉语的影响下产生的.23.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和有两个判断词的判断句的出现受到佛经语言以及其他佛教典籍﹑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24.造成唐元两朝官话音系的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部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25.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等僧人的通俗诗,这些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26.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它在形式上受到禅宗语录的启发,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兼采佛,道之说.27.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话本﹑南戏北曲的剧本﹑明清小说等28.<<元代白话碑>>﹑<<老乞大>>和<<朴通事>>等文献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29.韵书和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与佛经传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等拼音文字的启发和影响有关.30.近代汉语文献反映口语的程度,大抵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基本上是用当时口语写作的:第二种是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国演义>>:第三种类型是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如宋代孙光宪所作笔记<<北梦锁言>>.31.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一是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的将口语词句杂进文言.二是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32.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口语和文言相间杂.33.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34.敦煌俗文作品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杂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明代的南戏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语;<<拍案惊奇>>(初刻﹑二刻)也大致反映浙江口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35.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36.使用近代汉语文献硬注意的问题:(1)错字(2)夺文,衍文(3)错简(4)俗体字,通假字(5)句读,标点.37近代汉语文献里的错字产生的原因有两条:(!) 形近致讹; (2) 音近致讹.38.俗体字与正体字相对而言,多半笔划比较简单易写,流行与民间,经常出现在近代汉语文献里,特别是手抄文献里.39.语言调查常用的调查方式有:穷尽调查和抽样调查.40.穷尽调查的作用: (1) 让我们全面地了解语言事实,为立论提供充足的依据,并且为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有时候,穷尽调查可以解除疑惑,纠正谬误. (3) 它可以利用有关的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以减少逐例搜寻之劳.41.语言学界流传着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说有易,说无难.42.<<清平山堂话本>>中”殿直把那简贴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里的”度”字应该是”递﹑交”的意思.43.抽样调查在下结论和选样时应注意:防止以偏概全,选择须有代表性等.44.(1)唐代以前的著作没有”好不”,(2) 明代中叶以前”好不”只有否定式用法,(3)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好不”的否定式和肯定式并存.45.近代汉语是以其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重要区别而建立起来的科学.46.近代汉语内部的比较的两个角度: (1) 不同时间的比较; (2) 不同地域的比较.47.敦煌变文中”阿婆”一词是老年妇人的称呼,<<丑女缘起>>中那个国王的女儿并不老,却称”阿婆”,作者是为了取得生动的效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48.吕洞宾<<渔父>>词又名<<疾瞥地>>,其中的’’瞥地”是”领悟”的意思,这个词意的产生与禅宗提倡的悟道方式有关.49.唐代小说<<游仙窟>>有”不忆”一词,是”未曾,没有”的意思.50.宋元南戏中,屡见用”郑州梨”来比喻新婚夫妇,取其甜蜜之义.南戏是浙江温州地方剧种,反映的大概是温州一带的民俗.51.在现代汉语里,一个音节通常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52.韵母包括介音(又称韵头) ﹑主要元音(又称韵腹)和韵尾.53.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个主要学科.古音学研究上古时期语音;今韵学以隋唐﹑宋代成书的<<切韵>><<广韵>>等作为研究中心;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54.近代汉语音节里的声母,一般是用”字母”来表示的.这三十六个字母代表了唐宋时代语音里的三十六个声母.对于声母,古人或分类为唇﹑舌﹑齿﹑牙﹑喉五音.或增加”半舌””半齿”,分为七音.或再分唇音为重唇﹑轻唇,分舌音为舌头﹑舌上,分齿音为齿头,正齿,成为十类(有些语音著作把”半舌”和”半齿”合成一类,则为九类).55.从另一个角度,汉语音韵学又把声母分为清声母和浊声母.清声母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浊声母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56.宫﹑商﹑角﹑﹑羽为古代五音.57.唐宋时代的韵书里,韵一般是指韵腹和韵尾,还包括声调,倒是多半不包括韵头.58.影响很大的<<广韵>>206韵部: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59.<<广韵>>是北宋前期陈彭年﹑丘雍等人根据前代韵书修订编写的.60.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大抵有四种情况: (1)鼻音韵尾(-m,-n,- ?) ;(2) 塞音韵尾(-p,-t,-k); (3)元音韵尾(-ī,-u); (4) 无韵尾(即音节最后音素是主要元音)61.大约从南宋开始,有些韵图作者把韵归并成16大类,称为16摄..16摄的出现,反映了宋元时代,在汉语语音趋向于简化的过程中,语音学学者们对韵母的新的认识和归纳.62.音节具有声调,这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自从齐梁时代沈约等人明确提出四声说之后,这个特点遂得以揭示.63.对于平﹑上﹑去﹑入四声,至迟在唐代就已被分为平﹑仄两类,即将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与平声相对: 四声的另一中分类:将平﹑上﹑去三声称为舒声;将入声称为促声.64.清声母字读阴调,浊声母字读阳调.65.反切是注音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快速念读,拼合出被切字的读音.反切的原则应该是抽出反切上字的声母(不顾及它的韵母与声调)和反切下字的韵母与声调(不顾及它的声母),拼合成一个音节.如拼出”徒红切”与”郎到切”等切语的现代汉语拼音.”徒红切”tong,”郎到切”lao.66.汉语音韵学最初的萌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汉族文人接触到印度拼音文字(梵文)后逐渐产生的.67.在反切法没产生以前要对一个不认识的汉字注音时,所采用的方法有:譬况﹑读若﹑直音等不很方便也不准确的方法.68.在阅读﹑翻译印度佛经的过程中,汉人受拼音文字的启发,才比较自觉的分析汉语音节的构造,创造出反切注音法.69.字母的创制也受到梵文的直接启发.现知最早编制字母的舍利﹑守温两人都是僧人.70.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繁趋简的过程.隋唐时代<<切韵>>﹑<<广韵>>的声母有三十六个,韵部有六十一个.元代<<中原音韵>>声母二十五个,韵部十九个.现代北京话的声母二十三个,韵部十六个.71.浊音清化是造成<<中原音韵>>音系中声母数目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72.<<切韵>>音系的韵母多达一百五十余个;而元代<<中原音韵>>的韵母只有四十多个,现代北京话的韵母更减少到三十多个,韵母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发音相近的主要原因合并了.73.从<<切韵>>到<<中原音韵>>,近代汉语的声调发生的三次重大变化: (1) 平分阴阳; (2) 浊上变去; (3)入派三声.74.语音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75.<,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原音韵>>音系是近代汉语具有代表性的音系.76.<<中原音韵>>初稿完成于泰定元年(1324年),至元代元统元年(1333年)写成定本,作者是周德清.77.<<中原音韵>>有十九韵部;反映的韵母有四十五个;反映的声母有二四五个.78.<<中原音韵>>音系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分二义,入派三声”是周德清在声调方面的两大发现.79.周德清认为,编写韵书,应当一句实际语音,而且应当是国内通行的语音.”自然之音”就是实际语音.80.<<中原音韵>>依据并提倡的是以大都一带的中原之音为准则,以国内各地区﹑各阶层通用为要求的民族共同语的标注音.81.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音素.82.按照结构,单纯词又个细分为四类:(1)叠音词;(2)联绵词;(3)象声词;(4)译音词.83.按照结构,合成词又可细分为五类:(1)加缀式;(2)联合式;(3)偏正式;(4)主谓式;(5)动宾式.84.根据产生情况的不同,别义一般可分为引申义和影响义两类.85.”窟笼”指洞,这是本义.破绽﹑漏洞这是由比喻而造成的引申义.”下酒”意指下酒的菜肴果品之类,这是用物品的作用来指代该物品.反语也造成引申义,如”可憎”这个词有时也会有可爱的意思.86.”良久”常与”默然”﹑”不语”﹑”思惟”﹑”沉吟”等词连文,由于这些词的意义的影响,”良久”也获得了”默然”沉默”的意思.87.”缁素”有”分辨”的意思,按”缁素”本义为黑白之义,常和”分辨”一类词语连用,如”缁素难辨”.88.”打”有”从”义,因为”打从”经常连用.其实”打从”的”打”只是前缀,”打”本身原无”从”义.”打从”经常连用,”打”受”从”的影响,也具有”从”的义.89.有时候,假借词语出现之后,一直被使用着,而本次与反而很少使用了.例如,”结裹”一词,有装殓,发送(死者)的意思,后多写作同音的”结果”.90.词语的历史演变:(1)词语意义的变化.如”浑家”唐五代时为”全家”之意;宋代以后多指妻子.(2)词语演变的另一种情况是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或基本没有改变,但词语的外形却有所改变.(3) 词语的历史演变还有一种情况,即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词语来表示.91.模式词语的特点:(1)有一定的字数(三个); (2)有不变的字(不); (3)有固定的组合模式; (4)有固定的意义类型; (5)”A不A”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新词语.92.同一种词语模式中可以有两种或多种结构类型.同一种词语模式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类型.93.固定模式的词语有一定的字数﹑有部分固定不变的字(词素或语素),因而这类词语具有比较稳定﹑比较明显的结构类型和意义类型.94.倒反词语的两个特点: (1)倒反意义比较稳定; (2) 有一定的结构形式.注意:倒反词语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词汇现象.倒反词语是运用”倒反”这种修辞手段所造出的一批新词和新的固定词组,它与说反话不是同一回事.倒反词语中的”不”﹑”没”﹑”无”实际上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并且都带有强调的意味.可耐------意为不可耐,含有可恼﹑可恨的意思.可憎------意为可爱95.有些偏义复词的偏义具有摆动性,即有时偏义与前字,有时偏义与后字.96.近代汉语偏义复词还有一个特色,这就是有些偏义复词常出现在某些固定格式的习用语中.97.偏义词语里的所谓无义词素或语素,虽无实在的词汇意义,可是具有结构和修辞上的作用,如使单音词变成双音合成词,或使双音词变成四音固定词组.词语增加音节,有时可以是文句的节奏更加和谐.98.频率用来衡量语法形式上实际语言里使用机会的多少.99.宋代后缀”们”(或写作”门”﹑”每”﹑”瞒”﹑”懑”等)表示复数.100.同步发展造成了许多整齐的语法现象.101.有时候,使用范围不同甚至对立的语法形式却可以混用.混用现象大致有三种情况;(1) 是双向代用,如介词”从”和”向”,前者一般表起点,后者一般表趋向.但是”从”有时也可表示趋向.(2)是单向代用,如疑问代词”谁”和”甚”,前者代人,后者代事物,但近代汉语作品中常有”姓甚名谁”的问法,其中”谁”的作用却相当于”甚”.(3)是互用混同,区别消失.如指示代词”这”和”那”,前指近,后指远.但有时并没有远近之别.102.动词”将”﹑”把””捉﹑拿”都有”握﹑持的意思,又都虚化为表示处置意义的介词.又如”休﹑罢”都有”停歇”﹑”结束”的意思,又都虚化为句尾助词,表示祈使和酌定的语气.”被”和”吃”是常见的表示被动的介词,又都可以表示原因等等.这些都是同步发展的典型现象.103.<<水浒传>>中的双音介词”自从”和”打从”的使用分工是很明显的,”自从”表示时间(起点),”打从”表示处所(经由) 104.词缀是词素,是比词小的单位.词缀的使用属于词法范围.105.近代汉语常见的前缀有”阿”﹑”兀”﹑”老”﹑”打”﹑“所”﹑“有”等.”老”字可作名词前缀;还可以放在数词之前,表示排行;“打”可作动词前缀,常见的格式:(1)打+单音动词,如打睡,打看,打换,打折,意思就是睡,看,换,折;作为前缀的“打”字并无实在意义。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课件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课件

常用词汇解释
常用词汇:如“我”、 “你”、“他”、 “她”、“它”、 “我们”等
解释:这些词汇在近 代汉语中有着不同的 含义和用法,需要仔 细区分和学习。
举例:例如,“我” 在近代汉语中通常表 示第一人称单数,但 在某些方言中也可以 表示第一人称复数。
总结:掌握常用词汇 是学习近代汉语的基 础,对于理解古代汉 语和现代汉语也有着 重要的意义。
对偶:将两个相反的事物放 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修辞效果
比喻:通过相似性,使抽象的概 念或情感变得具体、形象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 达的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生 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强调事 物的特征或情感
反语:用与实际意思相反的话语 表达,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或讽刺 意味
语存在差异
表达方式:近 代汉语的表达 方式更加丰富
多样
词汇演变:近 代汉语中的一 些词汇在现代 汉语中已经消 失或发生了变

修辞比较
比喻:近代汉语 中比喻修辞的使 用比现代汉语更 为丰富多样
夸张:近代汉语 中的夸张修辞手 法更为常见,表 达效果更为强烈
借代:近代汉语 中借代修辞的使 用比现代汉语更 为灵活多变
课件的特点和 优势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汉语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提高学生对近代汉语的阅读、写 作和翻译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近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 法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课件内容
课件主题:近代汉语 课件目标:掌握近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课件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课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

一绪论1、近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历史学科2、诸家对于近代汉语三点相同的认识:①、名称相同: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②、独立认识相同: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

③、认为主干部分相同: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

3、两条原则:①、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南宋、元、明、清前期②、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早期著作,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早于晚唐的王梵志文、五代时期禅宗著作《祖堂集》,北宋的二程语录晚期著作,清代中叶的《红楼梦》,中叶以后的《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等作品。

4、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并无主次之分5、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词汇:①、新的词语;②、新的意义;③、新结构;④、新俗语。

(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语法:①、词缀大量增加。

如:“阿”(阿谁、阿你)“兀”(兀谁、兀那)“打”(打睡、打探);②、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道......不成?”“连......也......”语音:①、声母方面,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②、韵母方面,韵尾-p、-t、-k消失了;③、声调方面,入声消失了6、岂=可“们”宋代写作“们”7、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在书面上的延续,并不是近代汉语8、科举制度的发展“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殿试”、“八股文”;“说话”、“生”、“旦”、“净”、“末”、“得胜头回”(说书人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方便”、“因缘”、“投机”、“火坑”、“把茅盖头”(是一把茅草盖在头上,实际上是指禅僧主持寺院。

)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9、第一人称复数,至迟从金元时代起,已具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俺”表排除式,“咱”表包括式。

系词“是”置于句尾的特殊判断句。

例: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佛之弟子,不是鱼人,即舍利弗是。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PPT课件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PPT课件
20
中古:成语的发展
一部分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如: 华而不实、巧言令色、狼子野心、绝长补短、 唇亡齿寒、畏首畏尾
21
大量成语是中古新产生的,主要有三个来源: 来自上古典籍,如:
一日三秋、自强不息、后生可畏
22
出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 出人意表、以身许国
来自佛教作品: 不二法门、不可思议、回光返照、五体投地
《韩非子·显学》:“今上徵敛于富人,以布 施于贫家。”(以财物予人)
用以翻译梵语dana(檀那),为六波罗密之一。 分为三种:一财施,即施舍财物;二法施, 即说法度人;三无畏施,即以无畏施于人, 救人厄难。
17
居土 《韩非子·外储说》:“齐有居土田仲者。”
(未做官的土人) 用以意译梵语grhapati(迦罗越),指在家受过
A不A式 如:淡不淡。 AAA式 (限于极少数象声词)。例如: 嗤嗤嗤.
32
近代后期,三音词大量发展的特点表现得尤 为明显。
三音节词是在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受西方近代文化影响产生的三音词,结构上 大多数是偏正式复合词。
33
近代汉语四音词的发展
近代汉语四音节词数量不多,现代汉语才进一 步发展起来。 黑不溜秋: 皮肤黑的样子。“黑”是实词素。 慢条斯理: 慢腾腾的,从容不迫。“慢”是 实词素。 破不留丢: 破破烂烂。“破”是实词素。
九卿-三九 3)重叠原语素。例如: 每-每每 爷-爷爷 弟-弟弟 姑-姑姑
12
中古:佛教传入,外来词激增
西域借词: 骆驼、猩猩(先秦传入); 琥珀、琉璃、苜蓿、葡萄、胭脂、石榴 (两
汉传入); 玻璃、可汗、茉莉(六朝、唐时传入)。
13
秦汉以来, “胡+单音语素” 。例如: 胡饼、胡床、胡瓜、胡麻、胡琴、胡鼓

2近代汉语

2近代汉语

四)译音词——对外族语的双音或多音
译音词,从汉语构词的结构看,一般也 难以分解,因而也应该看作单纯词。如:
苾邹——梵语译音词,意思为僧人。 阿者——蒙语译音词,意思为夫人、母亲。 大辣酥——蒙语译音词,意思为黄酒。 莎搭八、牙不约儿赤——蒙语音译词,前者为 醉,后者为离开。 木乃伊——阿拉伯语译音词。

三)象声词

P82-84
双音节象声词常是叠音形式的(AA)。如:呀 呀,哇哇、喃喃。 有非叠音形式的象声词,多数是双声或叠韵词。 如:呢喃、叮当。 有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咕咚( AB)、扑簌 簌(ABB)、赤赤赤(AAA)、可磕擦(ABC)。 四音节象声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ABCD(劈丢 扑搭)、AABB(比比剥剥)。

②指代也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如“吃着下酒没滋 味,似泥土”中“下酒”指下酒的菜肴果品之类, 这是用物品的作用来指代该物品。
③反语也能造成引申义。如“可憎”这个词有时也 会有可爱的意思。如:“向前搂定可憎娘”句。 用修辞格式造成的引申义,多半是以词原有的意义 作为引申基础。


(2)影响义——有时候,词语的新义和旧义之 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即新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 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才产生的,此类新生义称为影响义。如:AB两个 词经常搭配连用,由于受了B词意义的影响,A词 可能具有B义,这就是影响义的一种情况。如: “良久”有沉默、默然的意思,“良久”本是 “很久、颇久”的意思,怎么会产生“沉默、默 然” 义的呢?原来“良久”常与“默然”一类 词语连用,由于这些词的意义的影响,“良久” 也获得了“沉默、默然” 义。P92-93


二、词的结构 P81
1、近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 词里只含有一个构词单位(语素)。单音节词一般都 是单纯词。单纯词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多为以下 几种情况: 一)叠音词——双音节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 叠而成,不能分解的词。如:兀兀——形容静止的样 子。腾腾——意思是自在无为,任其自然。刀刀—— 说话噜嗦(后写作唠叨)。洋洋——悄悄(地)、不 引人注目(地)。 也有三音节叠音词,多系木匠模拟声音的。如:赤赤 赤。有四音节叠音词,多为AABB式。如悄悄冥冥、潇 潇洒洒。

现代汉语词汇学PPT2

现代汉语词汇学PPT2

现代汉语词汇学PPT2幻灯⽚1第三章⽂字幻灯⽚2本章学习重点1、了解汉字的特点2、掌握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3、正确分析常⽤字的结构和笔顺。

4、掌握基本的造字⽅法幻灯⽚3第⼀节汉字概说⽂字●Q1:什么是⽂字?●⽂字是记录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具。

●与语⾔相⽐,⽂字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Q2:为什么会产⽣⽂字?●社会需要催⽣了⽂字。

⽂字是⼈类的⽂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有声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了⽂字,语⾔就可以留下痕迹 ,⼈类社会也就有⽤⽂字记载的历史幻灯⽚4汉字的特点●(⼀)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字●1、汉字有见形知义的特点。

●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等●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致含义●如“林”、“看”、“从”●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都跟“⽔”有关●“树”、“松”、“柏”、“柳”都跟“树⽊”有关。

●从意义⾓度看汉字显得⾮常有规律性,⽽且字形结构反映了字义特点,体现出表意特点。

幻灯⽚5● 2、汉字是⾳形义的统⼀体●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语素是⾳义的统⼀体,每个语素既有声⾳⼜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汉字是⾳形义的统⼀体●例如汉字“书”这个语素,读shū,意思是“成本的著作”,●⽽英⽂的字母a、b、c、d、e等,它们有形体,有⾃⼰的读⾳,但是没有意义,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中的⾳素、⾳节,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幻灯⽚6(⼆)汉字具有⼀定的超时空性1、具有较强的古今⼀致性(时间)。

古今汉字的语⾳变化很⼤,但是其结构⽅式、表达意义在本质上是⼀致的。

⽐如宋、元、明、清时代的⼩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的困难2、具有沟通⽅⾔的特殊作⽤(空间)。

汉语⽅⾔复杂,有七⼤⽅⾔,⼝头上,不同⽅⾔区的⼈根本不能进⾏交谈,可是书⾯上⽤汉字笔谈,互相之间毫⽆障碍。

关键在于汉字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的特点)是⼀致的幻灯⽚7●(三)分化同⾳词能⼒强●汉语同⾳词虽然很多,但⽤汉字记录,在书⾯上就把同⾳词巧妙地区别开了●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事”●“形式-形势-⾏事”●“国事-国势”等●(四)汉字是形体复杂的⽅块结构●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个平⾯性的⽅框⾥,如“翼”,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特点●表⾳⽂字如英语“ language”,由8个字母依次线性排列●幻灯⽚8第⼆节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演变●根据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着,逐渐由直接表意的图形变成了间接表意的笔画,复杂变为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音节象声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ABCD(劈丢 扑搭)、AABB(比比剥剥)。
11
❖ 四)译音词——对外族语的双音或多音 译音词,从汉语构词的结构看,一般也 难以分解,因而也应该看作单纯词。如:
❖ 苾邹——梵语译音词,意思为僧人。 ❖ 阿者——蒙语译音词,意思为夫人、母亲。 ❖ 大辣酥——蒙语译音词,意思为黄酒。 ❖ 莎搭八、牙不约儿赤——蒙语音译词,前者为
具体如下:
3
❖ 一)大量新的概念多半是用新产生的词语 来表达的——新概念,新词语。如:隋唐 以来,科举制度等的进一步发展,陆续出 现了一批新的词语: P76
❖ 科举制度方面的词语:乡试——明清时代每隔三年的秋 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地区性的科举考试。取中后称为举 人。会试——乡试第二年春季,举人赴中央礼部参加的 科举考试。取中后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的考试。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八股——明清科 举考试考试的一种文体,又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 八比文、四书文。琼林宴——殿试发榜后,皇帝赐宴新 科进士,称为琼林宴。登科记——科举考试被录取人的 名录,也称为登科录。
近代汉语概论
第二讲 词汇
1
Hale Waihona Puke 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 1、举例说明近代汉语词语特点(P76)
答:近代汉语的词语呈现出不同于古代汉语的新的 面貌。可简单概括为三点:
(1)大量反映新事物的新概念、新词语;P76-77 (2)许多旧概念也用新词语来表示;P78 (3)许多旧词语表现新意义。P79
示,分付”的意思。 ❖ 送——在古汉语里有多种意思,然而近代汉语里“送”可
以作“推”解。 ❖ 惭愧——古作“羞愧”解,近代汉语里可用作惊喜之词,
含有幸喜、侥幸、难得等意思。
8
❖ 二、词的结构 P81
❖ 1、近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 词里只含有一个构词单位(语素)。单音节词一般都 是单纯词。单纯词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多为以下 几种情况:
6
三)有许多词语虽然在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 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它们却有着新的意义。 即旧词语,新概念(旧瓶换新酒)。如:
P79 ❖ 秀才——古汉语里主要有两个意思:1)优秀人才。
2)汉代以下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而明清时代, “秀才”专指入县学的生员。 ❖ 举人——古代指选用人才;作名词用时,则指被举 荐的人才。至明清时代,则专指乡试取中者。 ❖ 进士——古代指可以进授官职之人。明清时代则专 指殿试取中者。 ❖ 才人——古代有两个意思:1)有才能之人;2)宫 廷内女官名。
❖ 也有既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妯娌。
10
❖ 三)象声词 P82-84
❖ 双音节象声词常是叠音形式的(AA)。如:呀 呀,哇哇、喃喃。
❖ 有非叠音形式的象声词,多数是双声或叠韵词。 如:呢喃、叮当。
❖ 有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咕咚(AB)、扑簌 簌(ABB)、赤赤赤(AAA)、可磕擦 (ABC)。
5
二)许多旧有的概念也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 即旧概念,新词语。如: P78
❖ 六阳魁首——人头。 渌老——眼睛。 ❖ 躯老——身体。 爪老——手。 ❖ 白身人——平民。古汉语中也称为布衣、黔首。 ❖ 院子——仆人。 船只——船。 ❖ 打点——准备、安排。打扮——妆饰。 ❖ 做大——傲慢。着精彩、着精神——振作、留神。
含有后缀的词:爪老——爪,老为后缀。猛可——即猛, “可”为后缀;坐地——即坐,“地”为后缀;衲僧 家——即衲僧(僧人),“家”为后缀。贪生——即贪, “生”为后缀。
13
❖ 二)联合式。由两个意思相同,相近,相类, 相对或相反的实词素以并列的方式构成的词 称为联合式合成词。如:P86
❖ 门户——意思为官差; ❖ 成办——意思为成功。 ❖ 头口——意思为牲畜; ❖ 左右——意思为反正; ❖ 早晚——意思为何时。
9
❖ 二)联绵词。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 分解的词。P82
❖ 1、若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称为双声连绵词。如: 尴尬——意思是不正当,形迹可疑。踌躇——意 思是犹豫不定。伶俐——意思为机灵,利落。
❖ 2、若两个音节韵部相同称为叠韵联绵词。 如: 郎当——意思为破败。伶仃——意思为孤独。
❖ 3、若声母韵部都相同的称为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 如:展转(后写作“辗转”)。
7
❖ 大夫——古代用作官爵名。近代汉语里有技艺之人也可以 称为大夫。
❖ 郎中——古代用作官名,宋代以后医生也可以称为郎中。 ❖ 丈夫——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丈夫。近代汉语里丈夫指“女
子的配偶”的意思。 ❖ 头脑——古汉语里指头颅。近代汉语里“对象、人物”的
意思也可以用“头脑”来表示。 ❖ 处分——古作“处置,处罚”解,近代汉语里则常有“指
4
❖ 文化娱乐方面的词语:平话——宋、元以来南 方流行的戏曲的名称。话本——说书人说唱故 事的底本。诸宫调——北宋时兴起于民间的一 种说唱伎艺就。戏文——宋代以来南方流行的 戏曲的名称。楔子——戏曲、小说的引子,多 用于剧首、篇首。书会——宋元时代,说书人、 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得胜头 回——指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 作引子。瓦子——游艺性场所。勾栏——游艺 性场所。
❖ 一)叠音词——双音节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 叠而成,不能分解的词。如:兀兀——形容静止的样 子。腾腾——意思是自在无为,任其自然。刀刀—— 说话噜嗦(后写作唠叨)。洋洋——悄悄(地)、不 引人注目(地)。
❖ 也有三音节叠音词,多系木匠模拟声音的。如:赤赤 赤。有四音节叠音词,多为AABB式。如悄悄冥冥、 潇潇洒洒。
醉,后者为离开。 ❖ 木乃伊——阿拉伯语译音词。
12
2、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结构与方式。P85-86
❖ 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单位(语素)的词称为合成 词。
❖ 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常见有如下几类: ❖ 一)加缀式。含有词缀的词称为加缀式合成词。
含有前缀的词:如:阿你——即你,“阿”是前缀;老 婆——意思为妻子,“老”为前缀;打化——意思为化 (化缘、乞化),“打”是前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