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8.3空气的力量学案2沪科版剖析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在设计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空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践活动。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以及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并演示如何测量空气压强,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空气压强的理解。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吹气球、吹纸片等,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一些任务。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测量空气压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实践活动。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谈谈他们对空气的力量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并掌握空气的力量,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节物理课程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如何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关注的细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我会准备一些气球,让孩子们亲自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气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的测量方法,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注射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空气力量的故事,如“飞机如何起飞”。

2.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验二:探究气压与海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4. 实验三:探究气压与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5. 实验四: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

6.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1. 气压的测量方法。

2.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3. 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压的基本概念,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选择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个实验来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和体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气压的概念,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气压计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对气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选择了水银柱式气压计,因为它的原理直观,易于操作。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始终秉持着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空气的力量。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教学,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

2.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理解实验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瓶、吸管、胶带、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气球、塑料瓶、吸管、胶带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气球,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实验一:吹气球a.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份实验套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呼吸吹气球。

b. 吹气球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膨胀,让他们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c. 讨论:为什么气球会变大?空气在哪里?3. 实验二:塑料瓶变瘪a. 将塑料瓶装满水,用吸管将水吸出,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b. 讨论:为什么塑料瓶会变瘪?空气的力量在哪里?4. 实验三:吹纸片a.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纸片,要求他们用吹气的方式让纸片在空中飘起来。

b. 讨论:为什么纸片会飘起来?空气的力量在哪里?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理解实验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幼儿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八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大气压的概念和测量;2. 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3.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值,并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2.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实验,以及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压计、吸管、杯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吸管吸饮料的原理,引发学生对大气压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的概念,解释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如气压计的使用。

3. 实验演示:进行覆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4. 课堂讨论:分析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吸饮料、离心力等。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2.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本节课的实验数据,描述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大气压与天气有一定的关系,如晴天大气压较高,阴天大气压较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大气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对大气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教案(2)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导学案
在老师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预习
让学生先学
引导
你能讲讲大气压强是怎样产生的吗?
知道大气压强概念
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重点训练。
及时补充
你能用小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吗?你能讲讲历史上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吗?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什么?能举几个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吗?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
学生自我评价都学到了什么,老师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8.3 空气的力量
1.什么是大气压强?
2.哪个物理学家测量出大气压强值?
一标准大气压强值是多大?
3.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重点训练。
难点突破
讲讲托里拆利实验吗?如果用水做这个实验,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谈谈你对托里拆利实验进一步理解?
你能讲讲气压计的知识吗?
一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大气压与高度的具体关系?大气压与沸点的具体关系?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大气压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8章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空气的‘力量’”,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空气的力量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空气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空气的力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杯、吸管、盆子、小车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杯,一支吸管。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空气的存在,引出课题。

2. 实验一:让孩子们用吸管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将塑料杯倒扣在盆子上,盆子里装满水,然后用吸管将空气挤出,观察塑料杯是否移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让孩子们用气球和小车进行团队合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让孩子们尝试用其他材料代替气球,观察空气的力量是否一样。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力量,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次“空气的‘力量’”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点细节,它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有一定的“力量”,可以使纸片飘起来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纸片、吸管、盆子、塑料杯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片,一根吸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放在讲台上,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讲台上有什么?”引发幼儿对气球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向幼儿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一: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让他们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在气球里的存在。

然后,我会让他们把气球放在手掌上,轻轻地放掉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有一定的“力量”。

4. 实验二: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纸片,让他们拿着纸片,慢慢地往地上放,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来。

接着,我会让他们用嘴巴吹一口气,纸片就会飘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5. 实验三: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让他们把吸管放在盆子里的水中,吸一口气,水就会沿着吸管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力量”。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力量,知道空气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验。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塑料杯、水、风扇等。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学生介绍空气的力量,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第二步:实验一。

我会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然后用手指挤压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第三步:实验二。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塑料杯,倒入一些水,然后用嘴巴吹气,让水在杯子里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学生会发现,当他们的嘴巴吹气时,水就会上升。

第四步:实验三。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风扇,然后用风扇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够认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类似的实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

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是一个难点,因为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一、学习目标:
1、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受温度和季节的影响.
3、知道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和液体的沸点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
1、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强不能像液体压强p=ρgh计算。

原因:空气密度不均匀,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两个重要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既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又能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2、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阅读课本160页,人们常用的气压计有哪些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2)每种液体都有一定的沸腾温度,叫做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
1、(1)为什么高山上煮食物很难煮熟?
(2)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必须穿航天服?
2、例1.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º,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
A 不变
B 变长
C 变短
D 无法确定
例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例3.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例4.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五、当堂检测: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
4. 在烧杯底部铺一层细砂,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到瓶中,然后将削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经过一段时间,鸡蛋能自动进入瓶中,这是因为()
A.鸡蛋由于本身重力而进入瓶内 B.瓶中的气体将鸡蛋吸入瓶内
C.由于鸡蛋受到了大气对它向下的压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6.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7、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做化学实验时,用吸管吸取试剂
B.在三峡大坝的上、下游之间修建船闸
C.壁虎靠脚趾上的吸盘在墙壁上爬行
D.签字笔或圆珠笔的笔芯尾处
8、“高原反应”与气压有关,高度越高,气压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用普通锅烧煮时,水的沸点_______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