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一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

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8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7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合计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规定范围9 28 7 23 9 26 25 77实考范围8 12 7 14 5 6 20 32覆盖率(%)2018年88.8 42.8 100 60.8 55.5 23.0 80.0 41.5 2017年77.7 39.2 100 43.3 55.5 23.0 80.0 35.0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8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7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与2017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

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除了继续选材于马、恩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历史 第1页(共7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全解全析1.2.【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河南、陕西、四川、湖南出土的铁农具情况可知,有些地方发展水平较高,而有些地方发展水平较低,故C 项正确。

仅从铁农具数量无法得出炼铁技术的发展情况,可排除A 项。

仅凭这四个省的情况,不能得出铁农具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可排除B 项。

仅凭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情况,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成就突出,可排除D 项。

3.【答案】B【解析】九品中正制初期在荐举职官时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少了一些随意性,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它定性为消极制度,B 项正确,C 项错误。

A 项说法错误。

九品中正制后期遭到门阀世族控制,D 项说法错误。

4.【答案】A【解析】由材料“国家纲纪,唯赏与罚”“赏善罚恶”可知,唐太宗主张赏罚结合,认识到了法律作为统治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他指出“任法御人”是不可取的,还需要“以仁义为治”,故A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法律对治国的重要意义,只是认为不能“任法御人”,排除B 、D 两项。

学科~网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成就。

材料“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践经验总结的特点,故D 项正确;A 、B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只是说是帝王的秘籍,并不是说服务帝王,故C 项错误。

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逐步传入中国,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此情况下胡聘之在山西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故A 项正确。

B 项说法错误;胡聘之的举措对山西。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完整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4.【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 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 B. C. D.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年画中 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 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 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 D 项正确。《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 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 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答案】D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
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
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
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8
2018年高考江苏卷历史
试题解析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 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 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 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 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 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唐朝皇权至上,C项说法不符 合史实。
4.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 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 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 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
“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
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 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 B 项正确;抑 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 成威胁,故 A 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 违背,故 C 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 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图文 未能体现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故D项错误。
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
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答案】C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点。材 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 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 收入来源,故 C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 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 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 农耕技术衰退,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 度减轻,故D项错误。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 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 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 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
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
活动,故A、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 商业市镇崛起的时间也不对,故B项错误。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 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 反映了当时人们( )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据材料“一切生产技术大权 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 正确;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项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 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 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材料“少引圣籍,多发天 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 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 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是唐诗的特色,故 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 清小说的特点,元曲内容以描写故事情节为主,包罗万象对 于元曲过于夸张,故D项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由材料信息“唐
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
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
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
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
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