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及通俗讲解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第一计:瞒天过海【解释】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高丽。
一天,大军到海边见白浪滔天,芒芒无际,太宗不免泛起愁来,心生退兵之意。
前部总管张士贵的下属薛仁贵胸有成竹的说“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位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
”后来张士贵按照薛仁贵的计谋,将太宗引到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殿堂内,大臣们已经在里面等候着,太宗十分高兴的召见了这位仙人,赐宴群臣,并与仙人共饮。
一段时间后,突然狂风四起,殿堂也摇摇晃晃的,大宗一脸茫然,这个时候张士贵如实向太宗说了薛仁贵的计谋,用帷幔遮住了船,现在他们已经航行到大海上了,并将要安全靠岸。
第二计:围魏救赵【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领庞涓奉魏惠王的命令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急忙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兵救赵国。
孙膑给田忌献策说,如今魏国精兵包围邯郸,自己国内肯定只剩老弱残兵,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收到消息必定会急急忙忙回救大梁,我们可以在半路伏击,这样既解了邯郸之围,又能乘魏军疲惫的时候将他们打败。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谋,庞涓果然中计,在桂陵(今河南长坦西北)遭到齐军伏击,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第三计:借刀杀人【解释】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春秋末期,齐国的田常准备作乱,为了让群臣信服,准备去讨伐鲁国,来获取名声,得到支持。
子贡为了救鲁国,奔走齐、吴、越、晋齐国:子贡来到齐国,用“忧患在内部应该进攻强国,忧患在外部则应该进攻弱国”的格言,说服田常转攻吴国,田常认为他已对外说攻打鲁国了,转攻吴国不合适,子贡说他会去说服吴国出兵帮助鲁国攻打齐国。
吴国:子贡来到吴国,跟吴王说齐国攻打鲁国是公然与吴国争强,吴国出兵救鲁,可以名显诸侯,讨伐齐国又可获得大利。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NO.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每条计谋都负有精简解释(经典收藏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每条计谋都负有精简解释(经典收藏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内容和注解

子兵法三十六计: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救、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救战国时期,国围攻国。
齐国为救国,出兵直攻国京都,国被迫撤军回救,使国解围。
后用“围救”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仓”。
这是楚汉相争时,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仓。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三十六计是古代中国的兵法著作,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
它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商业、个人发展等领域,并被誉为智慧的源泉。
下面将逐一介绍三十六计的全文及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智慧之道。
一、胜战计:深入了解敌情,制定恰当的战略,打破敌人的防线。
解释:在任何战争或竞争中,深入了解对手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敌人,制定出对策,才能在战斗中取胜。
二、敌战计:观察敌人的弱点,斩获战机,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观察敌人的弱点,可以找到作战的最佳时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取得胜利。
三、攻战计:通过快速行动,攻击敌人的后方,使其无法支撑战线。
解释:这个计策告诉我们,攻击敌人的后方是一种有效的战术。
通过快速移动和迅速行动,可以打击敌人的战线,使其无法维持正常的作战状态。
四、混战计:利用敌人战线的混乱,找到突破口,取得胜利。
解释:战争中,战场常常充满混乱。
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种混乱,找到敌人的弱点,就能够迅速攻破他们的防线,取得胜利。
五、节制计:避免陷入危险的战斗之中,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
解释:在战争中,不是每一次都需要争斗。
节制计告诉我们要避免陷入无法获胜的战斗,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以备战胜之用。
六、乘势计:利用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调整自身的战略策略,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形势常常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且在变化中取得胜利。
七、诱敌计: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制定合适的计划,将其击败。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
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迅速将其击败。
八、以逸待劳计:保持自身的优势,等待敌人疲惫不堪,再发起进攻,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常常要学会以逸待劳。
当敌人疲惫不堪时,我们再发起进攻,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
九、迂回计:通过迂回和绕过敌人的防线,攻击其后方,将其击败。
36计及解释

三十六计01 瞒天过海02 围魏救赵03借刀杀人04 以逸待劳05 趁火打劫06 声东击西07 无中生有08 暗渡陈仓09 隔岸观火10 笑里藏刀11 李代桃僵12 顺手牵羊13 打草惊蛇14 借尸还魂15 调虎离山16 欲擒姑纵17 抛砖引玉18 擒贼擒王19 釜底抽薪20 混水摸鱼21 金蝉脱壳22 关门捉贼23 远交近攻24 假道伐虢25 偷梁换柱26 指桑骂槐27 假痴不癫28 上屋抽梯29 树上开花30 反客为主31 美人计32 空城计33 反间计34 苦肉计35 连环计36 走为上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译文及注释

三十六计译文及注释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及注释译文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
秘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
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计谋。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极,极大。
此句意思是说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胜战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及注释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注释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势低盛的敌人。
胜战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及注释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通俗详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
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近义词]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近义词]: 养精蓄锐。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
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第九计、隔岸观火
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而是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
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此计提酲我们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
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当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
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
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近义词]: 死灰复燃。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逼则反兵,走则诚势:走,跑。
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环节,作战先降住将领。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和“趁火打劫”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一中一外,趁火打劫有欺骗的倾向,浑水摸鱼比较直接。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层壳。
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关门捉贼,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 -种手段,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
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
伐,是攻占的意思。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
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此计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痴:傻,呆,癲:疯癫,癫狂。
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
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
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就是用利去引诱敌人。
如果敌人不肯轻易上钩,怎么办呢?本来,你不给敌人先开个方便之门,它怎么会进你预先设下的口袋呢?开方便之门,就是事先给敌人安放一一个梯子。
既不能使它猜疑,也要能让敌人清楚的看到梯子。
只要敌人爬上了梯子,就不怕它不进己方事先设置的圈套。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树上开花”之计,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
当己方处於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人的机要之处的话,就已经反客为主了。
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
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
掌握到自己手中来。
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
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不设兵备,掩饰空虚,造成敌方错觉,骗过对方的策略,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一、使用“反间”,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反间”来达到获取情报,扰乱敌人的目的。
敌人的间谍之所以有被我利用的可能,就是因为很多间谍都是为敌人所给的钱财所驱使,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卖命。
如果间谍觉得我们给他的钱比敌人给的优厚,那么他就会转而为我们服务。
所以收买敌人间谍的主要手段,就是“厚赂诱之”。
二、分化离间。
就是在敌人之间或内部挑拨是非,引起纠纷,制造隔阂,破坏团结,使之反目为仇。
敌人内部如果团结一致,就会形成强大力量,难以战胜。
分化离间要从心理上,即从根本上把敌人分散开来,这时无论是哪部分遇到危难,其他部分都只能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
所以分化离间是一种彻底的分敌之法。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从而达到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这种做法,称为苦肉计。
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经营者利用苦肉计”,对自己不合格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是非常可取之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
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
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走为上,指敌我力量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与“临阵脱逃”是有一定的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