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例谈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祭十二郎文[唐] 韩愈年、月、日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③,乃能衔哀致诚④,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⑤,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⑥,及长,不省所怙⑦,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⑧,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⑩;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1),皆不幸早世(12),承先人后者(13),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4),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15)。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6),遇汝从嫂丧来葬(17)。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18),汝来省吾;止一岁(19),请归取其孥(20)。
明年丞相薨(21),吾去汴州(22),汝不果来(23)。
是年(24),吾又佐戎徐州(25),使取汝者始行(26),吾又罢去(27),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8),东亦客也(29),不可以久(3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31),将成家而致汝(32)。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3)!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34),以求斗斛之禄(35);诚知其如此(36),虽万乘之公相(3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8)!去年孟东野往(3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40),而发苍苍(41),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42),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43),而汝抱无涯之戚也(44)。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45)?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信也(46),吾兄之盛德(47),而夭其嗣乎(48)? 汝之纯明(49),而不克蒙其泽乎(50)?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为信也(51)。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52),耿兰之报(53),何为而在吾侧也(54)? 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55),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56)! 所谓理者不可推(57),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58),动摇者或脱而落矣(59)。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简化版ppt课件

南京市六合区 程桥高级中学 语文组喻声棕
1
一、通假字
•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通“馐”,美味食物 • 2、零丁孤苦 • 通“伶仃”,孤苦无靠 •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通“逝”,死 • 4、敛不凭其棺 •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 5、其传之非其真邪 • 通“耶”
7
四、词类活用
•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 名作状,向西 • 2、东亦客也 • 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 动词使动,使……夭折 •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 名作动,继承……事业
5、而视茫茫
动作名,视力 6、将成家而致汝 动词使动,使……来 7、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保全,形作动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大概 8、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 词,表反问 9、其无知,悲不几时 连词,表假设,如果
3
•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4、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表反问,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
难道
表揣测,大概
• • • • •
11、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代词,他的 12、其然乎?其不然乎? 连词,表选择 1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 ①古义:精神。
②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 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①古义:多少。 9
六、文言句式
• 1、惟兄嫂是依 • 惟……是,宾语前置 •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 介词结构后置 •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 宾语前置 •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 • 省略句 • 5、吾又罢去 • 被动句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1. “其”可以作代词,用来代指他、她、它或他们等呀!比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其”就是代指前面提到的那个人的意思。
你说是不是很简单呢?
2. 还能用作副词呢,表示揣测呀,像“其皆出于此乎”,就是在说大概都是出自这里吧!这多有意思呀!
3. “其”也能表示祈使呢,例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就是希望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加强语气啊!哎呀呀!
4. 作连词的时候,表示假设,如果那样的话,好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就是说如果学业有不精通,品德有没养成的,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呀!是不是很形象?
5. 有时候还表示选择关系哦,比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真的不了解马呀!这不是很巧妙吗?
6. 可以指代自己哟!“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自己的身子,让身体和石台一样高呢,好好玩呀!
7. 表示反问呀,“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哈哈,这语气多强烈!
8. 甚至能加强肯定语气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是说什么什么吧!真的很特别呀!
总之呀,“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可多啦,真的超级有趣呢!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呀!。
浅析“其”字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现象

浅析“其”字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现象摘要:“其”字是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一个第三人称代词,但它偶尔也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本文主要对“其”字在古代汉语中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对相关语例的分析,简单阐述“其”字这种特殊用法的修辞心理学意义。
关键词:“其”字;人称代词;活用“其”的本义是“簸箕”,假借为表示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的虚词。
“其”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它的用法很多。
本文只讨论它作为人称代词的用法。
一般认为,“其”字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即指代“我”和“你”以外的其他一切人和事物。
但我们通过对一些语料的分析发现,“其”字除了在多数情况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以外,偶尔也用作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
《汉语大字典》中只提到了“其”字作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没有提到“其”字可以作第一、二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提到了“其”字的代词用法:“用于名词或名词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
”对这种现象,有些论述认为这是“其”字作人称代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承认这种语境下的“其”字可以翻译为“我(的)”或者“你(的)”;也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其”字的活用现象,认为这只不过是第三人称在一定语境下,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而临时用“其”代指第一、二人称,是一种修辞语用上的活用现象,莫衷一是。
到底哪种解释更有说服力,需要我们进行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一些文章材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其”字出现在以下这样的句子中:一、“其”字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一)“其”字用作第一人称,表示说话者自称例如:(1)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
(《孟子滕文公上》)(2)宋玉曰:“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宋玉《对楚王问》)(3)……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见主上惨怆怛悼,试欲效其款款之愚…… (司马迁《报任安书》)(4)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杨恽《报孙会宗书》)(5)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潭林.穷回溪。
解读《祭十二郎文》中“其”的用法

解读《祭十二郎文》中“其”的用法
唐忠民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课文《祭十二郎文》中,一共使用了34个“其”字。
引导学生揣摩、比较这些“其”在课文中的用法,对于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掌握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大有好处。
该文中“其”的用法可以分为七种类型,下面分类予以解说。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唐忠民
【作者单位】江苏运河师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1
【相关文献】
1.《祭十二郎文》悲情意蕴解读 [J], 陈红莲
2.至情出至文,至文感人心--《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比较谈 [J], 邱建农
3.同是至情文,写法各千秋——《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对比阅读 [J], 张昌军
4.《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用法例说 [J], 赵则华
5.慈与爱:人世离乱中的挚爱亲情——《祭十二郎文》的文化解读案例 [J], 张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言文“其”字用法

文言文“其”字用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其”字是一个非常常见且用法多样的虚词。
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掌握“其”字的用法至关重要。
“其”作代词使用时,情况较为复杂。
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时,“其”通常指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
比如在《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两个“其”都指“他们”。
代物时,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这里的“其”指的是“狼”。
代事时,“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此句中的“其”表示“这件事”。
“其”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那里”。
像“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人”就是“那个人”;“复前行,欲穷其林”,“其林”即“那片林子”。
“其”作副词,用法也不少。
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许”。
例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示“难道”,后一个“其”表示“大概”。
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应当”,如“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像“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其”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比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另外,“其”还能和一些词连用,形成固定的词组。
像“何其”,表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实际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其”字的用法,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比如“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这里的“其”很明显是指示代词“那”;再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里两个“其”都是人称代词“他的”。
总之,“其”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丰富多样,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和归纳,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对“其”字用法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无阻,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
再如“其皆出于此乎”,这里的“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
文言文“其”字用法

文言文“其”字用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其”字是一个非常常见且用法多样的虚词。
掌握“其”字的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其”字作代词使用的情况较为常见。
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时,“其”通常指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两个“其”,前一个指代“他们”,后一个则指代“他们的”。
在“秦王恐其破壁”中,“其”指的就是蔺相如。
代物时,“其”可指代具体的事物,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其”指的是两只狼。
代事时,“其”可以指代某一事件或情况,像“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指的是“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这件事。
“其”字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中的”等。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人”即“那个人”。
“复前行,欲穷其林”,“其林”指的是“那片林子”。
“其一犬坐于前”,“其一”意思是“其中的一只”。
“其”字用作副词时,有多种含义。
表示推测、估计,相当于“大概”“或许”。
比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示“大概”,后一个“其”表示“其实”。
表示祈使、命令,相当于“可要”“应当”。
像“安陵君其许寡人”,就是“安陵君应当答应我”的意思。
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里的“其”就表示“怎么”。
“其”字用作连词时,用法也不少。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如“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在文言文中,“其”字有时还会与其他词组合成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
比如“何其”,常用于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需要我们在阅读大量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一、文言文中的"其"的用法和意思引言在古代汉语中,"其"作为一个相当常见的代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它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二、"其"作为指示代词表达所指之物1. "其"做主体指示代词在一些古代文章或诗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其"作为主体指示代词使用。
例如《论语·子罕篇》中有句话:“弟子入大庙、每事问”。
这句话中的“其”就是指代前文提到的“弟子”,表示发言者对与“弟子”相关的事情进行询问。
2. "其"做宾语指示代词除了做主体指示代词外,"其"还可以作为宾语指示代词使用。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写道:“他们正吃得欢时,只听得外面喧嚷,渐渐近前……时而笑声清脆怡人,时而哭号凄厉。
”这里的“他们”和“外面”的涵义通过“其”进行了指代。
三、"其"作为形容词性代词的修饰对象1. "其"修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在文言文中,我们常常看到"其"作为形容词性代词,修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
例如《左传·宣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句话:“四月甲辰,天王将至于郑。
”这里的"其"可以理解为指示前文提到的"天王",用以强调所指之物的特定属性。
2. "其"修饰人或物的行为、动作除了修饰属性和特征外,"其"还可以修饰人或物的行为、动作。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有句描述:"贾珍出去了。
薛家小子见无人,只得抽身进来。
头戴金顶红缨大帽……手掌大绿宝扇儿……身穿紫色罗裙子……足蹬青纱针绣小鞋儿。
身长六尺有余……真似一个带刀耕地闯关夜叉般满面威严!"这里的“其”表示“薛家小子”,通过对他外貌装扮和行动姿态的描写,给读者形象地展现了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其”作为文言虚词,用法多且使用频率高,这在韩愈《祭十二郎文》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对于它的意义和用法,很多师生容易混淆,分辨不清。
利用此文,仔细辨析,将有助于掌握它的用法。
笔者为此梳理了本文出现的34个“其”的意义和用法,供大家一起探讨:
代词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第三人称代词,她的,指韩愈的嫂嫂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韩会家族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孩提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指奴婢们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二、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第二人称代词,
你的,指十二郎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三、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些)”“那(些)”
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指示代词,那
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指示代词,那,指代前面一句话
14、呜呼!其信然矣!指示代词,这
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指示代词,那(些)
副词
一、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16、呜呼!其信然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1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二、表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
18、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副词,表示反诘,难道
19、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表示反诘,难道,还
2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表示反诘,难道
一、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2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如果
22、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连词,表假设,如果
二、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还是……
24、其然乎?其不然乎?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2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2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与“曷”连用,表疑问语气。
27、梦也,传之非其真也,用作形容词词头,一般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