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02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复习资料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
(大型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巫史接着酒劲,才敢跟神交通,也只有在酒醉迷狂之中才会发生与神交通的幻觉。
)(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3.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答题要点:(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5.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答题要点:(1)“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正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文化,使之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时的“和”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2)从全球一体化格局来看,“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汇融通的大潮,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想孤立于这大潮之外,已不可能,只有适应这一潮流,不断更新和改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不是如何排外或媚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文化中“和”的传统。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答题要点:(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答题要点:(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
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
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计分规则】:答出任何关于文化的定义即给10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答出主要为中国人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方式,体现变化的特点。
分值10分中国文化特点为:包容性、集体性、专制性、原始思维等。
分值10分。
--------------------------------2、秦晖先生在《传统十论》提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制度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自秦王朝统一起,就进入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专制社会,历代实行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因而中国古代就是一个专制王权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来有“国权不下县”的现象,王朝设置的官府只到县一级,再往下一般都是乡绅自治,因此不能算是专制王权社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4、什么是五谷?答案:麻、黍、稷、麦、豆。
--------------------------------5、肉食和蔬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计分规则】:普通民众一般很少吃到肉,以蔬菜为主要菜肴,故称蔬食。
上层统治或者说贵族才能经常吃到肉,故称肉食。
如《孟子》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要七十以上古来稀的老人才有肉吃。
《曹刿论战》则称:“肉食者鄙。
”此处的“肉食者”即指贵族或统治阶层。
--------------------------------6、“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7、请谈谈在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中,士人阶层为什么会居于相对特殊的地位,士人阶层的这种相对特殊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什么影响?答案:--------------------------------8、你了解孔子吗?请说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答案:【计分规则】: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这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 D )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C )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 QQ 2414817003————————————————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作业

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管理文化资源极为丰寈的宝藏,它主要是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部分所构成。
在理论层面上,主要有四点:(一)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
(事)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三)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
(四)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在实践层面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事)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乊道。
(三)1949 年以来,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由此可见,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中国管理思想是极为丰寈的。
对于这些管理文化资源,必须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对其迚行现代转换,注入时代精神,迚行新的诠释。
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提供有用的资源。
2、管理哲学的概念(什么是管理哲学)?答: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事者的特性。
“管理哲学”一般是指科学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则和哲学观。
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亊的信仰和价值观等。
从广义抽象层方面说:管理哲学是激发企业家信仰、观念、原则、价值的动力。
就狭义实务层面言:管理哲学是企业家选择行为典型的成本,促迚敁益评估的决策体系。
3、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答: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
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
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4、如何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
答:西方传统文化长于逻辑思辨,崇尚科学,热衷于知识、权力、法治。
从本质来讲,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德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如何看待“全球化”这一问题?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
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的共同性:是指群体与社会在共同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的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
各个民族、种族,不论其生活在哪一个地理空间中,他们之间都有某些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基线和色调。
我们可从中,概括出人类某些共同的文化现象。
全球化:当代,没有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可游离于全球化之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呈现着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共同性更加广泛,更加可靠。
然而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保持世界语言、风俗的多样性面临了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既要积极的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同时也要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保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正确态度。
二、文化传统的特点是什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
(1)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人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试题(最终版4.7更新)

西安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考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填空题(请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处,每题2分,共20分)
1.“为政以德”之说的人性论根据是。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无善无恶论 d有善有恶论
2.《中庸》所倡“三达德”,是指。
a智仁勇 b孝忠信 c忠恕信 d仁义礼
3.子曰: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a 刑 b礼 c德 d政
4.不属于“三从四德”的“四德”范畴。
a仁 b容 c德 d言
5.“天下为公”一语出自。
a 《周易》 b《论语》 c《老子》 d《礼记》
6.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其中“伪”的基本含义是。
a虚伪 b表象 c后天人为 d 本然
7.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
a法治型 b伦理型 c神性主义 d知性主义
8.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是。
a宗法制度 b科举制度 c君主制度 d民主制度
9.“自强不息”一语出自一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阳刚之美的文化性格。
a《道德经》 b《金刚经》 c《周易》 d《孙子兵法》
10.“反者道之动”,是辩证法思想的精髓。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二、问答题(简明扼要,字迹清晰,每题20分,共80分)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简答“中和”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3. 简答中国古代“义利之辨”的理论内涵,并评析之。
4. 简答儒家的诚信之道对现代信用管理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剖析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课程课程作业(回答问题)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作业(从以下题目挑选12个以上做)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答: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同时也指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管理哲学的概念(什么事管理哲学)?答: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作为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
3、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答:在理论层面上批判的学,学有价值的哲学观念,主要有六点:1)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
如《七略·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说。
“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九流”再加上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合称为“十家”。
2)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代文人学者的作品中,有不少说理深邃的政论、奏议、书信、杂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某些启示意义。
如韩愈在《杂说》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全集·文集》卷一)这里说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具备“识贤”的慧眼,方可发现“千里马”。
等3)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之道。
中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历代兵书极为丰富。
以先秦为例,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载兵书就有53家,790篇,图43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六韬》和《司马法》等。
兵战与商战虽有相异之处,但也有之处,因为二者都是人类的不同竞争活动。
所以,可以把兵书中的竞争智慧移植到商战中。
中国最早将兵家智慧应用于商贾经营的是战国“善为商贾”的洛阳人白圭。
他乐观时变,善于掌握气象规律,把握经营时机,在丰年时大量收贮粮食而在歉年出售,从中获取成倍利润在经营策略上,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
4)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
现代管理者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管理艺术和用人智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孙权和曹操在争斗中使用的多姿多彩的战略战术和管理艺术往往为现代企业家们所津津乐道。
《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描写的是贾探春如何改革与管理大观园的故事。
贾探春按照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原则,以“兴利节用为纲”,“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实行自负盈亏的承包责任制。
5)从中国传统文化《成语》中学管理哲学,从《诗歌》中学管理哲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半功倍”等等。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沁园春、雪》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写景,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包含以英雄人物的超越观。
发展到新中国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毛泽东战略思想》、《论持久战》的相关战术、《毛泽东选集》 5卷—如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诗词》、《工业企业60条》、《论十大关系》、《第三世界论断》、《毛泽东教育思想》、《毛泽东建国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管理思想。
在实践层面上学,学民族精神,主要有四点:• 1)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自明中叶以降,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不少士人的价值观念有所转变,或由儒而商,或由商而儒,他们把“儒,,与“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儒商及其帮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位杰出代表。
2)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之道。
这些企业家在自己的工商业活动中,总是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出各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也是一份重要的文化管理资源。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源,一品三代封典巨贾王炽,近代工商业先驱郑观应,民族工商业巨子刘鸿生。
现代在香港,有董建华、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汤恩佳、梁凤仪、邵逸夫、荣智健、杨钊、蒋震等人3)1949年以来的管理思想:——新中国以毛泽东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指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管理目标确定下来,对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有重大意义,同时进行管理实践和实行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践,从此这个阶段奇迹性成果多。
中国人不再受人欺负,改变了长期的封建、殖民状态。
4)——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和历史借鉴。
在这方面,山东“海尔”、内蒙“蒙牛”、北京“联想”、大连“万达”、成都“恩威”、海南航空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4、如何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答:1)现代流行的西方管理文化产生于资本主义!我们不迷信于西方(欧美代表)现代企业管理,并不是不去借鉴他们的取得成功对我们民族其良好作用的思想方法与策略;2)我们不去复制他们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并不是不去研究欧美的管理学。
3)对待西方管理文化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文化习惯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欧美的东西中国化,使其具有中国特点而后再实行,让其“为我所用”。
4)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财富、非物质)。
传家宝。
与西方社会有区别。
5)中西方文化都是产生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阶级社会、一定阶级立场产生的,具有二重性。
有统治阶级立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属性。
要甄别学习。
6)以儒家(诸子百家之儒墨道法兵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西方文明是可以共生的,可以融合。
7)我们不能停留或复古传统文化的阶段(现代存在又复古风气),而要批判性继承、发展优秀的文化,摒弃腐朽的文化,实践创新,丰富我国优秀的文化。
8)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学特征?6、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作用答:重政治而轻效益;重专制而轻民主;重人情而轻法制;重情意而轻利益;重均同而轻个性;重生产而轻流通;重伦理而轻科学。
7、谈谈对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看法答:管理模式,在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家,即:道家(包括黄老学派“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聃;尊黄帝、老聃dan )、儒家、兵家和法家。
中国管理哲学虽然强调“正己”(或“修己”)的“自我管理”,但是从来也不忽视对“正”(或“治人”)管理手段的探讨。
在管理手段上,尽管东西方管理都承认“以法治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全部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由于西方是具有法治传统的国家,西方人偏重于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刚性管理,而中国人则除了法家的“法、术、势”三结合的刚性管理外,还有比西方更加丰富多彩的管理内涵。
管理是一种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行为。
中国管理哲学有两种基本模式和多种管理手段。
一是“有为而治”的模式,二是“无为而治”的模式。
在“有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有为”内涵的不同解读,又可分为三种主要管理手段:一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二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法而治”的刚性管理;三是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学派,主张“以智治军”的智慧性管理。
在“无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无为”的不同诠释,又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一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式的“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二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式的“尚贤推德”的无为而治;三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式的“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而治;四是以《淮南子》作者为代表的黄老式的“因循为用”的无为而治。
8、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3000字可加小标题??应用方面)——大作业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从哪里开始学?在实践层面上学,学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自明中叶以降,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不少士人的价值观念有所转变,或由儒而商,或由商而儒,他们把“儒,,与“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儒商及其帮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位杰出代表。
2)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之道。
这些企业家在自己的工商业活动中,总是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出各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也是一份重要的文化管理资源。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源,一品三代封典巨贾王炽,近代工商业先驱郑观应,民族工商业巨子刘鸿生。
现代在香港,有董建华、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汤恩佳、梁凤仪、邵逸夫、荣智健、杨钊、蒋震等人。
3)1949年以来的管理思想:——新中国以毛泽东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指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管理目标确定下来,对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有重大意义,同时进行管理实践和实行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践,从此,这个阶段奇迹性成果多。
中国人不再受人欺负,改变了长期的封建、殖民状态。
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和历史借鉴。
在这方面,山东“海尔”、内蒙“蒙牛”、北京“联想”、大连“万达”、成都“恩威”、海南航空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
如《七略·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说。
“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九流”再加上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合称为“十家”。
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代文人学者的作品中,有不少说理深邃的政论、奏议、书信、杂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某些启示意义。
如韩愈在《杂说》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全集·文集》卷一)这里说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具备“识贤”的慧眼,方可发现“千里马”。
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之道。
中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历代兵书极为丰富。
以先秦为例,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载兵书就有53家,790篇,图43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六韬》和《司马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