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测量步骤加记录表
全站仪碎部测量流程(共9张PPT)

③当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作业时,应实时确立测点的属性、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等。 ④在建筑密集的地区作业时,对于全站仪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几何作图方法 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4)全站仪测图,可按图幅施测,也可分区施测,按图幅施测时,每幅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分区施测时,应测出区域 界线外图上5mm。最后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漏错漏数据,对 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与计算机联机通信,生成原始数据文件并做备份。
陕临西时铁 测路站工点程的职测业量技是术根学据院前述的碎部点测量中的前视测量方法进行,只是在测量之前要输入临时测站点的测站名而已,方法不变。
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 5。 最表后1 全对站采仪集测的图数的据最应大进测行距检长查度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漏错漏数据,对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与计算机联机通信,生成原始数据文件并做备份。
/ 全(站4)仪全测站图仪方测法图与,技可术按要图求幅施测,也可分区施测,按图幅施测时,每幅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分区施测时,应测出区域界线外图上5mm。
其(所1)得全到站的仪坐测标图数的据仪同器样安被置保及存测在站文检件核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③ 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7
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5)临时测站点的测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些碎部点用已有的控制点无法测到,这时需临 时增加一个测站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支导线点。临时测站点的测量是根据前述的碎部点测量中的 前视测量方法进行,只是在测量之前要输入临时测站点的测站名而已,方法不变。其所得到的坐标 数据同样被保存在文件中。为提高临时测站点的测量精度,可以通过重复观测取平均值或者对向观 测等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碎步测量步骤加记录表

任务:碎步测量测绘地形图一、准备工作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1-2人。
二、步骤1、安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3、检查方向:瞄准另一个控制点C,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与已知数据∠BAC比较。
4、立尺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7、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8 、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三、计算竖直角: a =90o-L+x = 90o-L (顺时针注记)水平距离: D=K*l*cos2a高差: h=D*tan a +i-v ;碎部点高程 : H碎 = HA+ h四、等高线的绘制方法:(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五、注意事项1.在测站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2.定向(盘左后视另一控制点B,水平盘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4.观测(瞄准、读尺间隔 l(上、下丝读数之差),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盘读数b)5.记录计算(表格记录计算)计算公式: D=K*l*cos2a ; h=D*tan a +i-v ; H碎= H站+h6.刺点,注记高程(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注记1点高程)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地貌——等高线)碎步测量记录表测站仪器高班组日期观测者记录者。
碎步测量

§7-4 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二、经纬仪测绘法
三、增补测站点
四、注意事项
五、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
一、碎部点的选择
一、碎部点的选择
1、选择有效的地貌特征点
2、跑尺方法:
等高线法
地性线法
分片法
地貌点跑尺方法图---地性线法
二、经纬仪测绘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规测绘方法
Powered by SupeSite 7.0 © 2001-2009 Comsenz Inc.
粤ICP备09180254号
6、展碎部点:
在图纸上,按β、D,定法:
(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河岸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小的弯曲、岸边不甚明显地段适当取舍。
单线表示的小沟只测中心位置;
渠道两岸有堤可参照公路的测法,田间临时小渠不必测绘。
湖泊边界如不明显,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湖岸或水涯线
水系的测绘
分区跑尺法
兼顾式跑尺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一) 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二) 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地貌特征点:地性线上方向变化和坡度变化的位置
(二) 地貌特征点的跑尺
2、居民地测绘
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
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 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
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
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
3、道路测绘
①铁路: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
路堤测绘
碎步测量

碎部(地形)测量手簿 碎部(地形)
测站点: 后视点: 仪器高: 测站点: A 后视点: B 仪器高: i=1.42m 指标差: 竖直角计算公式: 指标差: x=-1.0′ 竖直角计算公式: α = 90 − L +
o
测站高程H 测站高程 A= 207.40m
x
视距kl 点号 (m) 1 2 50.6 70.0
2、高差公式: 、高差公式:
hAB = D tan α + i − v
经纬仪法测图的作业步骤
1、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 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 度盘置零。 3、绘图板安放与定向 4、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 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 盘读数L 水平角β 盘读数L、水平角β。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 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 平距离D和高程H 平距离D和高程H。 7、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所测量碎部点的位置。 展碎部点:在图纸上, 定出所测量碎部点的位置。
观测前,必须是经纬仪的竖直读盘铅直; 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或发现仪器有变动后,应当检查或者 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或发现仪器有变动后,应当检查或者 重新定向,定向误差不得超过±4′; 重新定向,定向误差不得超过±4′; 立尺员应一边立尺,一边观察立尺点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并 实时地绘制草图; 绘图员应在现场完成绘图的任务,并确认图形关系无误; 在一个测站完成碎部观测任务后,在迁站; 视距的最大长度,以测图比例尺而定。
苏州一光610系列全站仪碎步测量操作流程(精)

苏州一光610系列全站仪碎步测量操作简要流程一,室内工作1,检查仪器的各项性能,带好备用电池及相关配套设备.2,将测区所涉及到的点(已知点,后视点的信息(坐标,以文件的形式存于仪器《内存》菜单中.二,操作流程1,在测区内寻找合适的地面点作为测站点,在其上架设仪器,整平,对中,按(POWER键开机。
2,按(F3《内存》键,进入一起内存菜单。
3,按数字键(1选择《1. 文件》子菜单。
4,按数字键(1选择《1. 文件选取》子菜单.在文件选取子菜单中有两项内容: A:《文件选取》,当我们将光标移至此选项时,按(F1《列表》键,在一起给出的10个文件中选中存有我们所需数据的文件,按(ENT确定之。
在碎步测量时应尽量选择一个无数据的空文件以便单独存储我们采集到的碎步点坐标。
B:《查找坐标》,该项内容是此类仪器所特有的,它是指如果我们有些点不再刚才所选的文件中,并且这些点是以座标(测站点或后视点文件的形式存于某一文件中我们可以通过此操作调出此文件,这样在调用点时就有两个文件可以选择.当我们对A,B两项进行操作后也就选定了我们所存点的文件,之后按(ENT键进行确认。
5,按(ESC键直至退回开机界面.6,按(F1《测量》键。
7,进入坐标测量有菜单有三种方式:A:按(Func键翻页至P2页。
按(F1《程序》键。
B:按(Func键翻页至P1页。
按(F4《坐标》键C:按(Func键翻页至P3页。
按(F3《记录》键。
在着三种方式中前两种虽然进入程序不同,但下一步内容是一样的。
8,按数字键(1选择《1,坐标测量》菜单。
9,按数字键(3选择《3。
EDM》。
对当前的测距条件进行相关设置。
由于该仪器内置温度计与气压计,因而无须对温度和气压进行手动改正。
设置完毕后按(ESC 键退回《坐标测量》界面。
10,按数字键(1,选择《1。
测站定向》菜单。
11,按数字键(1,选择《1。
测站坐标》菜单。
此时,我们有两种方法输入测站点坐标:文件调用法和直接输入法。
全站仪放样及碎步测量

(一)全站仪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是全站仪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以GTS-602型全站仪的点放样为例,说明采用全站仪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
一施工放样的准备工作1. 数据准备 采用全站仪进行点放样,依据的是控制点和放样点坐标,因此在进行点放样之前,首先要取得用于放样的控制点坐标和点位以及放样点坐标。
若控制点坐标和放样点坐标已有,可以先将控制点和放样点坐标存储于全站仪的数据文件内。
按照5.4节方法(请参考后面第三到第四页),创建作业文件,并进入到图 5-13 屏幕,选择“EDIT ”菜单,6-25 菜单,然后用“光标”键,选择“POINT ”选项后回车,即显示图6-26 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输入控制点和放样点坐标、高程。
输入新的点后,屏幕显示递增的点号,用于下一个点的输入。
如此将所有放样点和放样中可能应用的控制点坐标录入到全站仪内,供野外放样时调用。
当然在“EDIT ”中还可以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修改和查看。
2. 仪器、工具准备 施工放样前除了要准备好放样数据外,还要给仪器充好电,准备好对讲机、放样对中杆、木桩、小钉、锤头、钢尺、油漆、毛笔等放样工具。
二 野外放样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5.4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打开作业文件名,并进行测站点和后视点信息设置和后视归零。
然后在图 5-13 屏幕中选择“PROG ”菜单中的“SET OUT ”选项,即可依据放样点的坐标对点进行放样。
测站点和后视点信息及后视归零也可在“SET OUT ”选项中完成,跟“RECORD ”中设置方法完全相同。
如图 6-27 所示。
1. 点的放样 从图 6-27 上部屏幕菜单中选择“POINTS ”, 6-27 下CANCL ”)键,进入图 6-28屏幕,在此输入放样点号和目标高,如图 6-29 所示。
此时根据屏幕“Turn ”后提示需要转动的角度,转动照准部,使“Turn ”后的角度值变为“0.0000”,键(“MEAS ”)进行测量。
碎步测量记录表格(1~6)

0
07 20 06
7.3
0.000
100.076
E7
10
0
18 10 24
8.1
0.012
100.088
E8
1.443
1.378
0.065
1.412
0
45 14 00
6.5
0.000
100.076
E9
1.443
1.350
0.093
1.398
0
55 21 12
0.261
1.442
0
74 16 06
26.1
-0.034
99.751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h
点号
备注
B11
1.610
1.282
0.328
1.447
0
77 00 06
15.3
-0.087
99.836
C16
1.581
1.397
0.184
1.488
0
113 02 48
18.4
-0.068
99.855
C17
1.583
1.380
0.203
1.482
0
119 10 48
20.3
-0.062
99.861
C18
1.580
1.335
0.245
RTK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年 月 坐标系统: 基准站 仪器型号: 流动站 仪器型号: 测点 点名 固 定 差 改 正 固定差改正数: 点号 点名 点 校 核 日 天气: 组长: 高程系统: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已知点X坐标 实测点X坐标 已知点Y坐标 实测点Y坐标 已知点H坐标 湿度: 测量员: 中央子午线: 参数计算: 实测点H坐标 计量单位:m 记录员:
备注
X已知/X实测
△X
Y已知/Y实测
△Y
H已知/H实测
△H
计算:平均△X= 点号 点名
;平均△Y= X(观测) Y(观测)
H(观测)
;平均△H= X平均数 Y平均数
H平均数
备注
碎 步 测 量
IRTK碎步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点号 年 月 天气: 日 湿度: 点名 X(观测) Y(观测) 组长: H(观测) X平均数 测量员: H平均数 计量单位: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碎步测量测绘地形图
一、准备工作
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1-2人。
二、步骤
1、安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3、检查方向:瞄准另一个控制点C,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与已知数据∠BAC比较。
4、立尺
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7、展碎部点:
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8 、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三、计算
竖直角: a =90o-L+x = 90o-L (顺时针注记)
水平距离: D=K*l*cos2a
高差: h=D*tan a +i-v ;
碎部点高程 : H碎 = HA+ h
四、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五、注意事项
1.在测站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
2.定向(盘左后视另一控制点B,水平盘
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
4.观测(瞄准、读尺间隔 l(上、下丝
读数之差),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盘读数b)
5.记录计算(表格记录计算)
计算公式: D=K*l*cos2a ; h=D*tan a +i-v ; H碎= H站+h
6.刺点,注记高程(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注记1点高程)
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地貌——等高线)
碎步测量记录表
测站仪器高班组日期观测者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