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

合集下载

怎么算肾小球肾炎治愈

怎么算肾小球肾炎治愈

怎么算肾小球肾炎治愈一、概述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发病急,过程比较短,儿童经常发生,并且男孩发病率普遍高于女孩。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原因比较多,病情比较隐蔽,可能由于肾脏自身病变,或者链球菌感染,或者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紫瘢,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甚至有的可能是因为遗传引起。

一般,病人会出现水肿,尿血,贫血,肾功能受损的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高血压脑病,甚至尿毒症,但是,这种病情很好控制。

可以治愈二、步骤/方法:1、首先,自己要有告感知。

肾小球肾炎的症状需要完全消失,才算治愈,尿血的情况消失,腰酸背痛的情况不再有,不在感觉那么难受了。

去检查,没有进一步的并发症,这样才算治愈。

2、急性肾小球肾炎,医学上判断的标准需要比较严格,尿检正常,然后正常生活以后,需要每个周去医院按照要求做一次尿常规的检查。

最好连续6-15个月,都去检查,全部正常。

并且血压也要经常测量,没有高血压,没有并发症。

肾功能也要检查,水肿消失,肾功能正常,才算临床治愈。

3、慢性肾小球肾炎正规治疗半年到一年,然后巩固治疗半年,化验看免疫是否正常,是否还有其他不正常的指标,所有医生要求的化验正常了,只能算是临床治愈不算痊愈,等半年以后如果再次因为劳累或者感冒发烧,这个没有复发,各项指标都正常,那就算是彻底治愈了。

三、注意事项:肾小球肾炎可以治愈,但是必须坚持服药,采用正规的治疗,并且配合医生。

听医嘱。

饮食需要清淡,少盐低蛋白。

治愈后,后续复查需要按时,按量,按次数。

不可讳疾忌医。

坚持复查,会好的。

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少尿:
大部分病人起病时尿量<500ml/d,可由少尿引起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极少数患者由少尿发展至无尿;
2、蛋白尿:
几乎全部患者尿蛋白阳性,蛋白尿一般不严重,在0.5~3.5g/d之间,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仅不到20%的患者尿蛋白>3.5g/d;
3、血尿:
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几乎全部病人均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出现率约为40%;
4、水肿:
出现率约70%~90%,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严重时可延及全身,指压可凹性不明显。

大部分病人2~4周内自行利尿消肿;
5、全身表现:
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及腰部钝痛;我以前头七条的症状全都有,后来用汤药调理的特别好,不仅症状全都消除了,而且近十年没犯了。

6、贫血:
肾性贫血常由水分潴留所致的稀释;肾小球严重病变时,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而出现贫血。

贫血一般为正常形态、正常色素性贫血。

7、肾功能损伤:
常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血肌酐和尿素氮轻度升高,经利尿数日之后,氮质血症即可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小球肾炎初期有什么症状

肾小球肾炎初期有什么症状

肾小球肾炎初期有什么症状■贫血
中度以上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合并贫血,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贫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应注意是否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

■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及皮肤等感染相关。

因此,当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时应检查尿常规。

■水肿
肾小球肾炎患者虽然缺乏特异性症状,但早期常常出现疲劳、乏力、腰痛、眼睑、颜面、踝关节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

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到医院检查尿常规。

■高血压
约1/3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症状等。

因上述症状就医、并且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检查尿常规,特别是年轻患者。

患者可服用,一般2-3个疗程即可药到病除。

■尿量的改变
肾小球肾炎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增多。

健康人如果睡前没有大量饮水,夜间睡眠后应不排尿或仅排尿1次,如果经常夜间排尿2次以上,应到医院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球肾炎 急性肾⼩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组起病急,以⾎尿、蛋⽩尿、⽔肿和⾼⾎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过性氮质⾎症的疾病。

本病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感染后也可引起。

本节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常发⽣于p-溶⾎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肤感染(脓疱疮)后,感染导致机体产⽣免疫反应⽽引起双侧肾脏弥漫性的炎症反应。

现多认为链球菌的致病抗原是胞浆或分泌蛋⽩的某些成分,引起免疫反应后可通过CIC沉积于肾⼩球⽽致病,亦可形成原位IC种植于肾⼩球,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损伤肾脏。

本病病理类型为⽑细⾎管内增⽣性肾炎。

光镜下本病呈弥漫病变,以肾⼩球中内⽪及系膜细胞增⽣为主,⽽肾⼩管病变不明显。

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细⾎管壁。

电镜下可见肾⼩球上⽪下驼峰状⼤块电⼦致密物。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童,男性居多。

前驱感染后常有1~3周的潜伏期,相当于机体产⽣初次免疫应答所需的时间。

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较⽪肤感染短。

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轻者仅尿常规及⾎清补体C3异常,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本病⼤多预后良好,常在数⽉内临床⾃愈。

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1.⾎尿 ⼏乎所有病⼈均有⾁眼或镜下⾎尿,约40%出现⾁眼⾎尿,且常为⾸发症状。

尿液呈洗⾁⽔样,⼀般于数天内消失,也可持续数周转为镜下⾎尿。

2⽔肿 80%以上病⼈可出现⽔肿,多表现为晨起眼睑⽔肿,⾯部肿胀感,呈“肾炎⾯容”,可伴有下肢轻度凹陷性⽔肿。

少数病⼈出现全⾝性⽔肿、胸⽔、腹⽔等。

3.⾼⾎压 约80%病⼈患病初期⽔钠潴留时,出现⼀过性轻、中度⾼⾎压,经利尿后⾎压恢复正常。

少数出现⾼⾎压脑病、急性左⼼衰竭等。

4.肾功能异常 ⼤部分病⼈起病时尿量减少(400~700ml/d),少数为少尿(3.5g),尿沉渣中可有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

病理(肾小球肾炎)(1)

病理(肾小球肾炎)(1)
• 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致密物,可定位于系膜 区、内皮下、上皮下;
• 免疫荧光显示沉积物内的Ig或补体,呈颗粒 性荧光。
(2)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成分或经血液 循环植入肾小球内的抗原反应,导致原位 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炎。
2·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一般认为,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只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发 机制,对肾组织无直接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只有激活炎细胞 及释放炎症介质才会到会肾小球损伤。
漫性增厚,肾小球内炎症现象不明显。
银染色: 早期GBM外侧钉突状--钉突增大、融合,沉积物被 包埋在GBM内,使其增厚--沉积物逐渐被溶解,形 成“虫蚀状”空隙--空隙渐被基膜样物质充填。
银黄着色:鞋钉样
膜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过程
• 免疫荧光:颗粒荧光,GBM内有IgG、C3沉积 • 电镜: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部分有明显肾炎病史; (2)部分无明显肾炎病史。
病理特征
• 大体: 继发性颗粒性
固缩肾
• 光 镜: 1.病变肾小球玻变、纤维化,呈“肾小球集中 现象”,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增大,所属肾小管扩 张,可见各种管型。 3.间质弥漫性纤维化,伴淋巴、浆细胞浸 润;细、小动脉玻变、腔狭窄。
肾小球肾炎 ( glomerulonephritis ,GN )
一、概念
△肾小球肾炎(GN)是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
主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简称为肾炎)。
肾小球肾炎
原发型 (原发于肾并以肾小球病变)
继发型 (全身疾病,如SLE、高
血压、过敏性紫癜、糖尿 病等所并发的肾小球损 害)
二、肾小球的组织结构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九、护理措施
(二)心理护理 恐惧、经济等心理问题,关心、体贴病人 (三)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利尿药应用时注意防止电解质的紊乱
十、保健指导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肾损害因素如劳累、肾毒性药物 饮食应低盐、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 防止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定期复查
五、治疗要点
目的:防止或延缓肾功衰退,不以消除尿蛋白、红细胞为目标,不主张给予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1、一般治疗: 2、降压:尿蛋白≥1g/d,血压125/75mmHg; 尿蛋白<1g/d,血压〈130/80mmHg; 降压不宜过快(减少肾血流量); 容量依赖型:利尿剂; 肾素依赖型:ACE抑制剂+受体阻滞剂;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C3及总补体: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诊断意义大。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但诊断意义有限。 3、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BUN、肌酐升高。
五、诊断要点
1、1~3周前链球菌感染史; 2、肾炎综合症表现; 3、血清C3降低,病情于8周内减轻或完全恢复正常; 4、尿液检查。
水肿:80﹪以上,少数波及全身,压陷性
高血压:多一过性(水钠潴留)轻、中度,利 尿后正常
肾功能异常:早期尿少,肾功能一过性受损(少尿时出现轻度氮质血症,利尿后恢复)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均有镜下血尿,呈多形性红细胞(肾源性血尿),尿蛋白多为+~++,少数可有大量蛋白尿(+++~++++、》3、5g/24h)。尿沉渣中可见白细胞,并常有管型(红细胞、白细胞)。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镜下血尿,呈多形性红细胞+~++,有颗粒管型,蛋白多为+~+++。

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有哪些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首先是肾性高血压。

肾脏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肾小球发生炎症时,肾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这种肾性高血压往往比较顽固,难以控制,需要综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

而且,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是肾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分泌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

肾小球肾炎会影响肾脏的这一功能,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肾性贫血会让患者感到乏力、气短、头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再者是水肿。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排泄障碍,大量液体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水肿。

水肿可以出现在眼睑、面部、下肢等部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胸水、腹水。

肾衰竭也是肾小球肾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不断受到损害,肾脏的滤过、排泄和内分泌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肾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如果治疗及时,肾功能有可能恢复;而慢性肾衰竭则是不可逆的,最终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感染也是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由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还有心血管并发症。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也容易受到影响。

比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高血压、贫血、水钠潴留等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并发症外,肾小球肾炎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骨代谢异常等问题。

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患者食欲减退、蛋白质丢失等原因导致。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慢性的肾小球肾炎就是我们常说的肾炎疾病的一种类型,肾炎疾病有很多类型,在人们看来,单纯的肾炎疾病肯定要好治疗一些,不过像这个慢性的肾小球肾炎疾病来说,就是一种肾炎疾病多发的疾病,后果严重,治愈困难,控制力差等,这些疾病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治疗,这样疾病后果才可以预防,那么这个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有哪些呢?1.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心血管合并症,并改善远期预后。

2.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减退,蛋白尿与肾脏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控制。

ACEI与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药剂量常需要高于其降压所需剂量。

但应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低蛋白与低磷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与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低血容量、脱水、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点高蛋白的食物,肾功能出现问题以后对蛋白质和一些磷的吸收是有限制的,多吃了富含蛋白质的只会给肾脏增加负担。

可以吃那些低蛋白的就好,比如些淡水鱼等。

那些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也是不能吃的。

最好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放松一下自己,让自己在晚上的时候睡觉睡的比较好。

自己也要多注意不能让自己累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

出门也要注意不能够受凉,要注意衣物的增减,以免感染,造成感冒等。

当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其实随时做好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控制疾病的恶化,也要控制高血压或者是水肿的现象发生,如果高血压水肿发生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个慢性的肾小球肾炎疾病治疗和控制的效果不是很好,后遗症已经开始引发了,这样对身体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要重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肾炎求助编辑编辑本段状常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展到晚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可分为五种,同一临床综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类肾小球肾炎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亦有规律可循,1、毛细血管内增殖是急性琏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新月体性肾炎对应的临床表现是急进性肾炎;3、增殖性改变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4、微小病变不出现肉眼血尿,不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除非转化为局灶阶段型硬化;5、在所有活动性病理类型中新月体性肾炎预后最差,膜增殖其次。

对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详细分清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诊断。

反复不愈的患者应多与知名专家咨询,因为现代发现,其无论哪里类型,都伴随着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损伤,治疗也应取采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5指定的肾小球病病理学分类标准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s),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肾炎(focal glomerulonephritis)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

(1)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2)增生性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④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unclassified glomerulonephritis)。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s)特点是:肾小球病变仅作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构成部分。

伴发肾小球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以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以是血管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氏肉芽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等。

选择较常见的举例如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分型(一)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种多见于青年女性的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心脏和肺脏等,伴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损伤,称之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显性肾炎(有肾炎临床表现)者约50%~60%,但肾活检材料几乎100%可见肾小球病变。

显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可见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

患者血中可查出各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二)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有发病,通常男孩多于女孩。

其特征性皮肤病变多为臀部,下肢紫斑或大片皮下出血,并可累及胃肠道(呕血、咯血、便血和腹痛)和关节(关节痛)。

过敏性紫癜患者并发的肾小球病变称之为紫癜性肾炎(purpura nephritis)。

(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见内分泌系统疾病)。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肾炎是否遗传肾炎会不会遗传要看何种肾炎。

有些肾炎是有遗传性的,尤其是遗传性肾炎,它能由父母亲遗传给子女的,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能够遗传给后代。

关于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

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多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肾炎起病时症状一般不明显,小儿时常仅尿检查有轻度蛋白尿和血尿,常常在剧烈运动后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

一般蛋白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个别病例可有重度蛋白尿。

很少发生血压增高,往往到了晚期血压才有轻度升高。

病情多持续缓慢地进展,男性病情多严重,常在壮年时即死于慢性肾衰,女性病情较轻,可有正常寿命。

编辑本段类型疾病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

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

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

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

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又可分为:病理分类(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memsangiocapillaryglomerulonephritis)。

(1)临床特点;①占肾活检病例的5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占30%;②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③50%有前驱感染史;④70%患者伴有血尿;⑤病情由轻转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2)病理特点:①系膜区细胞增多;②基质增宽;③有C1q沉着;④内皮细胞无增生;⑤基膜无改变;⑥上皮细胞无改变。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匀一致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不伴有明显细胞增生的独立性疾病。

(1)临床特点;①大部分年龄大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②30%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肾小球肾炎血尿;③大部分肾功能好,5-10年可出现肾功能损害;④20-35%可自行缓解,60-70%早期MN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有效。

有钉突形成难以缓解。

⑤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2)病理特点:①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着;②基底膜增厚与变形(四)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

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1)临床特点;①70%有前驱感染史;②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血尿;③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较早;④50-70%病例有血清C3降低。

(2)病理特征:①基底膜增厚;②系膜细胞增生。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1)临床特点;①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②3/4患者有镜下血尿,25%可见肉眼血尿;③常有血压增高;④可发展至肾衰;⑤多数对激素不敏感,25%轻型病例或继发于MCD者经治疗可能获临床缓解。

(2)病理特点:①节段性:一个或几个肾小球硬化,余肾小球正常;②局灶性:一个肾小球部分硬化;③多伴有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④可与MCD合并;⑤可与MsPGN合并。

以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多,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

编辑本段症状解析1.肾小球肾炎导致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分潴留;肾素分泌增多,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多等多种因素,是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

轻者仅有体重增加(隐性水肿),重者可全身肿胀,甚至腹(胸)腔多量积液。

2.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由基膜滤过,而产生蛋白尿,所以肾小球肾炎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蛋白尿。

3.肾小球肾炎导致管型尿:管型是尿内蛋白质凝固和沉淀所形成的,所以在肾炎时,尿内应当有管型。

应注意的是,尿中只有蛋白质而无管型,不能反映肾小球的病变。

反之,只有管型而无蛋白质也不提示肾小球病变。

只有在尿中既有蛋白质又有管型时,才提示肾小球的病变。

4.肾小球肾炎导致高血压:肾脏通过调节水、钠代谢,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同时产生肾素,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而导致高血压。

慢性肾炎时高血压发生率为33.3%,尿毒症发生率为84%。

5.肾小球肾炎导致贫血:肾性贫血常由水分潴留所致的稀释;肾小球严重病变时,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出现贫血。

贫血一般为正常形态、正常色素性贫血。

6.肾小球肾炎导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它是肾小球病变到终末期时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但并不是所有肾小球肾炎病人都有的表现。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

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水肿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

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高血压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肾小球肾炎的的病理改变是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

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