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技术技巧的作用和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技术技巧的作用和重要性中国古典舞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技术技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技术技巧的作用和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舞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律、优美的姿态和精湛的技巧,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而技术技巧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技术技巧是中国古典舞作品展现艺术美感的基础。
古典舞作品追求的是优美、端庄、典雅的舞姿和动作,这就要求舞者有精湛的技巧来表达。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舞蹈动作,才能将作品中所展示的美感完整地呈现出来。
技术技巧使舞者的动作更加准确、流畅,使观众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舞者的技艺和舞蹈的美妙。
其次,技术技巧能够增强中国古典舞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作品注重内涵和情感的表达,而技术技巧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通过舞者熟练的技巧,舞蹈动作可以更加精准地表达出故事情节中的细腻情感和情绪变化。
例如,在古典舞剧《红楼梦》中,舞者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能够将贾宝玉的忧伤、林黛玉的娇媚以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完美地展现出来。
技术技巧在舞蹈的过程中充当着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媒介,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另外,技术技巧对于舞者的培养和训练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形式,对舞者的体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通过技术技巧的培养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舞蹈动作和挑战性的演出。
技术技巧的训练也有助于舞者对自己的身体和动作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和技能,为更高层次的舞蹈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
它是展现作品美感的基础,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是舞者培养和训练的基石。
要想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现中国古典舞作品,舞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技巧水平,才能更好地传递和表达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古典舞剧目的重要性

一
校教授们不断探索 , 开辟 了一套新 的古典舞学习 教材并付诸实施 。由此 出现 了如《 棋魂》 《 竹梦》
得 以保 留 , 这 就是 “ 身韵” 的雏形 。 舞蹈 训 练是 为 了 舞 蹈 剧 目肢 体 表 现 而 存 在
婷老师经历了6到 7 年时间不断改变和摸索 , 才
最 终 完 成 的 经 典 剧 目, 是 由男 女 组成 的群 舞。
《 龙飞风舞》 之所 以成为经典是 因为在这个剧 目
实践 与 中 国古 典 舞 教 育 、 训练 之 间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比如《 荷花舞》 等。其实这些剧 目还并没有真 正把 中国 古 典 舞 身 韵 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经 过 北
京 舞 蹈学 院 以及 解 放 军 艺 术 学 院 等 几 大 舞 蹈 高
其 中一个 部分 , 而“ 身韵 ” 是 中 国古典舞 灵魂 所
含、 腆、 移、 旁、 提等是身韵课 程基本元素 , 加上步
伐、 站姿 、 手型、 基 本套路 等身体训练 , 还 有 神 态 气息 要从 “ 精、 气、 神” 三要 素 加 以训 练 , 这 些 还 只 是基 本训 练 目标 。
海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mM o f Hmn a n Ra d i o& T V Un i v e  ̄i t y
2 01 3 No . 3
G e n e r a l S e i f a 1 N o . 5 2
中国古 典舞 身韵 对古 典 舞剧 目的重要性
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特征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它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在节奏上一般不采用那些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节奏,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怎样才能真正掌握并正确的运用“劲”呢?好比说陈维亚编导所编创的舞蹈剧目《秦王点兵》,它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劲”的运用,剧目从始至终贯穿着秦俑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的运动形象,准确的体现了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的,总而言之,掌握和使用身韵的劲头要讲究方法,不可使“蛮”劲而要使“巧”劲。
“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是身韵的基础,更是训练的关键。尤其是“提沉”,它们是各元素的基础,是贯穿一切动作从始至终的主线,更是元素之本。只有牢固的掌握了“提沉”的动律,才能更好的使“冲、靠、含、腆、移、旁提”发挥其自身最大的能量。提沉实际上是联系起来称的,事实上动律必然是先“沉”而后“提”的。提、沉是身体的“上下”动律,更是训练上半身感觉的基础所在。它的动作要点是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出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由吸气带动腰椎由弯状一节一节直立,使之达到气息与外部动作的相互统一。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身体的“斜移”动律。它们是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胸大肌和后肩部、后侧肋带动向八点与四点或二与六点方向冲出和靠出,它们是连接各元素形成舞蹈动作的基础。含、腆是构成身法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它是以胸腔和后肩为推动力与缩力的“前、后”动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段的表现力。移是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灵活与协调上身的配合。旁提是身体的“弧线”动律,它是完成体态具有线条感最重要的动律元素,这一元素的训练可以充分使得腰侧肌的灵活度加强。
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作者:————————————————————————————————日期:2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摘要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即“身法”和“韵律”。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提沉的练习是身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得舞者在舞蹈时动作连贯不僵硬,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情感更加饱满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提沉作品要领重要性目录一.中国古典舞 (5)1.1中国古典舞概述 (5)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5)二.提沉 (6)2.1提沉的概述 (6)2.2提沉的要领 (6)2.3提沉的艺术特征 (7)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8)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8)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8)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一.中国古典舞1.1中国古典舞概述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是历朝历代工作者通过对戏曲、民间舞蹈和古代宫廷舞蹈,以及外邦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复现而发展得来。
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风格性,在动作特点上也有它独有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它是可以与欧洲芭蕾舞媲美的一个中国特殊舞种。
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浅谈提沉对古典舞的重要性

浅谈提沉对古典舞的重要性作者:李乔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摘要提沉是古典舞的基本元素,是内在呼吸的外在表现,这看似简单的字眼和相对简单的运动路线,在舞蹈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地位,本文通过自己对提沉几个方面的认识,结合笔者自己的切身的实践体会,意在探讨提沉对古典舞的重要性。
关键字提沉韵律古典舞一、前言提沉是古典舞的核心韵律,是古典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认为,认识提沉重要性,不能仅仅将它作为一个孤立的舞蹈动作,探讨它所实现的价值有多高。
而是应该从提沉作为贯穿舞蹈始终的核心韵律,作为舞蹈的呼吸出发,思考它对舞蹈动作层面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的价值作用和核心意义。
二、关于提沉动作的分析提沉联合起来包括“提”和“沉”两个元素,按照古典舞运动的一般规律,讲究先“沉”后“提”。
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的胸微含,身微弯状。
提: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从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起直,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
这是对提沉文字性的准确描述。
从外部形态来讲,提沉是腰部围绕身体的横轴在垂直面进行的上下动率。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顺序性的运动。
这种传导式的运动方式,既体现了古典舞细腻的要求所在,又保证了动作中的连贯。
所以,过程中,忽略它的顺序性或者忽略某个环节的跨越式进行,都会破坏其整体的运动轨道,造成运动路线的间断。
从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形态问题。
作为贯穿于古典舞始终的核心要素,其他所有动作,都是以提沉为主线形成和发展的。
三、提沉的本质内涵从表面来看,提沉貌似是胸腔运动而形成的四肢的外部动作,但是究其本质,提沉的发生,其实是意识支配下,靠“意念先行”,由人体内的深“呼吸”而带动的上下运动,是用心理节奏带动呼吸节奏,再用呼吸发动腰来完成的动作,是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是呼吸状态的扩大。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文献综述中国古典舞起源于我国的上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中国古典舞一直被中国传统戏曲所束缚,直至1980年左右“身韵”这一词语的出现才改变了中国古典舞被束缚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身韵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提沉是身韵训练的核心要素。
提沉在身韵出现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提沉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和身韵训练的始终,对提沉的把握对舞者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
在实际教学和学生练习中存在许多问题。
国内的许多学者对身韵和提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身韵学者们基本上都肯定了它的作用与意义。
但是对身韵的表现形态学者们还存在分歧。
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的评论中说道,中国的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标准,没有表现出感情色彩,好像被强迫表演一样,而外国的舞蹈虽然比较松散,但是能让人从中看出舞者的感情。
这个评论也就充分说明了没有身韵依托的舞蹈是比较死板、呆滞的,是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的。
胡昭昉(2004)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分析了身韵的外部形态表现(拧、倾、圆、曲)和动作要素内涵(形、神、劲、律)。
他认为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生命所在。
史佳琪(2008)认为“形”是身韵的外部表现,并将身韵之“形”在胡昭昉的基础上增加了“仰、俯、翻、卷”四个部分,这是在身韵上的发展。
并强调了“劲”在动作结束之时的重要性,同时点出了古典舞非常注重舞蹈结束之前的瞬间动作处理。
韩丽(2009)提出中国古典舞是“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
并将身韵的内涵进行了扩大,她认为身韵应该追求“行、神、劲、律、气、意”的完美结合。
学者对古典舞身韵的核心要素-提沉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提沉是中国古典舞中非常难掌握的基本功。
赵文静(2005)在《浅谈舞蹈的呼吸》一文中将舞蹈的呼吸分为三种类型上、中、下三式呼吸。
同时她认为上式呼吸的效率是最高的。
古典舞中的呼吸时最难掌握的,呼吸必须与舞蹈的动作协调一致。
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在舞蹈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舞蹈者培养良好的身体技巧和舞蹈技能,还有助于塑造舞蹈者的身韵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将详细探讨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古典舞能够帮助舞蹈者养成优雅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动作技巧。
古典舞要求舞蹈者保持直立的躯干,挺拔的脊柱和舒展的肌肉。
通过练习古典舞,舞蹈者可以培养正确的体态和肢体控制能力。
这对于舞蹈者的整体形象和舞台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扑灵等,要求舞者具备高度的控制力和平衡力,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舞蹈者可以逐渐培养出精准的动作技巧和灵活的身体。
其次,古典舞对于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古典舞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
在古典舞的训练过程中,舞者需要经常进行身体拉伸和肌肉训练,通过这些训练,舞者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另外,古典舞还能够提高舞者的协调性和空间意识。
舞者通过学习古典舞的动作和技巧,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协调能力,并且对于舞蹈者的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能力也有着重要的训练作用。
再次,古典舞对于舞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舞强调舞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姿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舞蹈教学中的古典舞课程可以帮助舞者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典舞的动作和组合,舞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舞蹈中,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古典舞还可以帮助舞者培养出良好的舞台形象和演艺修养,通过学习古典舞的经典剧目和角色,舞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舞台表演技巧,从而更好地扮演角色,传递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古典舞还有助于舞者的人格塑造和素质提升。
在古典舞的学习和实践中,舞者需要具备严格的纪律性和自律性,舞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对舞蹈的热情,要时刻保持对舞蹈的敬畏之心和专注力。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的重要性---以《贵妃醉酒》为例论文(可编辑)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的重要性---以《贵妃醉酒》为例摘要:中国古典舞以其变化多样的舞姿,独特的民族色彩以及强大的感染力,深深打动着每一个热爱舞蹈的人,在中国舞蹈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因而在中国舞的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身韵训练的基础??提沉在身韵训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提沉就如同舞蹈艺术中“艺术化的气息”,更形象的比喻就好比人类生命的象征??呼吸。
关键字:古典舞提沉身韵《贵妃醉酒》引用:对于生命来说呼吸的一起一伏是他存在的律动,同时它也是舞蹈生命的律动。
舞蹈呼吸这门技巧具有抽象性,相对于舞蹈的硬件技巧来说更具有难度。
我们进行舞蹈表演和训练的过程当中要想正确的掌握好呼吸的技巧并不是每一位舞者都能做到的。
在外行看来,一位有素质的舞蹈者应具备良好的先天外形条件。
然而外在条件的优越只能做到给人视觉的一种冲击力,更能感染观众心灵的是舞者自身内在情感的抒发和韵味、律动的运用。
舞蹈者要想淋漓尽致的抒发其自身对于作品的内在情感,作为呼吸训练的基础??“提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所以对于从事的任何一个舞种的训练、表演的人来说,正确掌握处理舞蹈呼吸的技巧以及领悟提沉的要领是及其重要的。
本文着重以《贵妃醉酒》为例谈提沉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目录:一、提沉??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呼吸3二、提沉??身韵的立身之本 3提沉在“形”中的体现及作用 3提沉在“神”中的体现及作用 3提沉在“劲”中的体现及作用4提沉在“律”中的体现及作用 4三.提沉在《贵妃醉酒》中的体现4四.结语 4五.参考文献 5一、提沉??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呼吸所谓“提沉”是指一种呼吸的方法,这种呼吸与生活中自然状态的呼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人类器官的呼和吸,不同点是前者是被艺术加工了的呼吸,它是用意念去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与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它是专业表演所需要的有控制的呼吸。
提沉就是练习把呼吸结合到动作里,古典舞讲究范儿,提沉就是范儿里重要的一种,练好了舞姿看起来就更流畅更有表现力身韵在古典训练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身韵解放了人体中段的灵活,那么提沉则是训练元素上的一大贡献,它在元素中是最基础的练习,"冲、靠、含、腆、移、横拧、旁提"都离不开提沉上下呼吸的动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摘要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即“身法”和“韵律”。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提沉的练习是身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得舞者在舞蹈时动作连贯不僵硬,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情感更加饱满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提沉作品要领重要性
目录
一.中国古典舞 (3)
1.1中国古典舞概述 (3)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3)
二.提沉 (4)
2.1提沉的概述 (4)
2.2提沉的要领 (4)
2.3提沉的艺术特征 (5)
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6)
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6)
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6)
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一.中国古典舞
1.1中国古典舞概述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是历朝历代工作者通过对戏曲、民间舞蹈和古代宫廷舞蹈,以及外邦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复现而发展得来。
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风格性,在动作特点上也有它独有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它是可以与欧洲芭蕾舞媲美的一个中国特殊舞种。
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早期的古典舞以民间自娱性舞蹈宗教性舞蹈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这一时期的古典舞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
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继此之后宋元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
失传了。
在传统舞蹈
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
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
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
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提沉
2.1提沉的概述
提沉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练习里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步骤分为两步:提、沉。
提沉在身韵基本韵律元素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起到贯穿个元素的作用。
“提沉”的呼吸和人体自身的自然呼吸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有一套严格的呼吸方法,它对身韵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学习古典舞,身韵的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舞者的表演素质,当然也只有掌握了提沉才能达到。
提沉需要练习者反复练习方可达到效果,也是练习身韵的基础,舞者通过提沉的练习,对于领悟身韵有显著的帮助。
2.2提沉的要领
提沉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着重在呼吸上,所以对于舞者的基本心里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盘腿坐,这种姿势有利于练习时排除身体其
他部位肌肉的干扰。
调整坐姿,身正直,腰向上立,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假想有绳子拴着头顶向上尽力拔起拔直整个身体。
1、沉,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
最终到埋头为止。
最后的时候,假想自己盘腿坐着昏过去了,全身一点儿力气都不用。
2、提,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向上挺直挑起,最后回到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头顶心尽力向上够。
不论提、沉,整个过程都要像打太极拳一样,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运动方式是传递式的。
身体分的节越多越好,最终想象自己的脊椎就是一条绳子或者一条蛇,整个传递过程非常平滑,没有折角断点。
先练慢,熟练后再练快,然后快慢交替自如(动作感觉好像拉皮筋一样,黏黏糊糊的,有弹性的,拖泥带水的)。
熟练后加上气息,下沉时逐渐吐气,上提时逐渐吸气,吐气如抽丝,吸气如闻花。
气息要与动作节律完全一致,沉到底时气吐尽,提到顶时气吸满(如果有后续停顿动作要有点预留),同样要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非常平滑,最后加上神态,提一般是表现由梦到醒的过程、被吸引的神态过程;沉常用于表现是由醒到入梦的过程,需要练习者完全放松,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呼吸。
2.3提沉的艺术特征
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一个过程,而呼吸在整个舞蹈中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充分表现舞蹈的魅力价值所在,就像一个木偶注入灵魂,一下鲜活起来。
一个成熟的古典舞蹈作品,对于舞者的要求非常高,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众多舞种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它不是突如其来的新领域,也不是顽固不化的旧方式,它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化而来,而且还在发展中。
这就像一个不断在成长的孩子,而成长呼吸
的需要显得刻不容缓,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者对于“提沉”的掌握非常重要。
在古典舞中能否很好的运用呼吸是训练和表演的质量保证,也是一个古典舞价值的保证。
控制好呼吸的大小,可以帮助舞者保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链接,帮助舞者的肢体更加完美的做出各种舞姿。
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舞是属于中国特有的舞种,它结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古代宫廷舞蹈,以及戏曲和武术的众多重要特征,所以称它为中国舞蹈的代表一点都不足为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样的多元化也正是它民族性的体现,而舞蹈的完整呈现也是最具说服力。
古典舞的众多特征里游刃有余的运用就像太极一般以柔克刚,这点也正符合中国人的特点。
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一个过程,而呼吸在整个舞蹈中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充分表现舞蹈的魅力价值所在,由于中国古典舞的民族色彩鲜明,所以“提沉”的民族风格也随着舞蹈凸显出来。
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过程,而一个成功的古典舞作品,它动作的连贯性、身体的柔韧性,情感的丰富性都是达到一个较为标准的尺度,更有甚者过之。
我们欣赏一段优美的古典舞,感觉总是仿佛舞者在向观众表达着什么,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般让人着迷。
那平滑的线条,圆润的肢体摆动,好像连着一条线一般的动作韵律,这些都是舞者通过长年累月的不断刻苦练习才能完成,但在这之前,提沉的练习是最为重要的,它是舞者练习的基础,也是身韵形成的关键因素
之一。
提沉着重练习的就是呼吸,而要达到舞蹈动作平滑圆润的效果,呼吸的方法很重要。
通过不断加强提沉的练习,舞者可以摒弃身体很多杂气,使舞蹈更加优美完整。
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我们一直在说呼吸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的确,倘若“提沉”的练习不够或者不足,它将直接使得舞蹈失去灵魂,就像一个不断卡条的时钟,不顺畅、不连贯。
而且“提沉”的练习也同时是身体本身的练习,它可以让舞者更加柔韧,整个腰部网上就像一条蛇一般柔软。
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一段连贯、平滑,没有折点的舞蹈。
对于舞者来说,神行统一方才是大成,外练身体柔软,内练神韵丰富,两者的统一和谐才能表达出一个优秀的中国古典舞作品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特殊招牌,它形象具体的表现了中国的古典魅力,也诉说了一段漫长的中国历史,犹如一段史诗讲述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的演化进程。
它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不断成长的,它不属于任何一个舞蹈范畴。
中国古典舞不仅是一种舞蹈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一本记载历史的史书。
书写中道具的使用很重要,“提沉”之于中国古典舞就像“笔”之于书写,两者缺一不可。
无论是从“形”还是“神”,“提沉”的练习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魏冰.论呼吸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李凯伟.论古典舞中舞蹈元素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12期
[3.]刘治宗;徐晓淇.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性格组合的提炼和运用[J].大舞台.2011年07期
[4.]高阳.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5.]芦金钢.浅析“和”思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展现[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