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6-10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笔记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第2节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

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5、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

③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水沸腾、晶体熔化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过程。

)。

6、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等效的)7、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8、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第3节比热容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①实验中要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所需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升温慢,吸收的热量多,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②得出的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③实验也可以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即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温度升高的度数。

温度升高的度数低的升温慢,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

单位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第1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它们的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一般来讲,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⑤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慢。

⑥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分子热运动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最终结果是使物质越来越均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最终是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清新。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亦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1.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第十三章 内能 笔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笔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由极其微小的粒子一分子、原子构成。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10⁻¹⁰m。

3、分子只能靠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1)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2)放一勺盐,整锅汤都有咸味(3)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混合在一起(4)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均匀(5)煤炭放石灰墙几年,墙面变黑3、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4、扩散现象特点:(1)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时才发生扩散;(2)扩散现象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例:(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结合起来;(2)用力向上拉与水面紧密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2、分子间存在斥力例:(1)用力挤压桌面,桌面没有明显的形变发生;(2)将注射器筒中吸入一定量的水,用手指堵紧出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注射器中的水没有明显变化。

3、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2)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3)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4)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

如“破镜难重圆”,不能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

4第二节 内能一、 内能1、分子动能: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组成的,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且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2.通过实验以及弹簧弹力的类比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认识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宏观扩散现象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气、液、固态的扩散、布朗运动)、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凉水、内聚力演示器(自制削铅器)、弹簧小球模型、弹簧测力计。

学生:红墨水、带细线的塑料平板、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从生活中熟知现象切入主题。

[故事讲述]小明刚进家门,对奶奶说:“奶奶,你炒的菜真香!”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难道我煎好的鱼就不香了吗?”小明趴在奶奶耳朵旁边说了一句话,奶奶高兴的笑了起来。

[设置疑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更好的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听老师讲述生活片段,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小明应该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茫茫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宇宙中的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又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视频自学]观看视频,了解宏观宇宙及其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

类比宇宙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猜想物质内部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精析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概览1.考点解析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物质分子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

从历年中考来看,从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等。

2.中考题型分析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进行判断等。

此部分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分值在1-3分之间,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

本节考点在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概率还会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一般考点分子之间作用力选择题和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对组成物质的分子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典例精析★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一:(2018·东营)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RJ九年级P3图13.1-3 液体扩散的实验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
第十三章 内能
演示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物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小
很大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气态 很大
很小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内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同样具有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 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_大__,它们的动能也 就越_大__。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 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_分__子__势__能_。
RJ九年级P8图13.2-3 铁水很热, 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物体内能的改变 如果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而冷水会变热,这是因为在 此过程中发生了热__传__递__。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 能增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内__能__。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_热__量__,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 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 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__大__。
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不借助仪器,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均无法分辨。

(2)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度量分子,1nm=10-9m二、分子热运动实验一:将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

现抽掉中间的玻璃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二:在量筒中盛有一半清水,用细管往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水溶液,静置几天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三:将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五年后将他们切开,看到了什么现象?1.扩散: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会发生扩散。

注:(1)扩散发生的条件:不同物质、相互接触。

同一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属于扩散,如冷水和热水的相互接触。

(2)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注:用肉眼可直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也不属于扩散现象。

如尘土飞扬、沙尘暴、雪花飞舞、树叶飘落等。

3.扩散现象实例:(1)气体:厨房炒菜的香味;毒气泄漏;花香四溢(2)液体:将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变咸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3)固体: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将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上都可以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例1、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或液体间发生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扩散需要加热、搅拌才能进行D、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例2、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 (填“>、<或=”)V1+V2,这一现象表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