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
儿科中医-肺炎喘嗽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 非感染因素性肺炎
轻症 重症
不定有一具 热咳喘煽大、、、四症
5
二、肺炎喘嗽与肺炎的关系
1. 西医的肺炎不能完全等于中医的肺炎。 2. 中医的肺炎喘嗽,包括了西医学呼吸系统的多种感
染性疾病。
“肺炎喘嗽”
西医“肺炎”
三、发病情况
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为多。 2.发病年龄: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3.发病特点:
3
2、肺炎
何谓“炎”? 《说文解字》曰:“炎者,炽也,火
光上也”。 中医认为是“肺热炽盛”的意思。 西医是指“肺部的炎症”(组织的变
质、渗出、增生的病变)。
4
病理分类 病因分类 病程分类 病情分类
西医学肺炎的分类
支气管肺炎 大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急性肺炎 迁延性肺炎
慢性肺炎
风寒 恶寒重发热轻
鼻流清涕 咳声不扬 痰多清稀 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紧
风热 恶寒轻发热重
鼻流浊涕 咳声响亮 痰多粘稠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
17
2.极期要注意辨痰重与热重
痰重于热者 咳嗽剧烈,气促鼻煽,痰多喉鸣,甚则痰声漉漉,舌红苔白滑而 腻,脉滑; 热重于痰者 高热不退,面赤唇红,便秘尿赤,舌红苔糙,脉数。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
心阳虚衰者-----温补心阳 邪陷厥阴者-----熄风开窍
20
三、分证论治
(一)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 发热轻,恶寒重,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口 不渴,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 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1 肺炎喘嗽(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EZ010)的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肺炎喘嗽临床以气喘、咳嗽、痰鸣咯痰、发热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若肢冷,脉伏或数疾无序,乃属正不敌邪,心阳虚衰的变证;若高热不退,神昏痉厥,狂躁不安,为热毒猖獗,内陷心肝的变证。
①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鸣、气喘、鼻煽、发绀。
②次症:恶寒、鼻塞流涕、自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拒食、神昏抽搐等。
③急性起病,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罗音。
④发病年龄为新生儿~14岁患儿。
具备肺炎喘嗽“热、咳、痰、喘”四个典型主要症状,结合起病、年龄、肺部体征及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可确诊。
1.2 肺炎喘嗽的辨证1.2.1 辨常证还是变证(1)常证:风热闭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两虚、痰浊壅肺;(2)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1.2.2 九大证型(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1)风寒闭肺证候特点: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喉间痰鸣,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候特点: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澹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第四节_肺炎喘嗽

④气胸
突然呼吸困难
胸片:气胸征象
⑤ARDS----临床表现
ALI--咳嗽、呼吸急促、多痰、心率加快,肺
新生儿、小婴儿、重度营 养不良患儿肺炎的特征
①体温--可正常、不升或低于正常。 ②咳嗽—可无。 ③气促—主要表现。 ④痰壅---可不明显,一旦听到湿罗音---心衰、肺出血。 ⑤全身症状—突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拒奶,萎靡、 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⑥呼吸增快、三凹征突出。 ⑦发绀—有或无。 ⑧肺部啰音—可无啰音。
支气管肺炎
大叶肺炎
间质性肺炎
②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 嗜酸细胞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非感染性肺炎
„„
病原体
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小婴
儿、新生儿以G-杆菌为主。
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 主。
2 体征
①呼吸增快+呼吸困难—40-80次/分,并可见鼻翼煸动、
点头式呼吸和三凹征。新生儿、早产儿、小婴儿的主要表 现。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患儿可无发绀。 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 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 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为正常,病灶融合时, 可出现肺实变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有 管状呼吸音)。新生儿、早产儿、小婴儿可无啰音。 但有的肺炎啰音不明显,或者与胸片不符,如新生儿、早 产儿、小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 非典型肺炎、真菌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
4.并发症
肺炎喘嗽

【小儿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
2.病因分类
3.病程分类
4.病情分类
5.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6.依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
【小儿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为 o 支气管肺炎
o 大叶性肺炎 o 间质性肺炎等
右中叶肺炎
间质性肺炎
【小儿肺炎的分类】
2.病因分类(需有病原学依据)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表现高热,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 语颤减弱,叩浊,管状呼吸音。积脓较多者, 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气管向健侧移位。
立位X线患侧肋膈角变钝或呈反抛物线阴影。
脓胸:患侧肋膈角变钝,积液多→纵隔移位
。
【并发症】
2.脓气胸:肺脏边缘脓肿破裂与肺泡或小 支气管相通,脓液及空气进入胸膜腔。 表现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剧烈咳嗽,烦躁, 发绀,胸部叩诊积液上方呈鼓音,呼吸 音减弱或消失。
>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③突然极
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 管充盈时间延长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迅速增大:短期内>2cm。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
睑或下肢浮肿。
若出现前5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临床体会到,具
备 ①、 ⑤即可诊断心衰。
重证肺炎表现
温食醋调和成膏状,置于纱布上,贴在胸部
两侧中府、屋翳穴,1日1~2次。用于支气管
肺炎。
【其他疗法】
3.针灸疗法 主穴: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 足三里。 配穴:少商、丰隆、曲池、中脘,用于痰 热闭肺证;气海、关元、百会。 用于阳气虚脱证。
【其他疗法】
4.拔罐疗法
取穴肩胛双侧下部,拔火罐。每次5~10 分钟,1日1次,5日为1疗程。用于肺炎 后期湿性啰音久不消失者。
肺炎喘嗽

肺炎(肺炎喘嗽)又名肺闭喘咳、肺风痰喘。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郁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痰多、鼻煽、气急、喘憋等为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医学上对肺炎进行了分类:分类方法的依据是病原体种类、病程和病理形态学等几方面:1、病理形态学的分类:将肺炎分成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
2、根据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性肺炎,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
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另外还有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3、根据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一般迁延性肺炎病程长达1~3月,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肺炎。
小儿肺炎有一定年龄特点,通常婴儿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由于抵抗力增强,已具有使病变局限的能力,因此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7~10天。
症状:(一)寒战、高热。
(二)咳嗽、咳痰。
(三)胸痛。
(四)呼吸困难。
(五)其他症状。
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二、临证(症)护理1、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
及时吸氧。
3、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4、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三、饮食护理(1)忌辛辣油腻食物: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
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犹如负薪救火,使病情加重。
小儿肺炎喘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
一.肺炎喘嗽与肺炎 1.肺炎喘嗽的概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 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 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肺炎喘嗽是 一种外感热病,以痰热炽盛,闭阻于肺,肺失宣降为病机 特点,基本病机的中心环节是邪热闭肺。
ppt课件
10
五.治疗大法 清热开闭,宣肺降逆 六.精选处方 麻杏石甘汤 七.辩证加减 1.根据具体情况(病毒、细菌),加入强有力清热解毒药 2.痰涎壅塞,加入清热化痰之品 3.喉核赤肿,加入清热利咽之品 4.腹大如鼓,喘息不得平卧,加入通腑泻热药,牛黄夺命饮. 5.活血化瘀药,使痰、热、瘀分解
ppt课件
ppt课件
16
3.心衰诊断: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要点如下: 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②心率突然增加>160— 180次/分;③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 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 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险 或双下肢水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ppt课件
18
中毒性肠麻痹 酚妥拉明:iv
ppt课件
19
谢 谢!
ppt课件
20
ppt课件
5
心阳虚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轻:心气不足 重:心阳虚衰 风寒闭肺 风热闭肺
血脉瘀滞 邪热(痰)闭肺 肺胃阴虚 肺脾气虚 死 亡
其他疾病传变
痊 愈 邪陷厥阴
ppt课件
6
三.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典型的肺炎喘嗽以“热、咳、痰、喘、煽”为中医证候 要点,其中以“喘”为首要和必备;“热”是指热证或有 热象,并非一定有体温的升高;“咳”与“痰”在多种肺 系疾患中都常常出现,非肺炎喘嗽所独有;“鼻煽”是在 病情较重时出现的症候。所以,中医诊断肺炎喘嗽是以 “喘”为主,再加上其他几个症候,即可诊断。
第四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课件

写在最后
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p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48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方中麻黄、杏仁散寒宣肺;荆芥、防 风解表散寒;桔梗、白前宣肺止咳;苏 子、陈皮化痰平喘。
21
加减
恶寒重者,加桂枝、白芷; 痰多,苔白腻者,加半夏、莱菔子; 表寒里热,用大青龙汤。
22
(二)风热闭肺
证候
初起发热恶风, 咳嗽气急,痰
多,痰粘稠色黄,口渴咽红,舌质
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重证
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 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37
(七)心阳虚衰
证候 突然呼吸急促,心悸心慌,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 四肢厥冷,肝脏增大,舌紫暗,苔白,
脉细弱而数。
38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制附子回阳救 逆,龙骨、牡蛎潜阳敛汗,白芍、甘草和
营护阴。
39
加减
气阳虚衰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少量频服,或用参附针;
33
加减
低热不退者,加知母、地骨皮、 黄芩、鳖甲退虚热;
久咳痰粘者,重用麦冬,加川贝、 泻白散养阴清肺;
久咳无痰者,加百部、百合、炙枇杷叶 多汗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 偏胃阴不足,食少纳差者,加山楂、石 斛生津养胃。
34
(六)肺脾气虚
证候 低热起伏不定,面色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在儿科学文献中,肺系病症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指儿童因肺炎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
一、肺炎喘嗽的发病原因肺炎喘嗽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其次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细菌感染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
寄生虫感染则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
二、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胸闷等。
咳嗽通常是湿性咳嗽,有时伴有痰液。
喘息通常在咳嗽之后发生,表现为呼气期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
呼吸急促是肺炎喘嗽的常见症状之一,儿童出现呼吸急促时,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胸闷是指儿童在肺炎喘嗽时出现的胸部不适感。
三、肺炎喘嗽的诊断与治疗肺炎喘嗽的诊断主要依靠儿科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相关的检查结果。
临床判断通常包括儿童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等。
治疗肺炎喘嗽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喘嗽,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②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喘嗽,应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③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对于儿童出现喘息、呼气困难等症状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四、肺炎喘嗽的预防措施肺炎喘嗽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清洁;②注重个人卫生,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有病毒、细菌等的人或物品;③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④预防性接种,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相关接种计划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五、肺炎喘嗽的注意事项儿童出现肺炎喘嗽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避免儿童暴露在不良的环境中;②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物质,如烟草、油烟等;③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喘嗽
一、定义: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三、病因病机:
病因:
1.感受外邪
2.他病传变
病机: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
四、诊断要点:
1.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
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6.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等。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热、咳、痰、喘是肺炎的典型症状;
2.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3.证治分类:
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分析: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肺失宣肃,而见诸症。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苏子5 荆芥5 防风5
桔梗3 白前5 陈皮5 甘草3
(2)风热闭肺
证候:轻则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则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分析:风热犯肺,外感风寒化热而来,热盛则易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生石膏15 甘草5 金银花10
连翘8 薄荷3 桑叶8 桔梗3 前胡5
(3)痰热闭肺
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
分析:痰热俱盛,郁闭于肺,发为诸症。
甚者肺气闭塞,致气滞血瘀,而见口唇紫绀,闷乱烦躁诸症。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麻黄3 杏仁5 前胡5 生石膏15
黄芩8 甘草5 苏子5 桑白皮10
葶苈子5 细茶5
(4)热毒闭肺
证候: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全无,鼻孔干燥如烟煤。
此型易生变证如心阳虚衰或邪陷厥阴。
分析:热炽肺气闭郁,热毒耗灼津液机时见诸症。
热毒重者则发生变症。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生甘草5 黄连3 黄芩8
桅子8 生石膏15 知母8 枳壳5
(5)阴虚肺热
证候: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分析: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2 麦冬8 玉竹12 天花粉10 桑白皮10
扁豆10 甘草5 炙冬花5
(6)肺脾气虚
证候: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的患儿,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5 茯苓10 炒白术10 炙甘草8
五味子5 百部8 橘红5
变证
(1)心阳虚衰
证候:骤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分析:病重或体弱患儿,邪盛正虚,邪毒损伤心阳,肺闭气郁导致则血滞而脉疑团
闭阻。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10 附子5 煅龙骨15 煅牡蛎15
白芍10 甘草5
(2)邪陷厥阴
证候: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分析:邪热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而致。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羚羊角粉5 钩藤10 茯神10 白芍10
生地10 甘草5 黄连5 黄芩8
桅子8 郁金5
高热神昏抽搐者可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