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形成通道 , 通道集散 人流物流 , 形 成活 力与生 气。所以传统 的村 落 、 乡 镇、 城市均在大小河流的交汇处, 皆是此理 。 风水认 为河流环抱为吉 , 反 弓及 凶。河流环 抱的一边 土地平坦 . 水 流和 缓 , 耕种 、 饮水、 m行方便 . 居住 安全 ; 而 反弓 的一边 , 必 定地 少土 瘠. 水流湍急 , 出行不便 , 居住凶险 、 风水认 为, ¨前之水 . 平缓流淌为 吉. 水 急则凶 , 小流则腐 所 以村 落应选在河流缓流或池塘为活水的地方 , 人 门数量与水流大小相适应 . 让流水为居住者带走污物 . 送来清流 . 营造舒适 健康活 力。观水要看 水 质, 水质清澈甘甜为佳。 水质影响作物 与食品的品质 . 影 响人的健 康。 如 果河水塘水井水黑臭污秽 , 则不宜居住。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中的应用
■ 文 / 周 志 伟
摘要:
传统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中的应用意义与操作方法 , 将 风水学中天人合一 的思 想贯穿于村 落选址 、 规划与 建造 、 环 境与 公益设施 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 对 建设美丽 乡村 、 宜居 乡村 具有 良好的现实意义。
二、 新 村 落 的选 址
随着农业 现代化 的发 腱, 乡村一家一户散居 的格 局不 可避免的减 少甚至消失 , 集 中居住 的新村 落( 镇) 将成为农村普遍人居 形式 。那么 , 新 村落( 镇) 如何选址 呢? ( 一) 看 山 与 田 地 传统风水认为选择居住 地第一步是“ 觅龙” “ 觅龙” 即远观山脉 的 走向 、 形态 . 寻佗望势 , 知晓哪里有适合耕种 和居 住的平地 , 哪里是人流 物流的通道 ; 近察山体 构结 、 土质 , 知晓是否山体稳 定 , 是否长居 无害 , 知晓何处¨ J 林繁茂 , 土质肥厚 . 种养必能丰收 看风水第二步是“ 察砂” “ 察砂 ” 即考察近 处四周的小 …, “ 玄武垂 头, 朱雀翔舞 . 青尼蜿蜒 , 白虎驯俯” 则为最吉祥之地。 后 山玄武 高大 . 能 阻挡后背袭来的寒风 , “ 垂头” 却又不 至太 陡峭, 无山体滑坡和泥土流失 之忧 . “ 垂头” l h 形之下必有肥厚之土壤 前 1 l j 朱雀低矮且有翔舞之状 , 南风能徐徐拂来 , 再有青龙 门虎左右相辅 , 使居 住之 地冬暖夏凉 。风水 还讲究“ 明堂” 宽 广 。“ 明堂” 即 屋 前 的平 地 , “ 明堂” 开阔 , 才 有 方 便 耕 种 的土地 . 才能尽享冬天的阳光与夏天的凉风 . 才能让居住者眼亮心阔。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1、对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风水学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历史阶段和工作载体,即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这对于农村特别是我国的农村,难免会考虑到风水对农村建设的影响。

我国农民千百年来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建房,通常请“风水先生”来定朝向以求达到居住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

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风水”理论对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科学指导道路的发展。

同时,对科学实施城市规划理论也有一定的羁绊。

风水思想其实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环境文化思想,它的文化前提源于“天人合一”的大地有机思考。

[1]众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风水学是一门有关人居环境选择的学问,它指导人们通过对地质、日照、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进而选择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2]。

中国的风水学迷信的外壳包裹着合理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风水学的合理科学的成份提取出来,用来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有着特别现实的意义。

2、风水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3]。

在风水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分成两派即形势派与理气派。

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穴、砂、水来论吉凶。

理气派主要是将地理方位与宅居或墓葬的主人与生俱来的生辰八字、姓氏名称等因素与星神、八卦、五行生克等因素相联系,更为复杂。

通过逐步实践,杨救贫等将风水的两派化为“地理五诀”,即“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并且与风水中的“气”归纳为风水六法。

风水学的实际应用:建筑与环境

风水学的实际应用:建筑与环境

风水学的实际应用:建筑与环境风水学,作为中国古老而神秘的学问,一直以来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它认为自然环境、土地形态和建筑布局等因素对人的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风水学在现代社会中被一些人质疑其科学性,但它依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风水学在建筑与环境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风水学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人们在设计建筑时,常常会参考风水学的原则,以求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

风水学注重选择合适的土地与建筑位置,然后根据地势、水势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

例如,在选择建筑地点时,风水学要求避免悬崖陡峭、山势不稳定或者水势汹涌的地方。

这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容易造成风水不吉,对居住者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相反,平缓的山峦和舒适的水势则被认为能够带来吉祥和平静。

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许多人会对风水学的原则进行参考,以保证建筑物的吉祥与稳定。

其次,风水学在环境布局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风水学的原则,环境布局对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发展机遇等产生影响。

比如,人们在布置办公室或工作空间时,会考虑窗户的位置和方向,以便获得更好的自然光线和通风条件。

此外,风水学还注重环境的色彩选择。

根据风水学的理论,不同的颜色能够对人的情绪和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家居装饰和商业空间设计中,颜色的运用也常常受到风水学的指导。

除了建筑与环境布局之外,风水学还关注房屋内部的布局和装修。

据说,不同的房间布局和装修风格会对居住者的幸福感和运势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风水学的原理,居住者的卧室应该布置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这将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在家居装修方面,风水学倡导简约而有序的布局,避免杂乱和过于奢华的装饰品。

此外,风水学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在家居布局中,设立水池、水景等水元素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选择。

然而,虽然风水学在建筑与环境方面有其应用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风水学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因此仍然存在争议。

风水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影响及对居住区选址布局的参考作用

风水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影响及对居住区选址布局的参考作用
在风水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影响中,不得不重点提的是人居环境的“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代表着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作为文化、艺术与社会的载体,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鲜明。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特征。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尊重自然环境,因自然之势;另一方面还要改造自然,按照人的愿望共同实现一种理想。自然环境的和谐,就是人工建设向往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这是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优秀传统。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这经常反映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设上,比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坛、祠、楼阁等。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居环境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字:风水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 天人合一 选址布局
说起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可说是狩猎采集人已经知道选择穴居的风水。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开始定居了,对环境居住条件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理解。新石器时代聚落都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大地处于北半球温带的前提下,必然坐北面南,背山近水,祭祀区位哪里,墓葬区在哪里,公共区在哪里,粮仓位哪里,都有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风水。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导读: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传统风水学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虽然这两者各有侧重,但其共同关注的惟有一物,那就是“气”,即“生气”。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天地人合一,生气,相地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但由于风水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长期被蒙上迷信和愚昧的面纱,多年来一直被当成文化糟粕,被学术界所摒弃,因此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也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问题困扰着全世界,于是,学术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

浅谈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传承。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传统建筑风水的应用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浅谈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传统建筑风水的基本概念传统建筑风水学是根据“阳宅、阴宅、玄宅”的理论体系,研究建筑环境影响人、物、事的性质和特征,并提出建筑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及其最佳匹配的理论体系。

其核心理论包括五行、阴阳、八卦和大运等学说。

在传统建筑风水学中,每个居室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形状、朝向、位置、格局等都对人的生活和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传统建筑风水的应用多种多样。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应用方式:1. 根据房屋朝向设计在传统建筑风水学中,房屋朝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为房屋的朝向决定了人居住的环境,从而对人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也应该根据传统建筑风水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房屋朝向。

例如,住宅朝向要避免朝向电线杆、垃圾堆等不良环境;商业门面的朝向要顺畅、宽敞,能够吸引顾客等。

2. 根据建筑形状和位置设计传统建筑风水学中,建筑物的形状和位置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也应该选择建筑物的合适形状和位置。

例如,建筑物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建筑物的位置不能在交通要道上,否则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干扰等等。

3. 根据居住格局设计传统建筑风水学中,居室的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我们也应该根据传统建筑风水学的理论,设计合适的居住格局。

例如,起居室布局合理、厨房与卫生间分离、阳台朝向良好等等。

4. 根据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外,景观规划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传统建筑风水学认为,周围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我们也应该根据传统建筑风水学的理论,设计合适的景观。

传统风水理论在当代生态居住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在当代生态居住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在当代生态居住建设中的应用作者:王韧来源:《硅谷》2008年第24期[摘要]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概括,阐述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提出在对传统风水理论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居住的概念。

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理念正印证现代人们追求的生态居住观念,合乎人类发展的趋势。

历史变迁,人类的进步,风水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迷信,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的风水思想得到科学的发挥。

[关键词]风水生态居住环境生态居住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20105-02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7]。

风水术语虽无“生态”一词,但其概念却由“风水”、“生气”等语所涵构。

风水术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从自然界得到支持,让人们生活舒适。

风水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对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城市规划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建筑景观人性化、自然化。

一、传统风水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一)传统风水的生态思想1.大地有机自然观古代风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整体。

唐代的《宅经》也“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房屋为衣服,若得如斯,是事严雅,及为上吉。

”大地俨然一副人的模样。

这种朴素的自然观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其一,赋予自然以生命,肯定了自然的自身价值。

其二,认为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大的生态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3]。

2.“藏风聚气”的生态理念风水追求“藏风、聚气”的空间环境,实际是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态环境。

如风水中注重龙脉“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

”这里所提到的生态因子有围绕山体的烟霞之气、空中漂浮的云气、地表的崩落侵蚀情况、植被的长势、地上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土壤质地、岩石等等,显然是从小环境的综合自然地理状况水平来评价风水地的环境质量。

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学应用

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学应用

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学应用作为理气的重要通道,门和窗的布置在建筑居家布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风水学中要求大门之前应该有阻隔,不宜与建筑直冲。

在北京很多四合院中都建有照壁,就是为了满足这个要求。

在现代家居布置中能够在大门口安装玻璃墙面或者设计屏风等隔断,不让人在一进门时就能够看到家中全貌,觉得过度突兀。

另外,在风水学中讲求"忌直冲、喜回旋",所以大门不可与窗户连城直线,这样气流就会流走,影响运势。

此外,在布置窗户时也尽量要控制窗户数量,如果窗户过多也会影响室内气场,使居住者容易紧张。

但是如果窗户数目过少,又会导致人产生压抑的感觉。

所以,在建筑布局时必须要合理设计窗户、门的位置及数量。

客厅是住宅中各个功能区的连接处,介于公开和私密之间。

在布局客厅时要结合其功能实行科学的设计,保证客厅明亮宽敞。

如果家中客厅采光不足,应该使用镜子等材料适当补充。

另外,客厅的走道尽量不要贯穿全厅,这样会导致住宅气场流失。

风水学中,东向五行属木,木气乃当旺之地,所谓“木克土为财”,其代表色为黄色,故东向客厅所用油漆、墙面和沙发等,宜为黄色系列;南向五行属火,因"火克金为财","金"的代表色为白色,故南向客厅宜以白色为首选。

西向五行属金,而"金克木为财",绿色乃木的代表色,故西向客厅宜以绿色为主色调。

北向五行属水,而"水克火为财",布置时,宜选用似火的红色、紫色、粉红色为主基调。

客厅的天花板象征天,地板则寓意地,故天花板色宜浅,地板色宜深,以符合天轻地重之理。

对于日益注重生活品质的现代人来说,卧室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是使人身心得到充分休息的私人空间,故卧室的布置应突出其安静性与隐秘性。

时下户型设计流行的大客厅、小卧室,从风水学来看不但有道理,在养生学中亦得到论证。

风水学讲究的"藏风聚气",可谓道尽内中"天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水学与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一、对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风水学的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历史阶段和工作载体,即通过新农村建设,慢慢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这对于农村特别是我国的农村,不免会考虑到风水对农村建设的影响。

我国农人千百年来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大部份农人建房,通常请“风水先生”来定朝向以求达到居住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

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风水”理论对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科学指导道路的发展。

同时,对科学实施城市计划理论也有必然的羁绊。

风水思想实际上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环境文化思想,它的文化前提源于“天人合一”的大地有机思考。

[1]众多学者以为,中国古代风水学是一门有关人居环境选择的学问,它指导人们通过对地质、日照、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进而选择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并给予其必然的文化内涵,以知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2]。

中国的风水学迷信的外壳包裹着合理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动身,把风水学的合理科学的成份提掏出来,用来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有着特别现实的意义。

二、风水学的主要研究方式《辞海》的概念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以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3]。

在风水学的发展进程中,主要分成两派即形势派与理气派。

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如果以龙、穴、砂、水来论吉凶。

理气派主如果将地理方位与宅居或墓葬的主人与生俱来的生辰八字、姓氏名称等因素与星神、八卦、五行生克等因素相联系,更为复杂。

通过慢慢实践,杨救贫等将风水的两派化为“地理五诀”,即“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而且与风水中的“气”归纳为风水六法。

观气“气”是风水学的核心。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

“场”是现代物理学概念,场论以为,物质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由大体粒子和可能更小的大体单位组成的实体,另一种是各类实体之间的场。

在这里,场与实体都是一种存在,在必然条件下可以彼此转化。

这种理论与中国前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的观点很是相似。

在风水学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4]“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寻觅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址。

觅龙风水学把大地看做一个有机体,以为大地各部份之间是通过类似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贯通的,“气”则沿着经络而运行,并聚集于穴位。

因此,考察山脉的走向、形态、结构等就成为寻觅“吉地”的最重要的一步。

由于山脉在形态上与龙相似,所以风水学把对山脉的起止形势的考察称作“觅龙”。

风水学中有“寻龙捉脉”、“寻龙望势”的说法。

山脉有主脉和支脉,龙也就有“干龙”和“支龙”,干龙一般是一个地域最高大的山脉。

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为“祖山”、“少祖山”等,风水学以为,大地的生气就是从祖山向少祖山等依次传递过来的,越靠近起点生气越老,越靠近海边生气越嫩,因此吉地应当在少祖山寻。

察砂“砂”是“龙”隔壁的小山丘。

风水学以为,仅有“龙”还不能成为吉祥之地,“龙”的周围还需要各类“砂”来拱卫和呼应。

“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围绕的大好自然环境。

在所有围绕吉祥地的“砂”中,最重要的当属“四神砂”,它们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左右前后四个方向的小山(以天上的四方星宿的名字命名)。

只有“四灵砂”知足“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的地势才算是最吉祥的。

[5]观水风水学中所有吉祥的地址都离不开水。

风水学以为“龙”能迎气生气、“砂”能聚气藏气、“水”能载气纳气,大地的生气只有碰到水面才能被拽住流动的脚步。

“观水”就是对水的考察,其中包括对水的来源、走势和质量三个方面的考察。

总之,吉祥地址周围的“水”应该与“龙”和“砂”一路,对该地址造成重叠、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态势。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要素,那就是“水口”。

水口就是两条以上河流汇合以后从两山之间流走的那个地址。

相中的地形中,水口越多,水流在水口之内越是缠护周密,也就越吉祥。

点穴吉祥地往往是一块区域,而“穴”则是这块区域中最吉祥的那个点。

风水学以为,生气就是在这里从地下冒出来的。

“点穴”就是指在综合考虑了山水状况以后,准确地找到山环水抱的这块区域中“龙”、“砂”、“水”各种景观意象最完美的那个点。

站在这个点上,人们能取得最丰硕的心理感受。

在寻觅“穴”的进程中,还有一种辅助性的方式——相土法,也就是要借助考察土质的好坏来判断该地址生气的旺衰。

取向“向”就是方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走向垂直的方向,这是建筑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风水学超级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忌讳“背阴之宅”。

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

在风水学发展的初期,建筑物的朝向多与自然因素有关,如采光、背风、排水等等。

这些风水学方式对咱们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现代建筑环境的构建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是对风水学中风水决定命运、符镇之法、农村风水先生、现代社会的滥风水等应该批判其迷信的成份。

3、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风水学对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指导1.因就天时,符合地利风水学热衷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合一”融洽境界。

“藏风聚气”的理想模式,取的是负阴抱阳的格局,这种格局大体上是坐北朝南的方位。

这也正与位处北半球的中国大地的最佳朝向是一致的。

但由于地段不同,不必然都达到最佳朝向,所以风水师有时多依地形走向而适当偏转建筑的朝向角度,符合地利。

如理想环境的“四灵”之地,风水学归纳为“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服”。

用的是“后、前、左、右”的相对方位,而不是“东、南、西、北”的绝对方位。

这也就为因地制宜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如台湾恒春县的“四灵”就是座东北朝西南的方位,也是针对实际情况的迁就变通。

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风水学以“枕山,环水、面屏”为藏风纳气的理想环境模式,但这个模式只适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对于江湖平原,风水学作了一个很大的调适。

《水法》中说“有山取山断,无山取水断”。

这里承继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性传统,明确地提出适应“山地”与“平洋”两种地域的因地制宜要求。

对于平洋地域,“平洋地阳盛阴衰,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以水为龙脉,以水为护卫”。

何晓昕把它归纳为“背水、面街、人家”。

我国江南许多水乡城镇,多数沿用了这样的模式。

对无山无水的地段,风水学则将千家万户的屋脊视为“龙脉”,把宅周围的街巷比拟为“水”。

即俗规是:左青龙,右白虎,宁叫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了头。

”可以看出市井之宅强调“脊龙”,实质上是协调住宅群体整齐布局的一种手腕,也是协调邻里关系的一种办法。

[6]3.依形就势,扬长避短风水学“观水”,很重视水的形局。

“凡到一乡当中,先看水城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

”风水学对这种因地制宜、依形就势、扬长避短的点穴立基原则,是很是自觉遵循的。

在实地考察时,应当:“瞻前顾后,视左应右,依心为准。

左一步,右一步,前一步,后一步。

想一步、看一步。

他是我,我是他。

不要忙,不要乱。

不可露,不可馅。

案中准,心中脸;眉上齐,心上应;浅中深,深中浅。

”从这些表述中,剔除迷信的东西,不难看出其中包含着很强烈的因地制宜的意识,对于地段实际情况的考察,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四、人工调节,点石为金风水学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也很注意以人工弥补自然的缺憾,主张“趁全避缺,增高益下”。

调节的原则是“因其自然之性,损者益之”。

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照自然条件的缺损,通过人工办法来补益。

这种风水环境的人工调节,对于村落选址中的不睬想地形,常常采用引沟开圳、挖塘蓄水、修筑沙湖、垒坝造桥等办法来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风水术还常常运用建筑手腕来弥补自然的不足和强化风水的优势。

如文峰塔、魁星楼、文昌阁之类的高体量建筑和牌坊、亭、桥等建筑小品,这些建筑成为村落环境的标志物、观赏点和构图中心,具有易识别性、观赏性。

五、留有余地,灵活变通实际生活中,必然会有一些宅舍,按风水说是不吉利的,但却难以迁移、变改。

对此,风水学也留有余地,用符镇、避邪等手法来解除。

这种变通的后果,产生了诸如“石敢当”、“山镇海”及符镇图形的象征符号,转化为建筑上的一种风俗性的装饰。

像大门偏斜之类的处置,也带来了程式化常规形象的变异。

给建筑艺术面貌增添了生动的情趣。

建造进程中风水学的指导建造进程中,风水学也有其指导作用。

如建筑坐向的肯定、空间尺度、建筑材料的选用等。

1.建筑的坐向建筑的坐向是肯定建筑中线和方位的基础,判断这一步十分重要。

传统建筑一般来讲坐向分明,较易判断,但现代建筑形式多样,有必然的难度,但最重要的是判断生气来自何方。

就一般规律而言,生气来之方即可作为建筑的朝向。

[7]有人以为衡宇入口方向即为建筑朝向,其理由是“气”主如果由门口进来的。

而有人以为窗子多开的一面为建筑的朝向,以为窗子可进气,而且窗子也多朝向景观比较好的方向。

又有人以为地势低的面为朝向,因为后有靠山。

总而言之,衡宇坐向的肯定应综合考虑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大门方向、开窗情况、环境与景观情况、地形地势情况、日照与自然通风的情况等。

对于建筑坐向的肯定,人们通常按风水学中利用的风水工具即风水罗盘来测量,通过十字线或天心十道,可知建筑的方向如何。

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方面,风水学以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风水学讲究依形就势,农村庭院大的空间尺度如院子尺度,屋子尺度要以顺应主山、或适应周围环境为度。

而在小空间尺度方面,风水学所肯定的尺度类似于现代的建筑模数制。

古代的衡宇建筑中的建造工匠都是木工,木工手册《鲁班经》规定,木工用两把尺,一为曲尺,一为直尺。

尺上分段,段内分吉凶。

木工在具体操作中,就尽可能将构件尺寸和建筑尺寸落在尺上吉的分段。

这里的吉凶固然带有浓重的迷信成份,但这些吉的尺寸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且长期利用也增加了工匠的熟练度,提高了建造的质量和速度。

这大体上和现代建筑模数的作用相通。

3.建筑的选材建筑选材方面,风水学中讲究因地制宜。

我国一直以木结构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主如果因为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域胜产木材,其次是因为我国劳动人民解决了用木材建造大跨度建筑物的难题。

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住宅——洞居,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带更为集中。

主要也是当场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

不仅适合黄土地带的气候特点还能较好的御寒、节省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