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与老婆过招的三十六计

与老婆过招的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上网聊天一定要在老婆不在家的时候,用老婆猜不到的密码和昵称。
下线后马上删除一切上网记录,决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第二计围魏救赵:在朋友陷入众多情人中间无法脱身之时,一定要首当其冲大义凛然地拉出一帮兄弟站出来为朋友解围,以便在日后自己陷入困境时有盟友相助。
第三计借刀杀人:得知老婆看上奢饰品或要去高档消费旅游后,要第一时间找到老婆也认识的朋友,向他大肆贬低此产品或旅游景点的不足之处,然后特地找一天请朋友来家做客,跟老婆说让朋友分析分析她要买的东西或要去的地方要采纳别人的建议。
这样就可以借朋友口挡住老婆的计划。
第四计以逸待劳:要坚持不懈的赞扬老婆的厨艺和料理家务的本领,但决不插手,否则当老婆发现你也有能力或偶尔也有兴趣帮她做家务时,从此你将被迫加入劳动人民的行列,且永世不得翻身。
第五计趁火打劫:如果老婆不小心犯了你曾经犯过的差错,一定要借此机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得意的告诉她上回你做错时她是如何惩罚你的。
然后以大丈夫的姿态告诉她,你不会报复她。
第六计声东击西:被老婆当场抓住浏览美女图片或和美眉聊天时,要马上借口说美女的衣服漂亮,改天给老婆买回家。
或者向美眉咨询哪里的东西降价,哪里旅游好玩,找机会带老婆去。
(一定要让老婆相信出发点是为了她)第七计无中生有:在不小心忘记和老婆重要的纪念日或约会时,要马上懊悔地说你有多么多么盼望这个日子,盼了多久多久,你已经准备好了什么什么(尽管你忘得一干二净)。
然后次日马上去补买礼物哄她开心。
第八计暗渡陈仓:背着老婆和美眉网友见面时,一定要将手机呼叫转移到死党那里,并提前打好招呼,当老婆打来电话时,让死党找借口说你在洗手间,然后马上打电话慰问老婆。
第九计隔岸观火:老婆生气或激动时,千万不要马上做出反应,要冷静的看她平静以后,经过察言观色,把她想听的话说出来,让她觉得你是个沉稳冷静的男人。
第十计笑里藏刀:邀请亲朋好友来家聚会,席上不停地赞美老婆的厨艺和善解人意。
销售中的三十六计

销售中的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该计最常见的就是运用文字的游戏把产品的广告语变得非常之“巧妙”。
想瞒天过海,想办法把缺点说成优点,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没有太多竞争的状态下或客户对互联网还不是太了解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比较行得通,但如果遇到对互联网有着丰富经验的就得悠着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业对互联网的意识已没有那么淡薄。
第二计:围魏救赵此招通常做法是通过软文、广告、炒概念、炒规划等方法,把个案所在区域的整体档次先拉高,最终目的是减少个案的市场风险同时也增加个案的利润空间。
例如,操作步行街中一个购物城的项目,通常先会通过媒体或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炒热步行街以此来聚集人气,然后用列表计算比较方式,列出投资步行街远远高于银行利息等。
为了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又通常会采用“投资回报率”的零风险保障方案。
这一系列策划,坚定了消费者购买信心,加快了其购买行动。
通过各种促销方案来“围步行街这个魏”,从而达到“救购物城这个赵”的目的。
而现今的消费者是理性的,所谓的“围魏救赵”针对的客户群必定是少数的。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该计旨在借助外在的力量,克服目前的障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在楼盘预售期间,为了尽量消除消费者对期房的抗性,就采用借用外部条件之“刀”,来达成客户成交的目的。
“借”的范围在目前楼盘策划中应用很广泛:园林、产品规划“借”贝尔高林、美国WY设计公司的,物业管理“借”戴德梁行、中海物业的,连楼盘广告也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借”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
第四计:以逸代劳房地产行业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资金需求量大,经营周期长,与多行业、多部门、多学科交*相关。
这一特性决定了房地产行业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业内的“领袖”们必须有超常的勇气、过人的毅力、冷静的头脑,当然还需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例:处于政府近期规划之内,据有发展潜力,但由于目前周边环境不佳、基础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不宜推出市场,在这个时候,与其绞尽脑汁跟其他个案直接竞争还不如采用以逸代劳的方法,等政府把周边道路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到位实施了,消费者对该区域接受度经过其他楼盘的引导逐渐提高了,再把个案逐步推出市场,用“以静制动”而“后发制人”。
“三十六计”释义

“三十六计”释义第一计,瞒天过海:这一计实际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伪装自身的兵力集结,隐蔽攻击的时间,地点,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地。
第二计,围魏救赵:意思是指对于凶猛的敌人不能去硬拼,必须要避其的锋芒,必须要想方设法分散敌人,疲惫敌人,等敌人的气势削弱后再全力出击,一举取胜。
第三计,借刀杀人:就是讲如何运用第三方力量,从而达到打击敌人,保全好自己。
这是一种阴险的间接杀人法。
第四计,以逸待劳:此计的核心是要掌握主动权。
本意讲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位臵,养精蓄锐以待时机,等敌人疲惫后再发动攻击。
当然,敌人不会那么傻,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等你去打。
所以,作为另一方,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做到让敌人劳心又劳神,进而促使敌人疲惫不堪再一举攻之,打他个措手不及。
第五计,趁火打劫:指当敌人遇到危难困境时,就要趁机出击,并获取胜利。
我个人认为趁火打劫是很不道德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但是,在战争中是没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所以在战争中,双方往往都会追求最大限度的胜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从此计的字意上不难理解“声言其东,其实击西”,促使敌人出现“乱萃”的结果。
因此,此计依然是造假伪装的计谋。
不过,现在的人都猴精,你要使其顺着你的步骤,进入你设计好的圈套,并不容易。
这当然就要看你引诱时的高明之举了。
第七计,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中伤他人,捏造事实的贬义词。
当然,这个词对于那些头脑简单,容易轻信他人的人,可以说是可以能给他以致命的打击。
不是吗?那些被嫁祸的人,被陷害的人,现实生活中在你的,我的周围,无奈之下跳江的,跳楼的,可是大有人在,不乏其人哦。
真是人在世上走,不得不提防啊。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之处。
只是在使用此计之前,一定要先用“明修栈道”作为铺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和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做到真正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后,再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获胜。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兵法书籍,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十六个典故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阐述了兵法的智慧和战略策略。
这些故事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下面,我们将通过经典故事的讲解,来深入理解三十六计的精髓。
第一计,瞒天过海。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将军孙膑和庞涓一起策划了一场出奇制胜的战术。
他们在海滨修筑了一座假山,然后将大量战船藏在山后。
当敌军来袭时,他们假装投降,引诱敌军登上山巅,然后一举歼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可以采取隐蔽的策略,以假乱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大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撤军救援,从而解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可以借助外力,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喘息之机。
第三计,借尸还魂。
春秋时期,晋国攻打齐国,齐国大将管仲假装死去,被晋国俘虏。
在晋国举行的宴会上,管仲趁机挑拨晋国内部矛盾,最终成功逃脱,并回到齐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敌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四计,调虎离山。
战国时期,楚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陈,宋国君主派遣使者前往楚国都城郢,向楚国国君献上宝物,诱使楚国将领白起率军远离郢城,从而成功解救了陈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贪婪和愚蠢,来瓦解敌人的力量。
第五计,欲擒故纵。
战国时期,韩国军队袭击赵国军队,赵国大将王翦故意败退,诱使韩国军队深入赵国境内,然后突然反击,歼灭了韩国军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骄傲和轻敌心理,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以上就是对三十六计经典故事的讲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十六计的精髓,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启示和借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考点汇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考点汇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被誉为兵家必读的典籍。
其中的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
下面将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考点进行汇总和解析。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通过虚张声势、假装退却等手段,来迷惑敌人并取得胜利。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出其不意、以虚制实的效果。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通过对敌人的包围,使其陷入被动局面,从而解救自己的同盟国。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运用主动权和战略转移,以达到迫使敌人分兵、分心的效果。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别人的力量来消灭敌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外部势力和敌人内部矛盾,以达到牵制敌人、分化敌人的效果。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通过休整和调整,等待时机,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时机和战略调整,以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敌人处于困境时,趁机取得胜利。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和战机,以达到迅速攻击、迅速胜利的效果。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通过制造假象和误导敌人,使其分散注意力和力量。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敌人的心理和欺骗手段,以达到迷惑敌人、制造战机的效果。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通过制造假象和虚张声势,使敌人产生错觉和恐惧。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谎言和幻觉,以达到扰乱敌人、降低敌人士气的效果。
第八计: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通过隐蔽行动和计划,突然出击敌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隐蔽和出其不意,以达到迅速攻击、迅速胜利的效果。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是指在敌人内部发生纷争和冲突时,观察和等待时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敌人内部矛盾和削弱,以达到消耗敌人、等待时机的效果。
第十计:笑里藏刀笑里藏刀是指通过伪装和虚假的友善,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伪装和欺骗手段,以达到出其不意、以虚制实的效果。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时看惯了,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隐藏在外露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外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机密的经常蕴藏在非常公开的事物里。
智慧解析:“瞒天过海”原意是说瞒着皇帝,让他平稳过海,后来指把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之中,巧妙利用人们的司空见惯的错觉,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此计中,“瞒”是手段,“过海”是目的,而“天”则可指对自己构成威胁之对象,只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解除“天”的威胁,“过海”便不成其为难事了。
1. 孙膑遇难巧自救孙膑与庞涓,同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庞涓先下山,并做了魏国的军师。
孙膑是鬼谷子最好的学生,但热衷功名。
学到了满腹经纶,总想施展一番。
庞涓自知才学不如孙膑,又怕孙膑一旦施展才能,会超过自己对于自己的前程极为不利。
于是便写信利用孙膑欲施展才能、成就功名的心理,把他骗下山来,为的是使之落入自己的魔掌,永无出头之日。
孙膑下山来到魏国。
魏惠王本想拜孙膑为副军师,同庞涓一起共同辅佐于他,可是却被庞涓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挠,使魏惠王只给孙膑拜了个客卿,暂寓于军师府。
在此之后,庞涓不断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使魏惠王半信半疑。
有一次齐国使者慕名而来,欲聘请孙膑去齐国施展才能,被忠心耿耿于魏国的孙膑所拒绝。
可是这一点却被庞涓利用,他再一次向魏王进谗言说:“孙膑虽然外表上人是来到了魏国,但是心中却仍然系念他的齐国。
比如这次来的齐国使者,就是来同他私通的。
”魏王一听,不分青红皂白地大怒:“把孙膑给我抓起来!重重治罪!”孙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处以去掉膝盖骨的重刑。
这时的庞涓仍然假惺惺地对孙膑表示关怀,并让他在狱中撰写兵书。
直到兵书完成,庞涓才暴露出狰狞面目。
孙膑此刻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一切遭遇,原来都是庞涓所为。
面对这种几乎处于绝望的逆境,怎么办呢?是这样忍辱偷生、默默地死去?还是不甘逆境、不达施展平生抱负、树立功名的目的就绝不罢休呢?在这种险恶的处境下要完成自己的宿愿,是绝对办不到的,看来惟有逃出魔掌一条路可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战场上的伪装之术,自古有之。
中国春秋末期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中就谈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在三十六计中也就是瞒天过海这一条,成语典故源于《薛仁贵哄帝渡海》。
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被广泛用于古今中外战略战术中。
在战争中,战略就如同一支大笔为巨大的画布勾勒出轮廓。
而战术更像是细节勾描和明暗着色,它会填满这幅画的所有空间。
瞒天过海用于战术中,以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重在细节的特性,更具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战国时期的齐魏马陵之战中,齐国的军事家孙膑以“减灶法”制造假象,让敌方认为齐国得军队数量在不断减少,以此方法诱敌深入“马陵道”进行伏击,为一举歼灭魏将庞涓的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瞒天过海范例——草船借箭。
当时的诸葛亮主要以气象条件为依托,并借助稻草人和众将士的摇旗呐喊声,使得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轻易出战,只用乱箭迎敌,让诸葛亮白白得到了10万利箭。
瞒天过海这种谋略不同于其他计谋,它依靠指挥官对外界事物的掌握,因地制宜,利用手边的原有物资和天然屏障并放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从而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为经典的瞒天过海案例,要数苏联用伪
装技术让克里姆林宫神秘失踪了,这简直就是个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当时的苏德战场上,前期由于德军牢牢地掌握着制空权,所以德军飞机几乎每天都要轰炸苏联,在苏联众多的被轰炸目标中,德军最想轰炸的就是克里姆林宫。
因为克里姆林宫是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司令部,也是苏联中央党政机关的所在地。
一次,德军派出127架挂满炸弹的德军飞机空袭莫斯科。
而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克里姆林宫建筑群。
可结果德军的轰炸机在胡乱扔下了一些炸弹后,便草草收兵,无功而返。
而克里姆林宫却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原来,在德军飞机到来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对克里姆林宫做了非常成功的伪装。
他们先是把克里姆林宫漆成了与莫斯科市整体风格一致的红色调,把围墙上的塔楼和教堂圆顶都被漆成黑色。
同时,还用颜料和粉末遮盖了教堂金顶上的闪光。
为了掩饰克里姆林宫独特的建筑风格,他们把大部分建筑伪装成各式各样的剧院,并用布蒙住了巨大的塔伊尼茨花园的部分建筑,把克里姆林宫宫殿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等明显的标志物上也都套上了掩护罩。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另一个地方,聪明的苏联人建造了一个假的克里姆林宫,假克里姆林宫的周围还仿制了红场等标志性建筑以混淆敌人视听。
从此,克里姆林宫从德国人的视线中神奇的“消失”了。
克里姆林宫在德军的数次轰炸中,都躲过了劫难,这成功地说明了瞒天过海在战术中的可取性和重要性,孙子在千年前总结出的兵不厌诈的理论对后世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