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带拼音、注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带拼音、注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带拼音、注释、译文)《早zǎo春chūn呈chéng水shuǐ部bù张zhāng十shí八bā员yuán外wài》作zuò者zhě:韩hán 愈yù天tiān街jiē小xiǎo雨yǔ润rùn如rú酥sū, 草cǎo色sè遥yáo看kàn近jìn却què无wú。

最zuì是shì一yì年nián春chūn好hǎo处chu, 绝jué胜shèng烟yān柳liǔ满mǎn皇huáng都dōu。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天街:京城的街道。

最是:正是。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指长安。

译文:初春京城街道上小雨如酥油般润滑,远看春草的颜色一片青青,近看却显得稀疏。

现在正是一年之中春色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烟柳笼罩的暮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诗人的朋友。

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官职。

天街:京城的街道。

润(rùn):滋润。

酥(sū):酥油,奶油。

绝胜:肯定超过。

【大意】
初春时分,长安城内的街道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中,细雨像浓浓的酥油滋润着大地。

纤纤的雨丝轻柔地走过,仿佛留下了一抹极淡极淡的新绿。

近前看去,枯黄的草丛中,却只有稀稀落落的柔嫩的草芽儿,反而不见那若有若无的绿色。

这该是春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候吧?那柳絮漫天、整个京城垂柳依依的暮春风景,是远远比不上它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译文、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译文、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译文、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朝代:唐代作者:韩愈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⑴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⑵最是:正是。

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

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

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

身老大,年纪大。

即:已经。

凭:这里作“请”讲。

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诗人还有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七言绝句。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下面小编整理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译文及注释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sū):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远远超过
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译文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译文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译文及赏析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许多丝,它像黄油一样细腻湿润,远眺的草地依稀相连,但在近看却显得稀疏。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于绿柳的晚春。

注释:此诗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旧称帝都的街市。

酥油:从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即酥油。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

亦泛指柳林﹑柳树。

皇都:京城;国都。

译文1:首都大街上空丝雨连连。

像酥脆的奶酪一样细腻湿润,远处的草色隐约相连,但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风景,远胜绿阳城的晚春。

译文2:长安有细雨,滋润万物。

从远处看,草是绿色的,但走近一看,却是稀疏零星的。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早春景色,远胜于绿柳之城的晚春。

译文3:长安街上蒙蒙的春雨像黄油,但草从远处看是淡绿色的,近看却不是。

是一年中最美的早春时节,绝对比晚春的帝都烟柳好。

译文4:帝都下着小雨,雨如黄油。

小草钻出地面,远处有一抹浅绿。

一年中最美的是初春的景色,远胜于北京的晚春景色。

赏析:《初春小雨》,韩愈,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作者: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sū):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远远超过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这首小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

《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及简析

《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及简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背景】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注词释义】呈:恭敬地送给。

天街:京城街道。

酥: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最是:正是。

绝胜:远远超过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古诗今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名句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④,绝胜烟柳满皇都⑤。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字词翻译
①呈:恭敬地送给。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工部官名,主管水利建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早春,是题赠给张籍的(给张籍赏读、鉴赏,就像西方人写好诗后献给某某某)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

(一说为:最美的景色,编者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文翻译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
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一说为:早春皇都长安烟柳满城的景色是绝美的,从诗意上看编者同意此说,详见附文)。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范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
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而小雨又滋润如酥。

酥就是奶油。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

”是
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意辨析
备课备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时,资料上的解释是:“这正是一年当中春景最好的时刻,远胜过满城烟柳的晚春皇城景色。

”读到这儿,心里感到有点疑惑。

查课本,课下注释基本一致。

按资料分析和课下注释讲完课,心里疑惑并未释然,再查资料,心中疑惑似乎得到某些印证。

“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关键词语有两个,“绝胜”、“烟柳”。

对于“绝胜”的解释,“远远胜过”、“最美的、独一无二的景色”两者都有。

对于“烟柳”,有两种解释,一是初春刚展叶露芽的柳树,远望若有若无,如烟似雾,是为“烟柳”;二是烟雾笼罩中的柳树,若隐若现,朦朦胧胧。

结合古诗文理解“符合逻辑、古已有之”的原则来分析,“绝胜”在唐宋诗文中作为两个单音词理解为“最美景色”的用法似乎更多。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都做美景理解。

而“远远胜过”这个意思,唐宋以前古文中鲜有发现,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也不多见。

所以,我认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理解为“这正是一年当中春景最美的时刻(地),最美最美的烟柳
随风摇曳在整个长安城”似乎更好,理由如下:
其一,这样更符合古诗文理解“符合逻辑、古已有之”的原则。

“绝胜”一词用法,两个意思似乎都能讲得通顺,也就是符合逻辑,但作为“最美景色”讲,在古诗文尤其是唐宋古诗文中更为常见,尤其是逻辑上毫无牵强。

而作为“远远胜过”理解,不管如何理解“烟柳”的含义,其实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晚春就没有了“烟柳”,至少“烟柳”不能成为晚春代表性的景物,所以这样理解,逻辑上多少有不足之处。

其二,这样理解写景意象更集中,更优美。

一首七言绝句,集中描写早春长安城景色,新奇、新鲜。

按“最美景色”理解,全诗从头到尾,内容集中,浑然一体,画面感很强:一场蒙蒙春雨过后,长安城街道上湿漉漉的,空气湿润,有春天的气息,皇城内外,远远望去,隐隐约约浅黄淡绿,仔细观察,刚出土的小草几乎就看不见,这正是长安城一年当中景色最美的时候,刚长出新芽的柳枝在雨后的微风中摇曳。

这是多么清新优美的景色!而按课本注释理解,在写初春长安城景色的同时,突然以同一地点晚春景色作对比,一方面显得头绪过多,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同时整个诗歌意象表现得支离破碎,第四句诗的意境就没法在同一画面中来呈现。

在写美景的同时又以相对“不美”的景色作对比,不管在写法上还是内容上,几乎就是画蛇添足了。

其三,这样理解更符合绝句“起、承、转、合”的写作规律。

近体诗创作,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都特别讲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起、承、转、合”创作思路和规律。

相比于律诗,绝句篇幅更短,内容要
求就更要精练集中,浑然一体。

第四句诗作为本诗“合”的部分,作为“独一无二的最美烟柳飘摇在整个长安城”理解,当然“合”得更好,而“远远胜过”的理解不仅不能称之为“合”,而且显得有点”散“了。

其四,这样的理解显得诗歌语言更简洁精练,更有诗意。

把“绝”作为“最美的”、“独一无二的”理解,把“胜”作为“胜景、美景”理解,这样的语言是写景的语言,精练优美,而“远远胜过”这是一种叙述、判断,甚至带有议论性的的语言,不符合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象感、抒情性的特点。

尤其是在唐代近体诗歌中,很少有这种叙述性、议论性的语言表述。

其五,这样的理解更符合唐诗凝练、鲜明、少议论的风格。

纵观唐代诗歌,抒情性、“诗中有画”的画面感、写景的集中生动鲜明性,都成为整个唐代诗歌突出的特点。

“你看吧,这是皇城一年当中最美的景色,细雨迷蒙,烟柳飘摇”,和前面的“小雨”、“草色”搭配得天衣无缝,作者对长安城美丽春景的赞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六,这样的理解展示了“烟柳”最美的意象,也与自然规律相适应。

“烟柳”理解为柳叶刚绽未绽时的柳树,更有诗情画意,也更接近“烟柳”的本意。

而作为“烟雾溟蒙中柳树”理解,词义延伸的痕迹更明显,对“景中之情”的一般理解,也与诗歌前面内容所表现的情感融合得不够完美。

最主要的,“烟柳”理解为柳叶刚绽未绽时的柳树,符合长安初春景色特点,也具有代表性,而到了晚春,第一“烟柳”肯定已经过时,而第二“烟柳”除了“美感”上的折损,至
少也不具有季节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