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亲所好

合集下载

第4讲亲所好

第4讲亲所好
弟子规
复习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本课内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所好 力 为具
父母
释义:
喜好 尽力
准备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 尽力为他们准备好;
我们要做的:
了解父母的喜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尽可能不去做。
身体或情感、心理
留给
身有伤 贻亲 忧
受伤或者有病痛 释义: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 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忧心 担心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危险?
在家里 在学校 在路上 在公共场所
识别危险标示
德 有伤 贻 亲 羞
品德 品格 释义: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 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缺失 羞辱 丢脸

哪些是违背品德(道德)的事,是不应该做的? 打架斗殴 欺负弱小 损害公物 伤害小动物 吸烟、喝酒
……
父母养育我们是非常辛苦的,担心身心的健康,更担忧品德 上有缺失。 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修炼品德意志也是让父母放心,对父 母的孝敬。
饭前感恩词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的辛勤培养, 感谢朋友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农民的劳作以及所有付出的人。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释义: 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 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 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 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 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

古诗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翻译赏析

古诗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翻译赏析

古诗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翻译赏析“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齐全,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

【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一言一行都要以父母作为主要的考虑。

要从衣食住上细心观察,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要时时顺着父母的心意,使其心生欢喜。

读懂父母的心声、父母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相反,当我们起了一个坏的念头,比如说起了贪心、起了跟人家争斗的心以及不好学进取、种种不善的念头,这都是对不起父母啊!这些我们都要小心地把它去除掉,所以这个孝心要从这点点滴滴去养成。

【详解】这一条也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关心体贴父母。

我们都晓得有时候父母年纪大了,他所需求的,他不方便自己出去买,或者他不好意思开口,为人子女的这个时候应该要善察亲意。

譬如说看到母亲什么东西比较缺乏,我们应该要主动的为她补充。

母亲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吃她经常喜欢吃的食物,我们也应该要尽到孝心,经常满她的愿望,希望她能吃到她想要吃的。

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可能胃口差一点,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关心体贴他,双亲也一定会非常的高兴。

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方式也来告诉自己的子女,将来他们长大,我们年纪大的时候,这些小孩他也会记住当时母亲(父母)是怎样来孝敬爷爷、奶奶的。

所以‘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他们的嗜好。

“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

所以母亲或者父亲或者长辈,他们有任何的需求,为人子女的应该要尽心尽力为他去准备。

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b/27420,也应该努力去学习。

我想父母在你幼小的时候,一定最希望你能在功课上好好的努力,这个时候你也应该要尽心尽力在你的课业上努力,让父母得到欢喜。

弟子规小故事:亲所好

弟子规小故事:亲所好

弟子规小故事:亲所好黑龙江省有一位王一民老先生,1932年生于沈阳,在农村过着平凡的生活,在老伴去世之后,开始照顾独自生活的母亲。

在他七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几岁了。

有一天,母亲对他说:“孩子,我们去旅行好不好?”他回答说:“好!妈妈你要去哪里?”妈妈说:“咱们去西藏好不好?”黑龙江离西藏直线距离是几千公里。

王一民问:母亲您知道西藏有多远吗?母亲指着地图说:“就这么近,就一条,这么近。

”母亲不晓得很远,在儿子展开的地图上,她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她觉得仅仅一条线的距离!老人为了成全母亲的心愿,让母亲没有忧虑,便说:“好吧!母亲,我带你走这条路。

”老人并不富有,他带母亲怎么走?不是坐飞机,也不是开车,而是骑三轮车。

他把三轮车的后面加了一个斗篷,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他还给车起了个名字,叫“夕阳号”。

一位77岁的老人,为了完成对母亲的约定与承诺,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到西藏拉萨高原的三万公里,他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靠着他一双腿,载着老母亲,吱呀上路,周游全国,成就一次最刻骨铭心的感人旅行。

他的路线是从黑龙江到北京,从北京再骑到上海,从上海骑到广州,不过到了广州的时候母亲生病了。

从家出发时母亲九十几岁,到广州的时候已经快一百岁了。

王一民好言劝母亲先到海南,到了海南之后搭飞机回黑龙江养病。

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母亲就过世了。

过世时母亲一百多岁,王一民老先生已经八十几岁了。

在过世之前母亲告诉老人说:“孩子,把我的骨灰撒在西藏。

”老人说:“妈妈,我一定满足您的心愿。

”就这样,母亲一火化,这个八十几岁的孩子就捧着骨灰,再次骑着三轮车,到了西安,这时他的事迹已经传遍全中国。

很多人为他的身体着想,就恳求他,劝他乘车,这样他才从西安乘车把母亲的骨灰送到西藏。

王一民从七十几岁到八十几岁这十几年中,为了实现母亲的心愿,真正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智慧小语】孝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次以给父母吃穿是尽孝,这是孝身;第二个层次是为父母顺心为尽孝,这是孝心;第三个层次以使父母快乐为尽孝,这是孝意;第四个层次不拘形式,心存父母志,使老人安心、不令其操心,这是孝志,是真孝。

国学启蒙弟子规(亲所好)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弟子规(亲所好)精品国学教案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亲所好——挞无怨”,理解原文意思。

2、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学会理解父母,指导孩子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

3、教育孩子发现父母过错时,应当用恰当的方法劝诫父母改正过失,探讨学习规劝父母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教育孩子发现父母的过错时,应当用恰当的方法劝诫父母改正过失。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故事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父母呼——亲心伤”,检验学习成果。

2、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弟子规》中“入则孝”中的部分内容。

二、熟读原文,理解文意(一)学习“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1、教师带读,指导学生断句2、男女生对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3、学生质疑,提出难以理解的地方,共同探究,借助工具书或学习资料理解句子的意思4、教师小结,疏通文意: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子女应当尽力去准备,父母的厌恶的东西,子女应当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5、想一想,父母亲最希望你做些什么事?最不喜欢你做的事是什么?(二)学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1、学生自由练习读句子2、同桌共同探究,理解句子的意思3、请同学担任小老师,教授句子的意思4、教师小结,疏通文意: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心忧虑;而我们的品行有失,将会让父母蒙受耻辱。

5、说一说,什么样的行为会使得“德有伤”?(三)学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里,“爱”是什么意思?“憎”指的是什么?2、听故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古史传说中舜是大孝之人,但舜的早期生活,非常不幸。

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过世了,舜的父亲瞽叟据说很有音乐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舜的父亲和后母喜爱象而疏远舜。

《弟子规》第3课 亲所好

《弟子规》第3课 亲所好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说一说: ? 如果父母错怪了你,你会怎么做呢

诵读课文
姿势要求: 端身 正坐 左手 扶书 右手 指字 双脚 踏地
诵读要求: 正确 流利 节奏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亲所好,力为具,
qīn
suǒ



經 典

誦 讀

做立读 有君圣 德子贤 人品书
赤 子 国 学
出 品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给予卫护, 感恩圣贤增我善根, 感恩经典浸润心田,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互相帮助, 感恩一切的一切, 感恩一切的一切!
国学文化 道德讲堂
思想教育 | 道德故事 | 国学常识 | 礼仪文化
亲有过,谏使更,



róu

shēng
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yuè

jiàn
谏不入,悦复谏,
háo

suí


yuàn
号泣,挞无怨。
识 字:
hào wù jǐn yí xiū
好 恶 谨 贻羞
zēng jiàn yí yuè tà yuàn
憎 谏怡悦挞 怨
好恶
谏 谨 贻羞 憎
王氏名人:王莽 王昭君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维 王昌龄 王安石 王应麟
梅西大王幼小衔接班代表人物:王佳丞
起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gāo yáo],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 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 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 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 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 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 亿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同时也是华人以及世界第一 大姓,人口超过1.2亿人。

弟子规之亲所好,力为具

弟子规之亲所好,力为具

亲之好恶,己之方向【原典】: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释义】:父母喜欢的事或物,应该全力去做或者准备;父母厌恶的事或物,要孝心谨慎不去做或者去除。

作为员工,要与企业保持一致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喜好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相反,父母所厌恶的事或物,我们做子女的就要孝心谨慎地不去做或者去除掉。

换句话说,凡是父母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凡是父母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郯国。

本来它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在历史上似乎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起过改变历史车轮轨迹的作用,因此,关于它的史料非常匮乏。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一直到今天。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一个国君——郯子。

郯,音“谈”。

郯子是一位大孝子。

谁的父母都有年纪大的时候,国君自然也不会例外。

据说郯子的父母老了以后,都得了眼病,而鹿乳能够治这类病。

父母很想吃鹿乳,郯子知道后,当然觉得责无旁贷,于是立即行动,到深山去想办法弄一些鹿乳回来。

但是,事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果说想吃鹿肉,那只要有弓箭就行,但是,如果想得到鹿乳,可就不能把鹿给射死了。

前者是打猎,后者是收集。

为了能够让父母吃上新鲜的鹿乳,郯子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披上鹿皮,假装自己是一头鹿,混到鹿群里面去,然后开始搜集鹿乳。

这应该是个好办法,但是,危险系数也变大了。

有一次,一个猎人在隐蔽处对着鹿群搭弓准备射箭,结果箭头指向的却是群里最特殊的那头“鹿”。

好在郯子及时警觉,赶紧大叫表明自己是人类。

错愕的猎人倾听完郯子的诉说之后,非常感动,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

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后人甚至郯子修了庙,对他的崇敬可以想见。

双亲喜欢的,要尽力去准备或者去做,不喜欢的,就要尽力去除或者不做。

郯子的故事为后人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作为一名员工,在企业中,也可以化用《弟子规》对我们这方面的教导。

那就是,企业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企业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

弟子规:亲所好-身有伤-亲爱我

弟子规:亲所好-身有伤-亲爱我
第 六 课 入 则 孝 篇
静心
感恩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感谢同学关心帮助, •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 •让我们快乐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入则孝
歌词:选自《弟子规》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亲有过 谏不入 亲有疾 丧三年 丧尽礼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孝何难 谏使更 悦复谏 药先尝 常悲咽 祭尽诚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怡吾色 号泣随 昼夜侍 居处变 事死者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酒肉绝 如事生
入则孝
2.題目: (1)父母亲喜爱/不喜爱的事物 a偶像 B颜色 c水果 D运动 e動物 f喝的飲料 g吃的東西 h電視節目 i你(小孩)做的事 (2)特別題 a父母親的生日 b父母親的星座 c父母親的年紀
入则孝
养 父



入则孝
入则孝
养 父



入则孝
养 父



入则孝
角色扮演(主题:我是好孩子)
角色:请二位小朋友,一位扮演下班后的 妈妈,另一位扮演孩子。 道具:一把椅子、一个杯子、水、一双拖 鞋、手提包、一袋果蔬或食品。 流程:“父母”下班后拎着包、袋子回到 家,请子女表演,能为辛苦的父母做些什么? (接过东西放好、拿拖鞋、捶背、倒水、洗水果 给父母吃……)
入则孝
讨论: 1、玩完游戏后,觉得自己以前对父母关心吗? 2、请举出关心父母的事例。

关于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作文

关于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作文

关于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作文范文一:以德修身,以身孝亲,仁以为己任这次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的大意是:父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替他们备好,父母讨厌的东西,要及时小心地为他们解除。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为父母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为父母的忧虑而感到忧虑。

要了解父母的喜恶,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

但不要以为钱或物可以代替一切,有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更能令父母高兴,因为子女的孝顺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的大意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十分重要,而拥有健康的心灵同样十分重要。

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蒙羞。

这让我想到了不要认为凡是都可以自己承担,身体一旦受伤,父母也会伤心疼痛。

同样,道德上一旦堕落,父母也会为此痛心疾首。

所以,爱护自己的身体,培养良好的品德,也会令父母欣慰。

范文二: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感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今天,我先分享一下“亲所好,力为具”这里谈到父母爱吃什么一些相关的话题,我父母爱吃什么我一直都不知道,而且父母天天做的饭都是我最爱吃的,如果有时有不爱吃的菜,他们也会多加一道我喜欢的菜,父母是多么爱我呀!但我呢以前还总是浪费粮食,明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我还去做,我是多么不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呀!我在五一那天就发誓要改,从五一到现在父母做的我一次也浪费粮食,都吃光了!但遗憾的是我还是不知道父母爱吃什么!下一自然段又说到父母也关怀我们的健康,这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是一个病人,我饮食和生活肯定跟很多人不一样,父母肯定得用心关怀我的身体,希望早点健康。

而我以前有时控制不了我自己,而去做违背父母的事情,结果就是因果报应“犯病”,我现在呢?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我看了一本书,里面如何去刻制自己的这种习惯,我还在网上看了很多孔子相关的文章,我在五一之后完全刻制住了自己的这些坏习惯!后面又讲到肉食的危害,我小时候也是非常喜欢吃肉的,有时还经常去出去吃去,我最爱吃的是牛肉饭,那里只有肉和饭没有别的,我能吃一大碗,现在学了传统文化我才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衣的故事

父 母 呼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呼叫。
挞:用棍棒打。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父母不听恳 劝,我们应该找父母高兴的时候再次劝说。如果还不听,我们虽难过地痛哭流 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铸成大错。
感恩父母
一个和睦的家庭,不但需要慈爱 的父母,还需要孝顺的儿女,你 们能做到吗?
在家坚持做一件事: 饭前主动摆碗筷,跟 父母说“辛苦了”。称赞 饭菜的可口,饭后主动收 拾碗筷。
•平时,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不 好的习惯? •你要怎样帮助他们改正?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跟爸妈吵架了, 我再也不回家了,要 出去一个人生活。对 吗?你会怎么做?
爸爸妈妈没事就看手 机,我要怎么做?
爸爸妈妈在工 作,小明躺在地上 耍赖:“你们不带 我出去玩,我就不 起来!”对吗?你 会怎么做?
弟 子 规

入则孝
——亲所好


亲 所 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烧伤
溺水

父 母 呼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方:才是。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 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 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 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 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 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 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 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 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 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 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 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 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 后母。 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 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 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 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