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合集下载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模拟试卷(一)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模拟试卷(一)

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反映“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一主题的通讯是()A. 《“一厘钱”精神》B.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C. 《华阳礁上补给忙》D.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是党和人民送给一位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挽联。

这幅挽联出自()A. 《核弹元勋的“三子”》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这句话出自哪一篇新闻作品()A.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B. 《桌上的表》C.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春夜》是一篇()A. 人物消息B. 人物专访C. 风貌通讯D. 新闻特写【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夜宿车马店》的作者是()A. 穆青B. 邓拓C. 范敬宜D. 刘云山【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反映在发展多种经营时,如何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工作通讯是()A. 《并非鱼草之争》B. 《“妈妈教我放鸭子”》C.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D. 《小城风光更迷人》【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桌上的表》反映的事实发生在()A. 解放重庆时B. 解放上海时C. 解放洛阳时D. 解放南阳时【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在一篇报道日本游客在寒山寺听新年钟声的新闻中,子夜时分大钟一共敲响了()A. 100次B. 101次C. 108次D. 99次【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水面下的桥梁》一文的背景是()A. 前苏联卫国战争B. 抗美援朝战争C. 伊拉克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华阳礁上补给忙》是一篇()A. 现场短新闻B. 深度报道C. 解释性新闻D. 述评性新闻【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一文中,“她躺在地上,身穿皱巴巴的短外套,黑头发卷曲着:即使死了,看上去也是那样年轻”一段描写的是()A. 墨索里尼的宣传部长B. 墨索里尼的女秘书C. 墨索里尼的女儿D. 墨索里尼的情妇【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风格”,这句话是下列哪篇报道的开篇()A.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B.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C.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D.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3题《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一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A. 纵式结构B. 横式结构C. 纵横交叉式结构D. 双线并行式结构【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一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日期,这个日期正好是法国国庆节。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阶段测试题4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阶段测试题4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阶段测试题41、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会出现“增值”或“贬值”现象,是由于( D )。

[A]客观差异性[B]事实差异性[C]体裁差异性[D]主观差异性2、下列作品中,记者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是(B)[A]《英迪拉?甘地》[B]《日本签字投降》[C]《菜价追踪》[D]《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3、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D)[A]宏观思维[B]创造性思维[C]求异思维[D]立体思维4、夜宿车马店的作者是(B)[A]南振中[B]刘云山[C]穆青[D]范敬宜5、新闻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A)[A]新闻主题[B]新闻角度[C]新闻事实[D]新闻语言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D )[A]范长江[B]刘少奇[C]胡乔木[D]毛泽东8、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C]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9、《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还写了下列哪一篇新闻作品?( D )[A]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B] 《上海严寒》[C] 《日本签字投降》[D]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0、迈克.华莱士是哪家媒体的节目主持人(A )[A]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B]ABC美国广播公司[C]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D]NBC国家广播电视公司11、下列著名记者中,在突破会议报道固定模式上取得较大成就的是(A)[A]郭玲春[B]范长江[C]穆青[D]黄远生12、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事实的结构模式叫(B)[A]金字塔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纵式结构[D]平行结构13、下列作品中,采用双线式结构的是( B)[A]《水面下的桥梁》[B]《世界最佳急诊室》[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D]《记鲁迅》14、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的是(D)[A]消息[B]特稿[C]解释性报道[D]调查性报道15、《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欢欢”的描写运用的写作手法是(A)[A]拟人[B]比喻[C]白描[D]对比16、下列新闻作品中由通讯社首发的是(C)[A]《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B]《“老报童”罗伊去世了》[C]《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D]《日本签字投降》17、新闻《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个大屠场。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填空1.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 《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 《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 《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②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③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④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 《“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 《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201504历年真题及答案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201504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作品形式是A、深度报道B、报告文学C、消息D、通讯2、新闻报道中运用说明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A、让报道主题更加简洁凝练B、使报道语言更加华丽多彩C、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D、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相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3、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A、第一代导语B、延缓式导语C、间接导语D、第二代导语4、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A、悬念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C、对比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5、新闻作品中的议论与抒情,要求做到A、缘事而发,情景交融B、多多益善,使报道更加生动C、宏观入手,注意升华D、务求平实,尽量避免使用6、中国新闻作品中的深度报道崛起于A、1987年B、20世纪50年代C、民国初年D、20世纪70年代7、下列对于新闻作品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各种新闻体裁,其结构要求有一定区别B、结构安排的原则之一是既能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C、结构安排是我们评析一篇新闻报道时所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D、纵横式结构是文学作品经常釆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不应出现在新闻作品中8、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A、阎吾B、穆青C、毛泽东D、范长江9、下列对于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就越大B、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之一C、新闻报道要求“唯快是好”,任何新闻事件发生后,均应迅速报道出来D、新闻报道求快,但如何才算迅速及时,并没有硬性的时间规定10、《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红色的警告》这两篇新闻作品,体裁上属于A、消息B、特写C、评论D、深度报道11、下列作品属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是A、《记鲁迅》B、《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C、《水面下的桥梁》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1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A、重要性原则B、真实性原则C、党性原则D、接近性原则13、科技新闻报道中对于一些名词术语或技术性问题的解释,一般被称为A、历史背景B、地理背景C、注释性背景D、描述性背景14、下列对于新闻敏感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指记者迅速辨别和捕捉事实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B、它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综合的考察与分析判断能力C、它主要涉及记者的釆访活动,而对编辑等环节没有影响D、它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15、名篇《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所釆用的结构方式是A、悬念式结构B、倒叙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双线式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A. 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屮发现个性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 只要具备了鲜跚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D. 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3.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4. 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口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A.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嚴好的合作关系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5. 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6. 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7. 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8. 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B. 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D.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9. 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A.《日本签字投降》B.《火葬——甘地永存》C.《英迪拉.甘地》D.《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 迅速辨刚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11. 下列作品中,较为大塑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 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A.生动B.真实C.简洁D.深入13. 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A.时间顺序结构B.悬念式结构C.并列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4. “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旳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又甩迸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2016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 B )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1935年7月开始,范长江用了10个月的时间考察了中国西北地区,他这一时期的通讯作品集中发表于(C)A、《新闻报》B、《申报》C、《大公报》D、《大众生活》3、下列对于新闻语言的概括,不当的是( A )A、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B、要做到准确严谨,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C、要鲜明生动D、要简练明白,晓畅明了,通俗易懂4、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D)A、通讯B、深度报道C、特写D、消息5、下列中国著名记者中,活跃于清末民初的是(B)A、范长江B、黄远生C、徐铸成D、艾丰6、下列思维方式,属于宏观思维的是(D)A、从微小细部入手,求得对事物的深入发掘B、努力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C、寻找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式D、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维7、一般而言,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是(C)A、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新闻价值越小B、时效性和新闻价值没有关联C、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新闻价值越小D、所有的新闻,都是越快越好8、下列记者中,不属于美国调查记者的是(D)A、林肯•斯蒂芬斯B、伍德沃德C、伯恩斯坦D、埃德加•斯诺9、《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C)A、邓小平B、江泽民C、毛泽东D、周恩来10、我国境内出现近代中文报纸是在(B)A、19世纪晚期B、19世纪30年代C、20世纪早期D、20世纪20年代11、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C)A、议论B、描写C、叙述D、抒情12、报道张海迪的著名通讯《生命的支柱》发表于( A )A、《中国青年报》B、《人民日报》C、《南方都市报》D、《经济日报》13、下列对于西方新闻文体中的“特稿”,表述不当的是( B )A、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问题B、特稿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简明地报道最新事实C、特稿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D、在广义上,西方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文章14、在西方新闻界的分类中,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B)A、硬新闻B、软新闻C、综合新闻D、时政要闻15、“载着主副食和淡水的拖船一离码头,水天相连的南中国海风起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抛上浪尖又甩进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工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新闻界的分类中,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A.硬新闻B.软新闻C.综合新闻D.时政要闻2.下列作品中,作者为邹韬奋的是A.《中国我军占领南阳》B.《别了,”不列颠尼亚”》C.《祁连山北的旅行》D.《华美窗帷的后面》3.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4.下列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构的是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5.我国境内出现近代中文报纸的时间是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晚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20年代6.一般而言,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小B.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没有关联C.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长,新闻价值越小D.所有的新闻,都是越快越好7.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是作品分析的起点,是感性认识的基础8.感性认识是对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深化C.二者是互不干涉的两种独立认识形式D.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相互交叉,前后互补8.下列对于新闻语言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B.要做到准确严谨,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C.要鲜明生动D.要简练明白,晓畅明了,通俗易懂9.《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10.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品《春夜》的体裁是A.消息B.深度报道C.特写D.调查报道12.下列思维方式,属于宏观思维的是A.从微小细部入手,求得对事物的深入发掘B.努力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C.寻找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式D.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间空间范围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13.《访“葡萄常”》的作者是A.梅阡B.邓拓C.穆青D.范敬宜14.在西方,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解释性报道15.研究新闻作品,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二、多项选择题16.决定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广泛性的主要因素有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B.新闻社会功能的多样性C.各国新闻事件的差异性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17.下列有关导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导语出现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B.第一代导语的特点是时、地、人、事、因等诸要素俱全C.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D.导语的作用在于开门见山地表明记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思考与观点E.随着新闻写作的日益成熟,导语已逐渐减少使用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有A.《“妈妈教我放鸭子”》B.《写在绢帕上的诗》C.《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D.《“飞天”凌空》E.《核弹元勋的“三子”》19.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特稿写作呈现一个趋势,即在遵守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A.增强对比内容的描写B.注重衍生知识介绍C.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D.刻画新闻人物的性格E.安排新闻故事的情节发展20.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A.鲜明的时代特色B.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C.表现形式的求新性D.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E.作者的写作背景三、简答题2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哪些方面?22.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主题?四、论述题23.试论述《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的主要特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A 第一代导语B 第二代导语C 复合导语D 延缓式导语【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

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

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 正确的研究动机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E 爱国主义情操【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3、艰苦奋斗的作风4、清正廉洁的作风5、严谨细致的作风6、用于创新的作风【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A 接近性B 可读性C 时效性D 重要性【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

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A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B .《世界最佳急诊室》C .《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D .《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E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题型:简答】 [9] 简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应注意的问题?答案: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需注意:要注意其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的,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

还要注意消息有消息的结构形式,通讯有通讯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还要注意准确把握作品所运用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题型:多选】 [10] 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答案: BDA 采访形式B 内容C 篇幅长度D 表现形式E 导语结构【题型:单选】 [11] 新闻作品《华美窗帷的背后》的体裁是()答案: DA 人物通讯B 事件通讯C 问题通讯D 风貌通讯【题型:分析】[12]比昂尼克是当年法新社驻华记者,适逢“文革”期间,“局外人”可以有沉静之心去体会中国人当时的精神风貌。

以下两篇有关中国两位伟大人物去世的报道,成了特殊年代特殊事件背景中中华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一篇是非常短小生动的即景新闻,一篇是非常细腻深沉的情状特写。

两篇报道除了道出明确的新闻信息(总理逝世、送别主席)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中国人民乃至中国的某种状态。

仔细阅读文章,并请分析:(1)作者为何采用不同手法和篇幅来采写这两篇不同的稿件;(2)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手法有什么区别,对读者的阅读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法新社北京1976年1月9日电(记者:比昂尼克)] 北京电台于今日清晨当地时间5时宣布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

当新华社的电传打字机于当地时间4时过一点儿发出这条消息时,中国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没有行人。

在法新社所在的那所大楼里,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时,她顿时放声痛哭。

在对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示慰问时,他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地说:“我们没有料到。

我们非常爱戴他。

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极其爱戴,这样说并不夸张,他们感到与周恩来非常接近。

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伤,就象今天清晨听到这个悲伤消息的那位中国少女所表现出的那样。

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法新社1976年9月18日 (记者:比昂尼克)]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是庄严的、朴素的,非常感人。

当北京站的大钟敲响3点的时候,我是在火车站广场上同成千上万中国群众在一起的唯一的外国人。

人群默哀了3分钟,他们把行李放在地上,双手下垂,两眼注视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像已经围上了黑黄两色的丧纱。

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

钟敲到第三下的时候,火车头上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

就在这同时,车站广场周围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哀乐的悲伤的旋律。

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

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

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

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嚎,保持了完全的尊严。

这是感情极其强烈的时刻,我再也不觉得我是外人了。

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到火车上和工厂里的汽笛停下来以后,许多人还低着头。

有人擦干了眼泪,其他人若有所失地仰望着他们的“伟大导师”的遗像。

啊,毛真的逝世了。

答案:第一篇|时效性强|短新闻形式|客观|第二篇|时效性弱|主观性强|论点明确【题型:多选】 [13] 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有( ) 答案: BCA .《经济学家赶集》B .《访“葡萄常”》C .《写在绢帕上的诗》D .《“飞天”凌空》E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题型:多选】 [14] 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防止哪些错误倾向?()答案: BDA 唯形论B 唯心论C 唯理论D 经验论E 任意论【题型:单选】 [15] “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答案:BA 《祁连山北的旅行》B 《相思正是吐黄时》C 《夜宿车马店》D 《华阳礁上补给忙》【题型:单选】 [16]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通讯的是()答案: AA 《春夜》B 《水城威尼斯》C 《祁连山北的旅行》D 《华美窗帷的后面》【题型:单选】 [17] 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 ) 答案: BA 特稿B 调查性报道C 解释性报道D 述评性报道【题型:单选】 [18] “报纸的主体”通常是指()答案: AA 消息B 社论C 通讯D 述评【题型:单选】 [19] 《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答案: DA .《申报》B .《新闻报》C .《文汇报》D .《大公报》【题型:单选】 [20] 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答案: BA 倒金字塔结构B 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 时间顺序结构D 悬念式结构【题型:单选】 [21] 一般而言,西方新闻记者注重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答案: CA 新闻事实的重要性B 新闻事实变化的过程C 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D 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题型:单选】 [22] 《“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答案: CA .空军飞行员B 民航飞机驾驶员C 跳水运动员D 工艺美术工作者【题型:单选】 [23]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中通篇叙述的一件事是( ) 答案: BA 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法门寺听钟声B 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寒山寺听钟声C 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少林寺听钟声D .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金山寺听钟声【题型:单选】 [24] 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答案: BA 《醒来,铜陵!》B 《从邮局看变化》C 《大老齐成了“香饽饽”》D 《菜价追踪》【题型:单选】 [25] 下列不属于新闻报道体裁的是()答案: DA 消息B 特写C 通讯D 社论【题型:单选】 [26] 普利策新闻奖是以著名报人普利策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

这位著名报人是( ) 答案: DA 英国人B 法国人C 意大利人D 美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