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醌类化合物
菲 有机化合物

菲有机化合物
1、菲经氧化制得菲醌,用来代替有机汞剂农药西力生、赛力散,经氧化得到的联苯酸可用于制取醇酸树脂,菲氧化还可得到苯酐、环己酮、苯酚。
菲氯化产品可用来制造不易燃的电气绝缘体和浸渍剂。
菲磺化得到的菲磺酸可制粘结剂、鞣料等。
但实际上这些应用领域大部分还有待发展。
在造纸工业上,菲可作纸浆防雾剂;还可用于硝化甘油炸药和硝化纤维稳定剂及制造烟幕弹;菲的固体氧化物可制耐焰性好的电气绝缘材料和填充剂。
在医药上,菲可合成生物碱,吗啡和咖啡因、二甲基吗啡和许多生殖器官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医药。
在染料工业上,菲可制取2氨基菲醌,苯绕蒽酮,硫化还原染料(蓝BO,黑BB及棕色)等。
此外,塑料工业上合成鞣剂以及菲在高温高压下加氢可得过氢菲,是高级喷气式飞机的燃料。
2、用作高低消毒农药以及无烟火药等炸药的稳定剂。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提纲:醌类

醌类本章重点是蒽醌类,由于该类化合物的光谱规律性较好,故常有结构解析的考题,而一般考生对结构解析接触较少,从而感到这部分内容难复习、难掌握。
就此在本次串讲中将结合实例复习。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一.苯醌类二.萘醌类紫草及软紫草中的紫草素、异紫草素属于萘醌化合物,为紫草的有效成分。
三.菲醌类丹参含有多种菲醌衍生物,丹参菲醌类成分的鉴别可用浓硫酸试剂。
四.蒽醌类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酮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按母核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按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蒽酚、蒽酚、蒽酮、蒽酚及蒽酮的二聚物,蒽醌类化合物结构存在氧化还原及互变异构的关系是这类化合物的特点,在植物体中这种关系也是存在的,可以转化。
单蒽核类蒽醌及其苷类分为大黄素茜草素型大黄素型:羟基分布于两侧的苯环上,如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属于此类。
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等。
蒽酚或蒽酮类蒽醌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双蒽核类二蒽酮类衍生物二蒽酮以苷的形式存在。
若催化加氢还原则生成二分子蒽酮,用FeCl3氧化则生成二分子蒽醌。
大黄、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成分番泻苷A、B、C、D等皆为二蒽酮类衍生物。
第二节理化性质醌类的性质重点的是酸性,特点是有颜色和升华性(成苷后无),溶解性比较符合一般规律。
酸性的规律如下:(1)带有羧基的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能溶于NaHCO3的水溶液。
(2)如羟基位于苯醌或萘醌的醌核上属插烯酸的结构,酸性与羧基类似。
(3)蒽醌α-位的羟基可与醌核上的C=O 形成分子内氢键,使酸性降低,因此α-羟基蒽醌的酸性弱于β-羟基蒽醌衍生物。
故不溶于碳酸氢钠及碳酸钠溶液,只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4)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无论α位或β位,其酸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精)《中药化学》讲义:醌类

(精)《中药化学》讲义:醌类醌类化合物包括醌类或容易转化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一、苯醌类可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
二、萘醌类许多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如从中药紫草及软紫草中分得的一系列紫草素及异紫草素衍生物,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病毒及抗癌作用,与其清热凉血的药性相符,可认为这些萘醌化合物为紫草的有效成分。
三、菲醌类天然菲醌类衍生物包括邻醌及对醌两种类型。
四、蒽醌类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酮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按母核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按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蒽酚、蒽酚、蒽酮、蒽酚及蒽酮的二聚物。
按是否含糖和是否形成苷来分类,分为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
(一)单蒽核类1.蒽醌及其苷类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其C-9、C-10为最高氧化状态,较为稳定。
(1)大黄素型这类蒽醌其羟基分布于两侧的苯环上,多数化合物呈黄色。
许多中药如大黄、虎杖等有致泻作用的活性成分就属于此类化合物。
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结合成苷存在。
(2)茜草素型这类蒽醌其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颜色为橙黄至橙红色,种类较少,如中药茜草中的茜草素及其苷、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
2.氧化蒽酚类蒽醌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锌粉还原生成氧化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二酚,氧化蒽酚及蒽二酚均不稳定,氧化蒽酚易氧化成蒽酮或蒽酚,蒽二酚易氧化成蒽醌,故两者较少存在于植物中。
3.蒽酚或蒽酮类蒽醌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在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贮存2年以上则检测不到蒽酚。
如果蒽酚衍生物的meso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则性质比较稳定,只有经过水解去糖后,才容易被氧化转变成蒽醌类化合物。
4.C-糖基蒽类这类蒽衍生物是以糖作为侧链通过碳-碳键直接与苷元相连。
(二)双蒽核类l.二蒽酮类衍生物二蒽酮类是二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后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上下两环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又可分为中位连接和α位连接等形式。
菲醌类化合物研究新进展

2017年8月菲醌类化合物研究新进展1菲醌类化合物研究新进展徐国良袁菊如涂招秀李雄辉(江西省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96)摘要:简介了菲酿类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多种菲醌衍生物应用新技术、研 究新进展。
关键词:菲醌类邻菲醌菲醌合成进展1菲醌类简介天然菲醌分为邻菲酿及对菲醌两种类型,如丹参 含有多种菲醌衍生物,其中丹参醌n a、丹参n b、隐丹 参酿、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醌n a等为邻醌类衍生物,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为对醌类化 合物。
丹参酿类结构上具有菲酿母核,但生源属于二 萜类,具有抗菌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均属于邻菲醌类 和对菲醌类化合物。
丹参菲醌类成分的鉴别可用浓硫酸试剂。
中药丹参中的丹参酿n a磺酸注射液和丹参 滴丸等已投人生产,临床上可治疗冠心病、心梗等。
丹 参醌结构上为菲酿类,但生源上属二萜类,有些参考书 将其列人松香烷二萜类或二萜萘醌类。
由于其生理活 性多样、显著,有抗肿瘤活性,近年来成为各国学者研 究的焦点。
而且因植物亲源关系,唇形科鼠尾草植物 含二萜醌类成分较多。
这类菲醌成分也是一类醌性色 素,多为橙色、红色、棕红色结晶,也有黄色结晶。
在提 取分离中不需要显色,可直接根据色带收集。
2新型菲醌类染料的合成及性能[1]近几十年来,给体-受体(D- A)型有机功能染料 发展迅速,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 伏器件(OPV)、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
通常,在D-A型染料的设计中,对给体、受 体分别进行结构修饰可有效调控染料分子的光物理、电化学性质,从而获得能级带隙较窄、吸收光谱红移的 有机半导体材料。
在众多电子给体材料中,三芳胺基 团有着突出的给电子能力,同时其螺旋状结构可以较 好地抑制染料分子聚集。
相对而言,受体材料的种类 较少。
菲醌由于具有一定的吸电子能力,通常被作为 各类受体材料的合成前体。
然而,以丙二腈取代的菲 醌结构作为电子受体的有机功能染料,鲜有文献报道。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OH
氢醌
O
+
NO2 NO-
O
紫色
二、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2.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 试验:
25% Na2CO3 4% HCHO 5%邻 二 硝 基 苯
样 品 液 1滴 ( 水 或 苯 液 ) 紫 色
1' ~4'
二、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2. 颜色反应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
中 药 粉 末 0.1g
10%硫 酸 5ml
2- 10'
+
H
H 2O
放 冷 加 乙 醚 2ml
+
H H 2O
E t2O 5% N aO H 1m l
E t2O
黄
无色
O H - H 2O 红色
二、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2. 颜色反应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 (Kesting-Craven法)
苯醌、萘醌(含有醌环)——区别于蒽醌
O H O O
O
O -HO O -H
H O
O
O
O
OH OH 兰~ 兰紫
OH 橙红~ 红 O OH 紫红~ 紫
橙 黄 ~橙 色
三、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三)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溶解性
游离醌
苷元(亲脂性)
成苷
苷(亲水性)
H2O MeOH EtOH/正丁醇 Et2O CHCl3
-OH取代将影响相应的吸收带红移
四、结构鉴定
(二)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区域有:
醌类化合物天然药物化学

43
O
α-(1,4)萘醌
O O
1 2
6
O
1
O
2
β-(1,2)萘醌 amphi-(2,6)萘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维生素K类化 合物属于α-萘醌。
OH O
OH O
CH3
CHCH2CH OH
C
CH3
O CH3
[ O
] 3H
紫草素
维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苯醌类
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邻苯 醌不稳定,天然存在的多为对苯醌。
O
O
O
O
对苯醌
邻苯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萘醌类
分为α-(1,4)、β-(1,2)及amphi-(2,6)三 种类型。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为α-萘 醌类。
8 7
O
12
6 5
O
O
[H]
OH
[O]
O
蒽醌
互变异构体
蒽酮
蒽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蒽酚及蒽酮类一般只存在于新鲜植 物中,存放期间易被氧化,生成蒽醌类。
(2)蒽酚的中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后,则 难以被氧化,较稳定,因为形成的苷只有 被水解,除去糖才易被氧化而转变为蒽醌 衍生物。而苷的水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化学检识: 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 子中的酚羟基的性质。
(1)与碱的反应(Bornträger)反应----羟 基蒽醌及其甙遇碱液显红色或紫红色的 结构。 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遇碱液显 黄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1.结构分类及常见代表化合物
①苯醌:中药软紫草提取物;
②萘醌类:紫草素、异紫草素;
③菲醌类: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对菲醌);隐丹参醌等(邻菲醌)(记忆:带有“新”的为对菲醌);
④蒽醌类:大黄素型和茜草型(单蒽核类,区别在于前者羟基在两侧苯环,后者羟基在一侧苯环),番泻苷(双蒽核类,具有两个蒽酮的结构)。
2.醌类化合物的酸碱性
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及指标性成分
大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主要泻下成分为番泻苷类,游离蒽醌类的泻下作用较弱);
虎杖:大黄素、虎杖苷;
何首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蒽醌类成分可以降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等);
芦荟:芦荟苷;
决明子: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丹参:丹参酮类、丹酚酸B; 紫草:左旋紫草素。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醌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quinonoid)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重要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该类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环几二酮的结构,或潜在的不饱和环己二酮。
醌类化合物一般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别,四种类别中以蒽醌及其衍生物最为多见。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多与糖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少数游离以苷元存在。
蒽醌结构上最常见的取代基是羟基,其次是羧基、羟甲基、甲基、甲氧基等。
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如高等植物的蓼科、茜草科、鼠李科、唇形科、豆科等,低等植物地衣和菌类中也有醌类化合物的存在。
该类化合物是大黄、虎杖、番泻叶、丹参、芦荟、紫草等药材的有效成分。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乙酸-丙二酸途径。
醌类化合物有导泻、抗菌、利尿、止血、抗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导泄作用和抗菌作用显著。
如番泻叶、大黄药材中的导泻成分均为二蒽酮类衍生物。
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其中大黄酸在体外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茜草药材的止血成分是多种羟基蒽醌类物质。
有些蒽醌类化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大鼠乳癌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某些蒽醌类成分还具有抗真菌活性等等。
第一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一、苯醌类(200字)苯醌化合物(benzoquinones)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
邻苯醌因结构中两个羰基间斥力大而不稳定,所以天然存在的多为对苯醌的衍生物。
O OO对苯醌 邻苯醌天然存在的苯醌类物质多为黄色或橙色的结晶。
如中草药凤眼草果实中的2,6-二甲氧基苯醌是黄色结晶,有抗菌活性。
白花酸藤果和木桂花果实中信筒子醌有驱绦虫的活性,是橙红色块状结晶。
OOMe MeO O OH O H (C H 2)10CH 3 O O MeO MeO MeH []102,6-二甲氧基苯醌 信筒子醌 辅酶Q10泛醌类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对苯醌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还原为对氢醌,后者不稳定很容易被重新氧化成对苯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醌类化合物
菲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菲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中,两个苯环通过一个共用的羰基相连,并且在羰基上有两个相邻的氧原子。
菲醌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有效的菲醌类化合物,其中一些被用于开发药物和治疗疾病。
同时,菲醌类化合物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
由于其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菲醌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