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中国未来改革的九大方向

改革开放凡三十年,已如舟至中流,抬头仰望,洋洋江海,但是,却也暗流汹涌,安抵彼岸,还是中流翻船,关系中国未来国运。
改革开放已经造就中国的沧桑巨变,而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为改革三十年注脚。
但是,最近几年,亦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国的改革,远未达致天下大治之境,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未来时代的新发展,均使深化改革,成为未来潮流。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繁杂,同时,未来时代的无数可能,亦使选择艰难,中国未来时代的变革,更需廓清迷雾,找到康庄大道。
关于中国未来时代改革的战略方向问题,亦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内,中国的改革,将面临九大方向性变化。
(一)从经济、政治改革,到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变革事实上,经过三十年历程,我们也应该突破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而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进一步延伸到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全面、广泛的改革。
而目前,对于社会领域的更广泛的变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些我们所熟知的称谓,已经悄悄发生变化。
很多地方,公共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地方官员的口中,“老百姓”,“群众”等提法逐步变少,而市民,公民,纳税人的提法变多,而在这些称谓变化的背后,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近年来NGO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运行规则,运行模式,运行主体已经逐步产生改变。
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中,NGO得到检验,亦得以壮大,很多人都研究了美国大选最后胜利的原因,长江商学院一个教授,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讨论奥巴马的制胜秘诀和社会背景。
认为奥巴马的胜利,说明‘草根时代’和‘草根政治“的崛起。
特别是在奥巴马与希拉里的当内竞争中,奥巴马依靠很多网民,以及年轻人的支持,才击败了在精英阶层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希拉里,不仅社会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转移到了草根阶层,而且,以往那种靠大聚会,电视单向传播的政治动员模式,也变化为立体的,依靠网络互动传播的模式。
而这种变化,在中国也出现了,新兴技术的兴起,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的交往模式,都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社会的运动模式,而这些变化,都将对未来时代影响深远。
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经济新战略

(2)欧元区深陷衰退,举步维艰。 2012年,欧元区负增长(-0.3%)。 主要引擎德国仅增长0.7% 法国增长-1.7%, 意大利-2.4% 西班牙-1.4% 希腊-6.5%。
2013年,欧元区仍将持续负增长,难以摆脱衰 退困局。
四大因素将长期阻碍欧元区经济复苏 其一、债务危机未有根本好转。虽然欧央行强力干
八、各项金融指标亦显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 表明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 作用。2013年1月,新增信贷达到1.07万亿元 ,同比增长44.97%,环比增长1.36倍。值得 注意的是,中长期信贷呈现较快增长,显示企 业正在增加中长期投资和大型项目投资。
II 比较优势丧失和全要素生产力下降:中国经济 面临的根本难题
预计今年和未来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 日益重要。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 化,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康生活等高层次 消费占全部消费之比例越来越高,初级消费占比 越来越低。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继续加大对国内居 民消费的支持力度。
六、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超出人们预期。2012 年第四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42%,进口 同比增长2.82%,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 6.28%,总量达到1.03万亿美元。今年1月, 我国进出口贸易增增速超出预料,进口同比增 长28.83%,出口同比增长25.03%,贸易总 额同比增长26.74%。
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 经济新战略
2024年4月26日星期五
• 一、中国经济九大毛病 • 二、最根本问题 • 三、宏观经济政策选项 • 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 五、面向未来的十大投资方向
主要经济指标皆大幅度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的 转折期!
中国的高储蓄率为高资本形成率提供资金保证,也推高了资本形成率。随着储蓄率的提高,
城市规划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城市规划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1. 城市规划现状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对城市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和布局,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主要应用了城市设计、规划咨询、景观设计等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城市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提高城市生态、城市视觉与文化、城市空间与节能等方面做出突破。
城市规划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规划实施效果不达预期、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思考、城市规划参与社会层次不够广泛等。
这些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城市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如城市建设、城市交通等,取得了一定成果,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美观性。
城市发展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城市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3. 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应该更多地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规划目标可以放眼未来,设立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2) 突破困境。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趋势是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走创新发展之路,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趋势,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联也应该得到关注。
3) 面向多元化。
多元化需求渐成趋势,城市规划在时代的发展中,要努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多元性。
4) 空间策略。
随着城市高度发展,城市规划必须做出运用空间策略,集约发展,实现空间的分配。
总之,城市规划与发展如今是无处不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需要将规划视为一个总体的方案制定,深入研究每个方面的问题,对城市众多的杂乱行业做深入分析,而城市发展则更应该遵循时间的规律,发展出更加合理、高品质的城市。
中国未来重点发展城市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步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总量平衡、区域分化的新发展阶段,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一城一策”推行,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巨大,城市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通常而言,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1.人口流量大,尤其是常住人口流量和回流量大,因为城市人口量大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2.交通便利,轨道交通设施完善,能够快速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
3.教育资源良好,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劳动力量保障。
4.经济增长速度快,有潜在的经济发展前景。
5.人均本外币存款相对比较高,能够有效推动消费和城市建设。
二、目前,我国最有发展前景也将重点发展的10座城市分别为:南京、重庆、成都、天津、厦门、苏州、武汉、杭州、合肥、郑州。
南京,简称“宁”,中国四大古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的中心。
在江苏省内,南京的GDP增长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时已经赶超无锡,加之周围的资源集聚(如2030年的八纵八横高铁规划),其影响力已经扩展、辐射到周围的省份和地区。
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拥有高等院校五十多所,远远高于杭州。
此外,南京的人均本外币存款相对比较高,达32万元,GDP的增速也远远超过杭州、合肥等城市。
因此,可以说南京的发展潜力相当大。
重庆是我国最大的直辖市,在直辖之前,本属四川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那时的重庆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后因为经济的发展,于1997年6月被划为直辖市,即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城市。
近几年,重庆的GDP增速迅猛,2016年,重庆的GDP增速为10.6%,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的常住人口达三千多万,拥有普遍的高等院校六十多所;重庆的金融、投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本币外存款总额高。
成都,简称“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005年-2015年,成都的常住人口在10年间增长了两百多万,这座城市拥有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近八万人次,充分突显了其坚实的科研力量。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

0 2
硝烟再起, 国家中心城 市之争为何 白热化
0 3
区域经济大 洗牌,副省 级城市为何 不再扩容
0 4
特区不特? 五大经济特 区,谁掉队 了
0 6
北方只剩一 座TOP10城 市,谁是破 局的希望
0
150 年 少 了 100多个县, 大城市集体 奔向“无县” 时代
0
避1 免 “ 一 市 独大”,副 中心城市最 后的“突围” 机会
0 2
环京、环沪、 环广深:超 级城市的 “第一圈层”
0 3
三四线城市, 凭何跻身先 进制造业 “国家队”
0 4
一个广东 “两个世 界”,粤东 西北何以崛 起
0
150 0 多 个 县 城房价破万 元,中小城 市房价天花 板有多高
0 6
人口持续流 失,收缩型 城市有没有 未来
0
“1 央 区 ” 、 雄安、通州, 京津冀城市 群的三大支 点
可以当成近十年来,城市发展的总结性书籍,适当扫盲还想去,深度不够,如果对城市发展有兴趣可以参考 一番,但理论深度,是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产业转型、人口流动、营商环境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及时转变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 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所谓计划单列,主要指的是财政单列,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极少上缴省级财政,不受省级平衡各地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且拥有相当大的省级管理权限,地位较为特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还是军工重镇。这里集聚了占1/3中国航天、1/4航空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 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由于军工产值多数不计入生产总值,这就造成西安生产总值一定程度被 低估。
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全国10个大城市

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全国10个大城市
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在科技、文化、金融等领域拥有先进的资源和优势。
2.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在国际化、创新、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3. 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中心和创新中心,深圳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
4. 广州:作为中国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广州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智能物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5. 成都:作为中国的西南门户和文化中心,成都在新兴产业、文创、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6. 杭州:作为中国的互联网中心和数字经济中心,杭州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
7. 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南京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非常有潜力。
8. 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门户和科技中心,武汉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非常具有优势。
9. 西安:作为中国的西部门户和古都文化中心,西安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0. 青岛:作为中国的海洋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青岛在海洋经济、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非常有潜力。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2024年城市发展的趋势

完善城市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城市对人口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03
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广泛 吸纳农村转移人口。
优化人口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01 制定差异化的人口迁移政策,引导人口向中小城 市和重点镇有序转移。
02 加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 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发展。
动态平衡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 规模和速度与城市的经济、社 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需
要保持动态平衡。
政策引导
政府政策在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的互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人口
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06 政策建议与未来 展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战略
0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 人口自由流动。
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推动作用
就业机会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为 迁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公共服务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吸引了更多人口迁入。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进一步推动了人 口迁移。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人口集聚
人口迁移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挑 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
04 2024年城市发展 趋势预测
城市化率及人口规模预测
城市化率持续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预计2024年 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更
多人口聚集在城市中。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规模不 断扩大,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 数量将持续增长。
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前景展望

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前景展望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未来城市发展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对于城市的规划与前景展望越来越关注,希望能够打造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等方面探讨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前景展望。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等方方面面。
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色空间的保护和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同时,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社区建设,打造具有社交功能的小区,让居民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另外,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交通的便利性。
未来城市的交通系统应该是智能化的,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交通的高效运行。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会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
城市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平衡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在经济方面,未来城市应该注重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社会方面,未来城市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城市规划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
此外,未来城市还应该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在环境方面,未来城市需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城市还需要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智能化未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的支持。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为城市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的智能调度和优化,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2009年11月22日10:12凤凰网论坛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
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
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
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
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
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
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
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其在高端技术和高端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攫取更大的垄断利润,以其优越的条件和良好待遇,吸引国内高端人才,吸引高端要素的流入,依靠他们丰富的营销经验占领国内的市场。
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低端产业和投资,向这些欠发达国家或区域转移。
这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中国城市可以更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促进自身的发展。
4、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网络化和集中化。
未来交通、通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必将对中国城市体系和城市化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延伸的里程已盖了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致使城市市区规模越来越大;城际高速铁路建设首先在经济特别发达的一些地区,促使城市群产生并逐步大型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资源和要素向大都市化集中,促进城市大型化、带状化和网络化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内陆地区城市外部联系,促进内地城市的跨越发展。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分布区域不均。
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为12.953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强,“十一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年均增长1.2%左右,后5年将以0.8%的速度递增;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不会因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种趋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化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将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此外,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平衡的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移加快。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就国内而言,中国城市也将加入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
东部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逐步发生产业升级。
首先在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做,比如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其次再向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发展。
这个升级是由制造向服务的升级,大城市将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放弃加工制造业。
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层壮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每年新增1万多亿元人民币左右,2008年底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达到21.8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一,定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二。
现在虽然降息,但是储蓄仍然增加。
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随着中产阶层逐步壮大,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贫困将不可避免。
城市低收入家庭、外来人口、以及失地、失业、无保障的新城市化居民将构成贫困大军,未来社会矛盾的重心将由三农问题转变为城市贫困问题。
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
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按照国家规划,社会保障正在积极推进,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
一旦完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将可以大力推进;与此同时,正在推进的城乡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等一体化,将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
户籍制度改革将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的体制,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与此同时,物业税改革也将影响住房的供需和价格。
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基本方向是自由流动和转让,将使城市的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下降。
未来将逐步推行省直管县的制度,不排除未来扩省可能,这将对城市体系和空间演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未来住房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二、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1、外延增长:未来城市发展继续加速。
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2009-2010年城市化增长率将为1%,2010年将达到47.5%;2010-2015年城市化增长率继续平均保持0.7,2015年城市化水平50%;2020年城市化水平54%;2015-2020年继续平均保持0.7;预计2020-2030年继续平均保持0.6,2030年,城市化率到60%以上。
预计2030-2050年继续平均保持0.5,2050年达70%。
2、内涵发展: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高级化。
中国城市化质量目前并不高,因为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居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领域的制度创新步伐的加快,这些居民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并通过教育、就业、营商等方式增强自身在城市的生产生活能力和发展素质,从而不断推动城市的高级化发展。
3、地域结构: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集约化。
中国未来不可能再进行粗放式的发展。
从1978年大2008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城区的面积增加了7倍,那么在未来的20多年里,或者说25年里,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将近翻一番,他么建城区的面积不可能再翻一番了。
同时,在其他的能源上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消耗了,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将是集约式的发展。
4、体系演化:未来城市体系将是城市大型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网络化。
从规模体系看,中国将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由多个增长极牵引,由众多城市群扛鼎,由多条城市带联动的,全球一体、一超多强、归核化、网络化的城市群体系。
5、空间演化:未来城市发展将是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
未来中国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及产业发展将更加匹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将不断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的。
首先是东部超大城市完成工业化、然后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完成工业化,发展高端服务业,然后转移到内地是大城市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实现工业化,然后在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
同时,在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战略,中国经济的区域增长点正在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变,区域经济格局正在重构。
6、功能定位:未来城市发展将呈个性化和多样化。
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外,很多的城市都将向专业化城市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
一个城市可能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大的产业就是这个城市的基本功能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有些城市的住宅和宜居比较重要,有些城市高科技可能比较重要,有些城市服务业比较重要,同时,不同城市的建筑和城市的文化、城市的景观也会有所不同,也会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7、内外关系: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加开放和全球化。
未来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融合的,从全球城市体系核心到边缘的开放的城市体系。
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带,两个国际级的城市带,6 个国家的城市带,若干区域性的中小城市带。
世界顶级城市 1 个,世界城市 3-5 个,国际化城市 15 个左右,国家级城市30—50 个,一大批区域和地区性城市。
8、发展层次:未来城市发展是多层次化和非均衡发展。
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外部两极分化将继续进行。
就是说现在发展的城市好的在未来可能会更好,无论是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产业升级都会更好,落后的一些城市可能会更落后。
城市内部人均收入水平也会出现两极分化,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期,中国有一些城市在未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像深圳、东莞,这些城市曾经出现过,将来还会有可能出现。
9、城乡关系:中国一些城市未来城乡一体发展。
未来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将进一步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变,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将逐步实现。
不过这个实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城市化加速期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