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苏轼《江城子 墨云拖雨过西楼》全诗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宋·苏轼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华羞,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注释巫山:此暗指美人。
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酒新篘(chōu):新漉的酒。
过滤酒。
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翻译墨云带着雨刚从西楼上空飘过,雨后的流水向东流淌,随着云烟收敛,柳外残阳的余晖返照在帘栊的银钩之上,仿佛点点碎金在跃动。
今宵这般胜景中又有着巫山神女般的美人,未凋的鲜花,新漉的美酒。
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不如,她手捧酒杯频频向我敬酒。
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吹散了凝结在我心中的愁云。
试问江南的父老,谁能像我这样洒脱,欣赏美人,醉酒当歌于扬州。
赏析上片主要写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
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
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
古诗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翻译赏析《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华羞,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前言】《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抒写词人在一个雨霁月朗的良宵,有美人相伴,饮酒听歌的欢娱情景,表现了他暂时放浪形骸,陶情风月的旷达情怀。
【注释】①巫山:此暗指美人。
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
,过滤酒。
③月华羞:美人笑oRG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⑤“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
”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赏析】上片主要写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
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
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
又用“巫山”为美人的出场作了铺垫。
下片转入描写美人。
从“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画美人的情态,这是一个明眸如星、巧笑顾盼、翩若惊鸿、轻歌曼舞的美丽形象,她的舞扇带来的缕缕清风,吹散了凝结在词人心头的愁云。
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怀一切了。
用反问句,流露了他心头的苦闷。
词人固然度过了一个良辰美景,暂时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颍州因久雪百姓饥饿自己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吏胥催租,百姓无以为生,自己无力拯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际,酿成浓浓的愁云,积压于心头。
他只能借酒浇愁。
欢娱吹散春愁只是暂时的,词人尽管狂放豪爽,但深隐于心头的创痛,却是无计消除的,旷达的笔触,只能使读者更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
苏轼《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释】: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
【翻译】:昨天黄昏时下着纤纤细雨。
今天天亮打开帘子,雪大得想要与屋檐齐平啊。
江天相接,没有地方认的出来青帘。
自己孤身挨冻坐着由谁来陪伴我?揩着有顽疾的病眼,捻着衰老的胡髯。
朱使君能在宾客满堂时畅快舒达,水晶盐是在为谁而甜。
手中把弄着梅花,向东远望思议着陶渊明。
雪像故人故人又像雪,虽然可爱确是有人嫌弃。
【赏析】:这是苏先生托物言志的一首词。
意思有两点:一、作者自身的实际状况;二、作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词中可以看出苏先生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很大,并且处于一种可以随意拈来的化境。
词的上下阙通篇来看,方能明白的窥见苏先生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将词中出现的场景和名词统统的揉一下,然后再展开,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先生当时的状况和寄意。
当时大雪,开句却写是雨,黄昏与晓时间上的颠倒,表示已经是下了一整天的样子,先生处于一种身体很不好的状态中,但联系下阕可以看出先生心中还是一种很安静的期望能够隐逸的想法,与效法陶先生去,但是好像时下的状况已经不能够了。
词中朱使君还能够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畅快舒达,这也对照苏先生的苦闷,水晶盐,应该是咸的,但是在这里说为谁甜,也是禅思想的一种运用,不关乎五感,其实质一也,手把梅花,也可以效仿采菊东篱下的陶潜,杂糅一起的情景多半是想表达:现实并不如意,不如早归去也就是最后一句点明的意思,雪,高洁也,似故人,可亲也,雪,故人,世人多爱之,但是(苏先生)仍然却还有人(当权者)憎恨。
【阅读训练】:(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秦观江城子翻译与赏析

秦观江城⼦翻译与赏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 远处的⼀江春⽔流淌不息,如果⽤泪⽔可以排解忧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这⼀江春⽔…… [出⾃] 秦观《江城⼦》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
碧野朱桥当⽇事,⼈不见,⽔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时休。
飞絮落花时节⼀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1)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带,多种垂杨,⾦明池在其西北。
系归⾈:指杨柳⽽⾔。
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穷树,只有垂杨管离别。
”晏⼏道《梁州令》:“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住。
”“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的离恨,因⽽流泪不⽌。
(2)朱桥:指⾦明池上朱漆桥梁。
《东京梦华录》卷七:“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三虹,朱漆阑楯(shǔn)”。
碧野朱桥:指游乐之地。
(3)韶华:青春年华。
(4)便做:便使,就使。
译⽂1: 早春的西城外,杨柳如丝般的轻柔,牵动游⼈离别的忧愁,扑簌簌的泪难收。
还记得当⽇多情,曾为情郎⼀系归⾈。
碧野红桥边的踏青泛⾈已成过去,如今感伤⼈不见,江⽔空⾃流。
美好的时光不会为少年停留,离恨悠悠绵长,简直是⽆⽌⽆休!柳絮飘飞的落花时节,我⼜登上了江楼。
即便是眼前浩浩的春江都变做泪⽔,也流不尽我这⽆尽的离愁! 译⽂2: 春风拂动,西域的杨柳百般柔美,让⼈不免想起曾经的温柔,以及⽆可奈何的离别,继⽽泪⽔夺眶,⾝不由⼰. 还记得当年在这柳树下为归来的你系上船绳,绿的⽥野,红的桥,⼀切都历历在⽬,可惜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只有这⾥的⽔依旧流淌. 年少的⼈啊,浪费了多少美好时光,只知道⽆缘⽆故的哀叹惆怅. 在柳絮漫天,花落缤纷的时候,登上⾼楼远眺,远处的⼀江春⽔流淌不息,如果⽤泪⽔可以排解忧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这⼀江春⽔…… 赏析⼀: 此词写贬谪之哀情。
绍圣元年(1094)春,秦观坐党被贬,⾏前重游西城⾦明池、琼林苑,触景⽣情,忆起当年游园,不禁悲从中来,遂有感⽽发。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彫通:雕)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
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
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二】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了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下面小编整理了江城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江城子》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
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幺关系呢?朝廷什幺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
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