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理想沉淀池原理、沉砂池和沉淀池1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一种常用于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污泥。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差异来实现固液分离。
沉淀池通常被设计为长方形或圆形的水池,池内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废水或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沉淀池后,通过减缓流速和扩大断面积来减小流速,使水流变得平静。
平静的水流有利于颗粒物的沉降。
在沉淀池中,颗粒物因为重力作用逐渐下沉到池底形成污泥层。
较大的颗粒物沉降速度快,沉淀到池底的时间较短;而较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沉淀到池底。
通过调整沉淀池的水位和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地分离出不同大小的颗粒物。
沉淀池中的污泥层会逐渐增厚,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
清理污泥的方式可以是机械化的,如使用泵或搅拌机,也可以是人工清理。
清理后的污泥可以进一步处理,如通过脱水、沉淀或厌氧消化等方式。
总的来说,沉淀池通过减缓水流速度和利用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差异,使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这种工艺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中,是实现水污染物去除和废水净化的重要步骤。
沉淀池 沉沙池

沉淀池沉沙池
沉淀池和沉砂池是两种不同的水处理设施,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的对象和目的。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悬浮性杂质与水分离的设施。
它可以分离直径为20~100µm以上的颗粒。
根据沉淀池内的水流方向,可将其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废水从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水中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澄清水从另一端溢出。
辐流式沉淀池多为圆形,直径较大,一般在20~30m以上,适用于大型水处理厂。
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筒后,通过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围的环形穿孔挡板,沿径向呈辐射状流向沉淀池周边。
由于过水断面不断增大,流速逐渐变小,颗粒沉降下来,澄清水从其周围溢出汇入集水槽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截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的。
水由中心管的下口流入池中,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缓向上流动。
沉砂池则用于除去水中砂粒、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物。
沉砂池一般设在污水处理装置前,以防止处理污水的其他机械设备受到磨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一、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牛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足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二、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砂池和沉淀池》课件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1
2. 重力沉降
2
重力作用使悬浮颗粒沉降到池底,形成
污泥层。
3
1. 入口流速减慢
进入沉砂池的水流速度会减慢,让悬浮 颗粒有足够的时间沉降。
3. 污泥排出
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保持沉砂池的正 常工作。
沉砂池的应用领域
1 污水处理厂
沉砂池常用于污水处理厂 的初级处理过程中,去除 大颗粒悬浮物质。
沉淀池
沉淀池是一种利用沉降原理,将悬浮物质和液 相分离的设备。
作用
主要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悬浮Fra bibliotek质,提高水 质。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饮用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 雨水处理系统
去除浊度,改善水的口感和品质。 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自然水环境。
总结和展望
总结
《沉砂池和沉淀池》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沉砂池和沉淀池》的课件!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关键 的污水处理设备,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沉砂池和沉淀池的定义
沉砂池
沉砂池是一种用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的设备。通过重力作用使颗粒物沉降到池底,从而 净化水质。
沉淀池
沉淀池是一种用来沉降和分离悬浮物质的设备。通过减慢流速,使悬浮物质沉淀到池底,从 而实现固液分离。
2 工业生产
3 建筑施工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 颗粒,沉砂池可净化废水,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现场的洗车污水、泥 浆等可通过沉砂池进行处 理,达到排放标准。
沉砂池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简单有效 • 低能耗 • 易于维护
缺点
• 对细小颗粒物效果较差 • 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 处理能力受限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一、引言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二、沉淀池的结构
沉淀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底部泥层和上部清水层组成。
进水口通过管道将废水引入沉淀池,出水口则将经过处理的清水排出。
底部泥层是由悬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积而成,上部清水层则是已经去除了悬浮物的清洁水。
三、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 重力分离
当废水流入沉淀池时,由于流速减缓,悬浮在其中的颗粒物因为自身重量而开始下沉。
较大颗粒物先下降到底部形成泥层,较小颗粒则逐渐向上升至上部清洁区域。
2. 沉积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悬浮物被吸附到泥层表面,并逐渐变得致密起来。
此时泥层会变得越来越厚,最终需要定期清理。
3. 上部清洁区域
上部清洁区域是由已经去除了悬浮物的清洁水组成。
它会从沉淀池的顶部流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过程。
4. 沉淀池的优化
为了提高沉淀池的效率,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进水口处设置格栅,可以有效地拦截大颗粒物;在沉淀池内加入化学药剂,可以促进颗粒物的沉降速度等等。
四、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沉淀池是通过重力分离和沉积过程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率。
沉砂池与沉淀池污水处理课件

适用性
沉砂池适用于处理含有大量无机 颗粒和重金属的污水,沉淀池则 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
理。
04
实际应用案例
沉砂池应用案例
案例一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阶段,采用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砂砾和悬浮物。该沉砂池设计为平 流式,有效水深为2.5米,水平流速为0.4m/s,通过重力分离作用,将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物与有机 悬浮物进行分离。
出水质量
经过沉砂池处理后的出水 较为清澈,而沉淀池处理 后的出水可能含有少量悬 浮物和有机物。
应用场景比较
应用场景
沉砂池适用于处理含有大量无机颗粒 和重金属的污水,如工业废水。沉淀 池则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的处理。
处理量
设计参数
沉砂池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水流速度 、停留时间和池深等,而沉淀池的设 计参数则包括表面负荷率、沉淀时间 和上升流速等。
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和沉淀 池通常会结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各自 的优势。
优缺点比较
优点
沉砂池可以有效去除无机颗粒和 重金属,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 担;沉淀池则可以有效去除悬浮 物和部分有机物,提高出水质量
。
缺点
沉砂池可能会因为颗粒物在池底 的积累而导致堵塞;沉淀池则可 能因为出水含有少量悬浮物和有
沉砂池与沉淀池污水处理课 件
目录
• 沉砂池介绍 • 沉淀池介绍 • 沉砂池与沉淀池的比较 • 实际应用案例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沉砂池介绍
沉砂池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沉砂池是污水处理厂中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砂粒和杂质的构筑物。
作用
通过降低流速、沉淀和分离,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无机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减轻 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提高污水处理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理想沉淀池工作原理

理想沉淀池工作原理理想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重力沉降和过滤的原理。
在水处理过程中,理想沉淀池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理想沉淀池通过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
当水流进入理想沉淀池时,它会经过一个缓慢的水流作用区域,这样可以使得水中的颗粒物逐渐沉降。
同时,理想沉淀池内部还设置了一系列的隔板和护坡,通过引导和分散水流,使得水流能够在沉淀池内形成较长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颗粒物与水流的接触时间,提高沉降效果。
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降的颗粒物会逐渐沉积在底部,并形成一个淤泥层。
为了保持理想沉淀池的长期稳定运行,定期的淤泥清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情况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清理淤泥,可以将底部淤泥清除,以保持理想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除了重力沉降,理想沉淀池还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颗粒物。
这是通过在理想沉淀池中设置滤料层来实现的。
滤料层通常由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组成,它们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一些溶解性有机物质。
当水流通过滤料层时,颗粒物被滤料拦截,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在理想沉淀池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分布、沉淀池的尺寸等因素。
较低的水流速度有助于颗粒物的沉降,而较大的沉淀池尺寸可以提供足够的沉降时间。
此外,理想沉淀池还可以与其他水处理设备相结合,如絮凝剂投加系统、曝气系统等,以提高净化效果。
理想沉淀池是一种基于重力沉降和过滤原理的水处理设备。
它通过利用重力将水中的颗粒物沉降到底部,并通过过滤材料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能够确保理想沉淀池的高效运行,提供清洁的水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沉淀池的原理介绍

沉淀池的原理介绍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降解有机物。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通过延长水流停留时间,使悬浮物在池内沉淀下来。
沉淀池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池体组成,一般为长方形或圆形。
池体内部的设计和结构通常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泥泞管道和夹渣板等。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时,水体的流速会明显减慢。
由于此时池内流速较低,颗粒物开始受到重力的作用,逐渐沉淀到池底。
同时,较小的颗粒物也会通过净水器、滤网和集沙池等设备进一步过滤,并随着污泥排出。
沉淀池还设有斜板、波等辅助结构,以增加沉淀效果。
斜板通常设置在沉淀池的一侧,其斜度和长度可以根据处理需要进行调整。
斜板的作用是引导污水沿着一侧流动,增加停留时间,使颗粒物更容易沉淀下来。
同时,波的作用在于破坏水体的层流状态,使颗粒物更容易与水体分离。
沉淀池的出水管道通常设置在池的一侧,靠近池底,以避免带走已经沉淀的污泥。
这样,清水就可以从上部流出,而污泥则会从池底的泥泞管道排出。
在沉淀过程中,重力沉降是最主要的沉淀机制。
但是,沉淀效果还会受到颗粒物的大小、形状、浓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大颗粒、高浓度和高密度的颗粒物更容易沉淀,而小颗粒、低浓度和低密度的颗粒物则需要更长的停留时间。
此外,沉淀池还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定期清理污泥是沉淀池维护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倾倒操作或使用专门的污泥清理设备进行。
综上所述,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水中悬浮物和降解有机物的设备。
通过延长水流停留时间,利用重力使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并通过出水管道排出清水。
其工作效果受到颗粒物的大小、浓度、形状和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保证正常运行。
沉淀池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高效地净化水质,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最大设计流量选择
• 城市污水每10万m3污水的砂量为3m3(每m3污水0.03L) • 沉砂含水率60%,贮砂斗倾角不小于55度
• 超高不小于0.3m
沉砂池的形式
A、平流式沉砂池
B、曝气沉砂池
C、旋流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的水流部分,实际 上是一个加深加宽的明渠,两端设 有闸板,以控制水流。 在池底部设1-2个贮砂斗,下设排 砂管。开启贮砂斗的闸阀,即能将 沉砂排出。还可利用射流泵和螺旋 泵排除泥砂,或利用高地或将沉砂 池筑于高地,也利于排砂。 普通沉砂池的一大缺点是其截流 的沉砂中夹杂一些有机物。对被有 机物包覆的砂砾的截流效果不高, 而且沉渣容易腐败发臭,难以处置。
中心管设计方法
中心管沉速小于30mm/s。
缓冲层:反射板底距污泥表面为缓 冲层,高度为0.3 -0.5m 。
污泥斗:贮泥斗倾角为45º -60º , 可采用静压排泥或污泥泵排泥。 集水槽多采用平顶堰或三角形锯齿 堰,堰口最大负荷为1.5L/m· s。当 池的直径大于7m时,为集水均匀, 还可设置辐射式集水槽。
斜板沉淀池的结构形式: 包括:异向流、同向流及横向流。
进水方式:大多采用异向流。 斜板(管)上部清水区为 0.7-1.0m ,斜板(管)下部为 配水区大于1.5m(目的:布水均匀),布水区下部为污泥 区。 出水方式:采用穿孔集水管集水。 排泥方式:采用多斗排泥。
斜板(管)沉淀池的优点:
(1)水力条件好。 水流雷诺数可降至200以下, 弗罗德数可达10-3-10-4数量级。 (2)处理能力比一般沉淀池大得多, 表面负荷通常9-11m3/m2.h(设计负荷)。
结构特点
斜板(管)倾角多采用 60º ,斜板(管)长一般在 1.01.2m 左右,板间距一般不小于 50mm 。斜管管径25-35mm 。 斜板材料:大多采用聚氯乙烯平板或波纹板;斜管多为塑 料片、波形石棉板、波形玻璃钢板粘合而成的蜂窝状管, 断面有正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常制成组装件,便于 安装。
缓冲区
污泥区和清水区之间应有一个缓冲区,其深度可 取0.3-0.5m,以减轻水流对存泥的搅动,也为存泥 留有余地。
沉淀池设计的一般原则 (书P335) 1、设计流量 2、池数 3、沉淀池设计经验参数
若无沉淀数据可选取手册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几何尺寸计算
沉淀区的长度L取决于水平流速v和停留时间T,即L=v*T 沉 淀 池 的 宽 度 决 定物 流 量 Q , 池 深 H 和 水 平 流速 v , 即 B=Q/H*v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研究决定,并核 算表面负荷率,核算L/B≥4,L/H≥10。 有效水深3-4m,超高大于0.3m,缓冲层高度0.3-0.5m。 进水挡板 : 出水挡板 : 污泥斗的倾角45ο-60ο 。 放大系数: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放大。负荷缩小 1.5 倍 ,HRT 增大1.75倍
水处理工程
第四讲 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
物理处理法-格栅 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固定格栅、回转格栅 粗格栅(16-40mm)、细格栅(1.5-10mm)、 超细格栅(0.2-1.5mm)
人工清渣、机械清渣、水力清渣
栅渣含水率:70-80%。
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从废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相对 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如砂粒,炉灰渣、煤渣等。 沉砂池位置和作用:设在泵站及沉淀池之前,保护水泵及 管道免受磨损;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 止排放与输送管道堵塞;使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分离,便于 分别处理和处置。 设计原则:
每m3水曝气量0.1-0.2m3空气,曝气管孔径2.5-6mm
曝气的作用:
• 水力旋流使砂粒与有机物分离,沉渣不易腐败; • 气浮油脂并吹脱挥发性物质; • 预曝气充氧、氧化部分有机物,防止污水厌氧分解 (脱臭)。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见书P329)
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废水从池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处,水流 在池内作水平运动,池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串联。
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污泥区四部分组成。
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 能减少扰动。
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积物,水的流入点应高出 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 流。设置整流装置。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是 直 径 较 大
( 20-30m ) 的 圆池,最大直径 可 达 100m 。 中 心 深 度 为 2.55.0m , 周 边 深 度为1.5-3.0m。 中心进水
周边进水
排泥方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将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
通过静压力或污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每小时转2-4周。 主要设计参数:
沉淀池进口整流多采用穿孔槽外加挡板(或穿孔墙)的 方法,沉淀池进水口布置形式如图示:
沉淀区
要降低沉淀池中水流的Re数和提高水流的Fr数,必须设 法减少水力半径,采用导流墙,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纵 向分格等,均可减小水力半径,改善水流条件。 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 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m。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应综合考虑,还应 核算表面负荷。一般,L/B≥4 , L/H≥10 ,每格宽度 38m,不宜大于15m。
出水区
沉淀后出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沉淀池常 见出水口布置形式。
出流堰是沉淀效果好坏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控制池内 水面的高程,而且对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影响极大。
应防止池内水流产生偏流现象。尽可能减少 单位堰长的过流量,因此堰的施工必须精心, 尽量做的水平。
污泥区(积泥区和排泥区)
及时排出沉于池底的污泥是使沉淀池工作正常,保证出水水 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1、有效水深H不大于4m;
2、池直径D不宜小于16m,D/H=6-12。
3、沉淀时间 初沉池1-2h 二沉池1.5-2.5h 4、表面负荷q0= 1.5-3.0 m3/m2.h; 5、池底坡度为0.05-0.10; 中心泥斗坡度0.12-0.16。
斜板(管)沉淀池
出水区
分离区
清水区
进水区 缓冲区 污泥区
沉淀池排泥方式有斗形底排泥、穿孔管排泥及机械排泥。目 前基本都采用机械排泥,不需留存泥区,池底水平,略带坡 度以便放空。 排泥方式:
• 刮泥:设置刮泥机(车),池底设计坡度0.01-0.02。 • 污泥泵排泥;
• 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1.5-2.0m水头,排泥管径不小于 200mm)。
• 如设有多个泥斗时,则无需刮泥装置,每个泥斗设独立的排泥管及 排泥阀。
谢 谢!
沉淀池的设计:
(1)沉淀时间t=1.5-2.5h;
(2)表面负荷q0= 1.0-1.5m3/m2.h;
对应u0=q0(参数选取) (3)有效水深H= q0t;
池径D与有效水深(H)的比值不超过3:1。
(4)池径D(4-7m) (5)中心管设计
竖流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对悬浮物的去除有很大影响。(中心管 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竖流沉淀池特点
竖流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流 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
• 当颗粒发生自由沉淀时,其沉淀效果比平流式沉淀池中 低得多。
• 当颗粒具有絮凝性时,则上升的小颗粒和下沉的大颗粒 之间相互接触、碰撞而絮凝,使粒径增大,沉速加快。
• 沉速等于水流上升速度的颗粒将在池中形成一悬浮层, 对上升的小颗粒起拦截和过滤作用,因而沉降效率比平 流沉淀池高。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草图
进水区
沉淀区
出水区
保护高度
沉淀高度 坡度 污泥斗高 度
( 污泥斗底部尺寸)
竖流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水流方 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 反,其截流速度与水 流上升速度相等。 竖流式沉淀池多为 圆形,直径介于4-7m 之间。沉淀池的上部 为圆筒形的沉淀区, 下部为截头圆锥状的 污泥区,中间为缓冲 层。
(3)处理效率高。
1-进水管; 2-配水槽; 3-斜板; 4-集水槽; 5-出水落水斗; 6-污泥斗; 7-排泥管
计算
某污水处理厂原来采用长10m,宽2.5m的平流沉 淀池,处理污水量为30m3/h。现因主体工程扩建, 水量增大到120m3/h,为适应水量变化,拟将平 流池改为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并确定斜板的宽度 等于池宽2.5m,斜板长1m,板间距为80mm, 倾角60度,斜板效率为75%,不考虑板厚,试问 在保持原有沉淀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该改造方案 是否可行?
设计参数(P326)
水平流速:0.15-0.3m/s
停留时间:30-60s 有效水深:1.2m,每格池宽不小于0.6m 进水头部采用消能和整流措施 池底坡度0.01-0.02
曝气沉砂池
沉砂中有机物的含量低于5%,一般长期存放不腐败。 水平流速0.1m/s
过水断面旋流速度0.25-0.4m/s
停留时间大于2min 宽深比1-1.5,长宽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