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5年04月自学考试00659《新闻摄影》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摄影试卷(课程代码00659)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
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相机上的AF是表示A.自动曝光 B.自动补光 C.自动聚焦 D.自动取景2.下列选项中,3倍光学变焦镜头是A.Fl6mml:3.5 B.Fl6—35mml:2.8C.F24—120mml:2.8—4 D.F70—210raml:3.5—5.63.F300mml:5.6是一款A.超广角镜头 B.标准变焦镜头 C.中焦变焦镜头 D.长焦定焦镜头4.下列哪一项是指数码相机的传感器?A.JPEG B.CCD C.XD D.TIFF5.白炽灯的色温是A.3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7000K左右 D.9000K左右6.光线色温越高,光线越A.偏红 B.偏黄 C.偏蓝 D.偏绿7.相机的白平衡调节在“白炽灯”,在户外阳光下拍摄的画面色彩会A.偏红 B.偏黄 C.偏蓝 D.偏绿8.适合逆光拍摄的题材是A.团体合影 B.肖像剪影 C.新闻人物 D.新闻群像9.新闻摄影特写画面的特点是A.有趣的、有人情味 B.新闻性、有人情味C.新闻性、主题突出 D.有细节、有新闻性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突发性新闻的属性?A.偶然性 B.突然性 C.计划性 D.未知性11.非事件性新闻拍摄的价值在于A.真实性 B.现场效果 C.艺术创作 D.深层次问题12.中国电视新闻事业诞生于A.1949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2年13.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望长城》大型电视片是A.中英合拍 B.中美合拍 C.中法合拍 D.中日合拍14.布列松l932年拍摄的“决定性瞬间”的代表作品是A.《夜总会》 B.《发现的路》C.《积水的路面》 D.《快乐的儿童们》15.罗米埃尔兄弟早期电影的代表作是A.《火车进站》 B.《神圣的命运》C.《北方的纳努克》 D.《草原上的姑娘们》16.被世界公认的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是A.《南北战争》 B.《死亡的山谷》C.《巴黎寺院街》 D.《汉堡大火废墟》17.1888年伊斯曼制造出第一台轻便方盒相机,取名A.“柯达” B.“禄徕” C.“莱卡” D.“哈苏”18.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研制开创人是A.达盖尔 B.尼埃普斯 C.乔治·伊斯曼 D.奥斯卡·巴纳克19.中国著名早期摄影家邹伯奇的摄影著作是A.《光术》 B.《格术补》 C.《影像论》 D.《透镜的原理》20.电视访谈拍摄采访对象的视线A.可游移左右 B.可朝不同方向C.向着采访的记者进行交流 D.向着摄像机的镜头进行交流21.影视摄影采用“点”式取材而电视新闻摄影是A.“线”性取材 B.“面”性取材 C.“粗线条”取材 D.“细线条”取材22.电视新闻摄影是具体、形象、可感的,但同样能够承载A.抽象性的思想内涵 B.印象性的思想内涵C.抽象、理性的思想内涵 D.印象、超现实的思想内涵23.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A.快速、真实的主观报道 B.快速、简要的连续报道C.真实、简要的客观报道 D.快速、简要的客观报道24.电视新闻中对重要事态作深入或追踪报道属于A.评论类电视新闻 B.消息类电视新闻C.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D.电视新闻连续报道25.电视现场直播是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进程的A.新闻报道 B.实时报道 C.真实报道 D.现场报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
2015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新闻作品中,作者为毛泽东的是(D)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上海严寒》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类型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内容和主题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3、关于退缓式导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是第- -代导语B、是第二代导语C、出现于19世纪中期D、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4、《写在绢帕上的诗一访邓拓夫人丁- 岚》的体裁是( B)A、人物消息B、人物专访C、人物特写D、人物素描5、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是指(C)A、报道刊发的时间要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B、报道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与采访对象尽可能在心理上接近,以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C、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越接近,新闻价值越大D、新闻报道的主题要和通过采访收集的事实材料贴近6、下列报道属于现场新闻的是(B)A、《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B、《抢菜记》C、《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一<临床误诊100例>》D、《京郊出现“科学热”》7、我国深度报道勃兴于(D)A、民国初年B、20世纪50年代C、抗战期间D、20世纪80年代8、新闻报道中的注释性背景,是指(D)A、对报道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说明B、对报道的主题或意义所做的解释C、对报道中的人物思想和活动做出的解释D、专业报道领域中对科技成果、技术性问题的释疑,以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9、新闻作品分析的起步阶段是( C )A、理性认识阶段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统- -阶段C、感性认识阶段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分离阶段10、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D )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11、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B、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只要具备了鲜明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定是好作品D、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12、“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今晚在8内瓦以坎特向桥本赠送一把竹刀的戏剧性场面开始。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模拟试卷(一)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反映“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一主题的通讯是()A. 《“一厘钱”精神》B.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C. 《华阳礁上补给忙》D.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是党和人民送给一位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挽联。
这幅挽联出自()A. 《核弹元勋的“三子”》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这句话出自哪一篇新闻作品()A.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B. 《桌上的表》C.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春夜》是一篇()A. 人物消息B. 人物专访C. 风貌通讯D. 新闻特写【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夜宿车马店》的作者是()A. 穆青B. 邓拓C. 范敬宜D. 刘云山【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反映在发展多种经营时,如何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工作通讯是()A. 《并非鱼草之争》B. 《“妈妈教我放鸭子”》C.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D. 《小城风光更迷人》【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桌上的表》反映的事实发生在()A. 解放重庆时B. 解放上海时C. 解放洛阳时D. 解放南阳时【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在一篇报道日本游客在寒山寺听新年钟声的新闻中,子夜时分大钟一共敲响了()A. 100次B. 101次C. 108次D. 99次【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水面下的桥梁》一文的背景是()A. 前苏联卫国战争B. 抗美援朝战争C. 伊拉克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华阳礁上补给忙》是一篇()A. 现场短新闻B. 深度报道C. 解释性新闻D. 述评性新闻【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一文中,“她躺在地上,身穿皱巴巴的短外套,黑头发卷曲着:即使死了,看上去也是那样年轻”一段描写的是()A. 墨索里尼的宣传部长B. 墨索里尼的女秘书C. 墨索里尼的女儿D. 墨索里尼的情妇【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风格”,这句话是下列哪篇报道的开篇()A.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B.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C.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D.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3题《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一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A. 纵式结构B. 横式结构C. 纵横交叉式结构D. 双线并行式结构【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一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日期,这个日期正好是法国国庆节。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填空1.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 《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 《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 《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②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③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④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 《“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 《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一)

2014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开始的。
A. 周代B. 春秋时期C. 秦代D. 汉代【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
A. 《中国日报》B. 《循环日报》C. 《神州日报》D. 《国民报》【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 1833年12月,()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
A.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 《蜜蜂华报》D. 《广州纪录报》【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中国日报》中的()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A. 《开智录》B. 《时评》C. 《鼓吹录》【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是()A. SCRB. XNCRC. CSRD. NXCR【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是抗战以来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生报纸。
A. 《中国学生导报》B. 《学生报》C. 《燕京新闻》D. 《平西新闻》【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对()的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清理整顿与改造工作的重点。
A. 私营新闻事业B. 民营新闻事业C. 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新闻事业D. 民主党派报刊等新闻机构【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形成后出现的。
A. 原始人群B. 文字D. 古代报纸【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曾首先向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
自考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汇总)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那么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那么?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二、对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对峙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发生的时代布景;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
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布,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底子原那么。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阐发、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掉标的目的,难以对新闻作品作出正确得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蔼于应用。
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底子道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当真的阐发思考。
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缔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对峙实事求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需严格地以客不雅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阐发,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示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对峙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需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克不及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克不及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不雅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不雅阐发。
4、新闻作品的特点?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①真实;②新鲜;③迅速及时;④具有重要性。
2015年04月自考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科目代码:00660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每日纪闻》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它创办于公元前(B)A.60年 B.59年C.58年D.57年2.《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英国人(A)A.约翰·密尔顿 B.托马斯·佩因 C.米拉波D.约翰·洛克3.坚持“以亚洲的价值观传送亚洲的信息”,对外来节目进行严格审查的国家是(C)A.印度B.巴基斯坦 C.马来西D.新加坡4:1570年,成立“星法院”以加强封建出版管制的国家是(B)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5.美国以四大广播电视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有(A)A.新闻、娱乐、广告 B.广告、评论、综艺C.新闻、广告、评论 D.娱乐、特稿、广告6.墨西哥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 )A.《至上报》B.《墨西哥先驱报》C.《环球报》 D.《日报》7.20世纪90年代从事国际声像新闻传播的通讯机构主要有美联社电视部、(A)A.路透社电视部和世界电视新闻社 B.世界电视新闻社和法新社电视部C.法新社电视部和德新社电视部D.路透社电视部和德新社电视部8.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件是(B)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新闻出版自由法》 D.《报纸印行条例》9.日本的广播事业诞生于( A )A.1925年B.1926年C.1927年D.1928年10.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是(C)A.《蜂房报》B.《火星报》C.《北极星报》 D.《人民报》11.美国第一个报业集团是( D )A.甘尼特报团B.赫斯特报团C.普利策报团D.斯克里普斯报团12.1976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传播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D )A.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播不对称差距B.加强不结盟国家传播交流C.建立定期讨论国际传播机制D.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13.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创办于(B)A.1648年B.1650年C.1652年 D.1654年14.马来西亚最有影响的日报是(C)A.《海峡时报》B.《南洋商报》C.《新海峡时报》D.《光华日报》15.19世纪中后期法国巴黎的四大日报是《小新闻报》、《小巴黎人报》、(A)A《晨报》和《新闻报》B《晨报》和《巴黎回声报》C《新闻报》和《震旦报》D《震旦报》和《费加罗报》16.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 B )A.公私合营 B.私有私营 C.社会公营D.国有公营17.1450年前后,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德国工匠是( B )A.富格尔B.谷登堡C.艾津D.赫兹18.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是(D)A.《每日电讯报》B.《泰晤士报》 C.《新闻晚报》D.《每日邮报》19.法国广播事业的开端是(D)A.1916年B.1918年 C.1920年D.1922年20.美联社的简称是(C)A.CSA B.CNN C.AP D.UPl21.《真理报》创办于(D)A.1909年 B.1910年C.1911年 D.1912年22.目前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是(B)A.埃菲通讯社B.安莎社C.共同通讯社D.交流新闻社23.查理二世复辟后,允许出版的两份官报是(B)A.《政治信使》和《公众情报员》B.《国会情报员》和《大众信使》C.《政治信使》和《国会情报员》D.《大众信使》和《公众情报员》2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通讯社是(B)A.新华通讯社B.塔斯社C.红色中华社D.南斯拉夫通讯社25.美国和世界广播事业的开端是(C)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26.英国BBC章程中禁止播出的内容包括付费节目和(A)A.商业广告 B.少儿节目 C.广播剧 D.教育节目27.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是( C )A.火星报 B.前进报 C.新闻报 D.莫斯科新闻28.阿拉伯世界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提供国是(B)A.以色列 B.埃及 C.尼日利 D.印度29.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是(C)A.手抄小报 B.官方公报 C.新闻信 D.定期报刊30.曾被列宁称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的德国报纸是(B)A.莱茵报 B.新莱茵报 C.莱比锡总汇报 D.科伦日报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31.依据形式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的发展阶段有( ABC)A.口头传播 B.手写传播C.印刷传播D.标记传播 E.声光传播32.英国独立报业时期的著名报纸有(ABCDE )A.每日广告报B.大众广告报 C.早晨纪事报D.晨邮报E.泰晤士报33.属于18世纪创办于德意志地区的著名报纸有(ACE)A.《福斯新闻》 B.《科伦日报》C.《维也纳报》D.《新到新闻》 E.《施本纳报》34.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振的报纸和报人有(ABCDE)A.《人民之友报》B.《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 C.阿贝尔D.马拉E.德穆兰35.美国独立战争中出现的著名报刊活动家有(ABC)A.塞缪尔·亚当斯B.艾赛亚·托马斯C.托马斯·佩因D.托马斯·杰弗逊E.安德鲁·汉密尔顿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6.CBS37.英国世界电视台38.纽约《论坛报》39.大众化报纸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0.简述俄罗斯现行报业体制的主要特点。
全国自考00415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卷及答案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卷(课程代码00415)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l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譬喻对应的《诗经》中的艺术手法是A.赋 B. 比 C.兴 D.雅2.屈原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抒情诗是A.《九歌》 B.《天问》 C.《楚辞》 D.《离骚》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中“采采”的意思是A.采撷 B. 有神采C.色彩缤纷 D.茂盛众多的样子4.主张顺应自然,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5.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出自A.《荀子》 B.《南华真经》 C.《论语》 D. 《孟子》6.下列史书属于国别史的是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史记》7.《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是A.班固 B.左丘明 C.司马迁 D.班彪8.曹丕的《燕歌行》是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 散文9.《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表达的是A.母子离别之苦 B.父子离别之痛C.兄弟离别之恩 D.思妇与游子的离别之情10.“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下面两句诗是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B.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1.诗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自鹿青崖问,须行即骑访名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作品形式是(B)A、深度报道B、报告文学C、消息D、通讯2、新闻报道中运用说明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D)A、让报道主题更加简洁凝练B、使报道语言更加华丽多彩C、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D、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相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3、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D)A、第一代导语B、延缓式导语C、间接导语D、第二代导语4、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D )A、悬念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C、对比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5、新闻作品中的议论与抒情,要求做到(A)A、缘事而发,情景交融B多多益善,使报道更加生动C宏观入手,注意升华D务求平实,尽量避免使用6、中国新闻作品中的深度报道蝎起于(A)A、1987 年B、20世纪50年代C、民国初年D、20世纪70年代7、下列对于新闻作品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A、各种新闻体裁,其结构要求有一定区别B、结构安排的原则之一是既能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C.结构安排是我们评析一- 篇新闻报道时所应注意的一一个重要方面D、纵横式结构是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不应出现在新闻作品中8、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C)A、阎吾B、穆青C、毛泽东D、范长江9、下列对于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就越大B、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之一C.新闻报道要求“唯快是好”,任何新闻事件发生后,均应迅速报道出来D、新闻报道求快,但如何才算迅速及时,并没有硬性的时间规定10、《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红色的警告》这两篇新闻作品,体裁上属于(D)A、消息B、特写 C.评论D、深度报道11、下列作品属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是(D)A、《记鲁迅》B、《巴黎陷落后的一一个月》C、《水面下的桥梁》D、《断电使纽约陷于-片黑暗》1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C)A、重要性原则B、真实性原则 C.党性原则D、接近性原则13、科技新闻报道中对于-些名词术语或技术性问题的解释,-般被称为(C)A、历史背景B、地理背景C、注释性背景D、描述性背景14、下列对于新闻敏感的表述,错误的是(C)A、它是指记者迅速辨别和捕捉事实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B、它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綜合的考察与分析判断能力C、它主要涉及记者的采访活动,而对编辑等环节没有影响D、它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15、名篇《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D)A、悬念式结构B、倒叙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双线式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下列对“解释性报道”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A、它的重点在于回答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B它是-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C、它要求记者运用大量事实,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D、它是一种背景性新闻E.它要求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生动17、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BC)A、真实性B、特殊性C、个别性D、可看性 E.重要性18、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BCD )A、掌握跨文化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B、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C、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D、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E、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19、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BE )A、《断电使纽约陷于. -片黑暗》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E.《华阳礁上补给忙》20、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事实有(ABCDE )A、历史性事实B、环境性事实C、简历性事实D、数据性事实E、反应性事实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作为-一种文字样式,新闻作品有哪些特点?22、西方记者通常是怎样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23、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通常需要运用哪些思维形式?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试述《记鲁迅》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25、试述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26、本文是一篇精彩而厚重的深度报道,作者把特稿、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诸多手法融为一-体,通过把采访过程、观察描述,以及综合评述等主客观材料的有机结合,透过德国多特蒙德钢厂被中国收购并搬迁到中国沙钢前后的中国经济、德国经济、世界经济的细节的观察和宏观的评述,令人信服地表达了“中国震撼世界"这个相对大而笼统的主题。
请仔细分析评述本文的特色,注意文章的结构框架,分析本文是如何把现场视点和全知视点结合起来的,本文对采访过程的回顾和记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命题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中国震撼世界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James Kynge)我到那儿时,只剩下一块疤了,一块精色的土疤,有二十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十多台挖土机,笨拙地刨着泥土,仿佛心不在焉地寻找丢失的东西。
德国最大的钢铁厂之一,自二战前一直矗立此地,如今,这里只剩下几堆扭曲的废铁。
德国蒂森克虏伯在多特蒙德的钢厂,一度雇佣约一万名员工。
在赫尔德和威斯特法伦区,数代人都靠钢厂谍生。
现在钢铁厂没了,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来就是要了解此事.路德教会的弗罗里希神父说,钢厂消亡是竞争力丧失所致,厄运来得慢,却不可避免.数千钢铁工人失去工作,路德教会的教团也迁走了,社区并不贫穷,却陷入了一种麻木状态。
教会采取措施,竭力吸引年轻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这-点从教会的通讯中就可以看出),年轻人似乎感觉不到宗教的吸引力。
“我们迷失了自我,”弗罗里希神父说.“这可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却被拿走了,找回这种东西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中国人的突然收购来得太快,工厂停工仅一个月就签署了收购协议,赫尔德区一些人怀疑有幕后交易。
真相如何且不论,令当地人目瞪口呆的,与其说是中方的收购,不如说是随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好像不知从哪来的,厂里突然出现近1000名中国工人.在废弃的厂房内,他们搭起临时宿舍,就在那儿凑和着睡。
整个夏天,工人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
后来,一些德国工人和管理人员颇有微词,中国工人才被迫尊重当地法律,每周休息一天。
到2002年底,中国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拆卸工作,比答应蒂森克虏伯钢厂的进度提前了一年,而比这家德国钢厂的最初估计提前整整两年。
不可否认的是,当地人深深感受到了失落。
Alfred Trappen街南端的小公园里,就可以看到这种心理失衡。
公园里有一块纪念碑,纪念战争中被毁的犹太教会堂。
纪念碑四周,威群的失业钢铁工人坐在枝繁叶茂的山毛榉下,他们的塑料袋里装着一罐罐啤酒。
一位曾经在钢厂工作过20多年的工人约翰说,没有重工业的未来,需要慢慢适应。
什么可接替重工业的位置,没人能说清楚。
当地政府迄今想到的唯一计划,就是把钢厂所在的地方开发成湖,面积比汉堡的内阿尔斯特湖还大。
湖上,将建四个小岛和一条连岛沙洲。
湖边,会有游艇码头的系泊处、一排排高级餐馆和近200公顷的公园、迄今,人们对游艇码头计划反应平平。
赫尔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
此前,这个崛起的亚洲大国确实引发许多微震,但鲜有达到地震级别。
2001年,钢厂的买家谈判交易时,中国尚来加入世界貿易组织(WTO). 中国经济确实是推动亚洲的火车头,不过尚未具备世界级的实力.在北京任《金融时报》记者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是报道中国国内事务,在研究和报道世界如何影响中国问题上,所花时间大大超过研究报道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问题,然后,突然之间,或者说相当突然地,中国成了日常国际新闻。
这一转变何时出现,很难加以确定,或许是2003年底,也可能是2004年初。
我说不准。
不管怎么说,所有变化不可能同一个瞬间发生。
像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可能在顷刻间发生巨变.不过,至少在我的想象中,可能还是有个转折点。
那是2004年2月中旬之后的几周里,世界各地的窨井盖开始从马路和人行道上消失,刚开始消失速度还较慢,后来越来越快。
中国的需求将废金属价格推到了历史新高。
各地盗贼,几乎所见略同。
夜幕降临时,盗威们就撬起铁制窨井盖,卖给当地商人,商人把窨井盖切制后,装船运往中国.第一批窨井盖被撬事件发生在台湾,下一批则在临近地区,如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
很快,复苏的“中央之国”引力,抵达世界最遥远的角落。
哪里太阳下山,哪里就有小偷为满足中国的饥渴开工。
我坐在办公室,望着北京长安街,想象着中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支经济大军,然后派遣它们冲向世界。
购买私家车的选度如此快,长安街的交通一周比一周堵塞.我刚上任时,长安街远端是苏联时代的公寓任期结東时,那里则变成了拥有玻璃和铬合金外墙、大理石大堂的高耸楼群。
一度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正在逐渐消失。
底楼窗外的人行道上,到处都是低声兜售盗版DVD的小贩。
从我窗口看到的变化,在整个中国要放大-百万倍.这些变化合在一块,就成了中国转型的种种迹象。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转型让4亿多人脱离了每天支出一美元的贫困线。
同期,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9.4%,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中最高的。
1978年时,私人电话几乎还闻所未闻,而到2005年,约3.5亿人拥有移动电话,1亿多人上网。
其变化之大并非罕见,这一幕曾在人类奋斗的许多篇章中反复出现。
不过,就像窨井盖一事表明的那样,当今重塑中国的种种事件与以往不同,不只是在外国引起反响,而是在以多种不同方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运作的方式。
中国释放出的能量就展现在我办公室窗外,就展现在这个大国其它不计其数的地方,并开始震撼世界,中国国内趋势和事件,以什么样的方式投射到外部世界并产生影响的呢?我想探个究竟,想从外部振动一一路追溯至内部燃烧,以找出其中因果关系。
这样,我就从多特蒙德回到中国,去探索让赫尔德钢厂搬迁的能量之泉。
赫尔德钢厂海上之旅的终点,是长江边的一个大风侵蚀的小港,远在5600英里以外,位于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
收购赫尔德钢厂的企业叫沙钢,因其兴旺之处独特的自然环境而命名。
1975 年刚起步时,沙钢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办作坊。
当时中国的钢产总量与多特蒙德一地的产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