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亲所好-孝方贤)概述
《弟子规》入则孝篇的解释

《弟子规》入则孝篇的解释《弟子规》入则孝篇的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弟子规》入则孝篇的解释,欢迎查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
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
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
他们纷纷地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
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
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
弟子规--亲所好

芦花衣的故事
壹
父 母 呼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呼叫。
挞:用棍棒打。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父母不听恳 劝,我们应该找父母高兴的时候再次劝说。如果还不听,我们虽难过地痛哭流 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铸成大错。
感恩父母
一个和睦的家庭,不但需要慈爱 的父母,还需要孝顺的儿女,你 们能做到吗?
在家坚持做一件事: 饭前主动摆碗筷,跟 父母说“辛苦了”。称赞 饭菜的可口,饭后主动收 拾碗筷。
•平时,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不 好的习惯? •你要怎样帮助他们改正?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跟爸妈吵架了, 我再也不回家了,要 出去一个人生活。对 吗?你会怎么做?
爸爸妈妈没事就看手 机,我要怎么做?
爸爸妈妈在工 作,小明躺在地上 耍赖:“你们不带 我出去玩,我就不 起来!”对吗?你 会怎么做?
弟 子 规
礼
入则孝
——亲所好
壹
壹
亲 所 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烧伤
溺水
壹
父 母 呼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方:才是。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 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 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 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 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 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 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 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 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 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 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 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 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 后母。 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 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 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 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弟子规》总叙及入则孝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chū bì gu făn bì miàn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 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 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 受耻辱。
故事11: 董卓的恶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 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 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 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任意 欺凌。
还有个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偷 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学 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告诉几点下课,应 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孩 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网 络天地“畅游”。孩子没有“反必面”出现了上述状况,也 许有的父母将孩子狠狠地打一顿,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一 定要把孩子引导过来,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在哪里,告 诉他:“如果父母没有到你的房间里去看,就急急忙忙出去 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在路上,因为‘慌不择路’,很容 易被车撞了;也许还会把父母急出病来;还有奶奶爷爷、姥 姥姥爷如果心脏不好,会出现生命危险的,上述无论哪一种 状况出现,你将是终生的遗憾,同时你也是一个不孝子孙!” 这样给孩子讲清楚,小孩是很受教的。另外我们父母首先要 以身作则,这样孩子一定会养成“出必告,反必面”的好习 惯。
故事1:
弟子规第3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释文: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 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 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 一定要柔和。
第 3 课 亲所好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释文: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 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 不听,还要哭泣恳求, 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 也毫无怨言。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发生的一件 开心的事。
第 3 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释文: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父 母准备 3 课 亲所好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释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 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 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 父母感到丢脸。
第 3 课 亲所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释文: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 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 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去”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一个人,下面是古人居住洞 穴的出口。人离开洞穴外出 就是“去”,“去”本来的 意思是离开,引申为去掉, 去除。
请听故事:孙元觉劝父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一说
如果父母错怪 了你,你会怎 么做呢?
哭闹 解释 生气
《弟子规》“亲所好”

dōngzéwēn xiàzéqì 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 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bì gào fǎnbì 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冬天让父母暖和,夏天让父母凉快,早 晨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父母铺好被褥。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住 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便变动。
shì 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 自做主,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 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一定会很 伤心。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的意志
fùmǔhū yì ngwùhuǎn fùmǔmì ng xí ngwù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mǔjiào xūjì 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叫你,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 什么事, 不要拖拉懒散;父母教导你,一定 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你,一定要虚心接 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zǒng xù 总 叙
dì 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 jǐnxì 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 子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 次做事小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 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 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弟子规内容简介

一本道德风范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
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又合辙押韵,便于诵读,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流传至今,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以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古为今用,学者古敏对原有古文采用了现代文编译,现经本人删减摘要整理出来以利读者理解和学习。
(兴国注)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ti 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青少年的训示和学子处事的规范。
作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的约束,对人诚实可信,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原文:一. 入则孝在家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呼唤时,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要求做的事,应尽快去做,不要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jing静); 晨则省(xing 醒),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要让父母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休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外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
居住要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经常变化。
事虽小,勿擅(shan善)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不要因为小事情不好就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女的道德。
东西虽小,不应拿的不要拿取和占用,如果你私自藏起来占用,父母知道会伤心生气。
亲所好(hao浩),力为具;亲所恶(wu 物),谨为去。
父母所喜欢的事,要努力去办好,父母所厌恶的,要小心地去回避。
身有伤,贻(yi宜)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弟子规全八章

弟子规全八章摘要:一、弟子规的简介1.弟子规的起源2.弟子规的内容与结构二、弟子规的主要内容1.孝道2.悌道3.谨言慎行4.诚信待人5.仁爱之心6.努力学习7.敬畏天地8.生活礼仪三、弟子规的教育意义1.培养道德品质2.塑造良好行为习惯3.提升个人修养4.增进人际关系四、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价值1.传承传统文化2.提升国民素质3.促进家庭和谐4.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正文:《弟子规》全名《弟子规全八章》,是一部源自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启蒙读物。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全文分为八个章节,从孝道、悌道、谨言慎行、诚信待人、仁爱之心、努力学习、敬畏天地到生活礼仪,全方位地教育弟子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弟子规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由李时中所著。
这部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了家家户户教育子女的重要教材。
弟子规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孝道、悌道等美德的强调,也有对个人言行举止、生活礼仪的规定,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行为规范。
在孝道方面,弟子规强调敬爱父母、长辈,听从他们的教诲,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分担忧虑。
在悌道方面,弟子规教育弟子要关心兄弟姊妹,互相扶持,友爱相处。
谨言慎行则是要求弟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说损害他人的言语,不做冲动失礼的行为。
诚信待人是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要求弟子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守信用,不说谎言。
仁爱之心是弟子规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弟子对万物都要抱有关怀之心,爱护生命,不伤害自然。
努力学习是弟子规对弟子的基本要求,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充实自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敬畏天地是弟子规对弟子对待自然的态度,要求他们尊敬天地,遵循自然规律,珍惜资源。
生活礼仪则是弟子规对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规定,如尊敬师长、待客之道等。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深远,对于培养弟子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修养以及增进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一、《弟子规》概述:1、《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这部著作以孔子的教诲为中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学习进取。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二、《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12、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13、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14、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15、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16、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17、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18、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19、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20、长呼人,即代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题目:游泳须注意哪些事?
解答:(1)先做暖身操
(2)要有救生员在场
(3)不可在泳池边跑步
(4)穿着合适的衣服
2.题目:如何溜滑梯才安全?
解答:(1)要排队
(2)不可由斜坡下面往上爬
(3)不可推挤
(4)前一人溜完才可以再往下溜
3.题目:上下学的路上要注意些什么?
解答:(1)注意来往行车及遵照交通标志行走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一个人 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董卓无 德弄权,做了坏事,连累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被斩首)。
(四)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 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 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人。历史上的大舜、 闵子骞,就是最好的例子。
• 亲所恶谨为去
4.我们要怎样去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 生活中注意观察,处处留心。
谁记得父母的生日?
彩衣娱亲:
老莱(lái)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自幼便 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父母亲还健在。但父母亲 看见儿子日渐(jiàn)老去,便(biàn)十分忧伤,更 (gèng)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感慨(kǎi)。老莱子见状, 便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 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 童嬉戏的动作。父母亲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 呵大笑,把烦恼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 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让父母安享 快乐的晚年。
闵子骞的故事: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 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 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 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 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 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 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二)身有伤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 「贻」是遗留。父母亲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 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 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 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 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 所以更要好好爱惜。
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 家没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 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所以要先反省自己。
曾参视体:
孔子的弟子曾参,有一次病的很厉害,连大夫都 束手无策,认为他快要死了。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伤 心,而是叫学生来检查自己的身体,看是否有所毁伤。 只有身体完整,他才能放心地死去,不用担心因为弄 伤身体,而没办法在死后向已经去世的父母交代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对父母的尊重。在生活中,不 论遇到多么大的事情,都要记得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 我们要珍爱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否则,便对不 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2)不边走边玩
(3)不理陌生人
(4)不抄近路(尤其是小路)行走
4.题目:如何骑脚踏车(溜直排轮)才安全?
解答:(1)戴专用安全帽
(2)不单车双载
(3)注意交通灯
(4)不做危险表演动作
(三)德有伤贻亲羞
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 平常在学校里,如果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 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迷恋网络、手机、游戏等, 父母亲一定很难过,甚至会感到羞愧。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 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 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请回答:
1.父母下班回来很累……我们应该怎么做? (倒水、拿拖鞋或自动自发的把功课写完……) 2.当家里有客人来时…… (削水果、倒茶水或陪客人聊天) 3.父母正在煮饭…… (洗米、洗菜与摆碗筷) 4.父母正在做家事时……. 5.父母休息在看电视或看报纸时……
入则孝 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亲恶我 孝方贤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对于父母亲最喜欢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做?
• 亲所好力为具
2.如果父母亲的喜好会伤害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3.对于父母亲最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做?
舜的故事:
古史传说中舜是大孝之人,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 时过世了,舜的父亲瞽叟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 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象长大后变得蛮横、无理,舜的父亲和后母喜爱象而 疏远舜。他们三个人经常陷害舜,想杀死他。有一次 想把舜推下井去淹死,或将他埋在井里。舜深知自己 的处境艰困,于是处事十分小心,提前准备了地道, 才安全地回到地面。尽管他们对舜如此无理,百般虐 待,舜对父母仍不失孝道,对象也不失兄弟的友爱之 情。所以,当舜长到二十岁时,以大孝而声名远播。
请回答: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哪几句?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我们听到了哪些故事? 彩衣娱亲、曾参视体、董卓无德、舜的故事、闵子骞的故事 小朋友,这些问题你都答对了吗?再说一遍吧!
入则孝 亲所好 亲所恶 身有伤 德有伤 亲爱我 亲恶我 力为具 谨为去 贻亲忧 贻亲羞 孝何难 孝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