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2、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文言文及其字词翻译

文言文及其字词翻译

汉·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字词翻译:
慈母:慈爱的母亲
手中线:手中拿着的线
游子:在外游历的人,即作者自己
身上衣:身上的衣服
临行:将要出行时
密密缝:细心地缝补
意恐:担心
迟迟归:迟迟不归
谁言:谁说
寸草心:小草的心,比喻微小的孝心
报得:能够报答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的恩情深厚
译文: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临出行前,母亲细心地密密缝补,担心我久久不能归来。

谁说小草的心无法报答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情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深厚。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木兰诗》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35.著:通“着”,穿。

36.裳: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都穿。

37.帖花黄:帖,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

38.火伴:同伍的士兵。

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伙伴”。

39.扑朔:动弹40.迷离:眯着眼41.傍地走:并排跑42.儿:木兰自称43.云鬓:像乌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②火伴皆惊惶:“火”通“伙”。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市:①集市,eg:东市买骏马。

②买,eg: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①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

②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①愿意,eg:愿为市鞍马。

②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孙权劝学》1.初:当初,当时。

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3.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辞。

5.务:事务。

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7.治经:研究经书。

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8.博士:古代学官名。

9.涉猎:泛览。

1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11.乃:于是,就。

12.及:到了…的时候。

13.过:到。

14.及:等到1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6.非复:不再是17.更:重新1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1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0.见事:认清事物。

见:认识、认清。

21.但:只,仅22.孰若:哪个像23.谓:对……说24.遂:于是,就25.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26.何:为什么27.耳:通“尔”,语气词,罢了28.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29.何:为什么30.乃:于是,就31.始:开始32.与:和33.论:讨论34.议:议事35.大:非常,十分36.惊:惊奇37.今:现在38.复:再39.即:就40.何:为什么41.拜:拜见42.遂:于是,就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②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一词多义:当:①应当,eg:但当涉猎。

②正,eg: 当涂掌事。

见:①了解,eg:见往事耳。

②认清事物,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今异义:①博士:古义指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指一种学位。

②往事:古义指历史。

今指过去的事。

《口技》1.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会:适逢,正赶上,恰好。

宴:宴请。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然:...的样子。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毕:全、都。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

舒:伸展,松弛。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走:跑。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举起手臂。

奋:扬起,举起。

几:几乎。

战战:打哆嗦,打战。

目:侧目(名作动,看)会:会宾客大宴(古:适逢;今:会议)但:但闻抚尺一下(古:只;今:表转折,然而)施:施八尺屏障(古:设置;今:设施)是:当是时(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是)虽:虽人有百手(古:即使;今:虽然)奋:奋袖出臂(古:扬起;今:兴奋)走:几欲先走(古:逃跑,跑;今:行走)战:两股战战(古:大腿;今:屁股)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听见;今:听说)“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名作动,“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名作动,摆酒宴)《夸父逐日》1.逐:角逐;2.逐走:竞跑,赛跑;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于:到。

5.河. 渭:黄河和渭水;6.不足:不够;7.北:向北8.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9.至:到;10.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11.而:表因果;12.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13.其:代词(代夸父);14.邓林:桃林。

《狼》1屠:宰杀牲屠。

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止:通“只”4.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5.从:跟从。

6.并驱:一起追赶。

7.窘:困窘急迫。

8.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9.顾:看,看见。

10.积薪:堆柴。

薪,柴草,这里指麦秸。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盖上。

蔽,遮蔽。

12.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3.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14.少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走开。

16.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17.久之:很久。

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8.暝:闭眼。

19.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空闲。

20.暴:突然。

21.毙:杀死。

22.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这里作动词。

23.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24.尻:屁股。

25.股:大腿。

26.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

寐,睡觉。

27.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28.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

29.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通假字:①“止”同“只”,只有。

eg: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一词多义:止:①只有,eg:止有剩骨。

②停止,eg:一狼得骨止。

意:①神情,eg:意暇甚。

②想,eg: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①威胁,胁迫,指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

②敌方,敌人,eg:盖以诱敌。

前:①前面,eg:恐前后受其敌。

②向前,eg:狼不敢前。

词性活用:①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虚词的用法:①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以: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③“其”的含义1.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4.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5.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6.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木兰诗》1.字词句:A.字音: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霍霍[huo]可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B.词义:⑴.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①.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②.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孙权劝学》1.字词句:A.词义:⑴.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