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篇一:破瓮救友阅读附答案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光:司马光凛然:稳重的样子【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①退为家人讲()②众皆弃去( )③自是手不释书( )【小题2】在庭院嬉戏的孩子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究其原因,前文已打下伏笔,请找出这句话。

(2分)【小题3】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2分)答案【小题1】①回去②离开③放下【小题2】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小题3】示例:勤奋好学;聪明机智,沉着稳重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比如去这个词古今异义,在这里是离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二:课外阅读二单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

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

小古文练习题五年级

小古文练习题五年级

小古文练习题五年级小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练习题:1. 理解题:阅读以下小古文,回答问题。

- 小古文:《守株待兔》- 问题:农夫为什么不再耕田,他最后得到了什么?2. 翻译题:将下列句子从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填空题:根据所给的文言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

- 原文:《悯农》- 填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____。

4. 改错题: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文言文用法错误。

- 句子:吾欲往观花,奈何天色已晚,只得作罢。

5. 连线题:将下列成语与相应的小古文出处进行匹配。

- 成语:画蛇添足- 小古文:《战国策·齐策二》6. 简答题:简述《卖炭翁》中卖炭翁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7. 选择题:阅读以下小古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 小古文:《孟母三迁》- 问题:孟母为什么要搬家三次?A. 因为邻居太吵B. 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C. 因为房子太小D. 因为不喜欢原来的邻居8. 阅读理解题:阅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 问题一:司马光为什么砸缸?- 问题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9. 判断题: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 句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而成的。

10. 写作题: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写一篇短文,描述诸葛亮如何用草船借箭,并表达你对这个策略的看法。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小古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砸缸

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砸缸

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原文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如下: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害怕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拓展资料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著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气。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父
亲司马池时任光山县令,因此他取名为“光”。

司马光在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此外,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文学成就包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司马光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并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在学术上,他是宋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誉为“涑水先生”。

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而他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

此外,司马光还以“司马温公”之名被后世所知。

他的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他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品性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砸缸》阅读理解答案

《司马光砸缸》阅读理解答案

《司马光砸缸》阅读理解答案
《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阅读题目: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退为家人讲 ( ) 众皆弃去( )
2.从文中哪些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2分)
3. 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吗?(2分)

1.(2分)退--回家去--离开、跑掉
2.(2分)"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2分)凿壁偷光萤映雪悬梁刺股。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砸缸的人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砸缸的人

砸缸的人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

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

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

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

“门状”上的宇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

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

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

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

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

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

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

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

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

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

推一推。

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

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

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

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

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

2023-2024学年小学语文北京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小学语文北京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1)例高高兴兴 ________ ________1.(2)例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________ 火红火红的________【答案】(1)明明白白, 平平安安【解析】(1)略【答案】(2)叶子, 太阳【解析】2.(1)课文《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蔺相如“相”指的是廉颇()2.(2)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纸、笔、墨、砚()2.(3)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苏州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2.(4)“一个巴掌拍不响”与“孤掌难鸣”意思相同()【答案】(1)×【解析】(1)错误《将相和》中“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答案】(2)√【解析】(2)正确“文房四宝”指的是纸、笔、墨、砚【答案】(3)×【解析】(3)错误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答案】(4)√【解析】(4)正确“孤掌难鸣”指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3.(1)王经理经常出差________(chā chāi)到朝鲜________(xiān xiǎn)3.(2)小作________(zuō zuò)坊生产的旗杆________(gān gǎn)也走向了世界【答案】(1)chāi , xiǎn【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答案】(2)zuō , gān【解析】4.读拼音写词语zhú jiàn jiāng yìng chóng dié hén jì jìng p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ǎn hùzá guō kuì bài qīng xī bó dò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逐渐, 僵硬, 重叠, 痕迹, 敬佩, 掩护, 砸锅, 溃败, 清晰, 搏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逐、僵、叠、溃、晰、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二、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口语交际你应该学了不少寓言故事你最喜欢哪个?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最喜欢《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做人要懂得变通勤奋才是致富的唯一路径【解析】考查了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比如《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寓言故事虽短小但寓意深刻我喜欢寓言故事《郑人买履》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受到的启发是不要做墨守成规的人要学会变通要不然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6.综合性学习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不计其数的历史故事广为流传请你参加以“话说千古风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仿照示例补全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名称例(匡衡)——凿壁偷光(________)——三顾茅庐司马光——________2.我国的历史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常常给人以智慧与启迪请从上面的历史故事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刘备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利用周围的环境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勇于救人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2.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的能力完成本题注意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组织语言材料注意语句通顺有条理即可2023-2024学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1)《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道送别诗描写了王昌龄天刚亮时送别友人的情景(________)1.(2)古诗《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我还知道这样的诗有《宿新市徐公店》《塞下行》(________)1.(3)《墨梅》这首诗通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之情(________)【答案】(1)√【解析】【答案】(2)×【解析】【答案】(3)×【解析】2.给下列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蜓, 蜻蜓, 挺, 挺立, 博, 博大, 搏, 搏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形近字及组词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③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②部首相同位置不同3.本学期我们积累了许多像扬长避短、深入浅出等由反义词构成的成语你能写几个这样的词吗?(最少写4个)________【答案】瞻前顾后避实就虚鹤发童颜出生入死【解析】瞻前顾后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4.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答案】tiǎo, huǎng,gū, dān【解析】5.“邯郸学步”这一词是用来比喻只会一味模范别人不仅学不会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________(判断对错)【答案】√【解析】邯郸学步讲的是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6.古诗知识填空“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这句诗出自清朝龚自珍的《________》诗句里面有两个多音字它们在这里的读音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chóng, jiàng,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爱国【解析】7.看拼音写词语rén tǐshí jiān niǎo yǔ huā xi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ìn rù yīn wèi chéng bǎi shàng qi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体, 时间, 鸟语花香, 进入, 因为, 成百上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情况注意“进入”“鸟语花香”等词的书写二、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有些同学一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就退缩我会用《劝学》里的一句话来劝他们________ ________8.(2)我去办公室改为反问句 ________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8.(3)凡卡说“我想回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8.(4)不努力拼搏怎么会有美好的前程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8.(5)与其坐在这儿听天由命不如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用上加横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8.(6)造纸术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8.(7)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缩句 ________【答案】(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解析】(1)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识记《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答案】(2)我难道不去办公室吗?, 我不得不去办公室【解析】(2)考查句型转换平时应多练多总结按照题目要求解答即可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答案】(3)凡卡说他想回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解析】(3)考查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答案】(4)不努力拼搏就不会有美好的前程【解析】(4)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怎么会……呢”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答案】(5)与其坐待机会不如主动出击【解析】(5)考查用关联词造句”与其……不如……”表示选择关系前后分句表示两种不同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更合适且已经做出了取舍前舍后取例如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答案】(6)造纸术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解析】(6)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前后矛盾造纸术仅是一项发明所以句末加上“之一”【答案】(7)老师和同学们激动【解析】(7)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四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含答案

四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晨曦(xī)晨昏(chén)晨光(chén)B. 奔跑(bēn)气喘吁吁(xū)呼吸(hū)C. 翠绿(cuì)翠鸟(cuì)翠竹(cuì)D. 暑假(shǔ)暑气(shù)暑期(shǔ)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sī)井井有条(jǐng)B. 丰收季节(jì)满载而归(zài)C. 轰轰烈烈(lìe)沉鱼落雁(liè)D. 喜出望外(wàng)欣欣向荣(xīn)3.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天空中的星星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

B. 小明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C. 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D. 妈妈为了照顾我,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工作。

4. 下列句子中,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我一定要把它看完。

B. 我们班同学都很友好,互相帮助。

C. 老师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D. 小明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

5. 下列成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B. 畏首畏尾——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C.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D.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一个故事。

7.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壮美,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8.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要盲目跟风。

9. 《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中的猎人海力布,他善良、勇敢,乐于助人。

10.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司马光砸缸前置知识在读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之前,需要了解以下一些前置知识。

1.砸缸:砸缸是指用小锤敲打缸口的方法来检验陶器的质量和坚固程度。

砸缸的原理是通过敲打声音的高低来鉴别器物好坏。

2.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东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收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60年的历史事件。

正文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隆宗绍统元年春正月,兵部侍郎兼判度支李景隆献言:能得能耗,应粗为上计,宜减恩物以敦戎意。

上曰:“卿言是也。

”既罢,司马光砸其缸而去。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司马光在兵部侍郎兼判度支李景隆献言后砸了他的缸。

这个缸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砸呢?其实,这个“缸”并非指实际上的陶缸,而是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开缸”指的是官员就任后,向上级领导献上贵重的礼品和钱财来谋求赏识和晋升。

而“砸缸”则是指领导不予受礼或不满意礼品的质量颁发“砸缸令”,这就意味着官员要被撤职或贬官。

回到司马光的行为上来。

李景隆此时身为兵部侍郎和度支副使,表面上看是有相当大的权势的。

然而,司马光却砸了他的缸。

这一行为显然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官场潜规则,这也就让人不禁想要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司马光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

他曾经是一名反对新法的大臣,而新法的坚定支持者李景隆则是一位被新党重用的大臣。

因此,司马光对李景隆并不买账,他砸缸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告诉李景隆他的表现并不足以得到司马光的器重。

这种反叛的行为在当时的官场上显得相当勇敢和不寻常。

而李景隆知道了司马光的行为后,却没有采取报复行动,而是奉旨减少了恩物,以示向司马光的妥协和认可。

后续影响这件事情之后,司马光没有因此遭受到责罚,反而因为他的坚持和勇气获得了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司马光有大量的记载,可以说是史学领域里的一位巨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一枝。

(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16 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
(1) 退为家人讲 (2) 群儿戏于庭
17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意思。

(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8.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括。

(3分)
参考答案:
16.(2分)(1)退回去(回家) (2)于在
17.(2分)从此他的手不放下书,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酷热的地步
啊!
18 (3分)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不喜奢华(低调淡泊或朴素)。

一点一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