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分析
MTK手机原理图分析

手机原理图分析一、手机基本电路框图:二、基带CPU(MT6226)内部框图:1、组成部分:z DSP:主要完成对语音信号的编解码、信道编码、加密、交织处理等;z ARM7:主要是对外部Memory接口、用户接口(LCD、键盘、触摸等)、语音接口、射频接口、电源管理等的命令控制,使各部分协调工作。
2、基带部分语音编码过程(DSP):GSM标准规定时隙宽为0.577ms,8个时隙为一帧,帧周期为0.577×8=4.615ms。
因此,用示波器观测GSM移动电话机收发信息,会看到周期为4.615ms、宽0.577ms的突发脉冲。
基带部分电路包括信道编/译码、加密/解密、TDMA帧形成/信道分离及基准时钟电路,它还包括话音/译码、码速适配器等电路。
来自送话器的话音信号经过8kHz抽样及A/D转换,变成13bit均匀量化的104kbit/s数据流,再由话音编码器进行RPE-LTP编码。
编码输入为每20ms一段,经话音编码压缩后变为260bit,其中LPC-LTP为72bit,RPE为188bit。
话音编码后的信号速率为13kbit/s。
同时话音编码器还提供话音活性检测(vAD)功能,即当有话音时,其SP信号为1;当无话音传输时,将SP示为0(即SID帧)。
13kbit/s 话音信号进入信道编码器进行编码。
对于话音信号的每20ms 段,信道编码器首先对话音信号中最重要的Ia 类50bit 进行分组编码(CRC 校验),产生3bit 校验位,再与132bit 的Ib 类比特组成185bit ,再加上4个尾比特“0”,组合为189bit ,这189bit 再进入1/2速率卷积码编码器,该编码限制长度为5,最后产生出378bit 。
这378bit 再与话音信号中对无线信道最不敏感的II 类78bit 组成最终的456bit 组。
同样,对于信令信号,由控制器产生并送给信道编码器,首先按FIRE(法尔)码进行分组编码(称为块编码),然后再进入1/2卷积编码,最后形成456bit 组。
原理图原理分析

原理图原理分析在原理图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对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然后针对原理图中的每个模块进行逐一分析,以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进行原理分析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构建整体框架:根据原理图中的整体结构,将电路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子系统。
每个模块代表着特定的功能或任务。
我们可以标注每个模块的名称和功能,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信号流动方向。
2. 分析主要模块:针对每个模块,我们可以从输入到输出的流程中逐个分析。
首先,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了解该模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然后,观察原理图中与该模块相关的电路元件或信号线,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理解信号流动路径:在原理图中,信号的流动路径往往是关键的。
通过追踪信号的流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路中信号的处理和转换过程。
我们可以将信号的路径用不同的线型或颜色标注出来,并观察信号在不同模块之间的传递、放大、滤波、调节等过程。
4. 识别关键元件:在原理图中,一些元件可能对整个电路的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仔细观察原理图,我们可以识别出这些关键元件,并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例如,放大器、滤波器、反馈电路等。
5. 理解电源和地线:原理图中的电源和地线往往是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基础。
我们需要理解电源的供应方式、电压稳定性和电流容量,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地线的连接方式和布局也需要被合理设计,以避免干扰和噪声的引入。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对原理图进行深入分析,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对于后续的电路设计、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一、电子电路的意义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
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
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
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纸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
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版图等。
1、原理图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
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
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
下图所示就是一个收音机电路的原理图。
2、方框图(框图)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
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没有别的符号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们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安装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
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下图所示的就是上述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
(三)装配图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外形图。
我们只要照着图上画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地把一些电路元器件连接起来就能够完成电路的装配。
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初学者使用的。
装配图根据装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样,大多数作为电子产品的场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印刷线路板,所以印板图是装配图的主要形式。
展开式原理图识图分析(分析“回路”文档)共9张PPT

3.先线圈,后接点。 4.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盘外设备一个也不漏。
二、10kV过流保护的展开图1
在在信直号 流回回交路路中中流的,带正回自电路保源持在展的上开常,开负图触电点源闭在合下,,光其字回牌路一点分亮别次,用接显10示1线和“掉1图0牌2未标复出归。”灯光信号。
图1中右图为与二次接线有关的
高铁变电所二次系统运行与维护
项目一、二次接线图的识图和应用
展开式原理图识图
目录
一 读图、识图方法
二 10kV过流保护展开图
三
二次保护控制回路展开图分析
一、读图、识图方法
1.根据展开图右侧的文字说明,了解各回路的性质,然后从上到下逐个 回路看通。
2.先交流、后直流;交流看电源,直流找线圈,抓住接点不放松,一个一个全
电流继电器LJ1或LJ2动作。
当10线kV路过发流生保短护路的时展,开电图流2 互感器LH1的一次侧有短路电流流过,其二次侧绕组流过相应电流,电流继电器LJ1或LJ2动作。
在10信kV号过回流路保中护的展带开自图保持的常开触点闭合,光字牌点亮,显示“掉牌未复归”灯光信号。
项在目直一 流、回二路次中接,线正图电的源识在图上和,应负用电源在下,其回路分别用101和102标出。
10kV过流保护的展展开开图图2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电流互
LH1的一次侧有短路电流流 在先直上流 后回下路、中先,左正后电右源,在盘上外,设负备电一源个在也下不,漏其。回路分别用101和102标出。
感器 在直信流 号回路中,的正带电自源保在持上的,常负开电触源点在闭下合,其光回字路牌分点别亮用,显10示1和“掉10牌2未标复出归。”灯光信号。
TQ和信号继电器XJ线圈中有电流流过,使断路器
纯干货:电气原理图分析实例

纯⼲货:电⽓原理图分析实例
好啦,⼩伙伴们,昨天给⼤家讲了⼀下如何分析电⽓原理图,⼤家有没有学到呢?⼀定有的吧,那么接下来咱们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个图呢,是昨天放的例题,那咱们就按照昨天的步骤⾛⼀下,⾸先呢,查看主电路,三相电是由QS控制,⽽且电路呢是由三个接触器组成的星三⾓降压启动,辅助电路呢,SB3为停⽌按钮,SB1为星型启动按钮,SB2为三⾓型运⾏。
那么,接下来就是原理:⾸先,合上QS,此时呢,辅助电路主电路上⼝都有电,按下SB1,此时KM线圈得电⾃锁,同时KMY线圈也得电,互锁触头断开KM△线圈⽀路,主电路KM主触头与KMY主触头同时闭合,电机成星型启动,当需要三⾓型运⾏时,按下SB2,SB2为联动触头,其动作是先分断KMY⽀路。
后闭合KM△⽀路,在分断KMY⽀路时,其主电路断开、互锁触头闭合,所以KM△线圈得电并⾃锁,电机成三⾓型运⾏,当需要停⽌时,按下SB3,所有线圈都失电,即可停⽌,所以停⽌按钮⼀般都放在总⽀路上。
还有昨天的⼩作业。
不知道⼤家有没有试着分析呢
这个图呢,是可以完成⼿⾃动运⾏的,使⽤⼀个两档旋钮,⼿动就不做分析,当打到⾃动运⾏时,是需要外部信号来控制的,如图中的上限下限,他们与公共端分别是⼀个常开触点,当压⼒低于下限时,下限端闭合,此时KA1线圈得电,使电机运⾏,当其中压⼒到达上限时,KA2得电,断开KA1,使电机停转,⾃动运⾏可反复使⽤。
好啦,今天的⼩课堂就到这⾥了,⼤家如果有电⽓原理图可以发来共同参考哦。
电路原理图分析

电路原理图分析电路原理图是电子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本文将从电路原理图的基本结构、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路原理图的基本结构。
电路原理图通常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元件组成。
其中电源是电路的能量来源,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电容用于储存电荷,电感用于储存能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用于控制电流和信号处理。
这些元件通过连线和连接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二、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1. 逐级分解法。
逐级分解法是分析复杂电路原理图的常用方法。
首先将整个电路分解为若干个子电路,然后逐个子电路进行分析,最后将各个子电路的分析结果综合得出整个电路的性能特点。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等效电路法。
等效电路法是通过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复杂元件或子电路用简单的等效电路替代,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
例如,将电容和电感用等效电路替代,可以将复杂的交流电路转化为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简化电路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网孔分析法。
网孔分析法是通过构建网孔方程组,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的方法。
通过网孔分析法可以方便地求解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从而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三、电路原理图的应用实例。
以放大电路为例,通过分析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放大电路通常由输入端、输出端和放大元件组成,通过分析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失真等性能指标,从而指导放大器的设计和优化。
另外,电源管理电路也是电路原理图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分析电源管理电路的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开关电源、线性稳压器、电池管理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从而指导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综上所述,电路原理图是电子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电气原理图分析

电气原理图分析电气原理图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图形符号和线条表示电气设备、线路和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电气工程师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电气原理图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
首先,电气原理图中的符号和线条代表着不同的电气设备和元件。
例如,直线段代表电缆或导线,圆圈代表连接点,矩形代表开关或控制装置,三角形代表电动机等。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
其次,电气原理图中的线路连接关系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电气原理图中,线路的连接方式和走向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电气设备之间的工作关系和控制逻辑。
通过对线路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理解电气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控制逻辑,为后续的设计和维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另外,电气原理图中的标注和注释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电气原理图中,标注和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电气设备的参数和工作状态,例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通过对标注和注释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为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此外,电气原理图中的控制逻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的内容。
在电气原理图中,控制逻辑通过不同的符号和线条表示出来,例如继电器、接触器、计时器等。
通过对控制逻辑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电气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和工作过程,为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电气原理图的分析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为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电气原理图的分析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水平,为电气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主要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等几部分。
在分析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电动机和电器元件的分布状况及控制要求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去分析电气控制原理图。
1.分析主电路
首先从主电路入手分析,根据各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环节及它们的控制内容。
控制内容包括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等状况。
2.分析控制电路
根据各电动机的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找出控制电器中的控制环节,可将控制线路按功能不同分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线路来进行分析。
3.分析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由电源显示、工作状态显示、照明和故障报警等部分组成。
4.分析联锁与保护环节
生产机械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合理地选择拖动和控制方案以外,在控制线路中还必须设置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控制。
5.总体检查
先化整为零,在逐步分析了每一个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还必须用集零为整的方法,检查整个控制线
路是否有遗漏。
要从整体角度去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了解电路中每个元件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