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_1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1.(单选题,1 分)下列报道中,属于现场新闻的是()A、《访“葡萄常”》B、《抢菜记》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D、《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2.(单选题,1 分)西方新闻界之所以强调采用连续报道,主要是为了追求()A、接近性B、可读性C、时效性D、重要性3.(单选题,1 分)下列作品中,属于工作通讯的是()A、《祁连山北的旅行》B、《“一厘钱”精神》C、《塞上行》D、《春夜》4.(单选题,1 分)新闻报道的本源是()A、众说C、事实D、故事5.(单选题,1 分)评析新闻作品时,单纯依靠感性认识容易产生的弊端是()A、片面、肤浅B、机械、僵硬C、缺乏创新性D、脱离生活实际6.(单选题,1 分)下列著名记者中,主要以政治访问而闻名的是()A、穆青B、法拉奇C、柏生D、郭玲春7.(单选题,1 分)评析作品时,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主要运用的是()A、立体思维B、求异思维C、理性思维D、宏观思维8.(单选题,1 分)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C、说明D、叙述9.(单选题,1 分)美国《费城问讯报》所刊发的系列报道《法院的失序》,属于()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0.(单选题,1 分)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悬念式结构11.(单选题,1 分)“甲骨文是公元前l7世纪到公元前“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B、说明C、对比12.(单选题,1 分)就“水门事件”进行调查性报道,并引发强烈关注的报纸是()A、《纽约时报》B、《华盛顿邮报》C、《华尔街日报》D、《费城问讯报》13.(单选题,1 分)“第一代导语”最突出的特征是()A、自由、灵活、多样B、只突出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少数几个新闻要素C、活泼生动D、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14.(单选题,1 分)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载报道张海迪的人物通讯,其篇名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15.(单选题,1 分)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律和特点是()A、生动有趣B、真实准确C、结构明晰D、文字练达16.(多选题,2 分)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A、这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C、研究者受新闻作品的制约D、研究者个人能力有较大差异E、研究者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影响17.(多选题,2 分)西方新闻界认为“硬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A、趣味性强B、时效性强C、重要性强D、服务性强E、语气生硬18.(多选题,2 分)下列作品中,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有()A、《上海严寒》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C、《日本签字投降》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9.(多选题,2 分)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有()A、唯形论B、唯心论C、唯理论D、经验论E、意志论20.(多选题,2 分)新闻语言的总体要求有()A、准确严谨B、鲜明生动C、简练明白D、专业性强E、诙谐幽默21.(简答题,8 分)试举例说明《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A. 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屮发现个性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 只要具备了鲜跚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D. 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3.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4. 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口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A.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嚴好的合作关系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5. 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6. 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7. 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8. 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B. 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D.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9. 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A.《日本签字投降》B.《火葬——甘地永存》C.《英迪拉.甘地》D.《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 迅速辨刚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11. 下列作品中,较为大塑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 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A.生动B.真实C.简洁D.深入13. 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A.时间顺序结构B.悬念式结构C.并列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4. “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旳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又甩迸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自考《新闻作品研究》练习题(6)

第四章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 单选题:(每题1分) 1.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盛⾏⼀时的报道形式是( d ) a.消息 b.特稿 c.解释性报道 d.调查性报道 2.特稿经常采⽤的开篇⽅式是( a ) a.设悬念 b.开门见⼭提出观点 c.交代事实的背景材料 d.把重要的事实⾸先告诉读者 3.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基本⽅法是( a ) a.具体分析、研究单个作品 b.对某⼀类新闻作品进⾏研究 c.对某⼀个外国新闻记者新闻作品进⾏研究 d.对某⼀国家某⼀时段的新闻作品进⾏综合分析研究 4.新闻报道中量、最经常⽤的报道形式是( a) 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来信 5.解释性报道是⼀种( c ) a.开拓性新闻 b.背景性新闻 c.问题性新闻 d.经验性新闻 6.调查性报道⼜称为( d ) a.分析性报道 b.解释性报道 c.批评性报道 d.揭露性报道 7.西⽅传统的客观报道发现到20世纪初产⽣的⼀种新的形式的报道是( d ) a.通讯 b.消息 c.调查性报告 d.解释性报道 8.调查性报道的种类有单项揭丑式和( c ) a.多项揭丑式 b.全⾯揭丑式 c.综合分析式 d.全⾯分析式 9.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a ) 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来信 10.西⽅新闻记者对重⼤事件或者正在发展进⾏的的事件⽽做的追踪报道属于(d ) a.专题报道 b.综合报道 c.系列报道 d.连续报道 11.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的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是( b ) a.解释性报道 b.调查性报道 c.通讯 d.消息 12.西⽅新闻界消息写作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模式是(d ) a.对⽐式 b.并列式 c.⾦字塔式 d.倒⾦字塔式 13.对重⼤事件或正在发展进⾏的事件⽽作的追踪报道,在西⽅新闻界称为(c ) a.系列报道 b.连续报道 c.组合报道 d.解释性报道 14.调查性报道在美国盛⾏⼀时的时间是(c ) a.20世纪初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5.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的是( d ) a.消息 b.特稿 c.解释性报道 d.调查性报道 16.通常被喻为“报纸的主体”的是( c ) a.⾔论 b.通讯 c.消息 d.特写 17.解释性报道做出详尽准确的分析重点是针对( d ) a.WHO b.WHAT c.WHEN d.WHY 18.在西⽅,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弊端的报道形式是( c ) a.全⾯分析式报道 b.全⾯揭丑式报道 c.综合分析式报道 d.单项揭丑式报道 19.“报纸上的主⾓”通常指( b ) a.⾔论 b.消息 c.图⽚ d.版⾯ 20. 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事实的结构模式叫( b) a.⾦字塔式结构 b.倒⾦字塔式结构 c.纵式结构 d.平⾏式结构 多选题:(每题2分) 1.通讯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是( bcd.e ) a.通讯 b.消息 c.特稿 d.调查性报道 e.解释性报道 2. 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的⽅法有(abcd ) a.对某⼀类新闻作品进⾏分析研究 b.对某⼀个国家⼀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综合研究 c.对某⼀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研究 d.具体分析,研究单篇作品 e.⽤统⼀的⽴场和表达⽅式进⾏评 3. 西⽅新闻报道⼗分注重接近性,这种接近性的表现⼿法是(bc ) a.点名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突出新闻与受众地理上的接近性 b.点名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 c.按照新闻事实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原则来写 d.淡化对与受众距离远的事实的描述 e.强调接近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4. 西⽅新闻作品语⾔的简洁明快表现为( abd) a.写作新闻时多⽤简单句,使新闻事实⼀⽬了然 b.谴词造句注意长短交替使⽤,创造与内容相符的节奏 c.⼤量使⽤省略句 d.注意“炼字”、“炼句”,以求富有表现⼒ e.避免使⽤描写⼿法 5. 关于特稿的表述,正确的是( bcd ) a.对时效性要求极⾼ b.更多地采⽤设悬念的⼿法来开篇 c.注重趣味性、可读性 d.将情节、⽂字的可读性与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e.仅以重⼤事件为报道对象。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 )A.阎吾B.穆青C.毛泽东D.胡乔木2.社会生活及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 )A.硬新闻B.软新闻C.消息D.特写3.新闻导语产生于( )A.1830年的“政党报道”时期B.14至16世纪近代报刊出现之时C.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D.20世纪初“客观报道”发端之时4.下列作品中,表现祖国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是( )A.《写在绢帕上的诗》B.《春夜》C.《别了,“不列颠尼亚”》D.《相思正是吐黄时》5.通讯《生命的支柱》报道的主要对象是( )A.张海迪B.雷锋C.李素丽D.徐虎6.“昨天,记者在正在施工中的市纺织站购物中心看到:一人手持两根尺余长的直径22毫米的螺纹钢互相敲击,便见钢材一截截落下来。
”这段文字所采用的是( )A.场面描写B.细节描写1C.心理描写D.景物描写7.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B.议论C.说明D.叙述8.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是( )A.深度报道B.报告文学C.消息D.通讯9.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A.悬念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C.对比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0.新闻史上《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著名报道,属于( )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1.西方一般认为,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件中,某一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读者所在地越近,则( )A.新闻价值越高B.新闻价值越低C.不能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D.没有新闻价值12.从新闻语言的角度看,新闻文体属于( )A.记叙文体B.散文文体C.故事文体D.议论文体13.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C.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D.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14.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范长江B.胡乔木C.刘少奇D.毛泽东215.作品《春夜》的体裁是( )A.消息B.深度报道C.新闻特写D.调查报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2021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A.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B.以领导意见为准C.和党中央保持一致D.全新全意为党中央服务2.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A.人类命运的缔造师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人类命运的工程师D.人类灵魂的缔造师3.尽管“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事实首先告诉了读者,但它本身缺少A.悬念B.背景c.结尾D.话题4.分析新闻作品中的语言,还需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记叙事实要A.文辞优美B.明快畅达c.真实客观D.客观有力5.细节看起来似乎是细微末节的东西,但是经过精心选择,恰当描写,却能细节不细,含蕴丰富,增强报道的A.可读性和耐看性B.思想性和可读性C.思想性和灵活性D.灵活性和生动性6.把新闻作品的内容反映出来的方式是A.新闻事实B.新闻主题c.表现手法D.逻辑修辞7.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理论的A.实体化B.根本内容C.具体化D.核心内容8.新闻作品研究中的差异性,反映了人们对新闻需要的A.客观性B.真实性c.多样性D.平衡性9.《生命的支柱》被读者认为是所有报道张海迪的通讯中最成功的一篇,它发表于A.《华夏文摘》B.《人民日报》c.《青年文摘》D.《中国青年报》10.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A.创新活动B.精神活动c.分析活动D.探索活动11.短通讯《钱被风刮跑之后》曾被评为当年A.全国最佳新闻一等奖B.全国十佳新闻一等奖c.全国新闻报道奖一等奖D.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2.新闻作品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A.反馈作用B.指导作用C.强制作用D.回馈作用13.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A.实际问题上B.表现形式上c.客观现状上D.真实状况上14.新闻价值中一个可变的因素是A .新鲜性c.及时性D.迅速性15.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遵循的依据是A.权威论断B.客观条件c.客观事实D.科学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分,共10分。
全国20XX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自学考试.doc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自学考试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B、五要素俱全C、自由、灵活、多样化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D、20世纪80年代后期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A、客观性B、共性C、真实性D、个性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C、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8、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A、议论B、描写C、说明D、叙述9、《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10、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1234。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200704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新崛起的新闻报道体裁是()A.工作通讯B.散文式报道C.深度报道D.大特写2.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的人是()A.黄远生B.梁启超C.范长江D.邵飘萍3.《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A.《申报》B.《新闻报》C.《文汇报》D.《大公报》4.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A.第一代导语B.第二代导语C.复合导语D.延缓式导语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相对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A.直接性B.生动性C.单个性D.抽象性6.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A.宏观思维B.创造性思维C.立体思维D.求异思维7.毛泽东写的新闻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其突出的个性主要表现在()A.语言B.结构C.情感D.主题8.下列不属于...新闻报道体裁的是()A.消息B.特写C.通讯D.社论9.下列报道中运用了设置悬念表现手法的是()A.《醒来,铜陵!》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10.对于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节可以突出新闻作品的现场感,因此在所有新闻体裁中都应该运用细节描写B.细节是新闻作品的“最小组成部分”,应注意真实典型,同时文笔力求简洁C.相对于叙述与议论,细节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不是突出作品主题的必要手段D.消息报道以叙述为主,并不追求细节描写11.西方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是()A.悬念式结构B.金字塔结构C.倒金字塔结构D.并列式结构12.《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宣传性报道D.述评式报道13.“报纸的主体”通常是指()A.消息B.社论C.通讯D.述评14.下列关于特稿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B.在西方,广义上的特稿是指除了消息、评论以外的所有新闻文章C.特稿不太注重可读性、趣味性D.特稿往往从宏观切入,反映一个较大的主题15.一般而言,西方新闻记者注重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A.新闻事实的重要性B.新闻事实变化的过程C.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D.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16.关于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党性原则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各个环节B.党性原则是阶级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C.党性原则要求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实话D.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类报道中,而在体育、时尚等报道中则无法体现17.下列著名记者中曾担任过晋察冀日报社社长的是()A.邓拓B.范长江C.穆青D.邹韬奋18.下列作品中采用了纵向对比手法的是()A.《中原我军占领南阳》B.《上海严寒》C.《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D.《“飞天”凌空》19.新闻作品《华美窗帷的背后》的体裁是()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问题通讯D.风貌通讯20.下列新闻作品中由通讯社首发的是()A.《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B.《“老报童”罗伊去世了》C.《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D.《日本签字投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3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练习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练习单项选择题:1.从社会需要出发,以广大人民群众旳利益为主线出发点考察新闻作品旳重要性,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旳.)A 、民主性B 、群众性C 、客观性D 、政治倾向性2.新闻作品研究旳对象是.)A 、新闻文风、语言B 、新闻旳思想性C 、新闻作品旳构造D 、详细旳新闻作品3.思维突破、超越所观测事物旳自身, 从更大旳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旳思索旳是()A 、发明性思想B 、宏观思维C 、求异思维D 、立体思维4.对新闻作品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旳根据是.)A 、新闻材料B 、新闻体裁C 、新闻价值D 、新闻主题5.揭发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旳弊端旳是.)A.消息 B 、特稿 C 、解释性报道 D 、调查性报道6.解释性报道做出详尽精确旳分析重点是针对.)A 、WHOB 、WHATC 、WHEND 、WHY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旳基本原则是.)A 、群众性原则B 、党性原则C 、真实性原则D 、实事求是原则8.《京郊出现科学热》旳新闻主体是.)A 、廉专家旳回忆B 、廉专家旳直接表述C 、廉专家旳工作现场D 、廉专家一周旳工作日程9.《华美窗帷旳背后》选自.)A 、《萍踪追忆》B 、《萍踪寄语》C 、《赤都心史》D 、《西行漫记》10.《京郊出现“科学热”》反应旳时期是.)A 、1978年B 、1980年C 、1983年D 、1990年11.《别了, “不列颠尼亚”》旳报道内容所反应旳年代是.)A 、1945年B 、1966年C 、1997年D 、1949年12.《水城威尼斯》是一篇.)A 、风貌通讯B 、事件通讯C 、工作通讯D 、经验通讯13.《英雄登上地球之颠》旳作者是.)A 、穆青B 、邓拓C 、梅阡D 、郭超人14.《华美窗帷旳背面》选自.)A 、《萍踪忆语》B 、《萍踪寄语》C 、《赤都心史》D 、《西行漫记》15.《访厕记》一文调查旳厕所重要在.)A 、北京B 、广州C 、全国旅游都市D 、全国省会都市16.《英迪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B、五要素俱全C、自由、灵活、多样化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D、20世纪80年代后期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B、共性C、真实性D、个性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C、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8、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议论B、描写C、说明D、叙述9、《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 )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10、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 )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11、西方新闻文体中的所谓“特稿”,一般更多地采用( )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式结构C、悬念式结构D、金字塔结构12、新闻工作者能够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A、新闻敏感B、新闻鉴别C、新闻分析D、新闻考察13、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 )A、在某一领域内成为专家B、博古通今,成为杂家C、努力求得专与博的结合D、扎实的新闻理论研究力14、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 )A、《日本签字投降》B、《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C、《英迪拉·甘地》D、《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15、人物专访《访“葡萄常”》的作者是( )A、邓拓B、范敬宜C、郭玲春D、范长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要成功地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需要灵活运用下列哪些思维形式?( )A、创造性思维B、立体思维C、逆向思维D、宏观思维E、求异思维17、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 )A、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的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不同的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的制约C、受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认识等等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D、受新闻作品本身的制约E、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制约1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 )A、报告文学B、调查性报道C、解释性报道D、特稿E、消息(电讯)19、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 )A、《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D、《华阳礁上补给忙》E、《好啊!诚实永存》20、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是( )A、广泛的知识面B、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民族平等原则D、正确的研究动机E、温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l、简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22、新闻作品研究应如何分析新闻主题?23、新闻作品研究者需要坚持发扬的我党新闻工作作风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试述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25、试述《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26、2008年春节前,中国南方大地发生严重雪灾。
国务院总理******两次紧急南下现场办公。
以下是分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香港《文汇报》的两篇相关报道,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篇报道在主题、结构和文风之间的异同,及其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人民日报》海外版:******赴湖南指导抗灾救灾(节选)新华社长沙1月29日电(记者赵承、丁文杰)28日20时30分,已是夜幕四合、万家灯火,一架飞机从北京飞赴南方。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忙碌一天后,紧急赶往湖南,考察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1月13日以来,湖南省遭受1954年以来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
截至27日18时,全省主要路段滞留车辆2.5万台、旅客和司乘人员6万人左右。
京广线受衡阳白石渡至郴州段电力供应影响,近50趟客货列车晚点,长沙车站滞留旅客近1万人,一些重要机场关闭。
电力运行十分艰难,全省220千伏以上线路75%以上严重覆冰,湖南电网已出现分片运行状态。
28日,湖南又降暴雪。
******十分关心湖南的抗灾救灾工作,他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湖南。
因长沙机场关闭,******乘坐的飞机先降落到湖北天河机场,午夜转乘火车于29日晨到达长沙。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的湖南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
他说,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迎难而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抗击灾害的斗争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
目前灾情还在继续发展,我们要做好应对最困难局面的准备,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基本解决湖南的灾害问题。
我们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
******来到长沙火车站看望滞留车站的乘客。
走进候车大厅,总理向候车乘客挥手致意。
看见总理来了,大家喜出望外,顿时掌声雷动。
打算从长沙返回贵州的乘客蔡志祝已在候车室待了3天,总理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
为了保证滞留旅客的生活不受影响,车站设立了救助站,免费发放食品、饮用水,******走进这里,看到各种食品饮料琳琅满目,十分欣慰。
面对滞留车站的群众,总理动情地说:“春节快到了,我给大家拜个早年。
你们被困在火车站无法按时赶回家过年,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现在我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抢修,一定把大家送回家过春节。
”大厅里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看望了安置在这里的500多名受困群众。
12岁小女孩苏杰和70多岁的奶奶一起受困好几天,她们是从湖北赶往广东和亲人团聚过年的。
看到总理来了,小苏杰喜极而泣,拉着总理的手依依不舍。
被安置群众说,在车上又冻又饿,小孩哭哭闹闹,这里情况就好多了。
总理临别时告诉大家要耐心等待,政府正在组织力量疏通道路,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到记者发稿时,国务院应急工作组已研究落实了各项救灾措施。
香港《文汇报》:温总冒雪飞湘现场指挥抗灾(节选)【本报驻湖南记者邓一凡、王颖、李程长沙29日电】湖南不断升级的冰冻灾害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今早,国务院总理******抵达湖南,考察、指挥当地抗冰救灾工作。
温总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
湖南的位置非常重要,灾情也非常严重。
首先要重点解决湖南的问题。
湖南的问题解决好了,对全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其后的一天里,温总接连听取了汇报,看望了滞留群众及救灾烈属,而在每一个场合里,温总总有一句话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因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关闭,******总理昨天晚上8点30分先乘飞机降落在湖.北天河机场,后转乘火车于今晨抵达长沙。
******在第一时间听取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抗冰冻灾害的汇报,一起研究救灾工作。
听取汇报:“湖南灾不除,中央小组不撤离”温总指出,综观全局,这场冰冻灾害影响最大的是湖南,国务院决定集中力量解决湖南的问题,保京广铁路、保京珠南北大动脉的畅通。
当前湖南要首先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电网安全运行,要抓紧制定电网应急方案,尽快疏通电网,调动周围煤源力保重点电厂,解决停电问题;二是确保南北通道畅通;三是解决电煤供应和春节重要物资的运输,确保民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在汇报会上当场宣布,在湖南成立中央抗冰救灾应急小组,还特别强调,湖南的冰冻灾害不解除,中央应急小组不撤离。
车站慰问:“我替大雪道个歉”随后,温总于上午11时来到长沙火车站视察。
在候车大厅里,他走到滞留数天的旅客中间,亲切看望他们,并耐心做解释。
他说:“最近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雪,交通堵塞,电网中断,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大家滞留在这里,没能提早回家,我向大家表示歉意。
我们正在抓紧抢修,首先是抢修电网,电网通了以后,火车就通了,不需要很多时间,大家就可以回家过年了!”最后,******说:“春节快到了,我向大家拜个早年,谢谢大家!”总理一番暖人心的话,赢得了在场民众感动的鼓掌和欢呼。
一位在火车站滞留了3天3夜的民工说:“有总理的一句话,我们就安心了。
” 结束长沙的考察后,******沿京珠高速进入湘潭市马家河地段。
截至记者发稿时,温总理正在当地救助站和滞留人员安置点了解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