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复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1、广播和电视诞生的国家和时间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2、什么是公共广播电视?什么是商业广播电视?(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3、美国NBC\ABC\CBS\FOX\CNN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4、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者是谁?(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发现电磁波理论;意大利人古格列尔莫.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5、AM ,FM分别指什么?(AM:调幅频段;FM:调频频率)6、电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什么的发现?(是对视觉原理的发现)7、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当物体在人们的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图像做快速运动,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8、电视之父是?(英国的贝尔德)9、电报指什么?(以文字传递消息的传媒)10、谁发明了实用型电报?(美国肖像画家莫尔斯)11、电报的缺陷有哪些?(早期的电报速度很慢,线路常出故障;电报必须由经过训练的报务员来操作,对个人而言并不方便;此外,电报是通过抽象的简练文字来传送的,很难表达感情和语气;而且,电报还是单向的,缺乏及时的反馈与交流)12、世界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电台是?(西屋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13、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试播电视的时间?(1929年开始试播)14、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是?(1936年11月2日)15、ENG和SNG分别指什么?(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和卫星新闻采集设备)16、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正交平衡调幅制,后来也称NTSC制)17、法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也称SECAM制)18、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是?(美国“同步2号”卫星)19、第一个发射国内通讯卫星的国家是?(苏联)20、广播电视体制指什么?包括什么?取决于什么?(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外国新闻史 考试题目及答案

外国新闻史 考试题目及答案

单选题:1.《每日纪闻》的传播方式用尖笔书写在石膏木板2.英国1621年出版的报刊《每周新闻》,是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3.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日报《新到新闻》4.人类传播依次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国际互联网5.1450年前后,谁发明印刷术?古登堡6.美国第一份廉价报《太阳报》创办于1833年9月3日7.法国大革命期间,马拉创办了什么报?1789年8月事《爱国者指南》9月12日《巴黎记者报》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

8.黄色新闻的开路先锋是普利策,那么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就是黄色新闻的集大成者,或者黄色新闻大王。

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什么报团拥有的报团是新闻国际公司(NewsInternational Ltd),公司老板是默多克。

10.世界上最早的播出彩色电视机构。

1954年彩色电视正式在美国开播,播出公司是全国广播公司(NBC)。

1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佩恩写的一本被誉为“独立战争号角”的书《常识》。

12.19世纪,美国三大便士报《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13.前苏联第一部新闻法正是通过的时间是?1990年14.标志电视事业正式产生的第一家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1936年11月)15.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安莎社(ANSA)简答题:1.普利策的办报特点(不清楚)普利策在《世界报》的发刊词中申明了自己思想:不仅报纸低廉、内容丰富、篇幅巨大,而且是真正民主的。

它将站在人民一边,揭露一切欺骗与无耻行为,反对一切公共弊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清楚地认识到潜在读者的特点,抱以娱乐和进步的态度;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耸人听闻的内容和版面去满足另一种要求;提倡改革;玩弄新花样和推销噱头。

2.马克思的报刊活动1842年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成为该报政治版编辑。

3.列宁的报刊思想(不排除只答前面几个字的可能性。

最新资料(考试复习重点)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最新资料(考试复习重点)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议事纪录,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采用的传播形式是( C )A.口头传播B.新闻信C.公告牌D.印刷新闻 2.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1621年出版的( B ) A.《各地见闻》 B.《每周新闻》 C.《报纸》 D.《新闻报道》3.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日报是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 A ) A.《新到新闻》 B.《每日新闻》 C.《法兰克福邮报》 D.《莱比锡新闻》4. 依据形式上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 ) A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 B .手写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C.印刷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D.口头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5.1450年前后,进行印刷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德国人是( B )A.富格尔B.谷登堡C.里兹赫D.福斯6.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创办于( A )A.1833年B.1834年C.1835年D.1836年7.法国大革命中,马拉创办的报纸是(B )A.《杜歇老爹报》B.《人民之友报》C.《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D.《箴言报》8.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A)A.普利策B.默多克C.北岩D.赫斯特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D)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C.汤姆森集团公司D.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10.1954年,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的机构是(A)A.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英国广播公司C.德国公共广播联盟D.苏联中央电视台二、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谷登堡德国发明家,他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制造了机械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2、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报刊征收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中外新闻史1-6章练习题

中外新闻史1-6章练习题

9、《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一生影响最为深远、办得最成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一生影响最为深远、 功的报纸。 功的报纸。 10、1901年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 10、1901年在 年在《 之经历》 梁启超提出了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 之经历》中,梁启超提出了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 宗旨定而高” 思想新而正” 材料富而当” “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 报事确而速” “报事确而速”。 11、“横三民”指 1912年上海出版的戴季陶《民权报》、 11、 横三民” 1912年上海出版的戴季陶 民权报》 年上海出版的戴季陶《 邓家彦《中华民报》和吕志伊《民国新闻》 邓家彦《中华民报》和吕志伊《民国新闻》。由于持论 激烈,反袁态度坚决,又都用“民”字开头,被人称为 激烈,反袁态度坚决,又都用“ 字开头, 横三民” “横三民”。 12、“癸丑报灾”发生在1913年。 12、 癸丑报灾”发生在1913年 13、梁启超被称为“舆论界之骄子”。 13、梁启超被称为“舆论界之骄子” 14、于右任被称为“元老记者”。 14、于右任被称为“元老记者” 15、时人有诗云:“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 15、时人有诗云: 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 这指的是黄远生新闻通讯为人称颂的情形。 这指的是黄远生新闻通讯为人称颂的情形。 16、黄远生被称为报界“奇才”。 16、黄远生被称为报界“奇才”
第1-6章练习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单项选择题( 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 ( )。 A、 汉 B、 唐 C、 宋 D、 明 2、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 A、《上海新报》 B、《字林西报》 上海新报》 字林西报》 C、《申报》 申报》 D、《新闻报》 新闻报》 3、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时务报》的主编是 时务报》 ( )。 A、黄遵宪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唐才常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中外新闻史第1阶段练习题

中外新闻史第1阶段练习题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中外新闻史》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 )A.初唐B.晚唐C.秦朝D.宋朝2.我国最早发布综合性朝庭简讯的封建官报是( )A.朝报B.唐进奏院状C.露布D.宋邸报3.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 )A.香港创刊B.马六甲创刊C.澳门创刊D.广州创刊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是( )A.《蜜蜂华报》B.《中国之友》C.《中国丛报》D.《广州纪录报》5.上海第一家由外人创办而由中国人主笔的报纸是( )A.《申报》B.《上海新报》C.《字林西报》D.《字林沪报》6.能反映洪仁玕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的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盛世危言》D.《日报》7.《昭文新报》由( )A.郑观应创办B.王韬创办C.艾小梅创办D.邝其照创办8.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是( )A.《汇报》B.《述报》C.《昭文新报》D.《循环日报》9.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A.《国民报》B.《循环日报》C.《神州日报》D.《中国日报》10.早期留日学生革命报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刊物是( )A.《国民报》B.《湖北学生界》C.《浙江潮》D.《江苏》11.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 )A.《中国白话报》B.《杭州白话报》C.《安徽俗话报》D.《苏报》12.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是( )A.孙樵B.尉迟枢C.孙处玄D.李咸用13.没有封建官报的朝代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4.1815年出版于马六甲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天下新闻》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5.19世纪90年代全国报业的中心在( )A.广州B.香港C.澳门D.上海16.1897年11月24日出版的《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 )A.文艺副刊B.副刊C.白话报刊D.画报17.我国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施的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洪仁玕D.王韬18.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在(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C.1896年至维新变法失败D.20世纪初年19.《国闻报》的宗旨是( )A.“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B.以通外情为要务C.盈利D.“开风气、拓见闻”20.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B.《新民丛报》C.《民报》D.《大同日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4)臣僚的章奏(2)皇帝的起居(5)军事情报(3)官吏的任免(6)刑罚6、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2)定本: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外国新闻史课后习题答案

外国新闻史课后习题答案

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简答题)【答案】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既有促进又有阻碍。

(1)从总体上来看,西欧封建王权的兴起对当时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赖于强大的王权,英、法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一段较为长期的稳定局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积蓄了较为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经验。

这一切,为后来以资产阶级市民阶层为主的新型传播事业不断突破日益阻碍其发展势头的封建集权主义传播政策,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充当舆论先锋的历史角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专制王权对其王国内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也具有阻碍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王权对社会传播事业的专制掌控上,更表现在对后来已不甘心只蛰伏在经济领域里赚钱,也想在政治生活中有所表现的市民阶层新闻传媒的残酷打击、百般迫害上。

随着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蜜月”关系的终结,日益腐朽的王权与以往时有冲突的封建贵族们联手,开始了对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压制。

但是,在王权庇护下业已强大起来了的资产阶级早已不复谨小慎微、低三下四的旧态,而是以激扬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拿起了武器一一笔和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2.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3.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论述题)4.试评价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答案】(1)北美十二州殖民地受英国当局的控制。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北美出版报刊印刷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远隔天涯海角,而且在法律卜殖民地的民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是英国殖民当局却对印刷出版物感到十分恐惧。

(2)当波十顿的哈佛学院印刷所开始刊印出版一些书籍和“教会问答”之类的单张印刷品时,英国马萨诸塞的殖民地当局立刻感觉到了这种印刷出版物对其专制统治的威胁。

于是,马萨诸塞州议会马上效仿英国国内专制出版法的规定,于1662年通过了北美十三州最早的一部新闻出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1、北大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十大第一: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和研究新闻学的团体。

2、1919年4月20日,出版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3、1919年12月6日,出版中国人自撰最早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4、1920年1月,在中国语言系开设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5、徐宝璜,中国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6、1924年建立燕大新闻学系是中国或者亚洲第一所完全的新闻系7、第一个同西方(美国)新闻学院交换学生的中国新闻教育机构8、第一个中国新闻学研究生葛鲁普,中国第一本广告学硕士论文9、旧中国培养新闻学子最多、声誉最好的新闻专业的大学10、建国初期全国原系调整后第一个设立新闻学专业的大学2、唐代进奏院报进奏院状报:是一种刚刚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的原始形态报纸。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

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其他军事消息。

特点:第一,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

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第二,它不同于公文。

新信息、比正式公文为早第三,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和收阅者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3、定本制度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们就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奏章为中央集权服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4、宋代小报性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最早记载:《宋会要辑稿》59册、165册出现称呼:南宋《海麟集》特点:1、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2、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3、发行人是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印售之家4、内容:朝廷官员的变动和宰相百官的言论,皇帝谕旨诏令,信息灵通,朝廷机事5、有手写,有印刷6、读者范围广泛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815年8月5日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

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

1821年停刊。

内容:宣称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

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该刊主要编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也有宗教内容。

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

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7、十九世纪《申报》的办报经验一、是发表政论文章。

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

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

三、重视广告,并发表副刊性文字。

公开征集、发表文艺性作品,特别是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竹枝词更受欢迎,这就容易符合当时主要读者群即旧式文人和市民的兴趣和需求。

四、是把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副业。

降低报价外,还有大量副业。

在经营管理方面:⑴尽量降低成本;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8、外报在华的历史作用(一)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A.为列强武力侵华和政治讹诈提供情报B.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C.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二)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A.它们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禁锢的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窗口B.它们所刊载的商业信息,也不可避免地为新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利用C.它们所介绍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可避免地为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中国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报宣传的影响。

(三)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A.带来了近代报刊理念,体现了民主观念B.冲破了封建王朝对办报的种种束缚,客观上为国人办报提供了生存基础C.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D.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

9、《循环日报》概况《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立言” 强调变法自强为具忠想内容的特色。

内容:首录京报、次羊城新闻、再中外新闻,野语稗言10、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概况:从1895年到1898年间,全国出版的报刊达120种,80%以上是中国人办的,它们遍及全国许多城市,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报刊出版高潮。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刊活动不仅打破了外报垄断的局面,而且还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这次办报高潮独具中国特色:1、报刊数量大。

2、办报地区广。

3、报刊品种多。

4、与外报相反的发展线路。

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由中国到外国。

5、与外报相比,国人所办的这些报刊均属政治家办报。

他们办报的目的既不是为传教也不为赚钱,而是为了变法自强。

6、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流。

7、办报与办学会、办学堂相配合。

报刊的编辑既是学会的骨干又是学堂的教师,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11、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言禁,报禁开放,预备立宪后,形成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表现:1、革命派报刊大发展;2、立宪派报刊兴起和发展;3、官报的进一步发展;4、通讯事业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上海、武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两大办报基地。

特点:1、办报的主角已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2、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3、办报地区有所扩大;4、读者面大为扩大。

12、《大公报》历史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刊,经费主要来自天主教徒资本家,也有少量法国传教士和法驻华公使的入股,但发起创办并主持报务的是皈依天主教的满族人英华。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2年至1916年,由英华主持,190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主立宪的报纸,1902年后在政治上拥护共和。

第二阶段,1916年至1926年,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亲日报纸。

第三阶段,1926年至1949年,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第四阶段,自1949年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13、东方杂志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按现代学科分为文学、哲学、工业、商业等门类。

辛亥革命后,该刊认为西方的道德观念已毁,强调要用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来救治西方的“物质文明”。

五四运动后,东方杂志采取兼容并蓄的方针,开辟专栏,大力评介东西方各种学说和国际形势。

抗战爆发后,该刊号召全民抗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1948年12月停刊,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

14、维新派的新闻思想1、维新派激励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下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2、维新派十分强调并大力利用了报刊的开民智的功能。

3、维新派非常重视并自觉运用了报刊的开通风气的功能。

15、维新派报刊的进步作用和主要贡献社会作用:①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维新派通过报刊陈述当前中国列强环伺的危险局势,愤怒地谴责了列强的种种恶劣行径,发出了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的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抵御侵略,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维新报刊以相当多的篇幅介绍西学和西方情况,热情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的头脑为之一震,思想得到解放。

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各地维新派新团体的报刊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获得了一大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仁人志士的支援和支持,对变法起到了很大帮助。

主要贡献:①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和一些维新派大臣又促使光绪皇帝下了允许官绅士民办报的诏书,几千年来的封建言禁被冲垮。

②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康梁办报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醉心于科举,办报的目的或是为了养家糊口,或是为了抒发其抑郁之情;自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办报后,社会上对报纸、报人的看法为之一变,这些人不仅学贯中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变法维新的领袖,他们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深深地影响了广大读者。

康梁以后,报人、报刊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办报的政治家也愈来愈多了。

③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疾呼救亡,直陈时弊,介绍西学,要求变法,谈古论今,条理清晰,感情充沛,语言半文半白,有时还夹有口语、俚语及外国语法,因而平易畅达,易于表现新思想。

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的出现推动了变法维新的宣传,变法维新的宣传也促进了报刊政论的发展。

16、《中国日报》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

孙中山亲自筹集经费,采购设备,并确定该报名称。

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查封。

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

17、《民报》概况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每期6万至8万字。

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