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学习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学习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完成化工生产中化工单元操作岗位工作任务而设置的工作项目。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以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为内容,分成管路输送、机泵操作、换热操作及传质操作4个工作任务模块。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化工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和生产操作方法,掌握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选型设计方法、检修技术及岗位操作。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单元操作岗位实践能力。

一、工作任务绪论应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及特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单元操作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各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

应会:化工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

模块一:管路输送技术1. 工作标准应知部分:(1)了解化工生产中流体输送的方法,化工管路的构成及布置、安装原则;(2)理解稳定流动的基本概念,层流和湍流的特点,阻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静止流体内部压力变化的规律,了解流体压力测量的方法;(4)理解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文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了解流量测量的方法。

(5)掌握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的求取方法及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换算;(6)掌握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工程应用;(7)掌握流体流动类型的判断及阻力的计算。

应会部分:(1)能根据生产任务确定流体输送的方法,合理设计输送管路;(2)掌握化工管路的基本拆装技术及故障诊断2. 工作任务(1)化工管路的基本构成;(2)流体输送原理;(3)管路的布置与安装(4)管路的基本拆装技术(5)化工管路的故障诊断实训一:管路拆装操作技术1.实训目的:熟练化工管路的基本拆装操作2.实训内容:绘制管路配管图;管子的连接、安装及拆卸;阀门的安装、故障处理;管路的试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3.实训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管子的连接、阀门的正确选用及安装、管路故障处理。

难点:管路的安装及故障处理,需要强化训练。

模块二:机泵操作技术1. 工作标准应知部分:(1)了解机泵(流体输送机械)的作用、类型及特点;(2)理解气蚀、气缚现象及产生原因;(3)理解离心泵工作点的含义及流量调节的方法;(4)掌握离心泵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特性;(5)掌握离心泵的选用及安装高度计算;(6)掌握离心式压缩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7)了解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性能及及应用;(8)了解往复压缩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9)了解通风机、鼓风机、真空泵的结构类型、原理、性能及应用。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本课程教学活动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仿真训练和课程设计四大部分,12 个教 学模块。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电器及自动化的 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 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0219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属类化工技术类课程部门化工系开课单位化工原理教研室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英文名称chemicalengineeringunitoperation计划课时120课程学分10分曾用名称化工基础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计算技术建议选用教材化工单元操作何灏彦主编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何灏彦主编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王明辉主编二课程性质化工单元操作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
模块五 蒸发 教学目的:掌握蒸发的基本概念和单效蒸发的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蒸发的定义、类型、流程和单效蒸发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蒸发的流程与原理。 教学内容:5.1蒸发设备 5.2单效蒸发 考核要求:掌握蒸发的基本概念、蒸发流程和单效蒸发的原理。 思考题(作业): 模块六 干燥 教学目的: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干燥过程的计算和干燥器的选型。 基本要求: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恒定干燥 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各种干燥器的性能、结构及适用范围。 重点与难点:干燥器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 难点:空气干燥器 的热量恒算。 教学内容:6.1 湿空气的热力学性质和湿度图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程时数:25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

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具体以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化工管路、流体输送过程、碳酸钙悬浮液及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换热操作、吸收操作、精馏操作、干燥操作、其他单元操作操作简介等八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按照认识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明确加工物系-理解工艺指标-分析检验结果-评定考核过程等若干工作任务来训练学生化工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知识。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适用专业:硅材料技术适用阶段:普专阶段适用类型:普专高职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是我院硅材料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工程性及实用性。

直接服务和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第一线,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观点与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化工单元操作必备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进行流体输送、传热、过滤、干燥、精馏、吸收、结晶等典型单元的开、停操作、工艺参数调节、设备维护保养、设备选用、生产表格的填写、常见异常现象及故障处理,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经过企业顶岗的综合实训后能胜任多晶硅生产一线的流体输送岗位、供热岗位、精馏岗位、还原岗位、CDI、中控的操作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从而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本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是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应以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以我院2014年10月初的出台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性意见》为指导,并结合我系硅材料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特点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课程标准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多晶硅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岗位工艺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依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即“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

教学内容设计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具体体现和实现职业院校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工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的初步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应与化工设备与机械、化工生产工艺同时开设,并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学工艺专业工作领域设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课程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学练一体、校训融合"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这一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模块化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以液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干燥、冷冻、萃取、结晶、膜分离的化工生产的操作单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能能正确操作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还能掌握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操作要领,并能能处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常见的故障。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2》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2》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20132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授课系(部):化学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分102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主要讲解化工生产中通用的物理操作过程,涉及化工生产中的精馏技术、吸收技术等单元操作,首次把学生带入化工生产领域真实和复杂的问题中,以各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为教学主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过程控制及其方法的理解,学习必要的原理性知识,把过程原理、工艺过程、操作规程融会贯通,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工艺操作参数的选择;设备的操作规程;常见故障的排除。

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学会各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初步具有生产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控制能力,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吸收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化工操作工和化工中控工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取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因而该课程的学习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支撑。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它的前续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后续课程有《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化工总控操作技术》等,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及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体现考核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平性,并能综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结合、终结性与过程性结合、课程教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等考核方法。

1.终结性与过程性结合
课程成绩=过程性考核为60%+期末终结性考核为40%。

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完成各模块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态度考核;
(2)任务考核,主要对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考核。

2.课程教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
课程教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可以参考《国家职业标准》中蒸馏工、吸收工、干燥工和萃取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岗位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以职业等级中的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为技能要求,立足本岗位操作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理论、操作规范和设备保养、维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知识,并结合岗位的实际操作,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实施对学生的考核。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
教师、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中期与终了时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本课程详细的考核细则见课程考核成绩表。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学时:100学分:6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第二学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环境治理过程设备操作与检修”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治理过程中主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工艺计算及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化工单元操作》是在学习完《基础化学》、《化工制图》后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后续课程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等,该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岗位群的主干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的实施方式是“在做中学,在做中教”,通过做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1.3.1 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吸收环境治理企业实践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建设的全部工作,并按照水处理工的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必须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主要过程。

1.3.2 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经由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教学专家共同研究分析,确定了水处理工的典型工作主要是单元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包括离心泵、往复泵、风机在内的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非均相物系分离设备,蒸馏塔,吸收塔,干燥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化工仪表等;同时参考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相关内容,据此构建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了10个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项目都是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单元操作任务为载体,达到单元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课程时数:2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

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具体以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化工管路、流体输送过程、碳酸钙悬浮液及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换热操作、吸收操作、精馏操作、干燥操作、其他单元操作操作简介等八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按照认识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明确加工物系-理解工艺指标-分析检验结果-评定考核过程等若干工作任务来训练学生化工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知识。

根据各学习情境的内容总量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课时数,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设计要求,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化工单元操作必备的理论知识,即掌握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吸收、精馏、干燥、其他单元操作等化工单元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的相关知识,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选取不同的单元操作方式及不同类型装置,能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等相关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成为服务于化工等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如下能力:
树立安全使用和维护化工设备的意识,达到劳动部的精馏工、吸收工、干燥工、化工总控工等中、高级工的职业标准。

具体如下:
1.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程;
2.看懂PFD图、配管图、工艺流程图,能进行简单管路的设计和安装;

3.能使用公用工程(水、点、气、汽等),能熟练地开、停及运行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泵、传热、精馏、吸收、过滤、干燥)装置和反应装置;
4.会查阅有关工程计算图和手册,能借助工程计算图表和手册进行简单的操作型和设计型计算,并通过计算分析操作过程进行的效果;
5.能识别和排除化工单元装置运行中常见故障;
6.实施QHSE及清洁生产。

知识目标:
>
1.掌握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原理及运用原则,化工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各种参数;
2.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流体输送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
3.掌握传热基本规律,传热系数、传热热阻、传热速率的基本概念,强化和抑制传热的途径;
4.掌握传质的基本规律,传质速率的影响因素,强化传质的措施,理解其工作过程,熟悉传质设备的基本结构;
5.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选取不同的单元操作方式及不同类型的装置,会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
素质拓展目标:
1.引导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体系,制定自我发展的能力;
2.对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剖析,寻求改进的能力;
3.学习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掌握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
4.在操作中能运用知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5.能用掌握的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知识进行岗位成本核算,指导节能降耗的途径;
6.通过真实岗位设置下的协同操作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最终可获得精馏工、吸收工、干燥工或化工总控工中、高级技能证书。

(四)前导课程:高数、工科化学、化工制图及ATOUCAD、计算机操作技能。

>
(五)后续课程:《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学习情境描述
(三)实践教学设计
(四)能力训练考核细则
<
(参照化工总控工考核标准):以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精馏操作为例注意:1.总分:100分
2.考核时间:100分
3.本题3人完成(小组人员分工合作,一同完成操作考试,同组人员成绩基本相同,表现突出的适当加分)
1.考核要求
@
(1)操作技能要求
①能配合进行精馏系统开、停车操作(包括开车前的检查与准备、电源的接通、冷却水量的控制、加热电压的控制等);
②能对各操作参数进行控制,并达到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指标;
③能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系统的异常现象与事故,能进行紧急停车。

(2)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求
;
①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
②会检查相关的管道与阀门的泄漏、电机的绝缘情况。

③能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判别操作故障并进行适当处理。

2.考核内容
(1)全回流操作
!
(2)部分回流操作
(3)在操作过程中,若加热量控制不当,导致液泛,能在5分钟内调为正常,则不扣分,超过5分钟扣5分。

3.考核评分细则
4.数据记录表
5.浓度记录表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工厂图片、工厂生产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化工企业和化工生产过程;通过组织现场参观、实操训练、仿真训练,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做中教、做中学,寓教、学做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不仅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基础理论知识,而且真正具备生产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以训带练、现场教学、仿真实训、启发式、讨论式等。

(三)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我院化学工程系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化工设备陈列室、模型展示等,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仿真实训室、管路拆装实训室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进入仿真实训室进行学习,也可在假期到基地进行调研、考察。

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工厂实际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校外基地利用:充分利用我院我系的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1.考核性质:(过程性评价+理论考核)
2.评价方式:
每个项目的成绩,使用过程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1)学习过程评价占80%
学习过程评价:其中预习报告占10%,工作过程成绩占40%(包括出勤、纪律、参与度等),工作成果占40%(技能熟练度、目标完成度、现场答辩情况),工作报告占10%。

(2)学习结果性评价占20%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期末考试占20%。

3.现场考核评价方法
实操考核(50%):现场考核。

主要包括各单元操作的流程与控制点(5-15分)、开车前的检查与准备(10-15分)、开车与稳定操作(35分)、数据记录与分析(10-15分)、正常停车(10-20分)、文明操作(5分),根据各单元操作进行实际打分,每错、漏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不满60分为不合格,需重新训练后,再进行考核。

仿真考核(50%):现场考核。

具体成绩以各单元考核标准为准,不及60分为不合格,需重新训练后,再进行考核。

四、参考文献
(一)教材
主要教材:《化工单元操作》朱淑艳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参考教材:(1)陆美娟、张浩勤《化工原理》化工出版社 2006 (2)杨祖荣《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李殿宝《化工原理》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
(二)实训指导书: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朱淑艳、白锦川等编写(校本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