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杨树品种的引进及其利用的开题报告

杨树品种的引进及其利用的开题报告

杨树品种的引进及其利用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杨树是一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树形美观的常绿乔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我国的杨树资源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的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加强。

近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关注度逐渐提高,杨树因其快速生长和丰富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重要的森林经济树种。

在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杨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情况,总结其经验,探讨提升我国杨树产业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发挥杨树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3. 研究内容
3.1 国内外杨树品种的引进情况
3.2 国内外杨树品种的性状和特征分析
3.3 国内外杨树品种的利用现状
3.4 国内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3.5 探讨我国杨树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4.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搜集国内外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各种杨树品种的生长习性、抗逆性、适应性等特征,对其主要应用领域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5. 预期结果
通过对国内外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情况的分析,本研究将总结出杨树品种的主要特点、适应性和应用方向,并探讨我国在杨树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为我国杨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汇报为了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提高林木遗传育种水平和林产品质量,我局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

现将该项目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林木种质资源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深入了解和保护我国各地的林木种质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种质资源的利用推动林木遗传育种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二、项目进展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根据项目计划,我们组织了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全国各地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采集。

我们主要采集了各类重要经济树种的种子、茎段和叶片等样品,并进行了分类和保存工作。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对30个省份的调查工作,所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了5000多份。

2.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为了确保采集的种质资源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保护体系。

首先,我们在局内建立了一个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保护设备。

其次,我们对每一份采集的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冷冻保存,以保证其种质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的可行性。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地保护工作。

3. 林木种质资源利用为了充分发挥采集到的林木种质资源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展了资源利用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种质资源的繁殖研究,探索不同树种繁殖方式和技术,为后续的育种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我们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了林木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

通过采用先进的遗传改良方法和技术,我们已成功选育出多个具有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示范种植。

三、项目成果及影响通过我们的努力,该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首先,我们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经济树种的相关信息和资源。

其次,我们保护和利用的种质资源为林木遗传育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基础。

生态优新树种在宁夏地区引种栽培初探

生态优新树种在宁夏地区引种栽培初探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 and Fores. Sci.&Tech. 2020, 61( 12):25-2825•林业•生态优新树种在宁夏地区引种栽培初探杨英1,伍会萍2,马海涛2,唐燕〃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2•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2摘 要:随着美丽宁夏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优新观花观果树种以其较强的观赏价值较受关注,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宁夏地 区存在树种单一,森林经济价值低的问题。

为此,于2018年春开始陆续引种了不同品种丝绵木和文冠果4个树种,通过物候期和生长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引种的4个树种均生长良好,能够在宁夏地区安全越冬和越夏,具有较强适应性,适宜在宁夏银川市环境因子差异不大的地区种植,能够丰富宁夏地区树种资源,此外,可以通过提高森林质量来提高森林的生 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丝绵木;文冠果;引种;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宁夏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20)12-0025-04doi :10.3969/j.issn.l002-204x.2020.12.010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w Tree Species in Ningxia RegionYang Ying 1, Wu Huiping 2, Ma Haitao 2, Tang Yan 1**基金项目:宁夏财政林业新技术引进及推广项目(2018)。

作者简介:杨英(1996-),女,宁夏银川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园 艺学。

*通信作者:唐燕,女,宁夏银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a 林设计与园林 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2020-09-20(1.School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2.Ning Miao Ecological Co., Ltd., Yinchuan, Ningxia 750002)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ingxia'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tree species with strong ornamental values aredrawi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winning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s.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in single tree species andlower economic values of forests in Ningxia regions. Under such background, 4 tree spe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since 2018, including Euonymus bungeanus and Xanthoce sorbifolia Bunge. Their ornamental values were illustrat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in phenological and growth periods, which is useful for thei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Ningxia regions. Itwas propos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quality could enhance biodivers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 Euonymus bungeanus; Xanthoce sorbifolia Bunge; Introduction; Phenological period; Growth index; Yield; Ningxia近年,宁夏等一些北方城市致力于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建设,而且森林城市的意义已经由最初的绿化发展到彩化、美化、香化等更高层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优新观花观果类绿化树种。

中卫市沙坡头区珍稀、濒危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建议

中卫市沙坡头区珍稀、濒危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建议

砂、 猫头刺 、 、 柠条 白刺 、 、 花棒 沙冬青 、 、 柽柳 杨柴等 。 中珍稀 、 其
濒危野生林木有 9种 。
21 裸 果 木 ( y oap spz' f Mai ) . G mn c ro ,P, f x . n m.
系杨柳 科杨属胡杨亚属 , 于珍 稀濒危野 生物种 , 属 被誉 为
问题 , 并提 出改 进 意 见 。
关键词 : 生林木 资源;保护利用 ;中卫沙坡 头 区 野
中图分类号 :7 99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2 4 2 1 )3 0 3 — 2 10 — 0 X(0 0 — 0 9 0 1
在 自然条件下 , 林木种质资源在人们没 有来 得及 了解它时
宁夏农林科技 ,NnxaJunlo .ad F rs c.T c . 0 ,5 ( 3 :9 4 igi o ra fA n oe.Si eh 2 1 & 1 2 0 )3 — 0
3 9
中卫市沙坡头区珍稀、 濒危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建议
王永 慧 卢 珊 : ,
认真加强保护 , 采用人工种植扩大面积和种群 数量 。 23 蒙古扁 ̄( m g au n oi . A y d lsmo g la) c
1 沙 坡头 区林 木种 质 资源 自然分 布概 况
中卫市沙 坡头区位于 宁夏 西南部 , 地形复杂 多变 , 南部地
貌 多属黄土丘 陵沟壑 区,主要 分布天然旱生 小乔木及 灌木树
要建群树 种之一 , 是第 二批 确定的国家 I 级重 点保 护植 物 。由 于生存条件恶劣 , 繁殖 困难 , 又常遭樵采和牲畜 啃食 , 目前分布 区已 日益缩小 。 果木 在沙坡头 区主要分布在黄河 以南 的沙坡 裸 头 自然保护区烟洞沟梁一带 , 在干旱 的砾石荒 漠和石质山坡上 有大片分布 , 盖度最高可达 4 %左右 , 5 在地表径流处或低洼地 , 常形成单优势种群落。裸果木 在研究我 国西北 、 内蒙古 荒漠 的 发展 , 气候 的变化 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 的起源等方 面有重 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2.30•【字号】宁发改审发〔2016〕213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发改审发〔2016〕213号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你们两家单位联合申报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文件《关于报送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暨“宁夏芦花台枸杞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项目的函》、《关于申请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暨“宁夏银川植物园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项目的报告》(宁林研发〔2016〕21号)收悉。

根据自治区林业厅的审查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是植物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是发掘、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枸杞是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沙旱生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资源,均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建立枸杞和沙旱生林木种质资源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同意建设宁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宁夏银川芦花台枸杞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1.调查与收集工程:购置各种收集与调查仪器16套,保存种质资源2000份,活体植株2万株。

2.扩繁与保护工程:土地平整与改良225亩、种质资源收集区90亩、种质资源扩繁圃30亩、病虫害防治设备2套、育苗棚20座。

3.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立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建筑工程780平方米,包括标本室、档案室、种子处理室、生产用房、种子保存库;购置科研实验检验设备17套。

建100平方米枸杞恒温种子保存库1个,保存种子2000份。

种植杨树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植杨树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植杨树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我的研究结果,种植杨树是一项可行的农业或林业项目。

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市场需求:
1. 建筑、木工和造纸工业对杨木的需求量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和消费需求。

2. 杨木在家具制造和木制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如地板、箱子、家具等。

3. 杨木还可以用于能源生产,如木炭和生物质燃料。

二、生长条件:
1. 杨树对于光照要求较高,适合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种植。

2. 杨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3. 杨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能耐寒又能耐旱,并且抗逆性较好。

三、生长周期:
1. 杨树的生长速度较快,通常在5-8年内即可达到商业价值。

2. 每年可以收获2-3次。

四、投资回报率:
1. 杨树的成本相对较低,种植和管理成本较低。

2. 杨树生长快,可短时间内获得收益。

3. 杨树的市场需求大,销售也相对容易,有较高的销售价格。

五、生态效益:
1. 杨树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可以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和土壤质量。

2. 杨树对空气中的CO2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可以起到减少空
气污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种植杨树是一项具有可行性的项目。

它不仅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率,而且对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实施种植项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虑相关的风险因素,如病虫害防治、价格波动等。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和器官性状的重要手段。

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林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1.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植物资源。

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栽培种质资源则来源于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特定的性状和产量。

2. 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收集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获取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材料,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素材。

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

野外调查是收集种质资源的第一步,通过对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域的调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和遗传多样性。

采集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种子或繁殖材料的收集。

保存则是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以备后续利用。

3. 种质资源的利用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用于遗传改良,提高林木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鉴定、评价和创制。

鉴定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评价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以确定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创制是通过杂交、突变等方法,创造具有新性状的个体,为育种提供新材料。

4. 种质资源利用的实例以杨树为例,通过对野生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获得具有抗病、抗旱、速生等性状的个体。

将这些个体进行保存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杨树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林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结语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重要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获得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再通过鉴定、评价和创制,将优良性状个体应用于育种,可以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林木品种,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宁夏中卫市杨 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项目可研报告(557.5)

宁夏中卫市杨 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项目可研报告(557.5)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宁夏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1.1.2 项目主管单位: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1.1.3 项目建设单位:中卫市林场1.1.4 法人代表:尚子华1.1.5 技术依托单位:宁夏林木种苗管理总站1.1.6 项目性质:新建1.1.7 建设期限及进度:建设期3年(2010年~2012年)1.1.8 项目建设地点:中卫市林场1.1.9 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以多年来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杨树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对象,以区内外丰富的杨树种质资源为基础,以我区当前成熟的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中积累的先进集成技术为手段,以收集、保存及繁育利用杨树种质资源为目的,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为我区建成一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资料完备、管理科学的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32hm2。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适应我区山川沙不同地类中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着力构建全区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体系,为我区六个百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试验研究的苗木繁育基地,为全区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引进收集、繁育示范、试验推广,实行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为我区“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建设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黄河金岸绿化工程提供大量适合我区立地类型的优质杨树苗木,同时满足中冶美利纸业每年对优质速生杨树苗木的需求。

项目建成后,可收集、保存杨树种质资源苗木14种(品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良种苗木100万株,优质穗条120万根。

1.1.10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1.10.1 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程各种收集与调查仪器共13台(套),收集、保存区内外具有优良或特异性状的杨树种质资源。

1.1.10.2 种质资源繁育与保护工程种质资源收集区5hm2;试验区4hm2;采穗圃8hm2;良种繁育圃10hm2;示范区5hm2;日光温室2000m2;炼苗场2000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宁夏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1.1.2 项目主管单位: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1.1.3 项目建设单位:中卫市林场1.1.4 法人代表:尚子华1.1.5 技术依托单位:宁夏林木种苗管理总站1.1.6 项目性质:新建1.1.7 建设期限及进度:建设期3年(2010年~2012年)1.1.8 项目建设地点:中卫市林场1.1.9 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以多年来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杨树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对象,以区内外丰富的杨树种质资源为基础,以我区当前成熟的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中积累的先进集成技术为手段,以收集、保存及繁育利用杨树种质资源为目的,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为我区建成一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资料完备、管理科学的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32hm2。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适应我区山川沙不同地类中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着力构建全区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体系,为我区六个百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试验研究的苗木繁育基地,为全区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引进收集、繁育示范、试验推广,实行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为我区“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建设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黄河金岸绿化工程提供大量适合我区立地类型的优质杨树苗木,同时满足中冶美利纸业每年对优质速生杨树苗木的需求。

项目建成后,可收集、保存杨树种质资源苗木14种(品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良种苗木100万株,优质穗条120万根。

1.1.10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1.10.1 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程各种收集与调查仪器共13台(套),收集、保存区内外具有优良或特异性状的杨树种质资源。

1.1.10.2 种质资源繁育与保护工程种质资源收集区5hm2;试验区4hm2;采穗圃8hm2;良种繁育圃10hm2;示范区5hm2;日光温室2000m2;炼苗场2000m2。

1.1.10.3 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筑工程460m2,包括实验室、检验室、插穗处理室、档案室、标本室、办公室、库房等;研究试验设备3套,包括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储藏设备。

1.1.10.4 辅助工程包括生产用车、办公设备、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森林防火设备等,及项目区生产道路硬化、标牌等配套设施。

1.1.11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为557.55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投资446.04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1.51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1.12项目效益1.1.12.1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收集、保存和繁育各种杨树种质资源,可为中卫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种苗和种条,尤其能满足每年中冶美利纸业对优质杨树苗木的需求,能为中卫市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及我区林纸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良种苗木支撑,进一步提升中卫市城乡造林绿化质量。

同时,也可为中卫市再造一处自然生态景观,使之成为中卫市最大,我区唯一一处重要的杨树种质资源展示基地。

项目采取收集保存、引种培育等措施,广纳大量区内外杨树种质资源,在收集区、示范区集中展示,可为中卫市提供一处林木示范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向沙坡头区广大市民普及植物学知识,加深人们对植物的认识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从而增强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1.12.2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卫市区生态建设,充实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维护和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

同时随着项目的建设,规模化的示范园区和展示园区,可极大地改善中卫市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遏制区域性沙化进程,改善区域生态功能。

1.1.12.3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可为中卫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造林绿化苗木,也可为中冶美利纸业提供大批优质的速生杨树苗木,能够极大地改变当前中卫市种苗生产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良种率低,苗木质量差、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各类不同规格的杨树苗木100万株,穗条120万根,实现年销售收入260.0万元。

1.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宁夏林业技术推广总站1.2 项目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1号文件)(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3)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2006年12月)(4)国家林业局《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CB/T14073-1993)(5)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林计发[2006]61号)(6)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3]207号)(7)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发展的意见》。

(8)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夏灌区百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建设规划》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 工程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调查工程各种收集与调查仪器共13台,调查区内外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高、速生性强、表现优良等特点的杨树品种,投资40.5万元。

(2)收集与保存工程总投资328.0万元。

具体为:收集区5hm2,投资8万元/hm2。

共投资40万元。

试验区4hm2,投资8万元/hm2。

共投资32万元。

采穗圃8hm2,投资8万元/hm2。

共投资64万元。

繁育圃10hm2,投资6万元/hm2。

共投资60万元。

示范区5hm2,投资8万元/hm2。

共投资40万元。

日光温室2000m2,投资0.04万元/hm2。

共投资80万元。

炼苗场2000m2,投资0.006万元/hm2。

共投资12万元。

(3)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筑工程460m2,投资69万元,包括实验室、检验室、插穗处理室、档案室、标本室、办公室;研究试验设备64.5万元,包括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储藏设备。

(4)辅助工程辅助工程共投资37.55万元。

其中包括办公设备1套,投资4.8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1套,投资4万;森林防火设备1套,投资6万元;生产用车1台,投资12万元;生产道路硬化2Km,投资10万元;项目标牌15个,投资0.75万元。

1.3.2 产品经营成本指标收集区8万元/hm2试验区8万元/hm2采穗圃8万元/hm2繁育圃6万元/hm2示范区8万元/hm2日光温室0.04万元/m2炼苗场0.006万元/m2。

1.3.3 产品产量指标采穗圃15万株/hm2;繁育圃10万株/hm2。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是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建设项目的总体框架内,以收集保存和利用杨树林木种质资源为目的,以为我区六个百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具有优质造林绿化苗木为目标,同时为满足中冶美利纸业每年对优质速生杨树苗木的需求。

在全区范围内系统、全面地收集、保存杨树种质资源,完善种质资源圃数据收集和信息管理系统,配套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和共享服务机制,为我区搭建起一座杨树种质资源研究的科研平台,不断提高杨树资源利用效率,加速杨树选育进程,促进种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是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为一体,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宏伟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随着我区“六个百万亩”生态工程的稳步推进,全区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因而对林业建设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林木种苗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杨树因其品种丰富,适应性广,速生性强,栽植容易,既是我区平原绿化的乡土树种,又是生态造林的主力树种,仍然是当前全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

据宁夏“六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和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种苗生产供应能力测算,其中仅各类杨树苗木的需求量就达亿株以上。

而我区目前苗木生产呈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存在小苗多、大苗少,常规品种多、优新品种少的生产局面。

在此背景下,开展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大力发展杨树新品种的引进研究,培育适合我区不同立地条件生长的优良杨树苗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木材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增加迅速。

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生态保护政策后,木材的采伐受到严格限制,仅有部分商业性的人工林成为采伐对象,使国内木材采伐量以10%逐年递减,木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这种日趋加剧的供需矛盾,为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多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速生林建设作为林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积极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速生林发展。

截止目前,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已在宁夏中卫北部沙区建成了33333hm2的人工林,现大部分已进入轮伐期,如按50%的轮伐面积,1650株/hm2计算,则需杨树苗木2750万株,基于此,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项目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林木种质资源指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是林木优良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决定林木生长快慢和品质优劣的内在因素集成,是对生产和育种有利用价值的林木品种,更是进一步改良林木品种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生物资源宝库,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建设的源头。

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重视。

林木种质资源所拥有和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育种和选种的预见性越高,就可不断地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加工或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

由于人类长期对野生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品种和野生种消失或濒临灭绝,导致了后代种群遗传基础的相应狭窄。

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需要,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有利于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有利于传统品种品质改良,从源头上整体提高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只有收集并保存好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筛选、培育和推广适合我市及全区造林绿化的良种壮苗提供充沛的研究材料,才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才能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为目的,通过收集、保存、引进和培育各种杨树优良品种,克服并避免我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杨树品种的引进和利用中,出现的一哄而上、盲目引进、鱼龙混杂等不良现象。

着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并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造林绿化中得以推广应用,使老树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发挥更大的效益。

2.2.2 项目建设是加快林业生态和谐发展的根本需要中卫市各级政府长期以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防沙治沙的方针、政策,立足实际,引导、扶持企业、个体搞好沙区治理,发展林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