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高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版】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题分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和选考题。
试卷满分10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r-80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
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选A。
此题为基础题。
B项,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项,应该是证明含有碘单质;D项,不能排除SO42-的干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选B。
此题为基础题。
A项,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C项,油脂非高分子化合物; D项,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
9.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于足量的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解析】:选D。
此题为常规题。
D项,非标准状况,无法确定22.4L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故无法判断电子转移数目。
10.分子是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解析】:选D。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化学卷附答案)

2012普通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一、选择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必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 Kw(开方)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7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 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卷)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卷)解析版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澳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 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 WC.原子半径:T > Q > 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O3与11.2 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 = 2SO3 (g)和4SO2(g)+2O2(g) = 4SO3 (g)的△H相等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23.(14分)(1)元素M的离子与NH4+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解析

2012年高考福建卷理综化学详解与评析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的量筒中配置0.1000mol/L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答案:C由于量筒的精确度只到0.1ml,配出来的溶液只能精确到0.1mol/L,所以C不正确。
这题属于实验化学,常识题。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解析】答案:D由于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B项正确;乙醇能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也是属于取代反应,A错误;C4H10比只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
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这题是有机基础题。
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属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级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解析】答案:B通过题干信息:T所属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可以判断出T是Al,从而推出Q是Si、W是S,R是N。
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A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2SO4,B正确;原子半径:Al>Si>N,C正确;含Al的盐溶液中,虽然由于铝离子会水解呈酸性,但若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更大,根据谁强显谁性的规律,该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D错误。
这题的A、B、C三个选项是必修2专题1的元素周期律的内容,D选项考察了学生对水解的理解。
难度中下。
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 a b 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观察到滤纸b变红色【解析】答案:A甲和乙构成原电池,滤纸是电解池。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全)

2012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化学解析版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Al++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 +23CO-=CaCO3 ↓ + 2OH-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 + 2OH-=Cl O- + Cl-+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H+= 23Fe+ + 3H2 ↑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催化剂CO2(g) +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9 、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0 、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半径,X元素为A.AlB.PC.ArD.K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 g2O,F e(OH)3 ,NH4HCO3 ,N a 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B. 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和e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b和d的A2B 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 , 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 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 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 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 错误。
【考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 4NO 3、Na 2O 2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 4NO 3、Na 2O 2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即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又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 4NO 3、Na 2O 2、NaOH 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同时还含有共价键。
【点评】:本题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类型熔合成一体,考查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极性分子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基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3Al ++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23C O -=CaCO 3 ↓ + 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 2 + 2OH -=Cl O - + Cl -+ H 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 H += 23Fe + + 3H 2 ↑【答案】C【解析】A 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 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 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考点】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时,关键抓住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的拆分是否准确、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是否守恒等;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福建卷)化学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福建卷)化学解析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碳酸钠溶液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答案解析】CA项: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正确;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要用到容量瓶,不正确;D项: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
下列冠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有三中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答案解析】DA项: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错误;B项: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错误;C项: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项: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正确。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示酸性解析:【答案解析】D依题意可知;T是铝,Q是硅,R是氮,W是硫;A项:N的非金属性强于P,P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B项: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C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的原子半径小于P,正确;D项:比如: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错误。
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解析:【答案解析】AK闭合时,Zn当负极,铜片当正极构成原电池,使得a为阴极,b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
2012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考点】PS: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PT: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室保存液溴常用水封的方法;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D.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解答】解:A.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实验室常用水封的方法保存,故A 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可能为NO2、O3、Cl2等物质,但不一定为Cl2,故B错误;C.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I﹣无色,故C错误;D.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不一定含有Ag+,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检验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注意把握相关化学基本实验操作.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FH:硅和二氧化硅;IO: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L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55:化学计算.【分析】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答】解: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错误;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福建卷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r-80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C
【解析】A项: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正确;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要用到容量瓶,不正确;D项: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
7.下列冠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中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答案】D
【解析】A项: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错误;B项: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错误;C项: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项: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正确。
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示酸性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T是铝,Q是硅,R是氮,W是硫;A项:N的非金属性强于P,P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B项: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 C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的原子半径小于P,正确;D项:比如: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错误。
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 →a →b →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 (24SO -)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 点变红色
【答案】A
【解析】K 闭合时,Zn 当负极,铜片当正极构成原电池,使得a 为阴极,b 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
A项:正确。
B 项:在电解池中电子不能流入电解质溶液中,错误;C 项:甲
池中硫酸根离子没有放电,所以浓度不变。
错误;D 项:b 为阳极,OH -放电,使得b附近溶液
显酸性,不能使试纸变红,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 ol 3O 与11.2L 2O 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 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2SO (g)+2O (g)=23SO (g)和42SO (g )+22O (g)=43SO (g )的H 相等
【答案】C
【解析】A 项,题目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11.2L 的O 2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5m ol ,错误;B项,水的电离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的PH 大于60℃。
错误;C项: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虽然醋酸是弱电解质,但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氢离子不断电离出来,最终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盐酸的相同,正确;D项:⊿H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错误。
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 反应生成N H3的是
A.二氧化氮 B.钠 C .硫酸镁 D.二氧化硅
【答案】B
【解析】NH 4++H 2O NH 3●H 2O+H + ,只要能使平衡往正方向进行,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升
高或者氨水的浓度足够大就可能生成N H3,A 项:产生NO 气体,错误; B 项:钠消耗了H +而
且该反应放热可以产生氨气,正确;C 项:不能产生氨气,错误;D 项: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跟其他酸很难反应,所以也没有氨气产生,错误。
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 2光催化燃料R 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