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下》课程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和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和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和答案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闻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要紧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挑选,(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能够落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往常,(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降。

(1)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办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往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致华丽的装饰效果。

(1)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璀璨,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降,(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浮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办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别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事情直到清代才改变。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题数:10,共 20.0 分)
1
(2.0 分)
2.0 分
A、
几何人纹盆
B、
人面鱼纹盆
C、
鱼人花纹盆
此器物的名称为?
D、
鱼图腾纹盆
我的答案:B
2
(2.0 分)
2.0 分
A、
夔龙纹
B、
饕餮纹
C、
窃曲纹
此装饰图案称为?
D、
卷云纹
我的答案:B
3
漆器的实用优点有? (2.0 分)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4
锦:是丝织物的一种,主要指轻薄类的丝织品。
(2.0 分)
0.0 分
我的答案: √
5
漆器中的“剔红”工艺,是属于雕漆工艺的一种。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6
唐三彩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陪葬用的。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7
明朝时期的宜兴窑,盛产紫砂壶。 (2.0 分)
1. 造型特点 它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服、背向而距的卧虎为底座, 虎背上各立一只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 上。通体黑漆器为地,以红、黄、金、蓝绘画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
2. 意义 在这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 楚人崇拜鸣凤,向往安静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2.0 分
A、
轻便、易洗。
B、
无异味、耐酸碱。
C、
防潮、防腐、隔热。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附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附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附答案第一题: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 简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演变历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类物品、技艺、工艺、材料等。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涉及到各类工艺品的历史演变。

例如陶瓷、金属器、漆器、纺织品等各类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技术特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等。

其次,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对传统工艺技艺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工艺技艺丰富多样,如陶瓷的制作、漆器工艺、金属器的铸造等。

对这些技艺的历史变迁、传承与创新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以揭示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的形成。

另外,中国工艺美术史还需要关注工艺美术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工艺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最后,中国工艺美术史还需要关注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工艺美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各具特色。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2. 简述陶瓷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陶瓷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陶瓷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从红陶、灰陶到青铜器时代的青瓷,再到宋代的钧窑、汝窑、官窑等各类名瓷,都代表了中国陶瓷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

其次,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艺术性强。

中国陶瓷制作技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体系。

从原料的选取、配比到繁琐的制作工序、烧制过程,都需要工匠们精心设计和细致操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前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前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前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的遗址中,而琮(外方内圆)是_良渚文化(浙江)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最早出现于__周__时期,而__汉_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2、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3、龙泉窑以烧造_青瓷釉瓷器著称是南宋时期的重要窑场4、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莲花_纹和__卷草(忍冬)__纹。

5、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省的吉安,它鼎盛于宋代(南宋)时期。

6、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

7、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瑬金工艺制成。

9、青铜是红铜与锡合金。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1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 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 _西北_部12、邢窑的窑址在今__河北__省__内邱__ 县。

盛于_唐朝_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_地黑花等。

13、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14、“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时期青铜器。

18、料器雕,所谓料器其实就是玻璃 .15、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度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16、秦汉陶塑首推陕西临潼的秦始黄兵马俑。

17、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9分)1.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 )2.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 )3. 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 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 )5. 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 )6. 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 )7. 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 ) 8. 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课程代码:0068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不属于宋代丝织品的装饰加工方法的是A.镶嵌 B.印金 C.提花 D.刺绣2.不属于我国近现代主要木雕品种的是A.樟木雕 B.黄杨木雕 C.绿檀木雕 D.金漆木雕3.不属于我国四大名绣的是A.湘绣 B.徽绣 C.粤绣 D.蜀绣4.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主要产地是A.楚国 B.吴国 C.齐国 D.郑国5.唐锦也称A.汉锦 B.经锦 C.纬锦 D.云锦6.黑陶喜用的装饰手法是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模压7.宋代景德镇窑最富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A.白瓷 B.黑瓷 C.青瓷 D。

青白瓷8.不属于竹雕技法的是A.竹刻 B.捏制 C.留青 D.翻黄9.寿山石雕产于福建的A.崇武 B.厦门 C.福州 D.永定10.中国的“原始瓷器”又称为A.夏代瓷器 B.商代瓷器 C.西周瓷器 D.春秋瓷器11.以下器皿不属于“五爵”的是A.角 B.壶 C.爵 D.觯12.立于墓前右方,有角的石兽叫A.麒麟 B.狮子 C.天禄 D.辟邪13.长沙窑的烧制工艺属于A.釉下彩 B.釉上彩 C.绞釉 D.绞胎14.唐代白瓷烧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是A.龙泉窑 B.邢窑 C.磁州窑 D.钧窑15.青花的英文称为A.RedandBlue B.RedandWhiteC.BlueandBlack D.BlueandWhite16.陶范法又称A.失蜡法 B.蜡模法 C.泥模法 D.筑泥法17.下列不属于青铜酒器的是A.豆 B.尊 C.彝 D.觥18.描金也称A.泥金 B.鎏金 C.烫金 D.戗金19.以下不属于明式家具美学特征的是A.形态美 B.结构美 C.材料美 D.意匠美20.古彩瓷器发展的顶峰期是A.雍正年间 B.宣德年间 C.康熙年间 D.嘉靖年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第一章
1、分析原始社会石工艺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思想。

2、什么叫彩陶?
第二章
1、分析商与周青铜器的区别与联系。

2、商青铜器在造型上的艺术特点。

3、试比较说明商、周青铜器装饰有何不同特点。

第三章
1、简述汉代铜镜的发展演变及主要类型。

2、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

3、汉代丝织品的主要纹样及艺术特点如何?
4、以作品为例,说明汉代铜灯工艺中所体现出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第四章
1、六朝时期工艺美术造型的主要特点?与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相比有何不同?
第五章
1、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第六章
1、唐代金银器的艺术特点如何?
2、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3、什么是唐三彩?
第七章
1、宋代陶瓷的艺术特点?
2、宋代五大名窑?它们在造型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孩儿枕?
4、简述南宋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第八章
1、简述明式家具的艺术特点。

2、简述明代陶瓷的造型特征。

3、分析明式家具中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思想和人机工程学原理。

上一页下一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时代。

[单选题]*A.新石器(正确答案)B.旧石器C.父系社会D.母系社会2.艺术的起源包括:()等。

*A.模仿说(正确答案)B.劳动说(正确答案)C.图腾说(正确答案)D.娱乐说(正确答案)3.()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单选题]*A.黑陶B.彩陶(正确答案)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4.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于()芮城的西侯度,距今180万年。

[单选题]*A.西安B.山西(正确答案)C.江西D.青海5.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万年的仙人洞,距今有两万年。

[单选题]*A.西安B.青海C.江西(正确答案)D.山西6.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较多;晚期以至商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较为常见。

[单选题]*A.灰陶B.黑陶C.红陶(正确答案)D.红陶7.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单选题]*A.装饰(正确答案)B.色彩C.造型D.釉料8.()和半坡型是仰韶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彩陶。

[单选题]*A.马厂型B.庙底沟型(正确答案)C.半山型D.马家窑型9.半坡类型彩陶首先发现于()半坡村,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单选题]*A.西安(正确答案)B.青海C.江西D.山西10.舞蹈人纹彩陶盆出土于(),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单选题]*A.西安B.山西C.江西D.青海(正确答案)1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的仰韶村。

[单选题]*A.青海B.江西C.西安D.河南(正确答案)12.以下()不是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单选题]*A.满B.内彩C.点和螺旋纹D.光(正确答案)13.下面哪些器物及特点属于半坡型陶器的特征() [单选题]*A.人面鱼纹盆(正确答案)B.人头器口瓶C.似蛙神人纹D.舞蹈人纹彩陶盆14.舞蹈人纹彩纹盆是()陶器的代表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粤绣:花纹繁缛,喜用百鸟,鸡等题材,色彩浓烈,对比强烈,具有明快热烈的艺术效果。
广东东部潮州地区的刺绣,别称潮绣。喜用金线,产生金壁辉煌的效果。
(4)、蜀绣:以成都为中心主产底。多采用各色绸缎。用散线和红线绣制。
“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是由中心起针,向四周展开。拧,是用长短针向里添针或减针。
5、简述五大名绣及其艺术特征。
答:(1)、苏绣:平,绣面平服齐,轮廓齐整密,针迹紧密细,针线纤细匀,疏密一致顺,丝理圆顺和,色调调和光,色泽明亮
(2)、湘绣:具写实作风,针法多用施针,因而刻划物象真实感强。
传统题材以狮、虎、猛兽为最具特色。
用色彩衬,然后在上施以刺绣,增加层次感,是它所独有的手法。
12、纳石失---指一种加金的丝织物,是以金钱为纹纬织成的金锦,这种织物战国时已有,元代空前的发展。又叫“织金锦”,一般指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
13、满地娇---传统纹样,即池塘小景图案,还常配以嬉戏的鸳鸯等水禽,得名于元代的御衣刺绣纹样,而后渐趋定型推广。元朝花常采用这样的纹样,明清时相沿不衰。
18、顾绣---就是传统的刺绣,本指明代上海的顾名世后人所做的刺绣。
19、宣德炉---明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我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
20、果园厂雕漆---果园厂是明代官营的漆器生产机构,生产的雕器最有特色,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刀法明快,讲究磨工,花纹浑厚圆润,题材多用动物,植物纹、种类繁多,嘉靖万历时期的雕漆刀法棱线清楚,不藏锋,装饰内容常采用情节情体裁如龙舟竞渡、货郎图、聚宝盆等,也流行花棒字,如双龙捧寿等。
8、缂丝---织丝的一种方法,后来成为这种纺织品的代称,由于主要使用小棱,并可以随意断线赋色,织造的图案可以达到极其精细的程度,由于图案与素地、色与色之间有小孔和断痕,如雕镂之象,故名缂(刻)丝
9、青花---是一种装饰方法,即白地青花。应用钴料(青色)在素胎上绘画,上透明釉后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是元代烧创的。可以将传统中国画一样的描绘,滥觞于唐经宋到元达到盛期,明代达到鼎盛。
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所绣作品“义国君后像”,“世界救主耶酥像”,都荣获国际大奖。
沈寿还热心将刺绣绝技传授他人,当代苏绣艺术家金静芬,巫玉等都从师于沈寿。
1914年她在江苏通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刺绣专门学校---南通女红练习所。所著(其口授)《雪宦绣谱》详细记述了苏绣的十八种针法,并提出一些法则原理,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刺绣技法专著。
答案整合:湖北美术学院12级设计系摄影D3班牛冬岳
6、八答晕--原是锦的一种纹样构成形式,即八路相通,后来成为这种纹绵的代称,八答晕图案结构是用规矩的方圆,几何纹和自然形组织起来,是满地规矩花的一种最精制作,唐已开始生产。唐已开始制作称锏锦,宋代称八答晕,元称八搭晕,晕指配色富丽,如建筑彩画晕。
7、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上凹凸不平的漆层,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色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由于漆层的高度不同,因而形成片云、圆花、松鳞、等斑纹。
7、明清时期,丝织品生产非常发达,其中最美最富盛名的当属重锦和云锦,重锦主要产地苏州,云锦主要产地在南京。
8《髹饰录》是明代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著,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书中提出漆艺的创作原则--——“三法”,即“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
9、《绣谱》是道光年间刺绣艺人丁佩所著;沈寿晚年口述著作《雪宦绣谱》。都是刺绣技法方面的著述。
3、剔红---指纯用红漆涂胎数十层或上百层,待稍干后再在上雕刻各种装饰花纹的手法或漆器。
4、剔彩---在器物上用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漆上每层若干道,使各色时,便剔去在它之上的漆层,再在需要的漆层上面刻花纹。使作品五色灿烂,,如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等等。此装饰技法称“剔彩”。
5、紫口铁足---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称谓“紫口铁足”。
10、釉里红---也称白地釉里红,以铜红料在素胎绘画纹饰上透明釉后一次烧成的,釉下呈红色的瓷器,是元代在瓷器上的另一创造。
11、浮梁磁局---元代唯一所官营瓷器管理机构,只烧造皇家用瓷器,其釉料技术皇家垄断,其地处在当时的浮浑州,即今天的景德镇,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主要为皇家烧造白瓷(元代尚白)、又称“御土窑”。
二、名词解释
1、窦师纶----窦师纶是初唐时派往四川管理制造皇室用物的官员,他也是一个丝织设计家,他设计的对鸡,对羊,对禽,还有天马、麒麟、花树,对鹿等共十多种纹样,在唐代非常流行。因窦师伦封爵“陵阳公”,当时人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
2、舞马衔杯银壶---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工。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周身看不到焊缝。
21、百宝嵌---明代的漆器以百宝嵌最著名,百宝嵌以扬州的周翥为著名,故称“周制”,制作方法是用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螺甸象牙等各种珍贵宝物,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草翎毛,嵌在檀梨漆器上,大则有屏风,桌几,小则茶具,五彩陆离,美不胜收。
22、墨彩---瓷器装饰彩品种之一,是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而成。
2、论述宋代工艺美术的特征形成的原因。
答:(1)商品经济发达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2)宋代尚文,工艺美术的风格严谨含蓄,有较高的艺术格调,不重装饰,清新典雅。
(3)宋代整体的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是一种清淡的美,这种美学特征除了受理学、禅宗的影响外,还和宋代整个社会文化艺术品味较高有关。
10、元代烧成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11、明代金属工艺以景泰蓝、宣德炉最为著名。
三、简答题
1、中国古代用金装饰漆器,称作金漆,请列举用金装饰漆器有哪些方法和工艺,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答:a.平脱:古代著名髹漆工艺技法,将金、银等薄片镶嵌在漆器上,表面再髹漆数层经加工磨制,器物表面依旧平齐。
3、五彩、粉彩、珐琅彩瓷器的工艺特征和风格特点。
答:A.五彩:清代康熙时五彩瓷器的简称,又称“古彩”、“硬彩”。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红、黄、绿、蓝、紫等多种彩料,按图案花纹饰于釉上,再在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属釉上彩。五彩的特点是色彩丰富繁多,效果浓艳热烈。五彩始于明代,盛行于康熙时期。B.粉彩:又称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在涂绘颜料前先用波璃白打底敷色,形成浓淡晕染的效果,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C.珐琅彩瓷器:乾隆时期的陶瓷重要品种。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的特点是轻薄坚细,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4、请简介清末明初苏绣艺人沈寿。
答:清末民初刺绣家,艺术教育家,江苏吴县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寻宦,自幼学习刺绣,十四五岁便以绣艺闻名乡里,光绪十九年嫁书画家余觉,婚后,沈寿读书并研究刺绣,技艺不断提高。同其夫先后创办“同立绣校”、“福寿绣品公司”教授刺绣,经营绣品,光绪三十年(1904年),沈寿夫妇奉命到日本考察,收获甚多,在刺绣技法上吸取西洋绘画和日本刺绣之长,注重明暗、透视效果,刺绣人像神态逼真,立体感强,被称为“仿真绣”,“美术绣”。
4、宋代瓷器的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
5、宋代景德镇窑(窑名)烧造的青白瓷,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显淡青色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也因共晶莹润泽,透明性强,青色隐约可见,故又称影青。
6、明代工艺美术吸收了民间风格,具有敦厚、端庄的特点,可以用“健”、“约”两字来形容。前者指充实而不浮艳,后者指简练概括。
(5)、京绣:在为宫廷制作各种御用绣品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刺绣。多为小品,做工精巧富丽。
6、简答明代漆器取得的成就
答:明代漆器的很大的发展,遍及大江南北,有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制漆机构,开设果园厂专制漆器,由张德刚管理,所出雕漆、填漆制作精美,称为“厂制”,民间出现了著名的艺人,有姜子里的螺钿,周翥的“百宝嵌”,蒋回回的“金漆”,还出现了著名的漆器理论专著黄大成的《髹饰录》。
b.金扣:在漆器口沿底部边缘,用金作箍,以加强牢固度和装饰,名“金扣”。该类漆器又称“扣器”。
c.戗金:在推光器或罩漆完成的漆器表面,采用特制的针或细雕刀,刻出较纤细的纹饰来,在刻划的花纹中上漆,然后填以泥金或金箔,花纹露出金色的阳文谓之戗金。
2、黄道婆在棉织工艺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主要贡献:A.改变了“用手剖去其籽”,工具:轧车B.新式弹弓的运用比用手指拨弦的小弹弓更加省时省力C.纺纱效能的提高,增加到了三个纱锭D.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使普遍的棉布能呈现出“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的图案花纹。
14、剔犀----用几种色漆在漆胎上髹漆数层,每层形成一定的厚度,待干后,用刀剔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刀口的断面露出不同的色层,各色形成纹饰。
15、斗彩---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一般是釉下青花釉上彩的结合。(成化年间烧成)
16、紫砂陶---是一种用质地细腻,紫红色的紫砂泥制成的无釉细陶
17、云锦---是一种华美的织锦,明清两朝盛行,主要产地在南京,这种丝织品以色泽鲜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由于色泽鲜艳,金光闪耀,美如天上的彩云,故民间称其“云锦”。
23、景泰蓝---正式学名是铜胎掐丝珐琅,由于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的一种金属工艺故称景泰蓝。
24、铜胎画珐琅---简称“画珐琅”,即在铜胎上用珐琅釉料直接画出画纹,它是掐丝珐琅演进的一种金属工艺,产生于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年间。
四、论述
1、论述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及其美学原理。
答: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采用硬木,以黄花梨、紫檀木最为常见,结构方面采用小构建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又富有典雅之美,使艺术和实用相结合,明家具极少髹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洁的风格。具有这种特色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可用四字概括为“简、厚、精、雅”。明家具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形体,做工以及装饰美,而且在于其蕴藏了一种浓厚的民族精神,极具东方神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