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寒食》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_寒食_ppt完美版1

诗歌解读
朗读诗歌,作者选取了哪两个时间段来写寒食? 白昼 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什么修 辞,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 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 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 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 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 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 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 节日。
初读感知
1.这首诗歌以什么为题材来写的? 围绕着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来写的。
诗意: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 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的柳树。
夜晚
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
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 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官员。
诗意: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 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 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 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 赫、作威作福的官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 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 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暮春时节京都长安 城寒食节的景象和节日习俗。诗人以汉 喻唐,勾勒出一幅美妙的节日画卷。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
_c_h_ù_( 到处 ) _c_h_ǔ_( 相处 )
传
_c_h_u_á_n_( 传递 ) _z_h_u_à_n_( 传记 )
脉
_m_ò__(含情脉脉) _m_à_i_( 脉络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宫( 宫殿 ) 官( 官员 )
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1.课外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背诵 积累。
2.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同学交流评价。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之 博大精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
目的:借忙碌的劳动掩饰、排遣愁思。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的内心 织女的情态
不成章(思) 相思 零如雨(悲) 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可逾越)
强烈的相思
内心的凄苦
人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讨论:这首诗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开头,这
《寒食》描写了暮春时节京都长安 城寒食节的景象和节日习俗。诗人以汉 喻唐,勾勒出一幅美妙的节日画卷。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
_c_h_ù_( 到处 ) _c_h_ǔ_( 相处 )
传
_c_h_u_á_n_( 传递 ) _z_h_u_à_n_( 传记 )
脉
_m_ò__(含情脉脉) _m_à_i_( 脉络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宫( 宫殿 ) 官( 官员 )
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1.课外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背诵 积累。
2.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同学交流评价。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之 博大精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
目的:借忙碌的劳动掩饰、排遣愁思。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的内心 织女的情态
不成章(思) 相思 零如雨(悲) 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可逾越)
强烈的相思
内心的凄苦
人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讨论:这首诗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开头,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寒食
韩翃
yù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注 意 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顿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长安没有一个 地方不飞花,寒食节这一 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 树,柳枝随风轻摇。到了 傍晚皇宫里开始分传端处, 轻烟飞散到五侯家。
寒食
元日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 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 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 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 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 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 食节。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从景物的颜色中感受到奇妙。大雪 纷飞的时候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 而杨花飞舞的时候世界早已是花红柳绿 了,各种颜色的衬托下,杨花的白就不 是那么单调,这种颜色的搭配非常奇妙。
寒食节人们出外游玩,长安 城内一定热闹非凡,但诗人 仍把目光停留在景物上,这
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 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神笔。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 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皇帝赐予的荣耀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寒食共13张PPT部编版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谢谢观看主旨归纳
《寒食》描写了寒食节这天长安城由白天到夜晚的景象, 诗人借“暮传蜡烛”,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 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 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 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地 点 双重否定,强调长 安城春意浓郁。
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 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 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首 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
朗读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寒食》描写了寒食节这天长安城由白天到夜晚的景象, 诗人借“暮传蜡烛”,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 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 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 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地 点 双重否定,强调长 安城春意浓郁。
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 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 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首 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
朗读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人教(部编版)寒食课件1

寒食节时,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者朝廷赏赐的蜡烛, 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堂练习
一、根据描述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晚上,皇宫里闪动着一团团烛光,而宫外一 片漆黑。诗人韩翃感慨万分,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课后第三题)
诗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 杨花飘散,寒食节时,皇家花园的杨柳 在春风中飘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二、感悟诗句。 《寒食》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享特 权的 讽刺和不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堂练习
一、根据描述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晚上,皇宫里闪动着一团团烛光,而宫外一 片漆黑。诗人韩翃感慨万分,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课后第三题)
诗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 杨花飘散,寒食节时,皇家花园的杨柳 在春风中飘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寒食|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二、感悟诗句。 《寒食》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享特 权的 讽刺和不满。
古诗《寒食》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名师版PPT课件

学 习 要 求: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 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清明的前两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花:柳絮纷纷飘落。
日暮:傍晚。 五侯:东汉时,同时受封的五个宦官。泛指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 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 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 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 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 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侯贵族。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唐都城长安。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 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斜: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译文: 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宫中 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这天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赏,是可以点蜡烛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 青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中。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 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 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 ”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 纪念节日。
1
2
3
4
5
6
7
8
9
寒食节的起源
2024版古诗《寒食》PPT课件

南北差异
南方地区寒食节注重祭祖扫墓,而 北方地区则更注重禁火和吃冷食的 习俗。
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寒食节的庆祝方式相对简 单,而农村地区则保留了更多的传 统习俗和活动。
传统节日文化价值挖掘
1 2 3
历史价值 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要 载体。
促进文化交流
推广传统节日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旅游业发展
传统节日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开发节日旅游产品,可以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弘扬社会正气
通过推广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劳节俭等积极向 上的道德观念,可以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5 跨学科拓展:从 多角度理解《寒 食》
历史学视角下寒食节变迁
01
寒食节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
节,现在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或106天。现在寒食节是中国传统
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02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
同时,思考人生和价值观念。
现实意义探讨
结合现实生活,对诗歌中的主题 思想和价值观进行现实意义的探 讨,如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
发扬传统节日文化等。
03 诗歌风格与艺术 特色探讨
寒食诗独特风格概述
寒食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描绘了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 景象和氛围。
诗歌中透露出哀婉、凄凉的韵 味,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 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社会价值 寒食节作为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对于弘扬中华 民族尊老爱幼、缅怀先人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 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白天和 夜晚的景象。
课文解读
春天的京城
皇宫里的柳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大意:暮色临近,京城处处 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 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课文解读
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 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 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 是典型的暮春风景。不说“落花”而说“飞 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 意蕴深远。
古诗三首 寒食
走近作者
作者名片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十才 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 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 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 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 有《韩君平诗集》。
情景导入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 的前一两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 冷食。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 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 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情景导入
吃冷食
插柳条
拜祖习俗
初读古诗
寒食
hóng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gōng
hóu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易写错
hóu
侯 王侯
公侯
hòu
候 时候 丨 等候
整体感知
圈出诗句中写到的景物,展开 想象,简单说读
寒食
[唐]韩翃
理解诗意
白天的长安无 处不飞花,那夜晚 的长安是怎样的情 景呢?
理解诗意
寒食节白天和 夜晚的景象。
课文解读
春天的京城
皇宫里的柳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大意:暮色临近,京城处处 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 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课文解读
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 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 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 是典型的暮春风景。不说“落花”而说“飞 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 意蕴深远。
古诗三首 寒食
走近作者
作者名片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十才 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 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 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 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 有《韩君平诗集》。
情景导入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 的前一两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 冷食。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 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 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情景导入
吃冷食
插柳条
拜祖习俗
初读古诗
寒食
hóng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gōng
hóu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易写错
hóu
侯 王侯
公侯
hòu
候 时候 丨 等候
整体感知
圈出诗句中写到的景物,展开 想象,简单说读
寒食
[唐]韩翃
理解诗意
白天的长安无 处不飞花,那夜晚 的长安是怎样的情 景呢?
理解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日暮汉宫传. 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huán (传说) 传
zhuàn(传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相关资料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
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
“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
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
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习
俗
吃 冷 食
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重点)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
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
读一读:根据他生平传. ( chuán )说,后人编写了这部《名人传.
( zhuàn )记》。
理解词语
【寒食】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 可以点火。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 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陶醉春色 歌咏盛世
课文主旨
《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 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 世承平的歌咏。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到 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句 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 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 古诗三首 寒食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
走近作者
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 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 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 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 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 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 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 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课文结构 寒食
无处不飞花 御柳斜 传蜡烛 五侯家
诗的后两句:赐火用一“传”字,不但描绘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 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 传烛图,虽然既没有写马也没有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 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同时, 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 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 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 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 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 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 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