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一、目的和作用(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科学、系统、可行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特制定本分类标准。
(二)本分类标准为制定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为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和监测与评价提供科学、统一的分类依据。
二、行业范围本分类标准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6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共包括148个行业小类,根据业务活动特点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大类别。
三、分类原则(一)以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定义为依据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二)以国家和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本分类标准参考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提法,力求与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指导性文件保持一致,与先行发布的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保持衔接。
(三)注重数据的可获取性本分类标准结合统计调查工作实际和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注重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以保证定期取得全面反映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等状况的统计数据,及时掌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
四、分类方法本分类标准从服务的功能属性入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行业大类为基础,以中间需求率作为鉴别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服务业47个行业大类逐一进行认定,从而界定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部分行业大类内部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分界清晰,并且有数据来源,进一步细分到行业小类。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2019)》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公布日期】2019.04.01
•【文号】国统字〔2019〕43号
•【施行日期】2019.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的
通知
国统字〔2019〕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国家统计局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延续了2015版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框架,根据新旧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进行结构调整和行业编码的对应转换,并充分考虑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衔接性,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现将《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2.《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修订说明
3.《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新旧对照表
国家统计局2019年4月1日。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2017年6月30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正式颁布。
8月29日,国家统计局印发《关于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国统字〔2017〕142号),规定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起统一使用新分类标准。
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以下简称原分类)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二、修订主要内容本次修订延续了2015版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框架,根据新旧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充分考虑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衔接性,对原分类进行了结构调整和行业编码的对应转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总体结构调整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以下称本分类)中大类共有10个,与原分类保持一致;中类共有35个,比原分类增加1个;小类共有171个,比原分类增加36个。
(二)大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对原分类中“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3个大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
(三)中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新增了1个中类“通用航空生产服务”;并对原分类中“企业管理与法律服务”“农林牧渔服务”“开采辅助服务”等3个中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组织管理和综合管理服务”“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四)小类调整情况。
为体现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小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本分类部分小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拆分。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拆分情况,本分类新增了35个小类,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工业设计服务(7491),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7515),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7517),创业空间服务(7540),工程监理服务(7482),通用仓储(5920),低温仓储(5930),危险品仓储(594),中药材仓储(5960),其他生产活动寄递服务(6090*),生产性数字内容服务(6571、6572*、6579*),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6431),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6433),互联网安全服务(6440),互联网数据及云计算服务(6450*),其他互联网平台(6439),信用合作社服务(6623*),汽车金融公司服务(6634*),小额贷款公司服务(6635*),网络借贷服务(6637*),证券市场服务(671),保险资产管理(686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950),医疗设备经营租赁(7115),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72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7215),园区和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7221、7222*),供应链管理服务(7224),其他综合性管理服务(7229*),创业指导服务(7264),互联网批发(5193),一般物品拍卖(5182),艺术品、收藏品拍卖(5183),艺术品代理(5184)、生产用大型车辆装备修理与维护(8112*)。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新旧对照表

1232
其他仓储业
5990
新增,原5990部分内容调到此类
0245
中药材仓储
5960
1232
其他仓储业
5990
新增,原5990部分内容调到此类
0246
其他仓储业
5990
1232
其他仓储业
5990
内容变更,原5990部分内容调出
025
搬运、包装和代理服务
124
搬运、包装和代理服务
0251
生产性装卸搬运
0415
小额贷款公司服务
6635*
1413
其他非货币银行服务
6639
新增,原6639部分内容调到此类
0416
网络借贷服务
6637*
1413
其他非货币银行服务
6639
新增,原6639部分内容调到此类
0417
其他货币金融服务
6624*
6629*
6639*
6640*
1413
其他非货币银行服务
6639
更名,内容变更,原6639部分内容调出,增加6624、6629、6640部分内容
工业设计服务
7491
1115
专业化设计服务
7491
新增,原7491部分内容调到此类
0116
专业设计服务
7492
1115
专业化设计服务
7491
更名,内容变更,原7491部分内容调出
012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112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0121
农林牧渔技术推广服务
7511
112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7511
更名
01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演化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演化作者:林健文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3期摘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其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研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演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收集、处理、测算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指标,分析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制造业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本文从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出发,然后对比新旧两版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分类的最新变化及特点,为以后服务业相关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依据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以经济活动的同质性为原则,对我国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实体进行划分的标准。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工业、贸易等各类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物流、邮政快递、批发零售、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节能环保服务等。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經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有些发展得已经相对成熟,规模也很大。
如交通运输、物流、批发、零售、金融、商务等。
但有些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从近些年发展看,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很快。
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正确地收集、处理、测算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指标。
一、服务业的概念界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划分,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修订说明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2017年6月30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正式颁布。
8月29日,国家统计局印发《关于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国统字〔2017〕142号),规定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起统一使用新分类标准。
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以下简称原分类)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二、修订主要内容本次修订延续了2015版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框架,根据新旧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充分考虑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衔接性,对原分类进行了结构调整和行业编码的对应转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总体结构调整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以下称本分类)中大类共有10个,与原分类保持一致;中类共有35个,比原分类增加1个;小类共有171个,比原分类增加36个。
(二)大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对原分类中“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3个大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
(三)中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新增了1个中类“通用航空生产服务”;并对原分类中“企业管理与法律服务”“农林牧渔服务”“开采辅助服务”等3个中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组织管理和综合管理服务”“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四)小类调整情况。
为体现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小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本分类部分小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拆分。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拆分情况,本分类新增了35个小类,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工业设计服务(7491),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7515),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7517),创业空间服务(7540),工程监理服务(7482),通用仓储(5920),低温仓储(5930),危险品仓储(594),中药材仓储(5960),其他生产活动寄递服务(6090*),生产性数字内容服务(6571、6572*、6579*),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6431),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6433),互联网安全服务(6440),互联网数据及云计算服务(6450*),其他互联网平台(6439),信用合作社服务(6623*),汽车金融公司服务(6634*),小额贷款公司服务(6635*),网络借贷服务(6637*),证券市场服务(671),保险资产管理(686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950),医疗设备经营租赁(7115),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72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7215),园区和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7221、7222*),供应链管理服务(7224),其他综合性管理服务(7229*),创业指导服务(7264),互联网批发(5193),一般物品拍卖(5182),艺术品、收藏品拍卖(5183),艺术品代理(5184)、生产用大型车辆装备修理与维护(8112*)。
合肥市产业共生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创新-内需”视角

1引言据统计,在2021年GDP 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中,合肥10年GDP 累计涨幅213.83%,位居全国第一,成为过去10年来进步最大的城市。
此后,面对疫情等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合肥依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2年GDP 实现12013.1亿元,连续7年超过千亿。
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达到438.79亿元,全年服务业增加值7239.4亿元,这既预示着合肥的经济有着蓬勃发展的前景,也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于GDP 的贡献功不可没。
此外,《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实现新发展格局的宏伟目标,就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
当前阶段,作为大湖名城的合肥,以创新为驱动、引领,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为合肥市的产业共生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1]。
因此有必要研究“创新-内需”协同驱动对合肥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推进合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文献综述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 )是基于共生理论,最早应用于生物学,其核心内容是指共生关系内各个部分相互协作,协同发展。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符合产业共生系统。
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既为制造业提供大量的供给,又能够根据制造业的反馈和演进进行业务创新。
而制造业的资本、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让其需要从生产性服务业中获取优质服务和高端人才,从而提升发展水平。
两产业相辅相成,互惠共生。
目前国内学者对产业共生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测度和比较[2];二是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基于供给侧视角,以产业协同为切入点,探索如何提高我国高端产业供给的有效性,实现我国产业资源有效配置[3];三是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如构建Logistic 模型,讨论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等情形下的均衡解[4];四是选取具体的省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促进该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5]。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年12月第40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shui Norm al UniversityDec.,2020V〇1.40No.6生产性服务业F D I对中国制造业尚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葛爱雯,郑小玲(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总体提升,制造业高端化已逐渐成为各国新一轮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F D I的引进更能够通 过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专业化水平,从而 最大地发挥其辅助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建设,合理调整生产性服 务业的引资结构,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
关键词_•生产性服务业FDI;制造业高端化;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大 国,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但在加快转型升级的 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而不 新”的问题,总体竞争力仍落后于先进的西方发达 国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世界进行新一轮产业 竞争的主要焦点,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 显著,《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更是提出要促进 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以拉动产业逐渐实现中高端 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引人,不仅有 利于借助外部资本实现服务业自身科技和管理水平 的提升,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与制造业 间的上下游关联效应以助力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
因此,综合上述背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 I 和制造业高端化的关系,探索其对于制造业高端 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全球竞争新优势、推 动我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方面,均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2017年6月30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正式颁布。
8月29日,国家统计局印发《关于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国统字〔2017〕142号),规定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起统一使用新分类标准。
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以下简称原分类)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二、修订主要内容
本次修订延续了2015版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框架,根据新旧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充分考虑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衔接性,对原分类进行了结构调整和行业编码的对应转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总体结构调整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以下称本分类)中大类共有10个,与原分类保持一致;中类共有35个,比原分类增加1个;小类共有171个,比原分类增加36个。
(二)大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对原分类中“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3个大类名称
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
(三)中类调整情况。
本分类新增了1个中类“通用航空生产服务”;并对原分类中“企业管理与法律服务”“农林牧渔服务”“开采辅助服务”等3个中类名称进行了变更,变更后名称分别为:“组织管理和综合管理服务”“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四)小类调整情况。
为体现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小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本分类部分小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拆分。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拆分情况,本分类新增了35个小类,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工业设计服务(7491),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7515),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7517),创业空间服务(7540),工程监理服务(7482),通用仓储(5920),低温仓储(5930),危险品仓储(594),中药材仓储(5960),其他生产活动寄递服务(6090*),生产性数字内容服务(6571、6572*、6579*),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6431),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6433),互
联网安全服务(6440),互联网数据及云计算服务(6450*),其他互联网平台(6439),信用合作社服务(6623*),汽车金融公司服务(6634*),小额贷款公司服务(6635*),网络借贷服务(6637*),证券市场服务(671),保险资产管理(686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950),医疗设备经营租赁(7115),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72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7215),园区和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7221、7222*),供应链管理服务(7224),其他综合性管理服务(7229*),创业指导服务(7264),互联网批发(5193),一般物品拍卖(5182),艺术品、收藏品拍卖(5183),艺术品代理(5184)、生产用大型车辆装备修理与维护(8112*)。
拆分后,原分类中有1个小类相应删除,具体名称及对应的2011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为拍卖(5182)。
2.更名。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分类对原分类中“专业化设计服务”等43个小类进行了更名,变更后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专业设计服务(7492),农林牧渔技术推广服务(7511),其他生产性技术推广服务(7519*),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7590),地质勘查服务(747),铁路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332、5333、5339),道路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442、5443、5449*),水上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532、5539),航空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631*、5632、5639),货物运输代理服务(5810、5821、5829),生产性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
(6410*),生产性互联网信息服务(642*),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运行维护服务(653、6540),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6550),生产性互联网销售(5292*),生产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6930*),财务公司服务(6632),其他货币金融服务(6624*、6629*、6639*、6640*),其他资本服务(6790),保险公估服务(6853),其他保险活动(6890*),非融资担保服务(7296),生产性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治理(4620*、7721*),融资租赁服务(6631),生产性汽车租赁(7111*),农业机械经营租赁(7112),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经营租赁(7113),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经营租赁(7114),其他机械与设备经营租赁(7119),生产性市场管理服务(7223*),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728),办公和翻译服务(7293*、7294),其他未列明生产性商务服务(7297、7298、7299、9051、9052),农、林、牧、渔产品及宠物食品用品批发(511、5192),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51),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52),畜牧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53),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54),煤炭开采和洗选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11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120),其他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190),生产用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8121*、8122*、8129),其他生产性清洁服务(8219*)。
3.内容变更。
依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分类对原分类中的“专业化设计服务”等41个小类进行了内容变更,变更后名称及对应
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专业设计服务(7492),其他生产性技术推广服务(7519*),科技中介服务(7530),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7590),地质勘查服务(747),工程管理服务(7481),其他生产性专业技术服务(7462*、7463*、7483、7484、7485、7486、7493、7499),铁路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332、5333、5339),道路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442、5443、5449*),水上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532、5539),航空货物运输辅助活动(5631*、5632、5639),其他仓储业(5990),生产性快递服务(6020*),生产性互联网信息服务(642*),其他互联网服务(6490*),软件开发(6511、6512、6513*、6519),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659),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6550),生产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6930*),商业银行服务(6621*),其他货币金融服务(6624*、6629*、6639*、6640*),其他资本服务(6790),其他保险活动(6890*),非融资担保服务(7296),其他未列明金融业(6991、6999*),生产性汽车租赁(7111*),其他机械与设备经营租赁(7119),投资与资产管理(7212),其他组织管理服务(7219*),商务咨询服务(7243、7244*、7245、7246*、7249*),生产性市场管理服务(7223*),其他人力资源服务(7269),职业初中教育(833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8336*),职业技能培训(8391*),其他未列明批发业(5199),其他贸易经纪与代理(5189),为生产人员提供的其他支助服务(6110*、612*、6190*、8491*),生产用汽车修理与维护(8111*),
生产用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8121*、8122*、8129),其他生产性清洁服务(8219*)。
4.新增。
为与生活性服务业分类标准相衔接,本分类新增3个小类,名称及对应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分别是:通用航空生产服务(5621、5629*),生产用摩托车修理与维护(8113*),生产用助动车修理与维护(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