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笔记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读书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读书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读书笔记
由于篇幅限制,我无法为你直接生成一份读书笔记,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的写作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 介绍作者及书籍背景:在读书笔记的开头,你可以简要介绍作者连淑能以及这本书的背景信息,包括写作目的、主题、研究方法等。

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框架。

2. 梳理全书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梳理出全书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并用思维导图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将有助于你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同时也便于你在写作读书笔记时更加清晰明了。

3. 比较英汉语言差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你可以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的。

4. 探讨文化背景差异: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你可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差异,包括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在读书笔记的最后,你可以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这将帮助你深入思考所学内容,并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写出一份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英汉对比研究》笔记综合语与分析语聚集与流散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为“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

分析语为“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英语为“综合-分析语”,表现为1.形态变化;2.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英语为拼音文字,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为形声字,有声调(tone)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一)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

1.构词形态,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英语有,汉语没有,所以英汉互译时,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

2.构形形态,即词形变化,包括人称代词,名词单复数和时态。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工厂。

(二)词序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英语词序比汉语灵活的一个表现就是英语中的倒装句。

原因就是“形态变化”和“连接词”;而中文缺乏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词序较固定。

形态变化规则要求句中词语之间保持语法关系一致,只要词语之间前后呼应,就容易灵活安排;汉语无这种一致的关系,只能按照表意的需要排序词序。

a)He had to quit the position and went in exile, having beendeprived of his power.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

b)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at a speed unprecedented以空前的速度d)There is no inconsistence in what he said.There is nothing inconsistent in what he said.他说的话并没有前后矛盾之处。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读书笔记文章: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年作者:潘文国发表时间:世界汉语教学20XX 年第1期(总第59期)定义对比研究:所谓对比研究,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c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 —guistic)。

一、起源与发展1、国外19世纪 20世纪初 二战后洪堡特2、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时期: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1898年 马建忠《马氏文通》,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1904年 严复《英文汉诂》1932年 赵元任《英汉语调初探》1933年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黎锦煕《比较文法》20世纪40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汉语语法体系。

第二时期: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1977年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在长沙成立,会刊《英汉语比较研究》。

学科史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在总结以往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看清学科的意义、价值和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们把这两个时期分别称之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二、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对比研究1、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马建忠:《马氏文通》“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

《马氏文通》因为过多的“模仿”而为时人所诟病,其实当时汉语没有现成的语法体系没有参考可循,起步之难而不得已而为之。

因而马建忠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汉语语法体系,并进行了最全面、最细致的对比。

不过它虽有首创之功,但是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语法,忽略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是其一大弊端。

黎锦煕:给“比较文法”下了汉语的定义《新著国语文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将现代汉语与英语作对比的著作。

二 英汉语言对比

二 英汉语言对比

二、英汉语言差异性对比——句法
1. 句子结构
英语:形合 (hypotactic)
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 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汉语:意合 (paratactic)
句中的语法和逻辑关系用词语和分句的意义来表达。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语否定词not 的位置
He hasn’t come yet.
他还没有来。
He did not come because he wanted to see me. 他并非因为要见我才来。 I can’t see that it really hurts anybody. 我看这实在不会损害任何人。
英语目前的情况很好,它正按照它那不易为人发现 的方式起着变化,而不像树上掉下的李子那样在逐渐腐烂。
复数概念
He made sincere apologies to each of the teachers.
他像每位老师一一道歉,态度很诚恳。 The first acts were finally hammered out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led by Franc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a rapprochement with that country. 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终于拟就了第一批行动计划, 目的在于探索与中国修好的种种可能性。
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
如实保留 删去不译 换成它所指代的名词 改译成“其”、“之”之类的汉语代词
The first point about chores is that they are repetitive. They come every day or thereabouts, and once done they require after a certain time to be done again. 家务事的第一个特点,是反反复复。几乎天天都有,而且 做完之后,过一定时间又要重做一番。

英汉对比翻译知识点总结

英汉对比翻译知识点总结

英汉对比翻译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尤其是英汉翻译,因为中英两种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异。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的语法、词汇、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下面将对英汉翻译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比较。

1.语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语法灵活,句子结构简洁,通常不需要使用冠词、时态、语气等。

而英语语法则更为严谨,句子结构复杂,使用了丰富的时态、语气和冠词等。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将英文句子中的时态和语气等信息准确地转化为中文,同时也要保持句子结构的自然流畅。

2.词汇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也是翻译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英语词汇丰富多样,有着丰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而中文的词汇相对简洁,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保持译文的意思准确清晰。

3.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汉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习俗、传统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有些词语、习惯用语或者成语在中英两种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因此需要特别留意,以免产生误解或者歧义。

4.表达方式英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文语言善于表达抽象意义,通过修饰词和成语来表达情感和意象。

而英语语言更注重直接的表达和逻辑推理。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表达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中文表达方式,以保持译文的准确和自然。

5.口语和书面语中英两种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英语口语更为活泼自然,词汇量较大,而中文口语则更为简洁直接,词汇量较小。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文体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方式,以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

总之,英汉翻译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翻译工作者需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够做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Outline Knowledge Points Summary1. 语音Chinese: 汉语拼音系统基于拉丁字母表,拼写和发音基本对应,有四个声调。

汉语的音节比较简单,以单韵母和复韵母为主。

English: 英语的发音比较复杂,有五个元音音位,包括长元音和短元音,而且辅音音位也比较多。

英语的音节比较复杂,包括单音节词和复合音节词。

2. 语法Chinese: 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动词不受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且没有冠词和复数等语法规则。

English: 英语的语法比较复杂,需要考虑时态、人称、数和语态等因素,并且有冠词、复数和连词等语法规则。

3. 词汇Chinese: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但没有词缀和屈折等词形变化,而且词汇一般是独立的,不存在复合词和复合形式。

English: 英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了很多词缀和屈折形式,而且存在复合词、派生词和合成词等形式的词汇。

4. 书写Chinese: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基础,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和发音,书写顺序有固定的规则。

English: 英文的书写采用拉丁字母表,每个字母也有独立的发音和写法,但书写顺序并没有固定的规则,而且大小写的使用也比较灵活。

5. 语言表达Chinese: 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式,而且语序比较固定。

English: 英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和语序,包括主谓宾、主谓宾补和主系表等句式。

6. 文化差异Chinese: 汉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典故、成语和俗语等表达方式。

English: 英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英美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习惯用语、俚语和谚语等表达方式。

7. 学习难度Chinese: 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比较容易,因为语法简单,而且没有时态和人称等变化。

第三章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句子资料.

第三章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句子资料.
例1:They were attended from morning to night by female helpers, wives and nurses and secretaries.
译文:从早到晚,都有妻子、护士、秘书这样的女 帮手服侍他们。
例2:I was truly dumbfounded by this deep fury that possessed her whenever she looked at me.
sun, so each had a private little sun for her soul to bask in… 译文:她们大家,不仅个个身上都给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而且
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太阳,温暖着各自的心灵。 例3: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译文:她让大雨淋着了。
第四节 否定句的译法
例2:At no time and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China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译文:中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情况下都不 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5.1 定语从句的翻译
5.1.2 后置译法
的意见。 例2: In a personal sense, I think of my eldest son, whose birthday is
today. 译文:就个人来讲,我想到我的大儿子,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
5.1 定语从句的翻译
5.1.4 译成状语
含有表示目的意思的定语从句。如: 例1:We have to oil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the friction of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Beijing has an amazing array of entertainment options.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数量之多令 人惊叹. 人惊叹. It is certain that man will eventually solve the riddle of UFO.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这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 肯定的. It was in vain that he tried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三,动态与静态
英语动词使用频率低于汉语
1.英语用名词,汉语用动词 英语用名词, 英语用名词 A)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The sight of him makes me angry.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A study of that letter leaves us in no doubt as to the motives behind it.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The reason for the late submission of my report was the illness.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的,注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一段语言中可以出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没有说出来的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悟出来. 悟出来. 形合: 分析式" 形合:西方文化是 "分析式"的,语言中有明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按逻辑深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Chapter 1 综合语与分析语( Syntactic vs. Analytic)1.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如拉丁语,德语,古英语。

(in word level)2.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al words,auxiliary verbs,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如汉语。

Chinese is an isolating/analytic language. (in sentence level)3.Modern English is a syntactic-analytic language.(综合-分析语)English has got rid of most of its inflections, and expresses grammatical relations by devices like prepositions and auxiliary verbs and by the order of its words.4.实词:content words/full words/notion words虚词:structural words/form words/functional words5.*6.形态变化(inflection)、语序(word order)、和虚词(function words)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三大手段,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Inflection,word order and function words are employed as the three grammatical devices in building English sentences.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句调(intonation);汉语采用方块文字,字有声调(tone)英汉表达方面的差异与上述四方面因素有关。

一、英语有形态变化(morphological changes/flectional),汉语无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inflectional)。

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包括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

1.英语的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常常结合起来,运用其形态变化,表示动词的时、体、语态和语气。

2.现代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动词的变化(conjugation)和静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化(declension),以及上述的词缀变化。

这些变化有: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时(tense),体(aspect),语态(voice),语气(mood),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comparison)、人称(person)和词性(part of speech)等。

3.语气包括陈述语气(indicative mood),说明语气(declaritive mood),祁使语气(imperative mood)和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

二、英语语序比较灵活(flexible),汉语语序相对固定(inflexible)1.·2.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大致相同,但英语语序的倒装现象较多,分为九类:(1)疑问倒装(Interrogative inversion)(2)命令倒装(Imperative inversion)(2)惊叹倒装(Exclamatory inversion)(4)假设倒装(Hypothetical inversion)(5)平衡倒装(Balance inversion)(6)衔接倒装(Link inversion)(7)点题倒装(Signpost inversion)(8)否定倒装(Negative inversion)(9)韵律倒装(Metrical inversion)(exclamation mark感叹号,signpost 路标,determine限定词)英语有结构性倒装(structural inversion)和功能性倒装(functional inversion),汉语功能性倒装居多。

2.英语定语位置比较灵活,在许多条件下可以通过形态变化或借助连接词语置于名词的前后。

汉语定语一般在名词前面。

英语的修饰词和被修饰词有时借助形态变化或连接词可以互相转化,从而改变其修饰关系,汉语往往不能。

英语的定语可以紧挨名词,也可以远离名词,汉语名词之前的定语不宜太长,出现数个描写性词语连用时,英语多作定语,汉语多作谓语。

~3.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时,英汉语序不同:A. 英语借助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常用复合句或长句;汉语借助语序和虚词,常用短句,分句,散句,松句,紧缩句,流水句,并列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事理顺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叙述。

B.句中若有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英语先表态,再叙述,即先总提后分述,或先结果后追叙过去,汉语相反。

C.句中若有长短部分,英语先短后长,头轻脚重(end-weight),汉语相反。

D.句中若有意思强弱,程度轻重或范围大小的部分,英语先弱后强,先轻后重,先小后大,汉语相反。

E.句中若有连用数个前置定语,英语是越能说明人和事物的本质的越靠近名词,或越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越靠近名词(each is more impressive than the preceding),汉语相反。

F.句中若有描写性或限制性部分,英语常用作定语,少用谓语,汉语多作谓语,少作定语。

G.关于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汉语常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这样的次序排列,英语可借助形态变化和丰富的连接词语,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排列,顺序往往与汉语不同。

…*Robert Kaplan提出了“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的问题,西方人写文章的思维常常是直线型(straight line),东方人常是螺旋型(circular line)的。

语篇模式主要有演绎式(deductive)、归纳式(inductive)、混合式(hybrid)等。

英语语篇常采用演绎式,逻辑性较强,偏爱演绎推理,注重追因溯果。

汉语临摹性(isomorphism)较强,常采用领悟式的归纳型和经验式的临摹型思维模式,偏重迂回式(cyclical)思维,偏爱直觉领悟,注重总揽整体。

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英语的虚词(form word),也称为结构词(structural word)或功能词(function word),包括冠词(articles)、介词、助动词(auxiliary)、并列连接词(coordinator)和从属连接词(subordinator)等。

汉语的虚词(empty word)包括介词、助词(particle)和连词等。

英汉虚词都是与实词(notion word/full word)相对而言的。

英汉虚词各有特色,种类不同,用法不同。

1.英语常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一字之差,意思大不不同。

Out of question & out of the question2.汉语助词丰富多彩,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语气助词是汉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少用介词。

4.英语表示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种类和数量比汉语多,使用频率比汉语高。

除连接词(或者,不但...而且,如果,因为,除非,当...时候)与汉语相似外,英语还有连接代词,关系代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等。

四、、五、英语是语调(intonation)语言,汉语是声调(tone)语言。

由于现代英语形态变化减少,因此借助语音表意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主要有语调(intonation)和重音(stress)。

语调分为六种:降调(falling tone),升调(rising tone),降升调(fall-rise),升降调(rise-fall),平调(level)和降加升调(fall-plus-rise)。

Eg1:All cats don’t like ’water.(All cats dislike water.)’All cats don’t like water.(Not all cats like water)Eg2:You may ’not go.你不可以去。

/You ’may not go.你可以不去。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语序比英语固定,虽有语气助词表达各种语气,语音表意手段不可少,主要有声调(tone)和语调(intonation)。

声调有:阴平(level),阳平(rise),上声(falling-rising)和去省(falling)。

语调有重读(stress)和轻读(weak stress)汉语字音有声母、韵母和字调三部分构成。

古代汉语单音节占优势,现代汉语双音节占优势。

双音节化促成了四字短语。

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predominance of disyllables and quadrisyllables over monosyllables and trisyllables)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这一主要倾向继承并发扬了自古以来所形成的骈偶传统,即追求词句整齐,重视音韵和谐,讲究辞藻华丽,词语和句式往往成双成对。

对偶、排比。

反复和叠词成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

这类均衡美和节奏美,成为汉语的一大特色。

`Chapter 2 刚性与柔性( Rigid1.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因而是“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因而“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指出,Analysis means suppleness, and synthesis means rigidity;in analytic languages you have the power of kaleidoscopically arranging and rearranging the elements that in synthetic forms are in rigid connexion.(kaleidoscopically,瞬息万变地,千变万化地/connexion 连接联系)一、英语的刚性1.英语句子有严格的主谓结构,通常由名词性短语(NP)和动词性短语(VP)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